《俗女養成記》的主角都是臺劇中常見的面孔。
女主演謝盈萱是去年剛剛獲得金馬獎的最佳女演員。飾演前男友的溫升豪還是《與惡》裡的「劉昭國」。爺爺「夏靖庭」就更眼熟了。《翻滾吧阿信》《公主小妹》等等,都有他。
這部劇的卡司如此強大,塑造的形象自然都深入人心。單拎出來幾個片段出來都足可見演員們的功底。
劇中,嘉玲媽媽在公交上和嘉玲說完當鋼琴老師的好處後,仍然沉浸在想像中。
她的眼神裡閃爍著希望和憧憬,好像已經在腦海裡繪製出孩子美好未來的藍圖。
這樣充滿愛和希望的眼神,是一個愛著孩子,滿心想她好的媽媽才會有的。
奶奶和嘉玲聊起「女人要有挑男人的眼光」的話題時,嘉玲問她,「那你要選哪樣的?」。奶奶說,「阿嬤早就嫁給你阿公了,我也沒得選了。」
她背對嘉玲笑著說完,可下一秒我卻分明看見她臉上的落寞。
這是一種缺憾。
因為自從嫁給了爺爺,她就再不是自己,而是陳李月英。
所以她最後的遺願才會是將骨灰撒入大海,自由自在地當回李月英。
這是一個被時代困住了,期盼自由的靈魂。
不僅是這些主角們,配角們的戲也非常精彩。
嘉玲的姑姑回家幫過世的奶奶辦喪事時,說了這樣一段話。
三言兩語之間,一個常年沒有盡孝道的女兒形象迅速就建立起來。
當然,這不僅得益於演員的表演,更得益於劇本臺詞的編排。
金句頻出就是這部劇無法忽視的亮點。
嘉玲爺爺雖然已經去世,但他留給嘉玲的話卻一直寫在她小學獲獎作文的背面。
「一日平安一日福,條條大路通羅馬」
嘉玲取消婚約回家後,媽媽害怕別人說三道四,爸爸卻說:
年邁的奶奶摔倒受傷後,樂呵呵地談起自己的身後事。
這些活靈活現的人物和對話,不斷地為整部劇增添著生活的氣息,像發生在身邊的事一樣,娓娓道來。
《俗女養成記》既揭示著痛苦,又安撫受傷的心靈,惹得觀眾又哭又笑。
我們看著嘉玲的故事,也像看著自己的故事,所以劇中的笑點、哭點都時刻牽動著我們的心。
嘉玲有囉嗦又經常鬧彆扭的老媽,和自己最能玩得來、負責搞怪的老爸,還有愛她又總數落她的爺爺奶奶。
這樣平凡而珍貴的親情,其實我們都有。
爺爺說「嘉」是漂亮的意思,「玲」是好聽,所以他為嘉玲起了這個名字。
單從姓名來看,每個人擁有的簡簡單單的名字,也許極其普通,但卻真實地承載著家人對你的祝福。
他們對我們的愛也像嘉玲的家人一樣,有時是捆綁,顯得無理。
但歸根到底,他們的愛至始至終都只是在告訴我們:要好好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