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
為了不耽誤孩子學習
很多學校都採用了網上授課的方式
這讓電子產品
「堂堂正正」地擺在孩子書桌上
孩子們捧著手機真的是在「上網課嗎」
崇陽市民林女士至今也不敢相信,今年僅11歲的女兒竟然用她手機裡的支付寶帳號,花掉了88000餘元來打賞給西瓜視頻平臺裡的多名遊戲主播。
女孩偷用家長帳號打賞主播
3月31日,記者來到位於茅棚街的林女士家中,愁眉不展的她正在重複機械地撥打著西瓜視頻平臺的客服電話,只有不斷重複的「請耐心等待,人工客服忙。滴滴滴……」回應著她。
「我現在真的是沒有辦法,平臺客服一直聯繫不上,去公安機關報案,他們說這不構成立案標準,我不知道怎麼辦!」見到記者的到來,林女士放下了手裡的手機,向記者講述了事情經過。
疫情期間,林女士的小孩聰聰(化名)一直居家上網課,由於自己和愛人開始復工,且由於崗位特殊,要工作到晚上7點才能回家,為了不耽誤孩子的學習,就將一部閒置的手機給了女兒,叮囑她按時學習。
「我是26日晚上發現這個事情的。」林女士告訴記者,這段時間她覺得女兒不對勁,晚上老是把自己關在房子裡,也不說話,擔心孩子出了什麼事情的她當天下了個早班,本來想約孩子散散步,聊聊天,結果一聊聊出了大問題。
「女兒哭著告訴我,她這段時間一直在打賞遊戲主播,不知道花了多少錢,而且其中有一個主播責怪她給另一個主播的打賞金額超過了自己,不帶她玩了。」知曉事情原委的林女士頓時知道壞了,趕緊掏出自己的手機,打開支付寶,從3月22日開始,短短幾天時間,自己支付寶綁定的4張銀行信用卡被刷掉88000餘元,上面詳細記錄著2000多筆。
「當時就覺得天塌下來了。」林女士哽咽著告訴記者,「我趕緊用孩子的QQ給那些主播說出緣由,並明確告知打賞是孩子在沒有家長陪伴的情況下進行的,對方立即拉黑了我女兒的QQ。」
8.8萬買完「皮膚」後被拉黑
經過詢問,林女士的女兒聰聰告訴記者,打賞遊戲主播全是為了所謂的「衝榜」換取遊戲皮膚。
聰聰說,自己在上完網課之後,愛玩一款叫做「迷你世界」的遊戲,並且尤其鍾愛這款遊戲裡面的炫彩遊戲皮膚。
《迷你世界》遊戲圖
「我看到他們遊戲主播在直播玩這個遊戲時可以進行『衝榜』兌換皮膚,還是限量版的。」聰聰說,所以她趕緊給那些主播打賞禮物,通過衝擊「榜位」的形式來換取心儀的遊戲皮膚。
記者點開了聰聰進行充值的西瓜視頻平臺,在直播遊戲欄目,各種類型的遊戲被分門別類,一目了然。其中「迷你世界」排在熱門置頂區。
記者點進去後看到,在各個主播的直播房間裡,類似「絕版皮膚送不停」「免費送皮膚激活碼」「限量皮膚等你來拿」……等宣傳語比比皆是,直播畫面中,「榜一」「榜二」「榜三」的帳號名字被以醒目的顏色掛靠在屏幕左上方,主播們也在不斷的在用言語激勵著網友衝擊榜單。
直播間刷禮物 網絡圖片
記者觀看的短短10幾分鐘內,不斷有網友送出禮物「比心」,這些「比心」需要用鑽石兌換,鑽石則需要通過支付寶、微信等方式花錢購買。1元錢等於10鑽石,記者看到,最貴的一款「豪華火箭」禮物需要19999鑽石。
「開始他們告訴我加入他們的粉絲團就可以帶我玩遊戲,我加進了QQ群之後,他們又告訴我衝擊到了『榜一』可以給我限量版的皮膚。」聰聰坦承,刷給主播的禮物雖然知道是要用錢買,可她卻不知道需要多少錢。
「媽媽叫我跟他們聯繫後,他們讓我把聊天記錄刪除,我照他們說的做了以後,就把我拉黑了。」在這個11歲的孩子心裡,到現在她還不是很懂為什麼之前對她異常熱情的大哥哥大姐姐們會突然不理睬了她。
希望能警示家長並追回損失
「其實我也知道,在這件事情家長缺失監管責任,尤其是現在越來越便捷的支付手段更加需要引起家長警惕。」在林女士看來,她自己也有監管不力的責任,平臺方的審核也不嚴格。更加讓她苦惱的是現在,既無法跟平臺客服取得聯繫,也達不到在公安部門立案的標準。
「她太小了,根本不懂掙錢的辛苦!」林女士嘆息道,女兒不懂事,她和愛人也不敢過多責怪,但8萬多元全部都是刷的信用卡,她希望能追回。
記者了解到,林女士有三個小孩,她家境並不富裕,夫妻倆都是打工一族,兩個人加起來月薪在6000元左右,3個小孩每個月的教育和生活物資支出,常常使得夫妻二人捉襟見肘。「突然一下信用卡刷掉了8萬多,根本不知道怎麼還這個錢。」說到這裡,林女士潸然淚下。
未成年人自控能力弱,很難抵禦網絡的誘惑,家長們一定要加強監管,進入電子支付時代,切記各類支付密碼不要輕易透露給未成年人。尤其是在近期上網課時,家長們不能只把手機交給孩子,也要對上課過程和學習結果進行監督考量。
來源:鹹寧新聞網通訊員:陶然 甘源
小編在此呼籲各位家長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注,讓他們的精神生活豐富多彩,並引導他們正確的上網方式。
也請學生們記住:網課是為了提升學習的,不是用來變相增加玩樂渠道的。
如何討回這些錢?
固定證據明確充值、打賞等行為不知情
家長可以先聯繫平臺,說明情況告知平臺是未成年消費轉款,也希望平臺能查明真相退錢。第二聯繫自己的支付平臺客服,明確轉帳的具體收款方。
證明消費屬於未成年人所為很重要
根據法律規定,不滿8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8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家長要舉證證明充值行為是孩子所為,監控、證人證言、與平臺溝通的記錄這些都可以作為證據,但是監控的證明效力更強。比如說,孩子可以花錢購買一個棒棒糖或者買一支鉛筆,但是打賞這麼多錢明顯是超出其年齡、智力範圍,在未經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追認的情況下,應為無效,所以家長可以要求平臺退還。
在家中沒有視頻監控的情況下,家長可以通過提供帳戶消費明細(用以說明家長平日消費習慣)、家長與未成年人的交流記錄、父母和孩子不在同一處的證據(如充值時父母均在上班)、未成年人與主播的聊天內容等資料,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如何避免類似事情發生?
//
對於家長
//
1
對孩子加強教育
家長多和孩子溝通交流,學習的時候也督促一下。
2
關閉手機小額免密支付
不少軟體會開通小額免密支付,連密碼都不用輸了。然而,熊孩子玩手機遊戲遇到付費時,一般每次都只需支付幾十元,剛好在免密限額內,給孩子支付個幾十次的話也傷不起!取消小額免密支付,多輸個密碼會麻煩點,但能更穩妥地保住帳戶裡的鈔票。
3
開通支付簡訊通知
開通支付簡訊通知,孩子消費也能及時發現,及時採取相關措施。
//
對於遊戲、直播等平臺
//
多平臺出臺保障、處罰措施,建議增加「人臉識別」
1
直播平臺推出「青少年模式」。
在該模式下,用戶觀看的內容都為特殊過濾內容,且無法進行充值打賞行為。
2
在遊戲方面
有公司推出了「實名校驗」、「人臉識別」等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的功能,對未成年人遊戲時長、遊戲消費進行限制。
3
充值消費
遊戲、直播平臺在充值消費時,除了對帳號進行實名認證、限制行為外,在消費時還應該增加人臉識別、指紋等認定方式。
點一下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