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一旦戰爭爆發會有多少中國人願意為國出徵?事實上有一個調查機構曾經專門調查過這件事情,該調查機構是WVS,這是一個相當權威的調查機構,而且為了確保數據的準確性,他們進行了長時間的追查收集,所以該機構的調查結果相對可信,那麼最後的結果究竟是多少呢?據統計,在中國有76%的人願意為國而戰,這些人不愧是華夏子孫。事實上,這也是在所有接受檢測的國家中比例最高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數據,與中國截然相反他們願意為國而戰的比例只有11%,在全球排名倒數第一。
說到這裡也可能會有很多人感到好奇,是什麼原因讓曾經瘋狂的日本人改變了對戰爭的態度。事實上,正是因為二戰的瘋狂讓很多日本人意識到了戰爭的可怕,也正是因為如此,越來越多的日本人開始反戰,覺得戰爭是罪惡之源。當然,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大部分民眾已經喪失了戰爭的欲望,可是在日本官方卻依然有一部分熱衷於戰爭的人存在。這部分人不見得是喜歡戰爭,只是在他們看來鼓動戰爭能夠讓自己有利可圖。
相比之下,中國自古以來就一直堅持一個觀念,那就是以和為貴。曾經有人覺得中國所堅持的這個觀點過於落伍,也正是因為這個觀點讓我們近現代受盡了欺負。但仔細分析我們可以發現,中國在近現代所受到的屈辱與以和為貴這個觀點沒有衝突。我國之所以能夠長期堅持和平為主的觀點,是因為中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屬於世界強國的範疇,在我國古代有一個詞彙是用來形容自己的:天朝上國,而周邊的小國叫做蠻夷。
從這兩個詞語中也可以看出我國古代在國際中的地位究竟有多高,可能會有人覺得把自己稱為天朝上國過於短視。但需要注意的是,每個人的目光都有其歷史局限性。以我們今天的角度來看,在中華文明蓬勃發展的同時,還有很多其他的文明也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可是在過去,因為交通不便利的原因,我們與周邊國家的交往都是一件相對困難的事情,更不用說歐洲乃至美洲。更何況,就算是考慮到這些國家,當時的中國實力也足夠強大。
當然,同樣是因為實力強大的原因,所以曾經的中國有底氣說出以和為貴這4個字。而到了近現代,我們從列強的欺辱中明白了一個道理,以和為貴沒有錯但前提是要有足夠強大的實力。也正是因為如此,如今的中國熱衷於各方面的發展,為的就是能夠彌補與其他國家之間的差距。當然,同樣也是為了繼續堅持以和為貴這4個字。只是,經歷過戰火洗禮的新中國雖然明白和平的重要性,但同樣也知道必要時刻拿起武器的重要性。
正是因為如此,才會有76%的中國人選擇為國而戰,因為他們清楚的知道,先有國才有家,如果真的發生戰爭的話,首先要確保的是國家的安危,畢竟如果連國家都沒了,個人的生活又怎麼可能不受到影響呢?不過這麼多人願意參加戰爭,並不意味著我國是一個好戰的國家。事實上,我國已經三十多年沒有參加過戰爭了,雖然不是中立國,但是可以說是世界上最穩定、最和平的國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