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勻,簡稱「勻」。貴州省南部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西南地區出海重要交通樞紐,黔中經濟區五大主要城市中心之一,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地級行政區首府,「都雲洞」又名「九龍洞」、「仙人洞」,屬天然石灰巖洞。據《五代史·楚世家》記載:「後晉高祖雲福五年(940年)都雲酋長尹懷昌率其昆明十二部……附於馬希範」,這是都雲的名稱最早見諸史籍。
都勻歷史悠久,殷商時為鬼方東南部地;春秋時期。為牂牁古國東北部地。戰國、秦、漢時期,北部境屬且蘭,南境屬毋斂。三國時屬蜀漢牂牁郡地並渠縣,隋時屬賓化縣地。 唐貞觀三年(公元629年)設置應州(羈縻州),都勻屬之。後晉天福五年(940年),設都雲縣(因城東都雲洞得名);
都勻市總面積2274平方公裡,有布依、苗、水、瑤等33個少數民族,以布依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佔總人口的67.08%。市轄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5個辦事處、4個鎮、1個鄉(其中有1個水族自治鄉)。城市建成區總面積為68平方公裡(2016),市區人口35萬(含流動人口)。
都勻城位於「九溪歸一」的劍江河畔,眾多河流匯入沅江源頭劍江穿城而過。碧玉般的劍江水,沿江兩岸鶯語流花,青山聳翠,是一個山水交融、山清水秀的天然生態環境。2012年獲得「全球綠色城市」稱號。2015年11月23日,由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中國城鎮化促進會中小城市發展委員會等聯合發布的《中國中小城市綠皮書2015》中。
勻市境位於貴州省南部偏東地區,地處東經107°7′至107°46′,北緯25°51′至26°26′之間。東與丹寨、三都縣毗連,南與獨山、平塘縣接壤,西與貴定縣相鄰,北與麻江縣交界。東西寬64公裡,南北長63公裡,都勻境內北部多山地,中南部有狹長的河谷盆地,屬於喀斯特地貌,頗多暗河洞穴。
都勻屬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冬無嚴寒,最冷的1月日平均氣溫5.6℃。夏無酷暑,最熱的7月日平均氣溫24.8℃。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431.1毫米。雨熱同季,年平均氣溫16.1℃,無霜期300天左右。都勻四季較為分明,三伏不熱,冬行夏令,秋高氣爽,氣候溼潤。
都勻市擁有各種礦床、礦點、礦化點80餘處。其中,鉛鋅礦探明儲量為36萬噸;煤儲量2705.7萬噸;鐵礦石儲量655萬噸;重晶石儲量536萬噸;白雲巖礦床化肥原料儲量超億噸。此外,磷礦石、硫礦石、螢石、石灰石、石英砂等礦產資源儲量也較為豐富。
截至2012年,都勻市擁有大小河流257條,總長1321公裡,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16.87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4.75億立方米,地下水2.12億立方米。河流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為12.5萬千瓦,可開發利用水能資源極為豐富。
都勻地區生活著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仡佬族以及待識別民族「繞家人」等33個民族,少數民族佔全州人口的68.5%。
都勻市土地資源豐富。其中,耕地面積近5萬公頃;林地面積12萬公頃;牧草地面積1.9萬公頃;水域面積近3000公頃;土地後備資源為25萬公頃,佔土地面積的11.22%,為城建、工業、農牧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都勻自然生態保護完好。森林覆蓋率達50.40%,擁有原始森林、原始次生林、水源保護林等森林面積12萬公頃;城市綠化覆蓋率達37.33%,綠地率達34.97%。
南沙洲綠地公園是將原南沙洲島改造而成,規劃用地115.366畝,建7.7萬平方米綠地公園。其中公園道路0.7萬平方米,廣場1.5萬平方米,綠地面積5.5萬平方米。配套1000平方米服務設施用房,仿古建築5000平方米。擬新建橋梁3座,改造橋梁1座,橋梁總長192米。
西山公園始建於1958年,於2007年被國家旅遊局批准評為AAA級旅遊景區,公園位於劍江河畔,佔地近50公頃,是一個以自然景觀為主的遊覽區,園內七座突兀聳立、嶙峋多彩的石峰群,構成了公園的主景,巖峰最高30餘米,山石嶙峋,奇異多姿,巖石峰上生長各類樹木及藤本植物。樹木蔥蘢,藤蘿密掛,樹根裸露盤曲。
四方潭景區位於都勻市甘塘鎮境內,距市區13.8公裡,峽谷幽深寂靜,河水清澈見底。兩岸群山蒼翠,綠樹成蔭,微風徐來,濤聲陣陣。青山、綠水、峭壁、險灘、飛瀑,霧海構成了極為和諧的
都勻市奉合鄉榔木水寨地處都勻市城區東南部,奉合鄉東北部,距鄉政府所在地2公裡,距都勻城區40公裡。都三公路穿境而過,交通便利。 榔木寨是一個世居的水族村寨,雖然僅是80多戶400多人的村寨,但她以優美的自然風貌、古樸的民族習俗及豐厚的文化底蘊,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莽山位於市中心以西2公裡,亦稱龍山,莽山山勢雄奇,脈巔高於雲端,為都勻城區之冠。莽山集雨面積大,雨後沿溝壑如銀練飛瀉,形成千姿百態的天然瀑布,常有浮雲盤繞山巔。故有「西峰縷雲」之稱。莽山山麓有千年古銀杏樹一株,樹幹胸徑2米,枝密葉茂,鬱鬱蔥蔥,雖經千年滄桑至今仍生機盎然。
都勻石板街,全長312米,路面以11000塊青石鋪砌而成,街道兩旁的房屋皆以明清古典風格的青瓦、紅牆、雕花門窗建造。始建於明洪武年間(公園1368年—1398年),長約200米,路面以10001塊青石鋪砌而成,街兩頭各配一對石獅,南面街口建有古式門。這條街是明清時期貴州通往廣西的必經古驛道。公元1638年,旅行家徐霞客到都勻遊覽,即由此路段進城。
青雲湖國家級森林公園為開放式森林公園,位於都勻市區、文峰公園東面2005年12月23日被國家林業局批准評為國家級森林公園。是一個集森林景觀、水體景觀和民族風情等景觀資源於一體的城市後花園,它由青雲湖、石門湖、螺絲殼高山草甸三大景區組成,整個景區內森林覆蓋率在90%以上,公園內天然次生林面積大,物種多樣,有維管束植物一千餘種。
都勻市杉木湖中央公園位於都勻東部新城,處於都勻經濟開發區的核心位置,交通便利,佔地80萬平方米,總體設計為一軸一環五區九景。包含環西路、環湖路、中央公園三個建設內容。結合市民需求和場地特點,著力打造一個集生態、文化、休憩、娛樂、健身、防災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市政公共公園.
歸蘭山景區位於是東南部陽和水族鄉境內,距離市區44公裡。歸蘭山景區深受廣大徒步旅遊者喜愛,在2009年在中國國家地理「尋找中國十大非著名山峰」活動中入選為「貴州十大非著名山峰」。境內清溪橫流,瀑群各異,奇峰怪石林立,山上坡緩草密、山谷清幽、溪水清澈宛若世外桃源。歸蘭山可分為東西兩個片區。
鬥篷山景區位於都勻市西北部,距市區22公裡,雄踞於苗嶺山脈中段,是國內距離城市最近的原始林區。鬥篷山與梵淨山、雷公山齊名,為貴州三大名山之一。山上有峰巒、峽谷、溶洞、溪流及瀑布等景觀,原始森林覆蓋率近90%,其中海拔1800米的高山臺地上,有原始古林近百公頃,林木根部全部長在巖石縫隙之中,隨處可見樹抱石、石抱樹、樹搭橋的奇異景觀。
螺螄殼風景區位於都勻市區西部約20公裡。為鬥篷山的姊妹山,因山形酷似巨大的螺絲而得名。景區地跨甘塘、擺忙、凌雲、團山4個鄉。東西長的10公裡,南北寬約6公裡,總面積6.75萬畝,最高峰螺絲殼海拔1738米,為全市第二高峰。區內有大小溪流31條,匯集於邦水河、隔妹河、菜園河,最後流人馬尾河。
百子橋位於城中劍江河上。清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都勻城郊水竹園布依族賢士唐文升傾盡家產獨資修建,於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建成。石橋共七孔,長140米,寬8米,高11.5米。橋上建立樓廊,聳翠亭建於兩頭,石欄畫棟,極富民族風格,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文峰園位於城南龍潭西岸,劍江三面環繞,以清代石塔文峰塔為主體設計布置而成,是一座開放式休閒公園。文峰塔原名文筆塔,始建於明代萬曆年間,系五層木塔。文峰園採用中國傳統造園手法,以文峰塔為主景,分為若干景區,各景區既獨立成景,總體上又和諧交融。文峰園有西面和北面兩個入口,為開放式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