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世界遺產總數、自然遺產、自然與文化雙遺產數量均居世界首位

2021-01-09 中國政府網

新華社北京6月13日電(記者 胡璐)13日是我國第四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自加入《世界遺產公約》以來,我國已成功申報世界遺產55項,其中,文化遺產37項、自然遺產14項、自然與文化雙遺產4項。世界遺產總數、自然遺產和雙遺產數量均居世界第一,是近年全球世界遺產數量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

這是記者13日從國家林草局了解到的。據國家林草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我國有武陵源、九寨溝、黃龍、三江併流、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中國南方喀斯特、三清山、中國丹霞、澄江化石地、新疆天山、湖北神農架、青海可可西裡、梵淨山、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14項世界自然遺產,有泰山、黃山、峨眉山—樂山大佛和武夷山4項雙遺產,總面積達6.8萬平方公裡,保護了最重要的自然生態系統和自然遺蹟。

這位負責人說,長期以來,我國探索建立了自然遺產依託自然保護地管理的機制,提升了自然保護的制度建設和管理水平,實現對世界自然遺產、雙遺產的科學保護和有效監管。同時,通過完善世界自然遺產保護相關法律、制度和規定,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還草還溼等重點生態工程,加強森林、草原、溼地等自然資源監督管理,加大對遺產地生態保護修復力度,維護遺產地的完整性和原真性。

在自然遺產資源保護中,我國堅持生態為民、科學利用,將資源保護與民生發展相結合,通過特許經營、利益共享、生態補償、生活補助等多種方式惠及民眾、改善民生。各遺產地通過開展適當的旅遊展示活動,拉動了住宿、餐飲、交通、土特產加工、手工藝製作等相關產業發展。

據了解,世界遺產是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的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自然區域和文化遺存。截至目前,已有193個國家加入《世界遺產公約》,1121個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中文化遺產869項、自然遺產213項、自然與文化雙遺產39項。

13日是我國第四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自加入《世界遺產公約》以來,我國已成功申報世界遺產55項,其中,文化遺產37項、自然遺產14項、自然與文化雙遺產4項。世界遺產總數、自然遺產和雙遺產數量均居世界第一,是近年全球世界遺產數量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

相關焦點

  • 我國世界遺產總數、自然遺產和雙遺產數量均居世界第一
    今天是我國第四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記者13日從國家林草局了解到,我國自加入《世界遺產公約》以來,已成功申報世界遺產55項,其中,文化遺產37項、自然遺產14項、自然與文化雙遺產4項。我國世界遺產總數、自然遺產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數量均居世界第一,是近年全球世界遺產數量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
  • 我國世界遺產總數、自然遺產、自然與文化雙遺產數居世界首位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13日是我國第四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記者從國家林草局了解到:我國1985年加入《世界遺產公約》以來,已成功申報世界遺產55項,其中,文化遺產37項、自然遺產14項、自然與文化雙遺產4項;我國世界遺產總數、自然遺產和雙遺產數量均居世界第一,是近年全球世界遺產數量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我國幅員遼闊、資源豐富、文化多樣,是名副其實的世界遺產大國。
  • 我國世界遺產總數居世界第一 自然遺產和雙遺產數量最多
    我國世界遺產總數居世界第一 自然遺產和雙遺產數量最多  今天是我國第四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記者13日從國家林草局了解到,我國自加入《世界遺產公約》以來,已成功申報世界遺產55項,其中,文化遺產37項、自然遺產14項、自然與文化雙遺產4項。我國世界遺產總數、自然遺產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數量均居世界第一,是近年全球世界遺產數量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
  • 多彩非遺|我國世界遺產總數、自然遺產和雙遺產數均居世界第一
    央視網消息: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國家林草局公布的數據顯示,自加入《世界遺產公約》以來,我國已經成功申報世界遺產55項,其中,文化遺產37項、自然遺產14項、自然與文化雙遺產4項。我國世界遺產總數、自然遺產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數量均居世界第一,是最近幾年全球世界遺產數量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今年非遺活動的主題是:「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全國各地將舉辦3700多項非遺宣傳展示活動,同時,各地還舉辦了「非遺購物節」活動。截至6月11日,全國已有近6500家店鋪參加「非遺購物節」,非遺產品種類80000多種,涉及各級非遺項目約4500項。
  • 我國世界遺產總數居世界第一 已成功申報世界遺產55項
    我國世界遺產總數居世界第一 已成功申報世界遺產55項時間:2020-06-14 06:41   來源:新華視點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我國世界遺產總數居世界第一 已成功申報世界遺產55項 我國世界遺產總數居世界第一 自然遺產和雙遺產數量最多 今天是我國第四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 我國已成功申報世界遺產55項,世界、自然遺產均居世界第一
    《條例》提出,非煤礦山建設項目應當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按照邊生產、邊治理、邊恢復的原則開採礦產資源,企業治理責任主體滅失或者不明非煤礦山綜合治理,堅持因地制宜,通過修復綠化、轉型利用、自然恢復等措施進行。
  • 我國雙遺產數量居世界第一
    記者從國家林草局了解到,我國1985年加入《世界遺產公約》以來,已成功申報世界遺產55項,其中,文化遺產37項、自然遺產14項、自然與文化雙遺產4項。我國世界遺產總數、自然遺產和雙遺產數量均居世界第一,是近年全球世界遺產數量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
  • 我國世界遺產總數全球第一
    新華社北京6月13日電(記者 胡璐) 13日是我國第四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自加入《世界遺產公約》以來,我國已成功申報世界遺產55項,其中,文化遺產37項、自然遺產14項、自然與文化雙遺產4項。世界遺產總數、自然遺產和雙遺產數量均居世界第一,是近年全球世界遺產數量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    這是記者13日從國家林草局了解到的。
  • 中國自然遺產、自然與文化雙遺產位列世界第一
    5月31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舉辦的2019「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中國自然遺產、自然與文化雙遺產的數量均位列世界第一,兩項合計佔全球同類遺產總數的6.8%。此外,中國是33年來全球世界遺產數量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目前共有世界遺產53項,總數位居世界第二。世界遺產是國內外遊客首選旅遊目的地,是國外遊客了解中國國情、理解中國發展道路的重要窗口,是名副其實的「國家名片」。
  • 中國世界遺產總數全球第一
    蔡增樂攝(人民視覺)本報北京6月14日電 (記者嚴冰)6月13日是我國第四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記者從國家林草局了解到,我國1985年加入《世界遺產公約》以來,已成功申報世界遺產55項,其中,文化遺產37項、自然遺產14項、自然與文化雙遺產4項。
  • 我國成為世界遺產數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 總數達55項
    央廣網北京6月13日消息 (記者 方永磊)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國家林草局公布的數據顯示,自加入《世界遺產公約》以來,我國已經成功申報世界遺產55項,其中,文化遺產37項、自然遺產14項、自然與文化雙遺產4項。
  • 我國已擁有52項「世界遺產」
    我國已擁有52項「世界遺產」「自然遺產」「自然與文化雙遺產」數量均居世界第一記者從9日舉行的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大會獲悉:目前,我國已擁有52項「世界遺產」,名列世界第二。其中,「自然遺產」12項,「自然與文化雙遺產」4項,數量均居世界第一,有效保護了一大批珍貴獨特的自然文化遺產資源。「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是去年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時間為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今年6月9日是第二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張建龍表示,世界遺產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既承載著人類的精神文化價值,又關乎著地球生態安全。
  • 什麼是文化遺產、自然遺產?三分鐘看懂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是6月8日 非遺活動的主題是「非遺保護 中國實踐」什麼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文化遺產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物質文化遺產包括文物、建築群、遺址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傳統曲藝、美術、節慶等自然遺產包括自然地貌、地域等我國有多少世界遺產?
  • 中國世界遺產總數世界第二 世界遺產大國名副其實
    海外網北京5月31日電  (記者嚴冰)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今天(31日)透露,中國對世界自然遺產事業做出了國際貢獻。中國於1985年12月加入《世界遺產公約》。33年來,中國的世界遺產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在世界遺產申報、保護、利用和管理等方面取得舉世公認的成就。
  • 我國成為全球世界遺產數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
    中國日報6月13日電 今天是我國第四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記者從國家林草局了解到,我國1985年加入《世界遺產公約》以來,已成功申報世界遺產55項,其中,文化遺產37項、自然遺產14項、自然與文化雙遺產4項。
  • 「華圖教育」「公基備考」文化和自然遺產傳承,請查收!
    三我國的世界遺產截至目前,自加入《世界遺產公約》以來,我國已成功申報世界遺產55項,其中文化遺產37項、自然遺產14項、自然和文化雙遺產4項。世界遺產總數、自然遺產和雙遺產數量均居世界第一,是近年來全球世界遺產數量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
  • 貴州梵淨山入選世界自然遺產,我國第53個世界遺產,總量世界第一
    7月2日,在巴林首都麥納麥舉行的第42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申報的自然遺產項目梵淨山,委員會一致認可將該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梵淨山成為中國第53處世界遺產和第13處世界自然遺產。入選條件全部滿足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為,梵淨山滿足了世界自然遺產生物多樣性標準和完整性要求,保存了亞熱帶孤島山嶽生態系統和顯著的生物多樣性。梵淨山成功申遺是聯合國對梵淨山自然遺產價值和保護管理工作的認可,也是中國著力構建生態多樣性保護網絡取得明顯成效的縮影。
  • 中國世界遺產總數位居全球第二
    2019「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新聞發布會在京舉行 付卓新攝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靳丹妮):6月8日是2019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即將來臨之際,中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5月31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中國世界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的管理情況
  • 我國是全球「世界遺產」數量增長最快的國家
    法國巴黎當地時間11月2日下午,第十四屆世界遺產委員會特別會議宣布,原定今年在中國福州舉行的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延期至2021年6月或7月。...這是自1977年首屆世界遺產大會舉辦以來,我國第二次擔當會議主席國,福州亦成為繼2000年蘇州之後,第二個舉辦世界遺產大會的中國城市。我國是全球「世界遺產」數量增長最快的國家,截至2019年,我國的世界遺產總數、自然遺產數量、自然與文化雙遺產數量、非物質文化遺產數量均居世界「第一」。這一成果的取得,與我國對遺產事業高度重視和國家戰略層面上的科學部署密不可分。
  • 湖南這些文化自然遺產驚豔世界!
    作為文化大省,湖南一直注重優秀文化和自然遺產的傳承與保護。截至目前,湖南擁有2處世界自然遺產——武陵源、中國丹霞—崀山,1處世界文化遺產——老司城土司遺址。此外,南嶽衡山、紫鵲界梯田-梅山龍宮、裡耶-烏龍山、炎帝陵-桃源洞等4處景區入選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預備名錄,萬佛山-侗寨景區入選國家自然遺產預備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