礄口的文化中心 電影院與新華書店

2020-12-23 武漢三鎮吃喝玩樂

礄口上閘,得名於此處曾是玉帶河的上閘口。上閘社區行將消失,東側至今還有街道型制、還豎有路名牌的是操場角。有記載說,操場角由向、徐、周、張、郭、劉等姓人家在操場以東搭棚建屋,形成居民區,居民多為做力氣活的。我的一位同學也姓劉,在操場角祖居三代,現在還住在那裡的20層樓上。

民國時期的操場角是一條很狹窄的由條石鋪成的小巷,北接中山大道,往南出長堤街,巷子口東側為千佛應慈寺,街對面分別有老君殿、自修庵、大清宮,正對巷子口有座同仁善堂。

2012年,武漢帆布廠主車間拆除之前。侯紅志攝

千佛應慈寺山門開在長堤街上,後門外有一個很大的水塘,是玉帶河遺留的痕跡。每年盂蘭節盛會(陰曆七月十五,又稱中元節,俗稱鬼節)期間,一些想修來世的善男信女到寺裡布施,誦經打齋,在大水塘裡放河燈,香火甚旺。

解放後,武漢市礄口區政府徵集武漢佛教協會的廟產,老君殿原址建起武漢帆布廠,千佛應慈寺的一半被闢為帆布廠食堂,另一半由礄口區房地局改建成了安置災民的住房,兩層,全地板,房間用木板隔開,約十來平米,廚房共用。據說,千佛寺內雖不寬敞,但許多人家濟濟一堂,十分和睦,一家飯熟,滿樓飄香,那種溫馨的鄰裡情令人難以忘懷。那時,不知道寺裡的菩薩是如何處置了?

在幾十年時間裡,帆布廠隆隆的機器聲代替了信眾們誦經的嗡嗡聲,直到21世紀初帆布廠破產。武漢帆布廠千佛應慈寺食堂於本世紀初拆除,建成高層住宅。2012年6月,「江山如畫」開發商要在帆布廠老君殿原址蓋房子,我走進空無一人的廠區,已尋不見丁點老君殿的痕跡,廠區車間牆面上的「甲班重磅小組」生產進度表、「高舉大慶紅旗」的時代標語也將與樓房一同消失。

在武漢帆布廠右側的牛路口和左側的漢中路一帶,有著大片的西式羅馬柱、拱門建築和石庫門海派民居,2012年,這些建築的原貌隨著各種搭蓋被拆除而顯露了出來,例如漢中路67號,就是一棟雕花門樓的兩層石庫門民居,而且結構保存得十分完好。當時,我曾進行詳細拍照,並力圖依據地形地貌找出這些建築存在的歷史原因,但是,還未等到調查展開,漢中路的「石庫門」便以極快的速度消失了。今天,我把它們放在這《大路朝天》裡,說不定那天被「石庫門」的後人及當事人看到了,又會為我們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留下一段歷史佳話、一段精彩的商業演繹,或者一段落寞的記憶。

在武漢帆布廠舊址左側,有一處操場角地區的民國時期建築——同仁善堂。

同仁善堂是一棟前後三進的兩層樓房,門簷、門檻由條石砌成,進門左右為廂房,中間有天井,後部並排三間房,二樓圍廊雖已改成混凝土的,但木質樓梯保持著原樣。過去,同仁善堂每逢災荒和寒冬年關,就施粥,施糧,收留無家可歸者,20世紀50年代改為民居,門牌號碼為長堤街344號。2012年7月,同仁善堂整體拆除,房基開闢成一條紅綠燈、視頻監控一應俱全的雙向車道。

2007年,長堤街344號同仁善堂舊址。

1950年1月,原漢口中正、漢正、武聖、寶善4個區公所合併成一、二區公所。同年11月,漢口第一、二區公所合併成第二區。1952年6月,第二區改稱礄口區。從礄口區政府成立,到21世紀初搬遷到漢口沿河大道之前,操場角對面是礄口區人民政府機關所在地,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政府大樓在當地都是數一數二的高樓。在大樓右側約100米處,是原礄口電影院,後改為礄口區委禮堂。雖然名稱有了行政色彩,但在電視將電影觀眾帶走之前,一直公映電影、戲劇和各種演出。

礄口區委禮堂近照,現在有個小型電影院、KTV廳、餐館。

那時看電影沒有空調,放映廳裡掛十幾個吊扇,但在武漢的夏天一點也不解決問題,呼呼的全是熱風。電影院裡是座板可收起的木質座椅,每當換片,銀幕黑場時,觀眾便將座椅咵的譁譁響:「減片子哦、減片子哦!」其實,那是因為單機反映,換片子要時間,但一般都換得很快,院方怕椅子咵垮了!我在礄口電影院度過的娛樂時光:第一是「文革」期間看了不下十遍《南徵北戰》,因為,那時除了八個樣板戲,準許放映「十七年」時期的《平原遊擊隊》、《南徵北戰》、《鐵道衛士》、《打擊侵略者》;第二是看了內部放映的日本二戰片《軍閥》,被嚇得不輕。「文革」時雖然見過武鬥場面,但《軍閥》裡日本人自殺、血骨團流的場面還是把人嚇得幾天睡不著覺,原來,藝術的放大功能如此震撼!後來我長大做了電視記者,一定要後期製作人員對血腥鏡頭打馬賽克。

一直到20世紀80年代,礄口區政府大樓與區委禮堂之間的中山大道一側都有幾棟兩層走馬樓磚木民居房屋,一樓分別是理髮店和一個小新華書店,二樓住人。1979年,當滿街響起「洪湖赤衛隊」的電影插曲時,我在書店總共花不到7元錢,買到了美國人威廉·夏伊勒的《第三帝國的興亡》和日本人淵田美津雄、奧公正武寫的《中途島海戰》,當時,我這個少年兒童是把書裡每個字「吃」進去的,那種對歷史的新奇和對知識的饑渴感至今還記憶猶新。後來看美國電影《虎、虎、虎》,才知道淵田還是奇襲珍珠港的日軍聯合艦隊飛行隊長。

礄口區委禮堂的電影票,票面中間是礄口電影院建成時建築樣式。

20世紀70年代,不知為什麼理髮店也很少,新華書店旁邊的理髮店經常排隊,特別是過年過節,排到馬路上。理髮店屬「合作」性質,有五、六位師傅,靠門口的一位年歲大點的師傅經常出狀況,排隊排那麼長,卻沒人找他理髮,他很無奈,便念叨:「妖風又來了,妖風又來了!」一次我父親打抱不平,一定要我找他,結果被推了個「圍桶蓋子」。

難忘武勝路新華書店

從礄口區政府大院再往下走,走過集賢路,是這一段第一處超過區委大樓的高房子,武漢市文物商店。這個文物商店原來在漢口水塔左側,大約20世紀90年代拆除這裡一片磚木結構民居後搬了過來。

再順著文物商店往下,走到武勝路十字路口,便是武漢市當時最大的武勝路新華書店了。書店主樓四層高,兩邊的裙樓三層高,立面為混凝土牆面,標準的火材盒式建築形制。當年有懂建築的說,這種建築是學朝鮮的,後來在電影裡一看,果然平壤街頭都是這樣的建築。武勝路新華書店後來加高了一層,並在主樓正面加裝玻璃幕牆。由於書店地處從漢口通往漢陽、武昌的交通要道口,當時成了中山大道上段的一處地標。又由於主樓大門上方有一段寬約一米、前出的帶圍欄的屋簷,成了舉行各種集會的「司令臺」。記得「文革」時期,除了各派的頭頭上過這裡,當年湖北省革委會的領導趙新初、趙修也上過這臺子。

武勝路新華書店,此時書店主樓進行了改造,加裝了玻璃幕牆。

武勝路新華書店改造前的大門

武勝路新華書店曾經是漢口中山大道鬧市的一塊綠洲,礄口的孩子們從小學開始起,在這裡買課外教材、買娃娃書、買小說,一直走完中學、高中乃至大學的路程,新華書店曾經助推著他們懷揣理想,奔向人生的彼岸。武勝路新華書店也曾經給了我人生中一次最美妙的享受。1990年8月,我的連環畫《南沙海戰》由廣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當我拿到樣書,知道印刷了5000冊後,便跑去這個書店,櫃檯裡果然擺放很多《南沙海戰》,並且不斷有人來買,看來還特受歡迎。我站在那裡很長時間,默默享受著一個作者的喜悅,直到那位營業員用警惕的目光盯了我很久,才極不情願地離開了。

1977年以後,武勝路新華書店周邊逐漸形成了一片圖書批發市場,在它的鼎盛時期,經營批銷國內外各種圖書達數千種,那些年,成了嗜書如命的我們的「文藝復興」時期。當時網絡還未普及,人們獲取信息與今天差了十萬八千裡,當人們對炒股還異常陌生時,我已經有了一本《股票基本知識》;當人們對中國足球隊請了個德國教練莫衷一是時,我已經看完了《我所知道的斯拉普納》;當領導交給我一本張代重的《企業資本運營》時,我已在亞當·斯密的《國富論》裡寫滿了批註。我們不僅買到了很多好書,更重要的是享受了書海的浸潤,被知識所淹沒,因而知道了為自己的人生鋪設一條理性而成熟的道路,是何等重要!

2012年10月,武勝路新華書店搬遷至漢口唐家墩石橋附近偏安一隅,礄口的孩子們從此失去了我們曾經有過的幸運。 本期編輯/校核:田聯申 來源人文武漢

相關焦點

  • 百家新華書店變身文化地標
    在杭州,解放路新華書店以「無人書店」為理念,在全國率先實現自助購書全流程;在金華,擴面重裝後的金華書城一開業就因顏值高成為「網紅」;在開化,300多平方米的書店擴展到4000平方米,一躍成為當地最大的文化空間……自去年起,浙江省新華書店集團在全國率先實施實體書店整體提升改造計劃,投入數億元,三年內對集團下屬65家市縣新華書店的近百個大書城和中心門市進行升級改造,以「書聯萬物」為轉型理念
  • 新華書店動態丨天壇南門新華書店:北京歷史文化「金名片」中的書香氣
    助力北京文化生活新定位,實體書店突破傳統新升級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北京時提出「四個中心」,即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要求努力把北京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
  • 「最美閱讀空間」新華書店平原中心門店形成綜合文化商場
    新華書店平原分公司中心門店定位於「最美閱讀空間」,服務於平原人民,經營:圖書、海瓷、卡片智慧機器人、筆記本、民間剪紙藝術品、民間編制藝術品、兒童益智拼插玩具,VR歡樂島、他石咖啡水吧等文創產品,另外還經營酒水、調味品、油、
  • 汪涵為什麼推薦「不務正業」的書店電影院?
    昨晚,道哥在新華書店裡遇到了涵哥。汪涵不是來買書,而是來當「薦片大使」。這是什麼奇妙組合?9月8日晚,新華書店樂之書店(天心店)放映了電影《第一次的離別》。這是「大象分眾放映計劃」與長沙市新華書店的首次跨界合作。
  • 新華書店與影院"聯姻":看完電影就買書是種美麗的願望
    實體書店還辦得下去嗎?新華書店還能生存嗎?這是近年來文化領域的一個熱門話題。這一陣又傳出消息,山西新華書店集團與保利影業籤訂院線合作項目,計劃5年間在山西的新華書店內建立28家電影院。 走進書店看電影看似一件好事情,日漸衰落的新華書店想靠這個辦法起死回生,真的是找到了靈丹妙藥嗎?
  • 書店影院「混搭」 從賣書到「賣文化」
    庫布裡克書店與百老匯電影中心共存說到「書店+影院」模式,人們大概就會想到香港庫布裡克書店和百老匯電影中心。經歷10餘年發展,二者已融合發展成多元文化的集散地。最初庫布裡克書店為滿足電影院觀眾需要而誕生,毗鄰香港百老匯電影中心建立。隨著庫布裡克書店北京、杭州分店相繼開業運營,目前書店已不再是藝術影院的依附,從視覺、聽覺到味覺進行跨界發展。在追求特色經營、為讀者打造別樣生活方式的道路上,電影文化為實體書店發掘更多可能。
  • 新華書店淄川中心門店:「少兒+特色」的成長空間打造文化休閒中心
    新華書店淄川中心門店以服務廣大消費者為宗旨,努力提升服務水平,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與時俱進,進一步通過自身的努力與進步踐行宣傳窗口責任,打造以「少兒+特色」為主題的成長空間,打造品牌,店內採取多元運營模式。
  • 書店+影院:新華系深入挖掘文化消費潛力
    位於廣場三樓的新華銀興國際影城(南昌店)起點較高,總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9個廳中有一個巨幕廳、一個VIP廳,共設1800個座位,是目前江西省內規模最大的影城。  一些新華發行集團在嘗到多元經營的甜頭後,加快了建設影院的步伐。2014年4月,山西新華書店集團與保利影業籤訂院線合作項目,計劃用5年時間在山西省內的新華書店建立28家電影院。
  • 西安市新華書店北大街書店提升轉型
    升級改造後的北大街書店 西安市新華書店供圖>   本報訊 (記者 張靜) 在古城繁華的南北主幹道上,有一家特別的功能服務型書店——西安市新華書店北大街書店。
  • 高山寄語長沙市新華書店:推文化惠民 建書香長沙
    (新華書店內,小朋友在認真選書、閱讀。)(新華書店內,市民正在閱讀。圖片均為星辰全媒體記者 陳誠/攝。)  星辰在線4月10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夏曉瀾 陳誠)4月10日下午,長沙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高山調研全市新華書店工作。  高山一行實地察看了長郡月亮島校園書店、樂之書店、市新華書店本部,詳細了解了各書店目前的經營情況、圖書板塊的設置情況及閱讀氛圍情況等。在隨後的座談會上,市新華書店黨委書記、總經理陳衛紅進行了工作匯報。
  • 西安解放70周年 | 鐘樓新華書店書香恆久,情懷...
    書店初期業務為新華書店延安西北總店服務科南遷後所承擔的內容,負責西北地區的圖書發行工作,早期曾是西安地區唯一的書店和西北最大的書店。昔日西北地區最大書店說起鐘樓書店昔日的模樣,鐘樓書店副經理周策回憶起自己剛剛參加工作的時候。那是1982年,復員回來的他進入新華書店,成為一樓櫃檯的一名營業員。
  • 忙裡偷閒好去處,購物中心也藏著最美書店……
    書 店是城市文化的品牌形象也是社會進步的精神燈塔有這樣一批「最美書店」,它們不止於圖書,而是慢慢變成了一個文化綜合體,一種生活方式,一個非常豐富的、精緻的、包羅萬象有所不同的小世界。由上海市徐匯區旅遊公共服務中心、上海市徐匯區圖書館主辦的「閱來閱美」長三角美麗書店展示周活動於2020年11月13日—11月29日在武康路旅遊諮詢中心(武康路393號甲)舉辦,通過圖片展示、閱讀分享、創意文創、互動體驗等活動形式,為讀者打造一個多元化的交流空間
  • 德州新華書店歷史沿革
    德州地區新華書店建於1946年7月,為冀、魯、豫邊區城鎮建店最早的新華書店之一。同年10月稱山東省渤海新華書店德州中心支店。初期發行人員僅3名,1947年增加到4人。新華書店位於德州市商業街一個規模狹小的舊式樓房中,面積60平方米,經營圖書為主,兼經營文具。
  • 北京新華書店暑期主題文化讀書活動
    北京市新華書店連鎖公司所屬各門店於7月6日至8月25日期間推出「與書相伴 放飛夢想—盛夏閱讀總動員」大型主題閱讀活動,活動涵蓋了「第三屆逛遍京城書店籤到大行動」、「高手拼插聯賽」、「暑期感恩大回饋」等多個版塊,為廣大青少年讀者搭建清涼的書香文化聖地,讓今夏成為書香的海洋!
  • 玖伍文化城、新華書店營業時間來啦!詩與遠方的回歸
    此外,瀋陽市新華書店部分門店陸續結束「冬眠」,開門納客。闊別一個多月,沈城市民在書店重溫詩和遠方。恢復營業首日,記者在玖伍文化城看到,幾位讀者彼此間隔數米選書、閱讀,他們表示,「疫情之下,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需要精神的慰藉。」
  • 西安市新華書店有限公司揭牌
    承載67年崢嶸歲月的文化「老字號」在曲江新區、曲江文化產業集團管理指導下,歷時一年大刀闊斧的「深化改革」,西安市新華書店以全新的品牌形象與運營模式成為了文化改革勇立潮頭的「弄潮兒」。,在與會嘉賓觀看了新華書店改革紀錄片及社會各界祝福寄語後,西安曲江文化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西安市新華書店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宣懿介紹了對於新華書店來說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改革。
  • 居+優品攜手新華書店共創親子文創體驗中心 首家旗艦店8月開業
    6月19日,新華書店(需求面積:400-800平方米)籤約成為居+優品主力商家,並與居+優品達成戰略聯盟,共同打造文創集合店新型商業業態,首家居+優品旗艦店即將在今年8月份正式與消費者見面。 居+優品門楣效果圖(圖片來源:居+優品)     新華書店,作為中國出版業代表,近年來積極探索以市場化運作傳播文化的新模式,廣東新華發行集團圖書音像連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國豐先生在籤約儀式上表示,在打造文化創意生活集合店想法上,廣州水石坊商管與廣東新華發行集團不謀而合,對廣州水石坊商管團隊的創造力及豐富商業運營管理經驗充分信任,雙方在此契機下一拍即合,決定以居
  • 神灣新華書店發行網點正式啟用
    11日上午,在神灣鎮怡景灣,神灣新華書店發行網點正式啟用。本報記者 王雲 攝本報訊 12月11日上午,由市委宣傳部牽頭、中山市神灣新華書店發行網點啟用儀式在神灣鎮舉行,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林銳熙出席。
  • 青島新華書店棧橋書店
    棧橋書店是由青島出版集團、青島市新華書店有限責任公司投資500萬元建設,由原青島市市南區新華書店轉型升級而打造的國內首家海洋主題風格的書店。於2017年9月30日完成升級改造並正式開業, 作為集「網際網路+圖書+旅遊+美食+出版」的新型模式的閱讀文化空間,棧橋書店自開業以來致力於服務國內外的文化背包客旅遊讀者,在業內取得了不俗的口碑。棧橋書店打造創意的海洋場景風格和青島記憶相結合,閱讀文化與地域文化及國際旅遊文化相結合的設計風格。
  • 新華書店80年:一部傳播史
    從西北一隅到跟隨解放大軍輾轉遷移,從新中國百廢待興的文化建設到改革開放初期的讀書熱,從市場經濟大潮到如今的數字閱讀時代,新華書店始終與時代同步,是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新華書店》一書說:「新華書店八十年的歷史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宣傳黨的先進理論和正確主張的傳播史,又是一部鮮活生動的現當代中國文化社會發展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