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歷販賣已形成產業鏈:2元一條 買家為無證網貸等灰黑產

2021-01-07 新浪財經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2元一條,還能訂製:誰賣了我的簡歷?

漫畫作者:曹一

2021屆畢業生求職工作陸續展開。據新華社「全民拍」線索,不少畢業生在招聘網站上投遞求職簡歷後個人信息遭洩露,頻頻接到騷擾電話。

記者調查發現,簡歷販賣已形成產業鏈,不法中介通過招聘網站的管理漏洞獲取求職者信息,並以每條2元至8元的價格出售。主要的簡歷買家是刷單、微商、博彩、無證網貸等灰色和黑色行業。

2元一條 大學生簡歷遭販賣

復旦大學大四學生小羅日前在招聘網站上投遞簡歷時選擇「不公開」自己的簡歷,根據網站規定,「不公開」的情況下信息只能被投遞對象企業看到。但自從投遞後,她收到陌生來電,稱讓她做「兼職」。

「對方一開口就叫我真名,對我的信息一清二楚,甚至還知道我曾經實習的單位,肯定是簡歷洩露了。」小羅說。

不少畢業生都有類似遭遇。在一些QQ群裡,這些洩露的簡歷被公開出售,並分為「一手」和「二手」,意為首次出售和再次出售的簡歷。「一手」簡歷每條2元,100條起售,其中包含了姓名、地域、電話、學歷等信息。

信息名單上一位李姓求職者表示,在2020年6月通過幾大招聘網站投遞簡歷,隨後一周內就密集接到陌生來電,對方邀請自己加入微商、刷單等行業,並稱可以兼職,收入豐厚。事實上,這些團體大多無工商主體資質。

「剛接到電話時是驚喜,但瞬間就感到憤怒。」這位求職者說。

不少大學畢業生對招聘網站產生懷疑。小羅說:「即便是我在平臺上投遞簡歷選擇『公開簡歷』,也應該只能被站內的用人單位看到,而非流向站外被所有人知道,更何況我選擇的是『不公開』簡歷。」

「批量化」到「訂製化」 竊取信息手段多

記者以買家的名義聯繫了幾位簡歷販賣中介。經了解,他們至少通過三種非法方式收集簡歷。

首先,通過企業帳號在招聘平臺收集。上述2元一條的簡歷正是中介在各大招聘網站上發招聘信息所獲取。他們利用公開的企業註冊登記信息,偽造營業執照,在招聘網站上註冊帳號,發布虛假的招聘信息,引誘求職者投簡歷。

「手頭有多個企業帳號,可發布各類招聘信息,獲取各類簡歷。」一位中介稱。

中介冒充用人單位,將在招聘網站上收集到的簡歷轉到個人郵箱中,用提取軟體大批量提取姓名、所在城市、學歷等關鍵信息,形成文本文檔後出售。但由於提取軟體功能有限,這類方式所獲取的信息量不大,往往只有簡單的個人信息。

「郵件數量太大,郵箱都爆了。」有中介還「抱怨」道。

其次,藉助招聘平臺內部人脈收集。一個「某某招聘平臺簡歷下載」群的群主稱,自己以前在某招聘平臺工作過,雖然現在平臺查得比較嚴格,但也可以通過平臺內部工作人員的關係拿到簡歷。該群主可以利用網站內部的獵頭帳號,按8元一份的價格出售簡歷全部內容。

記者發現,這些簡歷將求職者的個人信息和盤託出,包括照片、詳細履歷等,甚至還包括了求職者在某網站上的「簡歷ID」「最近活躍時間」等信息,如同將招聘網站上的簡歷照搬下來。記者致電了幾名求職者後發現,信息基本無誤。

最後,通過幫助買家「一條龍」註冊企業帳號牟利。有的中介還「授人以漁」,出售各大招聘網站的公司帳號,售價在200元至400元不等。先是製作假的工商執照,再在招聘網站上註冊、認證「一條龍」服務。一旦買家拿到帳號,就能自己發布招聘信息,收集簡歷。

人社部出手 新規定出臺

針對網絡求職被騙、簡歷被賣等問題,2020年12月,人社部公布了《網絡招聘服務管理規定》,明確要求從事網絡招聘服務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對用人單位所提供材料的真實性、合法性進行審查,不得洩露、非法出售、非法向他人提供其收集的個人信息,違者將被處罰。管理規定還明確了網絡招聘求職信息規範、信息審查規範、網絡安全與信息保護規範以及收費規範等。

某招聘網站公關部工作人員對記者說,公司對內部員工洩露信息有著嚴格的規定,「發現就開除,還會移交司法」,但對公司外的不法分子竊取信息「查起來很困難,因為鏈條比較長」。

人社部流動管理司負責人日前就管理規定答記者問時表示,鼓勵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運用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措施,提升網絡招聘服務效能,促進人力資源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

BOSS直聘招聘平臺梳理了已經採取的人防、技防手段,其中包括:企業認證須提交企業營業執照、在職證明等相關資料,進行對公打款驗證、企業郵箱驗證、辦公環境視頻認證等,專門的團隊會對部分企業進行上門實地認證。此外,招聘者發布招聘信息前須動態人臉認證,獲取簡歷前必須在線徵得求職者同意。

有網民呼籲,網絡招聘行業應聯合制定統一規範,完善內部管理流程,保障畢業生安全、高效地進行網絡求職。

多位專家表示,我國的刑法、網絡安全法等都有保護隱私的條款,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正在研究制定中,人社部的管理規定也已出臺並將於3月起施行,如今對於這類事件可以說是有規可循、有法可依,具體落實時也必須做到違法必究。(記者潘旭、吳振東)

相關焦點

  • 2元一條,還能訂製:誰賣了我的簡歷?
    據新華社「全民拍」線索,不少畢業生在招聘網站上投遞求職簡歷後個人信息遭洩露,頻頻接到騷擾電話。  記者調查發現,簡歷販賣已形成產業鏈,不法中介通過招聘網站的管理漏洞獲取求職者信息,並以每條2元至8元的價格出售。主要的簡歷買家是刷單、微商、博彩、無證網貸等灰色和黑色行業。
  • 熱點快追|你的簡歷只值2元?——揭露簡歷售賣產業鏈
    然而,有畢業生發現,在招聘平臺上投遞簡歷後,卻屢遭陌生來電和簡訊的騷擾。記者調查發現,非法簡歷售賣這一頑疾依舊存在,且已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從批量化到訂製化,從賣簡歷到賣招聘網站的帳號。當你在求職時,個人的信息就可能以2元錢甚至更低的價格被出售。
  • 2元一條,還能訂製:誰賣了我的簡歷?
    據新華社「全民拍」線索,不少畢業生在招聘網站上投遞求職簡歷後個人信息遭洩露,頻頻接到騷擾電話。記者調查發現,簡歷販賣已形成產業鏈,不法中介通過招聘網站的管理漏洞獲取求職者信息,並以每條2元至8元的價格出售。主要的簡歷買家是刷單、微商、博彩、無證網貸等灰色和黑色行業。
  • 簡歷倒賣現象泛濫成災,公開出售:2元一條,還能訂製
    經過調查發現,原來竟然簡歷被洩露了。簡歷銷售已形成產業鏈,不法中介通過招聘網站的漏洞獲取求職者信息,並以每份2-8元的價格銷售。而這些簡歷的購買者主要用於刷單、微信、賭博、無證網貸等黑色行業。大學生小羅最近在招聘網站上發布簡歷時,選擇了「不公開」自己的簡歷。根據網站規定,不公開的簡歷,只能被目標企業看到。但簡歷發布後,她卻接到一個奇怪的電話,是某「兼職」公司打來的。
  • 簡歷2元一份,慌不慌?
    文|孫小婷「對方一開口就叫我真名,對我的信息一清二楚,甚至還知道我曾經實習的單位,肯定是簡歷洩露了。」復旦大學大四學生小羅日前在招聘網站上投遞簡歷後頻頻接到騷擾電話。個人信息洩露已經不是新鮮事。但畢業生簡歷以每份2元錢的價格被公開出售的新聞依然讓人感到震驚。
  • 警方通報,利用POS機代理業務為黑灰產洗錢被抓!
    日前,珠海警方在偵破一宗電信詐騙案的同時,打掉了一個位於吉林長春,以「房某良、高某澤、李某飛」為首利用POS機代理業務為網絡黑灰產專業洗錢的犯罪團夥。其中由市公安局和金灣分局組成的專案組,從一宗電信詐騙案件入手,深挖出一個非常典型的涉網黑灰產業鏈。2020年10月15日,市公安局金灣分局接報一宗電信詐騙案件,事主被冒充網貸平臺的犯罪團夥詐騙了105萬元。
  • 非法爬取簡歷、網貸、淘寶……還有啥信息不扒不賣
    還有不少商家在QQ群裡出售招聘網站簡歷採集器,可「無限量」導數據還幫忙介紹「客戶」。南都記者調查發現,所謂大數據採集定製業務「火爆」的背後,隱藏著一條非法爬取用戶數據信息的黑色產業鏈——「專業老手」編寫爬蟲軟體、提供軟體定製服務、黑產團夥購買軟體批量生成「大數據」信息再轉手出售。業內專家指出,爬取數據信息存在法律風險,未經平臺授權的非法爬取行為可能構成侵權、違法甚至犯罪行為。
  • 全國首個打擊黑灰產「部督」案:起底10萬個微信號背後的灰色利益鏈
    網絡黑灰產究竟是哪些產業?它們如何在灰黑色地帶運營非法牟利?這些產業的從業者為什麼沒有像網絡主播、電子競技運營師、網約配送員等新興職業被國家認可?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追蹤全國首個打擊黑灰產的公安部「部督」案件,深入調查網絡黑灰產的運轉過程。
  • 簡歷2元一份,慌不慌?
    文|孫小婷「對方一開口就叫我真名,對我的信息一清二楚,甚至還知道我曾經實習的單位,肯定是簡歷洩露了。」復旦大學大四學生小羅日前在招聘網站上投遞簡歷後頻頻接到騷擾電話。個人信息洩露已經不是新鮮事。但畢業生簡歷以每份2元錢的價格被公開出售的新聞依然讓人感到震驚。
  • 北大發布跨境電商黑灰產治理報告:刷單炒信已形成完整產業鏈
    但隨之而來的「跨境刷單」「跨境差評師」等國際化網絡黑灰產日漸滋長,正在成為跨境電商良性發展的「絆腳石」。跨境電商黑灰產業問題的解決,更需要國家與平臺深度合作,精準打擊。前者製造虛假流量、銷量,虛構好評,提高刷單方競爭力,而後者以損害、降低競爭對手的信用和評價為目的,破壞正常的市場競爭秩序。隨著網絡購物的蓬勃發展,刷單炒信已經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出現了第三方專業刷單平臺,刷單組織逐漸技術化、專業化和隱蔽化,給消費者、平臺內經營者、網際網路平臺企業乃至於整個社會都帶來嚴重損害。
  • 不為人知的戰鬥:網際網路平臺的黑灰產狙擊戰
    今年10月,哈爾濱市公安局剛剛破獲了一起跨省「微商詐騙」案件,嫌疑人以朋友圈販賣名表為由前後非法所得近百萬元。而類似的相關案件比比皆是,今年9月,陝西仙居警方破獲了一起「面膜微商」詐騙團夥,犯罪團夥以科技公司的概念包裝自己,在社交平臺招收代理商,但其營造出來的所謂買家和賣家均為同一人。警方披露,僅4個月內,全國就有1000多人因此中招,被騙金額從199元到數萬元不等。
  • 起底網購黑灰產 十天賺5萬
    一個組織者先組織了一個小群,連結發給每一個成員,商品是一款「紅棗灰棗」,售價29.9元。組織者讓群裡每一個成員分別到店鋪下單兩次,這樣的話每一單都可以發一條差評,對於這款商品來說,差評率就能顯著提升。越多買家參與效果越好。
  • 「中國暗網」:資金盤、催收、原味絲襪,閒魚淪為黑灰產集散地
    可你不知道的是,閒魚在黑灰產圈,有了一個新的名字——「中國暗網」。在閒魚上,你可以購買到難以想像的物品:資金盤推廣、現金貸系統、黑產軟體、隱私數據,甚至還有違規的催收服務、色情服務等等。這裡已淪為黑灰產的狂歡之地,有黑客甚至說:「這裡可能比國外的暗網更方便。」
  • 黑灰產業是什麼意思 起底網絡黑灰產「黑金」利益鏈
    這句「羊毛黨」中流行的口頭禪在日前拼多多被「薅羊毛」事件中成為現實,並揭開了國內網絡黑灰產的冰山一角。中國證券報記者調查發現,網絡黑灰產已形成年產值達千億級別的龐大「黑金」利益鏈,並通過上中下遊的嚴密分工構建起了一個密切協作的網絡,輕則讓企業遭受數千萬元損失,重則讓企業直接破產。
  • 廣東警方截獲300萬張黑卡 粉碎黑灰產團夥網絡黃賭毒作惡馬甲
    潮州警方舉例稱,背後的黑灰產犯罪團夥非法註冊微信號後販賣獲利。該團夥微信部通過電腦使用「叮叮摩卡」、「酷卡」手機群控軟體,控制貓池中的手機卡接發簡訊註冊微信號,後由銷售部在微信群發布銷售廣告,根據市場的供給情況以一個微信號(白號、站街號或解封號)10-40元不等的價格組織販賣。
  • 黑灰產業是什麼意思 起底網絡黑灰產「黑金」利益鏈
    這句「羊毛黨」中流行的口頭禪在日前拼多多被「薅羊毛」事件中成為現實,並揭開了國內網絡黑灰產的冰山一角。中國證券報記者調查發現,網絡黑灰產已形成年產值達千億級別的龐大「黑金」利益鏈,並通過上中下遊的嚴密分工構建起了一個密切協作的網絡,輕則讓企業遭受數千萬元損失,重則讓企業直接破產。
  • 起底網購「黑灰產」:靠虛假退貨十天能夠賺五萬
    剛剛過去的「雙十一」網購節,各大電商平臺交易額連創新高,網絡購物已逐漸成為每個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但在看似繁榮的網絡數字交易背後,卻隱藏著很多鮮為人知的「網購黑灰產」。有的人僅僅是通過虛假退貨,十天內就賺了近5萬元。
  • 倒賣簡歷黑產業鏈必須堅決斬斷
    記者調查發現,從售賣企業招聘帳戶到批量下載應聘者個人信息,再通過貼吧或QQ群銷售簡歷,其中存在一條完整的黑色產業鏈,多年來雖曝光不斷,卻屢禁不止。(12月7日《新京報》) 求助者滿懷期望,在招聘平臺上投出個人簡歷,沒等來招聘單位電話,卻遭遇「貸款」、「博彩遊戲」、「兼職刷單」等騷擾電話與簡訊「轟炸」,怎能不令人惱火。而這背後掩藏著一條完整的黑產業鏈,大肆倒賣求助者的個人簡歷牟利。
  • 10萬+的背後:網絡「寄生蟲」的黑灰產鏈
    在北京大學法治與發展研究院E法論壇會議現場,主辦方搭建了「黑灰產實驗室」,向與會者直觀展現了「網絡黑灰產供給鏈」的全流程,真實還原了手機群控、箱控設備,深度偽造AI換臉等網絡黑灰產場景,並讓與會者現場體驗人工刷量等技術應用,更加直觀地感受網絡黑灰產的運行方式及危害。
  • 粉絲借貸後愛豆被催債背後黑灰產:40元可買易烊千璽身份證號
    粉絲借網貸後,愛豆「躺槍」被催債電話騷擾。此事引發網友熱議。粉絲如何得知陸婷及其他偶像的手機號?南都記者調查發現,販賣明星手機號、身份證號、航班號等個人隱私信息的黑灰產鏈條屢禁不止,10月29日,有賣家告訴南都記者,僅需40元就可購買易烊千璽身份證號。陸婷並非唯一一個受到個人隱私洩露困擾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