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無定製的裸機來講,合約機由於預存了部分話費,折算下來會比非合約機划算不少。有些優惠力度較大的,返還的話費甚至超過機器售價本身,以致於消費者買完手機後會有種「賺回票價」的錯覺。
合約機實際上就是電信運營商通過預存話費的形式送給用戶的手機。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三大運營商願意做預存話費白送用戶手機的活動?運營商不會覺得吃虧嗎?
1、是運營商管用的營銷套路
而實際上,這只不過是運營商慣用的一種套路。舉個例子:售價 2299 的 16G 版本手機返還 2999 元話費。看似買一部手機倒賺了 700 元,事實則是返還話費以合約期內逐月分期返還。
無論選擇哪項套餐,月租費用均高於月返還金額。換句話說,縱使抵掉話費返還,消費者仍需支付部分金額供其扣月租直至合約到期。而一旦合約到期,則需要你支付高昂的全額月租。
2、合約機還有很多隱性的限制條件
機卡不能分離,在合約期間如出現機卡分離,會造成話費不再返還,並有鎖卡鎖機等現象。
合約只能升不能降。如果想在合約後更改套餐,必須秉承著只升不降的原則,比如之前是88 元合約套餐,要更換套餐就只能更換比 88元更高的套餐。
或許你會想,反正合約也到期了,卡號跟手機不再綁死,換個月租便宜些的卡不就行了。
仔細想想,用了 2 年以上的手機號,暫且不說換號之後逐一告知親朋好友的繁瑣性,用號期間綁定的各種業務和帳戶 ,都與舊手機號扣在一起。換號的代價,可不止重記一個號碼這麼簡單。
3、運營商內置了很多APP
合約機裡內置運營商的各種 APP,從開機畫面,系統裡各種手機營業廳,一大堆低頻使用甚至幾乎從來不用的定製應用佔據著手機桌面和內存。
更有甚者直接在合約機的機身打上運營商的 Logo,生怕別人不知道你用的是預存話費的合約機。
4、三大運營商之間的競爭
儘管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在到多數用戶心目中就屬於定性的壟斷企業,但實際上彼此之間的競爭超乎很多用戶的想像,尤其是基層員工之間的競爭。
因為KPI的壓力,為了網絡新用戶,鎖住已有用戶,三大運營商不得不推出類似活躍機這樣的政策出來,發展用戶。
5、到底誰獲得實惠?
對於用戶來說,應該明白: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電信行業經常性的搞這些活動,三大運營商的目的性都非常的明確,就是發展用戶,刺激用戶使用運營商規定的套餐服務。
三大運營商所贈送的手機,是已經收取了至少整年以上的話費或者等值手機的話費,這些話費不等於現金,不能用於除電信業務之外的其他生活消費,而且使用的手機基本就是定製版的,只限用某個運營商的號碼段,更換運營商手機的大部分功能(比如4G)都無法使用。所以說雖然消費者表面上是獲得了實惠,但真正贏的還是電信運營商。
你會買活躍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