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臉識別應用新場景 你想到了嗎?

2020-09-04 安防展覽網

  【安防展覽網 焦點新聞】 「刷臉時代」已經到來,人臉識別在景區、校園、民政局、大型演出等越來越多的場景落地應用,在提高工作、學習效率、方便生活的同時,也助力著智慧景區、智慧校園、智慧城市的發展建設。


  人臉識別助力「智慧景區」

  伴隨旅遊熱度逐年提高,各大景區每逢節假日就會迎來遊客高峰,排隊買票、景區人流控制、景區安全、景區內物件破壞等問題也日趨突出。為更好地服務遊客,許多景區加速智能化建設。

  七月旅遊季,長沙石燕湖旅遊區利用自主研發的人臉識別技術,在景區應用人臉識別檢票系統,率先步入了「刷臉入園」新時代。遊客在實名制購買門票後,便可在景區大門閘機口處完成「刷臉」,成功入園遊玩。

  值得注意的是,此檢票不同於其他景區,需要在入園前提前進行遊客圖像採集,而是選用了人證對比功能,當遊客實名制購票後,景區大門閘機口設備將會在錄取身份*信息,通過攝像頭實時採集遊客臉部數據,與身份*信息比對成功後,遊客即可成功入園。

  景區使用人臉識別系統後,遊客抬頭,刷臉,快速入園,耗時僅僅數秒,即可進入景區。不僅提高進入景區效率,而且遊客遊玩體驗也得到提高。除此之外,相比於二維碼驗證、指紋識別、掌紋識別、指靜脈識別等,使用人臉識別優勢非常明顯,人臉識別不僅準確度有所提升,而且對於遊客來說屬於被動識別,不需要做更多的配合動作,體驗感會更好。

  隨著智慧景區的建設發展,人臉識別技術在景區應用還可以實現更多功能應用,為景區提高數據分析,助力「智慧景區」發展。

  「刷臉」結婚更「實名」

  在人臉識別未普及時期,民政局也遭遇過申請人整容、冒名頂替登記等情況。以往婚姻登記員只能憑工作經驗核實登記人的身份*、戶口簿信息,但是遇到申請人如做過微整形、由單眼皮整形雙眼皮、孕前孕後身型差異大、年代久遠相貌變化較大,以及同卵雙胞胎來辦理等情況,由於缺乏有效鑑別手段,給核驗工作帶來難處,冒名頂替結婚的不法行為仍有機可乘。

  人臉識別系統在民政局啟用後,婚姻登記員用高清攝像頭,將現場採集的人臉照片與公*部門數據信息進行比對,短短幾秒就能準確判斷、識別登記當事人身份信息。通過人臉識別系統的核驗功能,能有效打擊冒用他人身份信息進行婚姻登記的情況。當發現申請人與證件不符時,工作人員可以選擇將這張證件加入黑名單,如這張身份*再次出現在其他聯網的婚姻登記系統時,都將提示工作人員注意。

  「人臉識別」在民政局的應用,大大提高了對當事人身份信息甄別能力和效率,有效解決冒用他人信息辦理婚姻登記問題。

  人臉識別「解憂」線下大型活動

  近日,第十八屆中國國際數碼互動娛樂展覽會(以下簡稱:CJ)在上海舉行。作為疫情後的線下超大規模會展,CJ首次採用實名制觀展,用戶線上實名制購票,線下刷身份*比對人臉核驗入場。

  展會現場,除了核驗購票用戶健康碼狀態、測量體溫以外,在進入票務核驗時,刷身份*比對人臉入場。現場布控了85臺自主研發的G3多功能閘機、135臺相關保障設備,能有效辨別人像,核驗達到均1.5秒/人。此外,通過G3閘機和視頻識別技術,可以有效分析人流動線、人群密度及單位時間內入場人流峰值,避免出現擁堵、排隊等安全隱患。

  實名制+人臉識別比對入場涵蓋所有進場人員,包括觀眾票、贈票、工作*全部實現實名制入場。外籍人士可通過護照核驗通道,比對人臉識別入場;忘帶身份*用戶,現場可憑支付寶電子身份*核驗入場;工作人員和展商也全部實行工作*和身份*綁定入場,一人一證,不得轉借。

  現階段,開展的大型線下展會、演出、音樂節等活動,可依靠人臉識別技術完成檢票、安防工作,有效解決擁堵、實名制入場、黃牛倒*等問題。

  人臉識別助智能微型圖書館落地

  近幾年,各大院校加快升級智慧校園建設,根據校園實際情況引進智能設備,例如校園出入口管理、校園停車、校園考勤和圖書館借書系統等。其中,校園圖書館引進人臉識別技術,落地了智能微型圖書館,區別於以往圖書館,一臺智能微型圖書館設備佔地僅1.2平米,藏書量卻達650冊,並圖書館24小時不間斷運行,學生可以自助式通過人臉識別登錄信息去借還書,不需要像以往刷卡、輸入密碼等借還書的繁瑣流程;學校也可以通過此技術加強圖書管理,避免圖書無跡可尋、追究不到損壞責任等問題。

  這種互動感強、科技感十足的新型借閱方式,有效突破了校園傳統圖書室服務的時空限制,也為學校省去專門配備人員管理成本等。依靠著人臉識別技術落實的智能借閱方式在學生群體中掀起了讀書熱潮。

  成熟可靠的人臉識別技術是其在智慧校園中被廣泛應用前提,人臉識別技術在校園智慧化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結語:以上只是人臉識別應用的一些縮影。人臉識別應用的落地範圍越來越泛,應用案例越來越豐富,為解決人們生產生活帶來越來越多便利!

  (本文依據砍柴網、湖北日報、中國經濟網、IT之家編輯整理)

相關焦點

  • 圖書館場景人臉識別應用
    如今,隨著智慧校園的落地建設,可採用人臉識別系統實現圖書館智能化管理。那麼,在圖書館場景有哪些人臉識別應用?刷臉自助借閱自助借閱系統結合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實現刷臉借閱書籍。人臉識別技術在圖書館借閱場景的應用可有效解決借書還書要帶實體證件問題,避免外借情況發生,了解每個讀者的借書情況。
  • 人臉識別新應用 這些你知道嗎?
    、校園、民政局、大型演出等越來越多的場景落地應用,在提高工作、學習效率、方便生活的同時,也助力著智慧景區、智慧校園、智慧城市的發展建設。 長沙石燕湖旅遊區利用自主研發的人臉識別技術,在景區應用人臉識別檢票系統,率先步入了「刷臉入園」新時代。遊客在實名制購買門票後,便可在景區大門閘機口處完成「刷臉」,成功入園遊玩。 值得注意的是,此檢票不同於其他景區,需要在入園前提前進行遊客圖像採集。
  • 人臉識別考勤的三種常見應用場景
    如今,已經有不少公司在採用人臉識別考勤籤到,而傳統的手機定位打卡、指紋籤到等考勤方式也逐步淡出人們的視野。今天主要來聊幾個人臉識別考勤的應用場景。工地人臉識別考勤人臉識別技術作為實名制核驗手段,與工地實名制管理完美契合。
  • 最新開源 | 人臉識別應用套件:毫秒級離線識別 適用多類場景
    隨著人臉識別技術的不斷發展,尤其是在部分算法平臺對外開放算法之後,人臉識別的應用門檻得到了極大降低。但是從算法到一款真正可落地的人臉識別產品,在完整的應用開發中,不僅需要考慮底層算法的運行邏輯,也需要上層業務邏輯完整自洽。而這個從0到1的過程,往往會讓大部分中下企業及開發者,在項目商用化落地過程中無從下手。
  • 三個應用場景聊聊「人臉識別」,「黑科技」帶來的風險與無奈
    人臉識別技術這兩年作為網際網路熱門技術,應用廣泛。無論是打卡上班,還是刷臉支付,就連進出小區都得先刷臉。這種技術通過攝像機採集你的人臉特點,鼻子、眼睛、嘴巴等能夠量化的幾何信息,然後自動保存在資料庫裡。這樣算是面部信息保存錄入成功,等下次用戶識別的時候,攝像機就可以直接採集你的面部信息,然後跟之前錄入你的信息核對,只要眼睛的間距和鼻子的大小特點對上,就可以核實身份。
  • AI賦能人臉識別應用場景 持續探索智能技術普適未來生活
    在產業智能化的大背景下,人臉識別+AI的商業化必然是業界關注的焦點。而AI技術能否普適更多的生活場景,經過行業智能改造後,人臉識別需要在哪些方面進行提升?5月23日,虹軟在成都對外發布了Arc FaceGo人臉識別應用套件、IR活體檢測等多款產品,展示了其AI開放平臺的快速產品化能力。
  • 人臉識別日益普及 你的臉刷明白了嗎
    傳言一:人臉識別系統任何機構都能裝  真相:需符合相關規定,不是想裝就能裝  如今,人臉識別技術被應用到越來越多的場景中,購物、打卡、解鎖、出行,甚至在一些地方連取廁紙都離不開它。隨著人臉識別系統日益普及,我們也逐漸對「潛伏」在身邊的攝像頭習以為常,但這一設備真的任何機構都能裝嗎?
  • 3D人臉識別賦能閘機 通行場景再獲新突破
    除了結構光和人臉識別算法外,光鑑科技致力於3D視覺在更多場景落地的應用需求,進一步提升公司的產品的豐富度,為行業客戶提供多種解決方案。3D人臉識別的引入,將進一步提升旅客通關效率當前火車站票證閘機多是採用2D人臉識別方案,在光線較暗、逆光、人臉角度大等場景,均存在識別率低、通過率差等情況,影響了旅客的通過效率和出行體驗。相對2D而言,3D人臉識別技術則將為旅客出行帶來更大的便利性。
  • 大數據時代人臉識別在商業銀行中應用
    近年來,雲計算、物聯網和人工智慧技術變革式發展,相關應用百花齊放,對「大數據」資源的整合利用與智能化發展成為了商業銀行提高「內力」的修煉法門。人臉信息有著不可複製、不可盜取、簡便直觀等優點,是大數據時代各商業銀行應儲備和發掘價值的重要戰略資源。而隨著技術變革和應用的普及,建設大規模、分布式人臉資料庫及識別系統的成本不斷降低,識別的精度不斷提高。
  • 好用≠濫用,人臉識別的公共應用邊界在哪裡?
    文/海怪  人臉識別技術的廣泛普及應用,已經是現在不爭的事實了。我們對人臉識別在相關安防、出行、金融、安全等領域的產業現狀也有過諸多介紹。  前一陣我們還就「美國開發者用人臉識別技術去對抗執法警察」的話題,討論了AI技術的低門檻造成私人濫用人臉識別的社會風險問題。
  • 好用≠濫用,人臉識別的公共應用邊界在哪裡?
    編輯導語:如今人臉識別在很多場合都可以見到,比如超市買單、進園刷臉、學校、乘坐交通工具等等;隨著科技的發展,人臉識別隨之用途變多,但安全性以及隱私性就不得而知了;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人臉識別的公共應用邊界,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看臉」時代,該為人臉識別應用「劃線」
    全國信標委生物特徵識別分技術委員會換屆大會近日在北京舉辦,會上,包括商湯、騰訊、平安、雲從、科大訊飛等27家企業機構共同組成的人臉識別技術國家標準工作組正式成立,人臉識別國家標準制定工作全面啟動。  接連幾個動作,表明人臉識別技術規範已經迫在眉睫。
  • 激辯人臉識別應用,珍視法學教授說「不」的價值
    據南都報導,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勞東燕在會上分享其對小區門禁人臉識別系統「稍微掙扎了一下」的維權經歷,她表示,「人臉數據具有不可更換性,一旦洩露就是終身洩露」。已經流行了很久的人臉識別,這次遇到了來自法學界的正面「硬剛」,對在新技術推廣熱潮中的社會無疑是一針鎮靜劑。
  • 醫療機構應用人臉識別需要防範哪些風險
    在疫情期間,人臉識別技術應用於許多醫療場景中。包括醫院後勤管理、無接觸測溫、刷臉支付、門診全流程等。特別是人臉識別測溫,具有自動化、低成本、效率高的特點,在政府機關、學校、企業也都陸續開始啟用。但後疫情時代下,人臉識別技術在個人信息保護等方面的風險隱患令人擔憂。   一方面,鑑於人臉生物信息的敏感性,以及近期發生的盜用事件,政府將人臉識別技術列入管控。
  • 我想有個應用:人臉識別社交APP
    我想有個應用,每天需找一個idea,好玩的,有趣的,咱們一起來侃侃。進入到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通過手機APP能實現的事兒是越來越多咯!如果哪天你在街上被對面素不相識的人認出來。不用奇怪,他也許是真的用了 Google人臉識別App,Google Goggles。
  • 「刷臉安檢」來了 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市場駛上快車道
    人臉識別技術再一次迎來新的場景。據新京報報導,北京地鐵2號線阜成門站,近日安裝起用於人臉識別的安檢門,即將試點人臉識別安檢。該站一直面臨客流量大、特別是晚高峰排隊通過安檢耗時較長等問題。「刷臉安檢」啟用後,將有望提升地鐵進站安檢速度,減少乘客等候時間。
  • 人臉識別技術原理與工程實踐(10個月人臉識別領域實戰總結)
    1人臉識別應用場景(驗證)我們先來看看人臉識別的幾個應用。第一個是蘋果的FACE ID,自從蘋果推出FaceID後,業界對人臉識別的應用好像信心大增,各種人臉識別的應用從此開始「野蠻生長」。事實上,人臉識別技術在很多場景的應用確實可以提升認證效率,同時提升用戶體驗。
  • 南都發布《人臉識別應用公眾調研報告》
    南都個人信息保護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馮群星發布《人臉識別應用公眾調研報告》。10月13日,2020小蠻腰科技大會在廣州開幕。南方都市報承辦的「深謀遠慮·後疫情時代的大數據應用與隱私保護」分論壇在當日召開。
  • 疫情促進人臉識別技術在日應用
    創新連線·日本  日本的人臉識別應用最早見諸報端的是機場的刷臉。從2017年10月開始,先後在東京羽田機場、東京成田機場、大阪關西國際機場以及名古屋中部國際機場導入人臉識別系統。專利申請數據顯示,在人臉識別相關技術方面,日本廠商擁有很多專利。其中NEC、NTT、日立、富士通、歐姆龍、佳能、東芝等排在前列。
  • 「94歲老人被抱起做人臉識別」「為躲人臉識別戴頭盔看房」?
    傳言一:人臉識別系統任何機構都能裝真相:需符合相關規定,不是想裝就能裝如今,人臉識別技術被應用到越來越多的場景中,購物、打卡、解鎖、出行,甚至在一些地方連取廁紙都離不開它。傳言二:戴口罩就無法進行人臉識別真相:相關識別設備已經投入使用出於疫情防控需要,如今多數人外出時,都習慣戴上口罩。不過,網上有種說法,必須要把口罩摘了,才能順利通過人臉識別,真的要這麼麻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