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去過臺灣夜市,就稱不上到過臺灣旅遊,而說到全島最出名的小食,夜市也是必去之所。無論臺北、臺中、臺南甚至是臺東,由北部到南部,臺灣每個城市幾乎都有紅火的夜市,那無疑是臺灣文化的縮影,在那裡你能找到濃鬱的地方特色與地道的鄉土原味,真切地融入到普通的臺灣社會中。今天小編就帶各位吃貨們探訪一下臺灣的夜市和小吃~
臺灣十大夜市
臺灣夜市是臺灣草根飲食文化的薈萃地,若想多快好省地瀏覽臺灣美食,夜市是必修的一門功課。下面就來介紹下臺灣十大夜市~
臺北士林夜市:揚名國際
士林夜市是臺北市範圍最大的夜市,也是觀光客造訪臺北必到之地。士林夜市最為著名的莫過於多樣的美食小吃,可說是臺灣美食大集合,像香噴噴的「豪大大雞排」外脆內嫩;吃上癮的「10元串烤」;香氣四溢的「士林大香腸」;包著滿滿紅燒肉、蛋酥的「潤餅卷」;甜甜鹹鹹的「大餅包小餅」,嚼勁十足;熱騰騰的「藥膳排骨湯」補補身子;特有的生炒花枝、青蛙下蛋、三兄弟豆花、蔥油餅、炒蟹腳等,都是令人直吞口水的美食小吃,讓人駐足不前、流連忘返。
臺中逢甲夜市:臺灣夜市發源地
逢甲夜市位於臺中市西屯區文華路,為固定觀光夜市,內含191家攤位,內容多元,除各國美食之外,臺灣小吃更是豐富,吸引各地旅客到訪親身體驗中臺灣夜市生命力。俗擱大碗的各式創意小吃,世界各地不一樣的著名甜點,想得到通通都有,並會有意外的驚喜。全臺知名創意小吃大都源自逢甲夜市的創意,例如章魚小丸子、懶人蝦、魚要醬吃、巧蕉王、巨無霸臭豆腐、傳統古早味大腸包小腸、逢甲特大雞排等大家耳熟能詳的特色小吃,真的讓遊客大喊到「逢甲夜市一遊不虛此行,不虛此行啊」。
嘉義文化路夜市:乾淨整潔的夜市
文化路夜市的攤店內用餐環境乾淨整潔之外,好吃的美食也不缺。像是經營30多年的郭家粿仔湯、阿本海產粥、阿林蚵仔煎、達文化生炒鴨肉粳,都深受本地人及觀光客喜愛。另外,夜市緊鄰文化公園,還貼心設有無障礙空間步道,如果吃飽撐著還可以來公園逛逛,實在是休憩的好去處。
臺南花園夜市:網絡好口碑
網絡上關鍵字「十大夜市第一名」、「花園夜市」處處都是對花園夜市的熱愛和好口碑。經由網絡及電視媒體大力傳播後,已成為臺南市夜市的代名詞,隨處可見成群的遊客造訪嘗鮮。著名小吃有:當天新鮮進貨現切現賣的阿美芭樂;吃完口齒留香的老字號延記臭豆腐;採用臺南產地直銷,當日現捕魚獲的四草蚵仔煎;當場現滷的二師兄滷味;樣式齊全且價錢公道的冰鎮鴨翅。以及用各式水果作成,看了令人食指大動的糖葫蘆。各式美食等你來嘗鮮!
高雄六合夜市:走過一甲子的六合夜市
六合夜市為高雄市歷史最久的夜市,亦是島內外知名的觀光型夜市。舉凡各地介紹臺灣觀光旅遊的報導皆少不了它,從世界各地來到高雄旅遊的訪賓,多會慕名前往,感受南部地區豪情好客的夜市文化。六合夜市除了是南部地區首屈一指的夜市,還是島外遊客最喜愛的夜市第一名。六合夜市全區約有175攤,其中經營冷熱餐飲攤位即達60%,集各地風味的小吃美食都有人賣。將近30%的臺灣小吃攤已歷經三代經營,美味依舊令人垂涎,更有新一代的年輕人開創不同的營業類型,造型各異的攤車引人駐足,呈現出傳承與創新兼具的夜市。
鳳山中華街夜市:逛夜市看古蹟
中華街觀光夜市位於鳳山市中華街、光遠路口,緊臨高雄捷運鳳山站2號出口,是高雄縣十分著名的觀光夜市,來往的也都是一些熱愛美食的食客老饕。夜市內愛玉冰、鹽酥雞、雞肉飯、牛肉麵、青草茶等傳統特色美食的魅力,是當地民眾的最愛,同時也是外來遊客到鳳山必定前來品嘗美食的勝地,每到假日總是吸引滿滿的人潮。到中華街除了享用美味小吃之外,周邊亦有被高雄縣政府文化局列為觀光景點的曹公圳、及平成抱臺、書院、寺廟等,古蹟林立,旅遊景點及文化特色豐富精彩。來到鳳山,除了感受夜市的熱鬧氛圍外,也可以去附近的古蹟景點參觀,充實一下人文歷史知識。
宜蘭羅東夜市:日夜皆營,全年無休
羅東夜市位處羅東鎮商圈的中心地帶,攤位的食物集傳統與現代各家小吃於一體,日夜皆營,全年無休,屬於固定式商圈經營,夜市攤位規化整齊劃一。知名度頗高的有肉羹、包心粉圓、龍鳳腿、一串心、羊肉湯、卜肉、潤餅、三星蔥油餅、冰泣淋花生卷米粉粳、糕渣、蔥包餅、宜蘭三寶冰等。上述羅東夜市具代表性的小吃美食之外,章魚丸子、雞排、蚵仔煎、滷味、烤肉、紅豆餅、現打果汁、冰品涼飲等,在羅東夜市裡同樣可以大快朵頤一番,讓人吃得過癮!
華西街夜市:帶你體驗電影《艋舺》
華西街夜市已有50多年歷史,深具鄉土文化特色。曾被電影《艋舺》劇組挑選為拍戲場景,因此深具知名度;且鄰近知名觀光景點龍山寺、清水祖師廟、剝皮寮、艋舺公園等,距離不到200公尺,步行3-5分鐘即可到達,不論是美食小吃、雜貨服飾、拜拜祈福、觀光休閒皆一應俱全,堪稱全臺北市唯一兼具文化氣息與美食雜貨的觀光夜市。夜市裡的小吃攤,各自擁有長年死忠的顧客,如生炒牛肉、北海道燙魷魚、當歸豬腳、大鼎肉羹、燒酒蝦、臺南擔仔麵等都是當地人推的好味道。另外北港甜湯、阿猜嬤甜湯都是道地的古早味。
寧夏夜市:見證臺北歷史故事
位居於民生西路與南京西路之間的寧夏夜市,陪同大稻埕一同成長,見證臺北歷史故事,許多攤商是從老建成圓環移出來至寧夏路營業,更有許多經營超過一甲子的老字號攤家。寧夏夜市擁有多元且豐富的美味小吃,無論是臺灣古早味蚵仔煎、新疆烤羊肉串或是日式章魚燒小丸子等,應有盡有,而最著名的便是道地臺灣傳統小吃,當民眾一提及寧夏夜市,便將其與蚵仔煎、雞肉飯、燒麻糬等劃上等號,尤其是知高飯的古早味、蛋黃肉鬆芋餅與芋丸的創新以及鬍鬚張滷肉飯的故事,更令人津津樂道。
基隆廟口夜市
基隆廟口小吃美食種類多元、豐富且各有其獨特風味,尤以彈牙又充滿魚香的天婦羅、有濃濃奶油香和蟹香的奶油螃蟹、料多營養的鼎邊趖、歷史悠久的碳燒蚵仔煎、手工現做的陳記泡泡冰、以及看起來平凡無奇,卻美味無比的營養三明治。
臺灣十大小吃
臺灣小吃聞名世界,散落在民間的小吃成千上萬~臺灣匯聚著來自中國各地的人們,他們帶來家鄉的飲食,與當地食物和烹調相結合後,發展出獨特的小吃料理。這裡就先只簡單介紹一下傳說中的最能體現臺灣飲食特點的「十大小吃」吧~
大腸包小腸
大腸包小腸是臺灣相當普遍的小吃,炭火燒烤的大腸外皮微酥,內餡米粒飽滿,夾上風味絕佳的香腸,鋪上酸菜、小黃瓜、薑片與菜脯蛋等小菜,一口咬下肉汁四溢,滿嘴的美味。而這麼有特色的傳統小吃,在東海夜市就能找到。位於東海大學西門町的官之霖大腸包小腸,是東海夜市裡頗具特色的小吃。
鼎邊銼
許多人到基隆,都想一嘗鼎邊銼的口味。日本NHK獨家專訪,特地來基隆攝影專輯其製作過程。鼎邊銼是福州小吃,在福州人家裡這算是家常小吃。裡面有肉羹、蝦仁羹、金針、香菇、木耳、魷魚、小魚乾、竹筍、高麗菜,內容豐富,是標準的湯好料多。然而這只是配料,主菜是白白嫩嫩的一片稱之「鼎邊銼」。 「銼」是臺語,為爬滾的意思。其製作是用米磨成米漿,沿著大鍋鼎邊滾下,米漿滑滾的動作叫銼,所成白白一片,就是鼎邊銼。鼎邊銼以邢家所做最為有名。
蚵仔煎
臺灣小吃銷售排行榜第一名,因偶像劇《轉角遇到愛》被兩岸粉絲追捧。如今從臺灣頭走到臺灣尾,每到一地都可尋到蚵仔煎的芳影。一顆顆圓潤飽滿的蚵仔撒在鐵板上滋滋作響,澆上稀薄的太白粉漿後,再搭配幾片青菜和一個土雞蛋,最後畫龍點睛將酸酸甜甜的特製醬淋在剛離開爐火的蚵仔煎上,撲哧四溢的香氣 中,頓時迎來一陣噼噼啪啪的美美響聲。
阿宗面線
阿宗面線這家面線創立於1975年,賣的是大腸面線,雖然有一塊兒小店面,卻不提供座位,食客需端著碗,捧著燙嘴的面線或站或蹲,在騎樓下或馬路中間吃,蔚為壯觀。更怪異的是顧客經常大排長龍等待,再端著那碗面線到店家設在柱子旁邊的調醬臺,加一些符合自己口味的辣椒、蒜泥或烏醋。這小小的面線有人叫它面線糊,意謂面線如漿糊般黏稠,而且配料和面線都和在同一鍋裡。面線裡加了鮮蚵,叫蚵仔面線;若以大腸為澆頭,則稱大腸面線。
甜不辣
有50多年歷史的賽門甜不辣一直安穩地坐在臺灣本地小吃甜不辣的第一位的交椅上,不光是因為它的年頭長,更重要的是這種風味獨特的小吃充滿了變化與想像。賽門甜不辣的招牌來自70年代風靡臺灣的國外電視劇《七海遊俠》,其中的男主角名叫賽門·鄧普拉,由於「鄧普拉」與「甜不辣」的發音接近,才有了這麼一個有趣的店號。賽門甜不辣的全手工製作工藝也是保證口感的重要因素,多少年來不曾改變,一碗甜辣醬混雜的美食就在這裡多年如一日地任憑風霜改變。
棺材板
棺材板為赤崁食堂創始人許一六先生所研發改良的美食,赤崁食堂最初以雞肝和蕃茄醬夾在吐司中,稱為雞肝板。許一六先生在嘗過後,將其改良以厚片 吐司炸酥挖空,填入牛奶麵糊、雞肉、馬鈴薯、青豆仁、蝦仁、花枝將挖去的麵包皮蓋上,棺材板即完成。棺材板類似西餐中的沙拉麵包,再加上使用刀叉進食,可知棺材板是由西餐中研發出來的獨特小吃,由於食客戲稱其形狀似棺材,因此老闆以此命名為棺材板,頗具有恐怖氣息的名字。
彰化肉
彰化肉圓的主要材料是特選番薯粉(清明節後產制),上等豬肉、香菇、蛋黃、冬蝦、竹筍配蔥、玉桂香料。經過配製炊蒸,即是圓形表皮潤澤富彈性的半成品。放入不溫不燥的油鍋炸上數分鐘,撈起澆灑特製的佐料——糯米、花生、芝麻、糖攪拌而成的甜醬,加上上等壺底醬油。吃起來感覺皮脆餡香,味道可口。
薑母鴨
這是80年代後期在臺灣流行起來的進補小食,將臺灣特產的紅面番鴨煮熟,取鴨肉和老薑(也被稱做薑母),搭配上胡麻油、米酒、中藥的藥材包,混合放在客人面前熬煮,炭火更佳,好似鴨湯火鍋一般。
忠孝東路黃牛肉麵館
著名美食家、旅行家舒國治先生強烈推薦,號稱:「純粹鮮香上,此店全臺北稱第一」。牛肉湯香醇、鮮腴、淨清,不帶一絲其他作料味(如豆瓣、花 椒、肉桂、沙茶、番茄、醬油)。有的行家在吃麵時欲極盡酣暢淋漓,特囑牛肉另擱放一盤,只全心大口呼嚕吃麵,肉僅偶夾一兩片,所剩肉片打包帶走回家。
生炒花枝
僅憑「生炒花枝」這個美名,就當先品為快。「花枝」是由主料魷魚,配以各類竹筍、胡蘿蔔熬製而成的。之所以叫「花枝」,是因為魷魚上部有十個肉腕,形如花枝,於是形象地取名。一口咬下去,會感覺到鮮美湯汁溢出,而滑韌的花枝口感更是一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