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有人精算了下攝影師的利潤,精確到快門。。。。。
吃瓜群眾紛紛說,其實還是有利潤的。
其實相對於攝影師、修圖師,廣大攝像師叫苦的聲音更大。
從這張圖上可以看出怨氣滿滿!
那麼問題來了,攝像師的成本又是多少呢?能賺多少呢?
通常被攝像師唾棄的是「五毛單」,也就是一單500元。
攝像師自帶攝像機,自出路費,拍一天或者大半天,賺500元。
從五毛單這句話,可以看出攝像師其實對這個費用是及其不滿。
但實際情況是,200元也接單。。。。。
好吧!無論500還是200,我們算下攝像師的成本、利潤。
如果按照網上流行的常規算法:
半天拍一場錄像,耗費的只是存儲卡的壽命,攝像師的車費,水費。
卡折舊:拍半天損耗折舊10元(夠大方了吧?)
車費:20元(公交)
水費:4元(兩瓶)
看看,成本才10+20+4=34元
就是一場收200,攝像師還能賺個166元呢,多吉利的數字。
別生氣,先別罵。。。。。還可以再細算
攝像機快門是要折舊的 5元(半天拍攝打包了)
電池也是耗料 10元(夠意思吧?)
成本再加上15元,那就是49元。
就這樣,200一場還能賺151呢
多好的工作啊。
已經聽到隔著網扔過來的臭雞蛋呼呼聲。。。。。
不過這麼算確實無恥,準確的說很無恥。。。。。
啥都算了,就是沒算攝像師這個人,拿硬成本來說。。。。。
1、攝像師的勞務
話說幹啥活都得給錢,就是找人搬個家具上樓還得300-500元呢。攝像師上躥下跳的拍半天,甚至一天。。
。。。您咋就沒給算人錢呢?
按下限算怎麼也得給200元吧?
2、租機費用
攝像師手裡的機器也不是天上大風颳來的。。。。真金白銀花錢買來的。攝像機的價格從1萬到5萬不等。
投了本兒咋能不算錢?
咋算?有租賃公司啊。一臺小高清或者手持機,誰去租也得200起。
起碼機器得算200元吧?
這樣算下成本,攝像師拍一場最簡單的活兒,硬成本就得200+200+50=450元
五毛單為啥會存在呢?因為這個價格接近成本,做一單賺50元。。。。。
問題在於為了做成這一單,得接活兒、談判、嘴皮子磨破,利潤未免也太低了。。。。。所以五毛單遭人
痛恨。
至於200元的單,那就是賠本兒賺吆喝。
有的朋友說了,不是大家沒有志氣,單子價格壓的這麼低還做。
為啥不能接到大活兒呢?基本是這個原因。
實際情況是就這個價,你不做別人做了,市場就這樣。
那麼問題來了,為啥會這樣呢?
你拍的活兒技術含量太低,門檻低,進入的人多,自然就把價格壓下來了。
這種現象在市場營銷上叫。。。。紅海!
注意!不是紅海行動,而是大家血拼價格,都流血滿地,最後把大海都染紅了。
要知道攝像業務也不都是「五毛單」,拍宣傳片可以拿到800一天,拍劇可以拿到1500元.
這是普通攝像師,大腕兒就不好說了,不封頂。。。。。
所以想多賺就得靠技術含量。
如果沒有技術含量,那就是普工。。。。。收入自己不會太高。
例如拍攝一個會議,要全程內容。
那麼你需要做什麼呢?
把攝像機調好水平,聚好焦,對著臺上講話的仁兄拍就可以了。
頂多就是人家動,你轉動雲臺跟一下,人別在畫面中丟了就行了。
很多時候攝像機參數還是用自動。。。。。
這種活兒,可以說好拍。
說的直接點兒,買臺攝像機,簡單學學誰都能拍!
沒有技術含量,自然價格高不起來。
最後真心給500元也不稀奇(看我上面算的成本)。。。。。
但拍個宣傳片或者電視劇,甚至電影就不是這樣了。
首先你得有影視製作流程知識,才能跟團隊配合完成工作。
然後得有攝影專業知識。。。。。
為啥?你得看的懂分鏡頭腳本,根據表現內容去定如何設置鏡頭,如何移動等,說的簡單點兒,這樣的話
是不是得動腦,動手。。。。。
人的成本是不是又高了一截子?
成本高了,價格自然就高了。
所以五毛單確實可惡,但你需要考慮的是你的成本(勞動能力)
當你拍攝價格起不來。。。。。不要抱怨,看看你拍的是啥活兒,需要付出多少更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