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回來收到一個快遞,拆開一看是本書——《人間有風景》,我近期沒買書啊,這誰給我寄的?
書名側旁&34;幾個字跳進眼帘,&34;。原來,2017年首屆&34;全國散文大賽的獲獎作品出版了,我的那篇拙作&34;赫然在目。想不到,幾年之後還真的出版了,這可比當時收到獎狀和獎金興奮多了,薄薄一本書,卻是沉甸甸的收穫!
這本林耀東主編,太白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全書由序言、第一、二、三、四輯和後記等幾部分組成,詳盡介紹了大埔的人文歷史、民俗風情、名勝古蹟、大埔小吃等。讀之令人心有所趨,遐想著在這個有香格裡拉之稱的美麗山城呆上幾日、幾月、幾年,會有怎麼樣的感受,莫不會是情深不思歸?
大埔我去過好幾次,每次去都有不同感受,西河北塘的醉蝶花,讓我想起了唐代大詩人杜甫&34;的美麗春光;涇渭分明的梅江汀江匯成韓江源奔向大海所蘊含清與濁、分與合、屈與直的哲理。茶陽父子進士牌坊,陰那山下萬福寺,百侯古村落,中國葡萄酒奠基人張弼士故居、三河壩烈士紀念園等等。遊罷歸來總覺意猶未盡,心心念念幾時再重遊。放眼梅州,令我有此沉醉不知歸處的地方不多,唯有這不一樣的大埔。
有人說,愛上一座城,是因為城中住著某個喜歡的人。其實不然,許是因一處風景,因一段往事,因一座老宅。或者僅僅因這座城。究其然說不清道不明,就像愛上一個人,沒有理由,沒有前因,無關風月,只是愛了,大埔之於我即如此。
陳柳金《圓的煙火》視每一座古老的建築都是一尊佛的崇敬;餘虎《那年,桂花開的時候》關於三河壩流傳的故事為之淚盈;曾玉榮《大埔陶瓷,傾國之色》作者的筆下大埔陶瓷有如&34;的美麗絕色;陳於曉《隔著一枚茶葉讀西巖》那茶是禪茶,那西巖山是世外桃源;還有劉達標《大埔組章》雙髻山的美麗傳說、毓秀鍾靈的百侯古居、旖旎大麻船渡風光,林林總總,優美如畫。二十五篇作品形態各異,卻是一樣的大埔景、大埔俗、大埔情。
掩上書本心有所感,這本書在各類叢書中,充其量如浩瀚大海裡的一朵浪花,但於有眾多美稱的大埔而言,既是濃重墨彩的精彩一筆,又是淡若雲煙的寫意風情。
誠如林耀東序言:地理上的家園易找,心靈中的故土難尋。編輯這樣一本關於家鄉地域文化散文集的書,是一場感恩故土之旅,深有同感,是為人間有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