份額僅為十分之一,為何大陸晶片製造,與臺灣差距這麼大?

2021-01-09 網易

2021-01-03 11:32:17 來源: 網際網路.亂侃秀

舉報

  近日,知名半導體分析機構TrendForce發布了2020年全球晶片代工數據,以及2021年代工市場預測數據。

  從數據來看,2020年全球晶圓代工產值將達846億美元,年增長23.7%,增長率達到了近十年以來的最高峰。而2021年產值約為897億美元,增長率約為6%。

  

  同時從市場份額來看,臺灣地區2020年、2021年均佔全球份額的64%左右,之後再是韓國,分別是17%、18%的份額,而中國大陸則一直保持在6%的比例。

  也就是說,如果說晶片製造方面的份額,臺灣拿下的市場份額一直是大陸的十倍以上,這差距真的太大了。

  那麼問題就來了,臺灣為何在晶片製造領域,會比大陸強這麼多?畢竟臺灣與大陸比起來,面積、人口都差太遠了。

  

  事實上,為何臺灣在晶片製造方面這麼發達,有幾個原因,一個是臺灣政府對半導體的支持,因為臺灣本身資源匱乏,只有發展高附加值的產品,才能賺錢,半導體產業無疑是最好的產品。

  二是美國對臺灣的幫助,比如早期臺積電剛創立,能夠得到英特爾的訂單,同時全球的設備、技術、材料等都是敞開供應,甚至美國還派專家特意去幫助臺積電,把技術提升上來。

  而大陸因為瓦納森協議的原因,有關於晶片製造的高端技術、高端設備等一率不準進口,必須是落後兩代或以上的設備才允許大陸買,同時還阻止高端人才輸入,常年被打壓,所以發展起來自然就很慢了,畢竟晶片製造產業鏈太廣,是全球產業鏈共同努力的事情,不是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就能搞定的。

  

  不過,隨著晶片越來越重要,目前大陸也是越來越重視,國產企業們也是在不斷的努力,想辦法解決全產業鏈的問題,當然這個過程很難,也周期非常長,但如果一旦成功,我們則會成為全球擁有半導體產業鏈最全的國家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大陸和臺灣的晶片製造水平對比:技術差距大,份額差距更大!
    說起晶片代工領域,眾所周知這也就反應了晶片製造水平,並且是臺積電的天下。畢竟臺積電一家企業就撐起了晶片代工的半邊天,差不多一家獨攬50%的代工訂單。那麼中國大陸的代工企業相比於中國臺灣,會落後多少呢?如果用時間來算,我覺得起碼落後4年,而如果用份額來算,中國大陸代工訂單份額差不多是臺灣的十分之一。先說技術落後4年這件事情,國內技術最先進的晶片代工企業是中芯國際,目前掌握的技術是28nm製程,預計將在今年內完成14nm晶片的量產。
  • 論晶片代工,臺灣比大陸強太多,技術領先4年,份額是大陸十倍!
    說起晶片代工領域,眾所周知這也就反應了晶片製造水平,並且是臺積電的天下。畢竟臺積電一家企業就撐起了晶片代工的半邊天,差不多一家獨攬50%的代工訂單。那麼中國大陸的代工企業相比於中國臺灣,會落後多少呢?如果用時間來算,我覺得起碼落後4年,而如果用份額來算,中國大陸代工訂單份額差不多是臺灣的十分之一。
  • 臺灣晶片往事和大陸的「晶片之痛」
    很多人都在追問:以大陸全球第一的工業製造能力,為何小小的晶片會成為我們的切膚之痛?兩岸同文同種,在晶片領域,為何臺灣可以成為全球遙遙領先的佼佼者?大陸有沒有可能彎道超車,縮小「芯」差距?臺灣晶片產業往事專注一件事情,做到極致,就是成功。在晶片領域,臺灣就是如此。
  • 同樣研發晶片,為什麼寶島臺灣的晶片產業,領先大陸這麼多?
    同樣研發晶片,為什麼寶島臺灣的晶片產業,領先大陸這麼多?大家都知道,儘管中國的寶島臺灣省面積較小,但晶片領域仍有許多巨頭。如臺積電壟斷了全球約60%的晶片製造訂單,以及聯發科等大型和小型晶片公司。從晶片設計到製造再到封裝和測試,他處於世界領先水平。事實上,不僅僅是晶片領域,臺灣的電子產業也比較發達,如富士康、華碩和HTC等公司也很有名,大家都耳熟能詳。這麼多網友都有疑慮,同樣是一個國家的,為什麼臺灣地區與大陸區別的晶片製造能力相差如此之大呢?
  • 為什麼臺灣的電子工業、晶片產業比大陸強這麼多?
    眾所周知,臺灣省雖然小,但在晶片領域卻有很多巨頭,比如臺積電壟斷了全球60%左右的晶片代工訂單,還有像聯發科,臺聯電,南亞科技、日月光等大大小小的晶片企業。從晶片設計到製造再到封測等幾個關鍵環節,都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甚至有些項目是世界領先的,比大陸強很多。其實不只是晶片領域,臺灣的電子工業也是比較發達的,比如富士康,華碩、HTC、宏基等企業也是大名鼎鼎,於是很多網友都有疑問,同是一個國家,為何臺灣和大陸的區別這麼大?
  • 2019年半導體收入分析:美國佔47%,韓國19%,中國大陸僅5%
    眾所周知,最近兩年中國進口集成電路的金額都是超過了3000億美元,是單一進口金額最高的品類,可以說全球三分之一的晶片產品,都被賣到中國,足以說明中國對晶片產品的需求有多高了。而偏偏這麼高需求,自給率卻非常低,不到20%,也就意味著80%的晶片產品是需要進口的,從而導致進口金額這麼多。當然,中國芯這幾年發展也非常快,中國晶片產量也是高速發展,這一兩年的產能增長都超過了10%,高於全球的平均水平,但與世界晶片強國比起來,卻還是差得太遠。
  • 大陸為何在這個領域落後臺灣太多?
    大陸在很多行業碾壓臺灣,但是唯獨在晶片代工行業差臺灣太多。如果從上個世紀80年代算起,臺灣地區在集成電路板塊是極具產業優勢的,基本連通了上下產業鏈。身為亞洲四小龍之首,臺灣以區區一島之地,GDP峰值最高曾達到大陸同期一半以上,靠的就是消費類電子產業。臺灣在消費電子這塊,一直是和美帝日企殺得有來有往的老流氓,要論曾經的技術、人力、腦力和資金的累積投入,在十年以前,我們其實是遠不如對岸的。臺灣大約是在1985年前後開始晶圓代工。一個臺灣人張忠謀模式創新,創立臺積電tsmc代工模式,也一直在這個領域獨佔鰲頭。
  • 為什麼臺灣晶片比大陸領先這麼多?
    首先說為什麼臺灣晶片比大陸領先很多呢?我個人覺得主要是有兩個方面原因,一是臺灣晶片業比大陸發展得早;二是臺灣晶片業發展不受限。下面我來具體說下這兩個情況。
  • 封殺臺灣半導體紫光為啥這麼硬氣?
    要知道,臺灣在晶片代工、封測領域實力很強,臺積電更是一枝獨秀,全球市場份額佔比超過50%。紫光為何建議對臺施壓?10月29日,在北京微電子國際研討會上,清華紫光董事長趙偉國提出要以更大力度扶持本土重點企業,並向臺灣施壓放開晶片產業,否則禁止臺灣晶片在大陸銷售的提議。
  • 晶片製造「大國重器」背後的九九八十一難
    從2000年國內半導體創業第一波浪潮席捲至今,無數晶片設計、製造和封測等企業如雨後春筍拔地而起,而晶圓製造前道設備歷經了20年長跑,各類設備在製程節點發展上卻仍存在較大差距。究其因,既是技術壁壘的差異化而導致,也有著政策、市場乃至全球競爭的影響。
  • 寶島晶片30年!臺灣晶片製造廠商簡介
    由於具備超低的1.35伏運作電壓與6瓦的平均消耗電力等特色,新一代的VIA C3處理器為當時業界專成為當時筆記型計算機所設計的處理器中最為省電的一款產品。    同年7月,威盛再次推出一款為筆記本電腦量身打造的新式處理器:漢騰。「漢騰」是一款基於C3「Nehemiah」處理器內核架構的處理器,當以最高速度運行時,最大耗電量為11瓦。
  • 晶片設計與製造哪個更好?臺積電張忠謀更希望大陸做晶片設計!
    臺積電張忠謀在談及晶片大陸的晶片設計與製造方面的問題時,他表示,大陸注重設計這部分可能對大陸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更有利。 但是,大陸已經有不少科技企業已經 可以實現了高端晶片的設計,比如海思半導體
  • 全球晶圓製造行業格局或將大洗牌
    此次收購金額預計將耗資37.5億歐元,成為中國臺灣半導體行業最大的跨國併購案。 在此次收購之前,環球晶是全球第三大晶圓製造企業,市場份額為15.2%(按照截止到2020年9月的過去一年營收來計算);世創則以11.5%位居第四。兩家公司合併之後市場份額將達到26.7%。由此,新環球晶將超越日本勝高(SUMCO)成為全球老二,直逼行業老大日本信越 (Shin-Etsu)。
  • 臺灣為何「排斥」大陸?
    為什麼所謂的「大陸強大論」會讓臺灣產生「恐懼」?從物質層面分析,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確實經歷了世界上罕有的高速發展壯大期,已經從一個及其貧窮的國家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均國民所得也進入了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中國在國際事務上的影響力、發言權顯著增強,世界上普遍承認兩岸同屬一中。
  • 「控制」臺灣的產能,將成為中國大陸、美國晶片競爭的關鍵?
    眾所周知,目前美國依然是全球最大的晶片出口國,美國出品的晶片佔了全球近50%的份額,而中國則是全球最大的晶片消耗國、進口,每年進口晶片金額超過3000億美元。所以讓中國晶片技術跟不上,一直從美國購買晶片,是符合美國的利益的。
  • ...臺媒:臺灣或收緊大陸晶片投資控制;五位本科生僅用4個月帶"芯...
    【關注】"信號鏈晶片第一股"芯海科技上市申請獲批;臺媒:臺灣或收緊大陸晶片投資控制;五位本科生僅用4個月帶"芯"畢業
  • 晶片戰爭:中芯國際救不了華為,但這場仗不得不打
    張錫綸離開大陸時,帶走了200多名年輕的冶金學徒,在臺灣開始建立高雄六○兵工廠。跟著他以及200名冶金學徒一起離開大陸的,還有他剛滿一歲的兒子張汝京。 張家離開大陸去往臺灣之時,貴州山村裡,一個叫任正非的小孩剛剛4歲。
  • 聯發科超越高通成為最大手機晶片供應商,兩者份額差距為2%
    據研究機構Counterpoint的一份報告顯示,聯發科在2020年第三季的手機晶片出貨量超越了高通,成為全球最大的手機晶片商。高通目前仍然是最大的5G晶片供貨商,不過Counterpoint的報告顯示,2020年第3季所有售出的手機中,有1億部是使用聯發科的晶片,同比上升了5%。Counterpoin的報告顯示,2020年第3季手機晶片出貨量排第一的為聯發科(31%),其次是高通(29%),之後海思、三星以及Apple都以12%共同排第三,至於紫光則是以4%排在第四。
  • 微軟致力AI晶片研發 翻譯30億字僅需十分之一秒
    微軟極少致力於新處理器的開發,該公司表示,這是首款為行動裝置設計的晶片。由於一些企業認定現成的處理器無法充分釋放AI潛力,內置晶片變得越來越流行。一位知情人士在今年5月表示,蘋果正在測試一款配備有AI處理晶片的iPhone原型機。谷歌正在推出自己的第二版人工智慧晶片。
  • 據相關數據顯示,臺灣對大陸的出口佔比臺灣對外出口的42.3%
    據相關數據顯示,臺灣對大陸的出口佔比臺灣對外出口的42.3%,而臺灣對大陸所有的出口貨物清單中,半導體設備和晶片的佔比則高達50.6%。大陸為什麼對臺灣的半導體的依賴性如此之大?在世界範圍來看無論晶片的設計,代工,還是最後的封裝測試,臺灣都有世界級別的公司,我們可以看看大陸和臺灣各自在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