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壩羊鎮,青山如黛。茶園裡,勤勞的園丁一鋤一鋤地挖、一行一行地剪,形成了有條不紊、生機盎然的茶園。菜地裡,村民一粒一粒地種,一棵一棵地割,建起了綠色生態、生機勃勃的菜園。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紫雲自治縣壩羊鎮以黨建促發展,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團結全鎮幹部群眾,攻堅克難,奮力拼搏,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民生保障、產業發展、社會服務等的全面提升和全面發展,群眾生活水平明顯提升,成功脫貧摘帽。
抓黨建 凝聚力量促發展
「十三五」以來,壩羊鎮堅持強化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脫貧攻堅責任制,構建「鎮級戰區抓督促、村級抓落實、村組網格保精準」的脫貧攻堅組織體系。全鎮8個行政村設置8名隊長、16名副隊長,把全鎮8個村劃分為63個網格,設置網格長,全鎮成立45個基層黨小組,建立9個合作社黨小組。統籌「兩委一隊三個人」力量,63名幹部到村開展定點包保網格化工作,實現組織體系覆蓋到村到人。
紅院壩區蔬菜採收
在壩羊鎮大坡村村委會辦公樓後面,一塊種植有白菜、香菜、蘿蔔、生菜的菜園裡立著一塊「同步小康蔬菜園」的牌子。
「為增強村委會和駐村幹部、同步小康工作組的凝聚力,我們在村裡實施了『一園一堂』,即一個食堂和一個面積150平方米的『同步小康蔬菜園』。」 大坡村村主任張開珍說,大坡村實施「一園一堂」以來,全村黨員幹部工作作風有了很大轉變,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壩羊鎮黨委書記王傑說,壩羊鎮8個村都實施有「一園一堂」,各村黨員幹部下村回來,或工作之餘,大家一起打掃衛生、種菜、做飯各司其職,既增進了相互間的交流,又保證了村委服務中心全天候有幹部值守,方便群眾辦事,提升了工作效率。
「為不耽誤群眾勞作時間,壩羊鎮黨員幹部在開展大走訪、大排查、大宣傳等工作方面實行『四夜工作法』,即夜宿、夜訪、夜巡、夜談。」王傑說,夜宿,是駐村幹部全部夜宿村委會;夜談,利用夜間群眾勞作之餘時間開展政策宣傳工作;夜訪,利用夜間群眾在家時,開展走訪、排查、核實工作;夜巡,在夜間開展巡查工作,打通聯繫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穩基礎 改善民生增福祉
站在壩羊鎮映紅茶園景觀臺向四周看去,一條條產業路將四周的茶葉園相互連接起來,青山與茶園、村莊、民房相互襯託,形成一幅美麗山村畫卷。
在壩羊鎮四聯村茶葉園裡,通組路、產業路縱橫交錯,形成多個山村十字路口,稍不注意還會走錯路,這些都是壩羊鎮打贏基礎設施建設硬仗的一個縮影。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壩羊鎮圍繞「3+1」民生保障工程,在各村制定「一村一方案」、「一戶一施策」,精準靶向,開展了基礎設施建設硬仗、住房安全、教育醫療、飲水安全等幾場硬仗,全面補齊了脫貧攻堅各項基礎短板。
壩羊鎮按照「新建一所、完善一所、投用一所」的原則,自2016年以來,全鎮共投入項目建設資金2200萬元,改擴建學校6所,新增校舍建築面積0.524萬平方米,改擴建運動場地1.25萬平方米,辦學條件得到極大改善。按照「精準資助、應助盡助」原則,2016年以來教育資助學生總數7096人次,資助金額1120.85萬元。
2016年以來,壩羊鎮完成健康「三個三」工作,新建壩羊鎮衛生院大樓,配備相應的功能房和設施設備,目前衛生院在編在崗醫生24名,能夠承擔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重症病人初步現場急救和轉診職能;全鎮各村完成標準化村衛生室,並分別配備1名合格村醫。全鎮建檔立卡貧困戶到壩羊鎮衛生院就醫全部享受「先診療後付費」、「一站式」政策。
在住房安全保障方面,自2016年以來,壩羊鎮共計實施農村危房改造628戶;整治透風漏雨老舊房189戶。完成30戶以下通組路32711平方米,庭院硬化69800.2平方米,連戶路硬化125377平方米。
實施易地扶貧搬遷278戶1077人,其中99戶384人安置在板當鎮圓夢社區,179戶693人搬到紫雲縣城集中安置點。
建茶園 繪綠色發展藍圖
時下,正值茶園冬管季節,壩羊鎮新山村茶園裡,村委副支書吳鋒和村民們在茶園裡除草、施肥、補種等。
「這片茶園是今年春季種植的,管護好了兩年後就有茶芽採摘。」吳鋒說,茶冬季管護很重要,管護好了,待氣溫回升,茶苗才會有好的長勢。
新山村是壩羊鎮最早成立村級茶葉專業合作社的村,目前,全村茶葉種植面積4500畝,其中村級合作社統籌種植面積3800畝,農戶分散種植700畝。
茶葉產業讓農戶每年獲得固定土地流轉費的同時,還逐漸掌握了採茶技巧和管護技能,從農民變成了茶葉園工人。
「今年,新山村村級合作社支付村民的務工費達60萬元;新山村茶葉產業帶動就業人口16000多人。」新山村支書何興德說,今年,新山村打通了山東、上海一帶的茶葉銷售市場,生產的獨芽、毛峰等高端茶葉銷售價格平均達到480元每斤。
新羊村辣椒基地
「壩羊鎮除五星村外,其餘七個行政村的村級合作社都種植有茶葉,其種植模式與新山村相似,以村合作社集中流轉土地種植和農戶分散種植兩種方式。此外,壩羊鎮的茶葉企業從最初幾家發展到如今的十餘家,茶葉企業的茶葉種植面積從1000畝至5000畝不等。」壩羊鎮鎮長班興坤說,茶葉產業是壩羊鎮的領軍產業,經過幾年的發展,全鎮茶葉種植面積3.6萬畝。
土紅坡茶場茶葉加工
「茶葉產業的好處在於帶動就業,把茶園附近的村民變為茶園工人,工人通過務工持續增收脫貧致富。」班興坤說,今年採摘面積1.67萬畝,全鎮茶青採摘數量4800多噸,單採茶這個工序所支付務工費近1000萬元以上;有除草、管護、施肥等工序的用工等,每年茶產業上產生的務工費預計達1500萬元。
固產業 持續助民穩增收
冬日裡的壩羊鎮紅院壩區裡,村民們在整地、播種、施肥、管護。
「紅院壩區的蔬菜產業,是以『龍頭企業+村合作社+農戶』模式來發展,引進的兩家龍頭企業負責人都是紫雲籍返鄉創業人員。」紅院村支書羅松說。紅院村壩區面積639畝,其中573畝安裝有噴灌,壩區良田全部用於種植蔬菜,為方便蔬菜保鮮儲存,還建有一個冷庫,噴灌和冷庫都是縣農業部門安裝建設。
昔日一家一戶的小塊責任田,如今變成規模化種植的現代蔬菜示範樣板田。
「壩羊鎮按照縣裡的統一規劃,把紅院村、五星村連片壩區作為500畝以上壩區來打造,由鎮裡統籌,各村抓落實把農戶手中的土地集中流轉過來,進行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統一種植,種植以菜心、芥藍為主的蔬菜,主要銷往粵港市場。」王傑說。
王傑說,在運作上,壩羊鎮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方式來發展,企業負責生產管理、銷售市場以及種植成本等,村合作社負責組組勞動力,協調壩區基礎建設工作,產生的利潤,合作社佔4成,龍頭企業佔6成;屬於村合作社的部分利潤,以「721」比例進行分配,即利潤的70%用於入股分紅,利潤的20%用於集體壯大發展,利潤的10%用來激勵貧困戶,杜絕養懶漢。另外,菜老闆帶來技術以後,農戶掌握了種植技術,為以後自己種植蔬菜產業提供了技術支持。
壩羊鎮在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中,除了茶葉、蔬菜兩個主導產業外,該鎮聚焦產業「八要素」,緊扣縣委、縣政府「三提升兩壯大」的總體發展思路,大力拓展種養殖相結合見效快、效益好的產業,今年全鎮種植紅芯紅薯1200畝,種植辣椒、佛手瓜、菜芯等18324畝次;養殖生豬、生態雞等養殖業,今年全鎮累計出欄生態肉雞61萬羽,生豬1.88萬頭,基本實現村村有產業,戶戶有增收。(安順日報社大數據智慧全媒體記者 姚福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