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七姐妹」:史達林建築風格的巔峰之作

2020-12-20 安車骨綜合協會

去過莫斯科旅遊的人多少都聽導遊說過:「莫斯科建築有七姐妹」。名字起得如此溫婉,實際則是霸氣側漏!因為它與前蘇聯領導人史達林有莫大的關係。

說道「七姐妹」,就不得不說史達林式建築。它是指上世紀30-50年代大規模應用於俄羅斯的建築風格,帶有強烈的「史達林風格」。而「七姐妹」的老大哥就是尚在圖紙中的蘇維埃宮。

蘇維埃宮3D影像

設計圖中蘇維埃宮高約430米,層層堆疊,氣勢宏偉。頂端是列寧雕塑。當初史達林對這個圖紙一見鍾情,命令數次修改,準備建造時卻碰上二戰爆發,被迫延遲了計劃。二戰結束後,史達林為了彌補遺憾,決定在莫斯科建造八座類似蘇維埃宮的建築,實際完成七座,他們就是今天莫斯科的「七姐妹」。

莫斯科大學主樓

建造於1949-1953年這四年時間,它是俄羅斯歷史上最悠久的大學。1755年1月25日由羅曼諾夫皇朝的伊莉莎白 彼得羅芙那女皇批准建造,莫斯科大學的主樓是「七姐妹」中的老大,高240米,現在仍是世界上最高的大學之一。莫斯科大學主樓建築是由當時的德國戰俘完成的。用時五年,終於完成了這座氣勢恢宏的建築。

從史達林建築七姐妹的外觀來講,莫斯科大學主樓的建築最為壯觀。當年的工程消耗資金2億美金。主樓石材料全部採自阿爾卑斯山的山區,前後各是一個公園,樹木茂盛、景觀眾多、環境優美。特別是莫斯科河畔的觀景臺,由於地勢高,視野開闊,成為了一覽莫斯科市區的最佳地方。

烏克蘭飯店

建造時間為1947-1957年,「七姐妹」中第二大高樓,高198米。建成時為世界上最高的賓館,曾經作為前蘇聯和俄羅斯政府的國賓館使用,河對岸是俄羅斯政府辦公所在地白宮。如今叫莫斯科雷迪森皇家酒店,但其舊稱依舊保留。

在前蘇聯動蕩歲月中,烏克蘭飯店見證了蘇聯解體、炮擊白宮和俄羅斯的新生。因烏克蘭是前蘇聯的糧倉,所以只要和烏克蘭有關的各種建築,設計上都貼上了麥穗的元素。如:基輔火車站、基輔地鐵站等。

列寧格勒飯店

建造於1949-1954年,「七姐妹」海拔最低的建築,僅有134米,原名是列寧格勒飯店,後改名為列寧格勒希爾頓酒店,是希爾頓酒店集團在俄羅斯的第一家酒店。

1947-1952年建成,主塔有32層,高17

6米,常規鋼架結構,帶有一個六角形的裙樓,儘管這個樓不是特別高或者特別大,五層的收斂結構使得整個建築顯得非常雄偉。主要是許多蘇聯藝術家的住所,著名的烏蘭諾娃同志就曾住在這裡,她的公寓現在被當作博物館。整個建築包含一個9層高的,面向莫斯科河的裙樓,在1940年建成,屬於早期嚴肅史達林主義風格,用陶瓷面磚做外立面,帶有一個12層高的哥德式尖頂,在二戰結束時,裙樓被用於集體宿舍,而不是計劃中的高級公寓。

文化人公寓

1950年,在莫斯科新一輪的城市規劃方案中,政府決定在莫斯科大學、外交部大樓、文化人公寓的尖頂加上紅星,該樓的建造者是古拉格的囚犯,居住的全是政界要人。這座建築高176米、有22層、452套公寓。

重工業大樓

重工業部大樓坐落在萊蒙託夫廣場上,蓋這座建築的地方以前正是俄國大詩人萊蒙託夫的出生地,在建築內部的庭院內,有萊蒙託夫的雕像。這座建築的中央部分是辦公區,兩側的配樓則是住宅。這座樓高138米。

外交部大樓

外交部大樓高172米,27層,建於1948到1953年,現在仍然是俄聯邦外交部的所在地,外交部大樓的外立面是由一系列立柱裝飾的淺色石材構成的,據說靈感來自於紐約的哥德式建築。他的內飾由華麗的石材和金屬裝飾。外交部大樓的設計並不像其他六座史達林式建築逐漸向上加速的增高,相反,它是向上逐漸減速的。這樣的設計顯示出了內斂、沉穩的形態,忽略了人們在地上仰望大樓的透視效果,再加上縱向元素的突出設計,仰望起來讓人覺得此建築異常威猛!

相關焦點

  • 俄羅斯建築「七姐妹」:莫斯科史達林風格建築群一覽
    莫斯科的「七姐妹」,建造於史達林執政的最後十年間,結合了巴洛克式城堡塔、中世紀歐洲哥德式與美國1930年代摩天樓的特色。圖中:莫斯科大學「七姐妹」是史達林風格建築的代表作,被稱為「社會主義的摩天大樓」。
  • 「七姐妹」中的這家酒店,被稱為史達林式建築的巔峰之作!
    由於歷史的原因,莫斯科的建築被賦予了厚重的歷史感,而且充滿了社會主義的痕跡,列寧格勒希爾頓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列寧格勒希爾頓所在的建築有著「七姐妹」之稱,完工於1954年,高度為136米,2008年由希爾頓集團斥資翻新。
  • 參觀「莫斯科七姐妹」建築之一,漫步校園,參觀典型的史達林!
    位於莫斯科河南岸的莫斯科大學建於1755年1月12日,是俄羅斯最古老、歷史最悠久的一所大學,也是現在世界上公認的名校之一。在這所俄國最早和最著名的綜合性大學裡,其科學教育上獨特的學派早已名滿世界,來自這所學府的教授及畢業生不乏諾貝爾獎獲得者和世界著名科學家。
  • 莫斯科七姐妹的傳說
    七姐妹是八九十年代在俄羅斯的英國移民給莫斯科的摩天大樓起的名字。相比較於他們原本的名字,他們更喜歡給這些著名的地點一些有魅力的英文名字。這些建築是在史達林時代的晚期(1947-1953)建造的,這些建築風格是俄羅斯巴洛克和哥德式的結合體,並參考了一些美國摩天樓的設計。
  • 莫斯科七姐妹的傳說
    七姐妹是八九十年代在俄羅斯的英國移民給莫斯科的摩天大樓起的名字。相比較於他們原本的名字,他們更喜歡給這些著名的地點一些有魅力的英文名字。這些建築是在史達林時代的晚期(1947-1953)建造的,這些建築風格是俄羅斯巴洛克和哥德式的結合體,並參考了一些美國摩天樓的設計。
  • 莫斯科建築流變:從「七姐妹」建築群到現代都市主義
    1945年,二戰結束後,大獲全勝的史達林認為,在莫斯科這個「世界無產階級的首都」裡,「紅色」建築少得可憐,莫斯科最缺少的東西,就是如美國那樣的摩天大樓。社會主義的摩天大樓由此開始進入設計研究階段,1948年,莫斯科城市孕育了七座「雙胞胎」。
  • 一組老照片:莫斯科「七姐妹」,前蘇聯的大手筆建築投入都在這裡
    二戰後,史達林下令在莫斯科市中心周圍建造了被稱為七姐妹的七座建築。莫斯科大學的主樓是其中之一,位於麻雀山。當時它是歐洲最高的建築,其中心塔高240米,共36層,周圍有四個翼。據說其走廊共長33千米,包含5000多間房間。
  • 莫斯科七姐妹建築樓頂遭塗鴉 五角星插上烏克蘭國旗
    當地時間8月20日,俄羅斯莫斯科,不明身份的男子爬上史達林式著名建築「七姐妹」摩天大樓的尖塔,把黃色五角星的一半塗成了藍色,還插上了一面烏克蘭國旗。黃色五角星的一半塗成了藍色,還插上了一面烏克蘭國旗七姐妹是莫斯科的一系列史達林式建築風格建築群,建造於史達林執政的最後十年間,結合了巴洛克式城堡塔、中世紀歐洲哥德式與美國
  • 世界上排名前30的大學,是莫斯科「七姐妹」建築中的大姐大
    1953年,主校區搬遷至莫斯科市區西南部的麻雀山(Sparrow Hills)。提到莫斯科大學,就必須要說一下莫斯科的「史達林七姐妹」建築。二戰結束後,1947年,時值莫斯科建城800周年,史達林在其執政晚期,為了將莫斯科打造成向世界展示社會主義的窗口,下令在當時的市中心周圍建造了7座「史達林式」的建築,主要建築風格就是大底座,倍兒高的樓,直線條,布局對稱,頂上還得有一紅五角星,目的是顯示共chan主義的激情與榮耀。
  • 「鋼旅」如果沒見過七姐妹,別說你去過莫斯科
    莫斯科是一座與眾不同的城市,它擁有1300萬人口,是歐洲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作為俄羅斯引以為傲和歷史悠久的首都,許多人對莫斯科印象最深的是地標建築代表紅場、各種洋蔥圓頂、戰盔式穹頂建築、史達林式的巴洛克風格等。
  • 蘇聯的莫斯科七姐妹
    20世紀50年代,約瑟夫·史達林下令建造了七座摩天大樓,改變了莫斯科的天際線,這七座摩天大樓結合了巴洛克式城堡塔、中世紀歐洲哥德式與美國1930年代摩天樓的特色,填充了莫斯科的地平線,成為了表達新的國家意識形態的最高畫作。莫斯科七姐妹裡的老大是羅蒙諾索夫大學,也稱莫斯科大學。
  • 莫斯科最為詭異的建築,始作俑者居然是史達林
    豐富的考古資料,從遠古時代的巨大象牙、尼安德塔人與北京猿人複製頭骨、古代人類遺址模型到轟動世界的 15 件珍貴的 「比薩拉比亞之寶」、俄國最早的楔形文字記錄與武器發展等都盡收館內。博物館自 1883 年正式開館以來,從未因任何原因關閉過,即使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莫斯科被德軍包圍期間,也堅持持續開館。
  • 莫斯科:跨時代的建築大都市
    莫斯科的建築群就是莫斯科最大的亮點。這裡不僅有伊凡雷帝時期建造的瓦西裡大教堂、紅場,也有沙俄時代的建築:克裡姆林宮、古姆,同時還有在二戰後史達林執政期間建起的莫斯科「七姐妹」摩天大樓。01 紅場紅場是一個大型廣場,建造於伊凡雷帝時期,國家級的盛典都在這裡舉行,比如閱兵儀式。
  • 莫斯科最為詭異的建築,始作俑者居然是史達林
    豐富的考古資料,從遠古時代的巨大象牙、尼安德塔人與北京猿人複製頭骨、古代人類遺址模型到轟動世界的 15 件珍貴的 「比薩拉比亞之寶」、俄國最早的楔形文字記錄與武器發展等都盡收館內。博物館自 1883 年正式開館以來,從未因任何原因關閉過,即使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莫斯科被德軍包圍期間,也堅持持續開館。
  • 莫斯科 風情建築之旅(全文)
    莫斯科的建築以宏偉壯觀、氣勢磅礴而享譽世界。城市建築的色彩整體上顯得典雅、莊重又不失富麗、嬌媚,體現出莫斯科濃厚的藝術氛圍和整個城市的優雅。莫斯科的建築不僅成為城市的一道風景,而且其色彩與環境、與人和諧相伴。所以來到莫斯科,怎能錯過這樣一段風情建築之旅。
  • 莫斯科 風情建築之旅(六)
    莫斯科的建築以宏偉壯觀、氣勢磅礴而享譽世界。城市建築的色彩整體上顯得典雅、莊重又不失富麗、嬌媚,體現出莫斯科濃厚的藝術氛圍和整個城市的優雅。莫斯科的建築不僅成為城市的一道風景,而且其色彩與環境、與人和諧相伴。所以來到莫斯科,怎能錯過這樣一段風情建築之旅。
  • 俄羅斯自由行之三莫斯科七姐妹和老阿爾巴特街等
    經過莫斯科七姐妹之一外交部大樓。       莫斯科高層建築主要是四五十年代後發展起來的,當時建築師流行將建築形體設計為階梯狀,中央的主樓高聳,兩側或四角建有配樓,頂部仿效哥德式尖塔,人們稱其為「生日蛋糕式」,由於這些建築都是在史達林當政時建的,又被人戲稱為「史達林式」,在莫斯科有七座典型的史達林式建築,人們稱它們為「七姐妹」。
  • 莫斯科:跨時代的建築大都市
    這裡不僅有伊凡雷帝時期建造的瓦西裡大教堂、紅場,也有沙俄時代的建築:克裡姆林宮、古姆,同時還有在二戰後史達林執政期間建起的莫斯科「七姐妹」摩天大樓。大樓是古典式風格,四周都是可觀賞的走廊,還有典型的大圓柱。06 金環小鎮「金環」包括了8個小鎮,位於莫斯科周邊,這幾個地方連起來正好是一個圓環,每個地點都保留了俄羅斯古代的城鎮建築。俄羅斯人引以為傲,稱為「金環小鎮」。其中謝爾蓋耶夫是一座衛星城,離莫斯科很近,有著五層鐘樓、五圓頂教堂等特色建築,能在這裡觀望,是對心靈的一種洗禮。
  • 莫斯科:跨時代的建築大都市
    這裡不僅有伊凡雷帝時期建造的瓦西裡大教堂、紅場,也有沙俄時代的建築:克裡姆林宮、古姆,同時還有在二戰後史達林執政期間建起的莫斯科「七姐妹」摩天大樓大樓是古典式風格,四周都是可觀賞的走廊,還有典型的大圓柱。
  • 莫斯科著名的五姐妹建築是什麼
    說到莫斯科的標誌性建築,你會先想到什麼?紅場上的瓦西裡升天大教堂,河邊的救世主大教堂,還是克林姆林宮裡面的金頂洋蔥頭?除了它們,恐怕就是耳熟能詳的七姐妹了吧!七姐妹是人們對位於莫斯科的七座典型的巴洛克式和哥德式建築的暱稱,俄語叫「Сталинские высотки」。所有的建築風格結合了巴洛克式城堡塔、中世紀歐洲哥德式與美國1930年代摩天樓的特色,也是為了體現蘇聯優於資本主義國家的優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