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莫斯科旅遊的人多少都聽導遊說過:「莫斯科建築有七姐妹」。名字起得如此溫婉,實際則是霸氣側漏!因為它與前蘇聯領導人史達林有莫大的關係。
說道「七姐妹」,就不得不說史達林式建築。它是指上世紀30-50年代大規模應用於俄羅斯的建築風格,帶有強烈的「史達林風格」。而「七姐妹」的老大哥就是尚在圖紙中的蘇維埃宮。
設計圖中蘇維埃宮高約430米,層層堆疊,氣勢宏偉。頂端是列寧雕塑。當初史達林對這個圖紙一見鍾情,命令數次修改,準備建造時卻碰上二戰爆發,被迫延遲了計劃。二戰結束後,史達林為了彌補遺憾,決定在莫斯科建造八座類似蘇維埃宮的建築,實際完成七座,他們就是今天莫斯科的「七姐妹」。
建造於1949-1953年這四年時間,它是俄羅斯歷史上最悠久的大學。1755年1月25日由羅曼諾夫皇朝的伊莉莎白 彼得羅芙那女皇批准建造,莫斯科大學的主樓是「七姐妹」中的老大,高240米,現在仍是世界上最高的大學之一。莫斯科大學主樓建築是由當時的德國戰俘完成的。用時五年,終於完成了這座氣勢恢宏的建築。
從史達林建築七姐妹的外觀來講,莫斯科大學主樓的建築最為壯觀。當年的工程消耗資金2億美金。主樓石材料全部採自阿爾卑斯山的山區,前後各是一個公園,樹木茂盛、景觀眾多、環境優美。特別是莫斯科河畔的觀景臺,由於地勢高,視野開闊,成為了一覽莫斯科市區的最佳地方。
建造時間為1947-1957年,「七姐妹」中第二大高樓,高198米。建成時為世界上最高的賓館,曾經作為前蘇聯和俄羅斯政府的國賓館使用,河對岸是俄羅斯政府辦公所在地白宮。如今叫莫斯科雷迪森皇家酒店,但其舊稱依舊保留。
在前蘇聯動蕩歲月中,烏克蘭飯店見證了蘇聯解體、炮擊白宮和俄羅斯的新生。因烏克蘭是前蘇聯的糧倉,所以只要和烏克蘭有關的各種建築,設計上都貼上了麥穗的元素。如:基輔火車站、基輔地鐵站等。
建造於1949-1954年,「七姐妹」海拔最低的建築,僅有134米,原名是列寧格勒飯店,後改名為列寧格勒希爾頓酒店,是希爾頓酒店集團在俄羅斯的第一家酒店。
1947-1952年建成,主塔有32層,高17
6米,常規鋼架結構,帶有一個六角形的裙樓,儘管這個樓不是特別高或者特別大,五層的收斂結構使得整個建築顯得非常雄偉。主要是許多蘇聯藝術家的住所,著名的烏蘭諾娃同志就曾住在這裡,她的公寓現在被當作博物館。整個建築包含一個9層高的,面向莫斯科河的裙樓,在1940年建成,屬於早期嚴肅史達林主義風格,用陶瓷面磚做外立面,帶有一個12層高的哥德式尖頂,在二戰結束時,裙樓被用於集體宿舍,而不是計劃中的高級公寓。
1950年,在莫斯科新一輪的城市規劃方案中,政府決定在莫斯科大學、外交部大樓、文化人公寓的尖頂加上紅星,該樓的建造者是古拉格的囚犯,居住的全是政界要人。這座建築高176米、有22層、452套公寓。
重工業部大樓坐落在萊蒙託夫廣場上,蓋這座建築的地方以前正是俄國大詩人萊蒙託夫的出生地,在建築內部的庭院內,有萊蒙託夫的雕像。這座建築的中央部分是辦公區,兩側的配樓則是住宅。這座樓高138米。
外交部大樓高172米,27層,建於1948到1953年,現在仍然是俄聯邦外交部的所在地,外交部大樓的外立面是由一系列立柱裝飾的淺色石材構成的,據說靈感來自於紐約的哥德式建築。他的內飾由華麗的石材和金屬裝飾。外交部大樓的設計並不像其他六座史達林式建築逐漸向上加速的增高,相反,它是向上逐漸減速的。這樣的設計顯示出了內斂、沉穩的形態,忽略了人們在地上仰望大樓的透視效果,再加上縱向元素的突出設計,仰望起來讓人覺得此建築異常威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