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最另類的北歐國家

2020-12-14 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潘攻愚】

北京時間4月4日,,而且這也是習主席赴美國佛羅裡達州海湖莊園,同川普舉行舉世矚目的中美元首會晤的第一站。 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啟程前往芬蘭進行國事訪問

早在差不多兩年前,也就是2015年10月份,中芬兩國建交六十五周年大慶上,兩國官方和民間、媒體、和各大商團都曾掀起過追溯兩國友好歷史的小高潮。而且習主席這次訪芬前,在芬蘭《赫爾辛基時報》發表題為《穿越歷史的友誼》的署名文章,更是有著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重要意義。

3月31日,芬蘭媒體對習主席訪芬作了報導

習主席這次訪芬前,在芬蘭《赫爾辛基時報》發表題為《穿越歷史的友誼》的署名文章

這個人口不到六百萬,有著聖誕老人故鄉之稱的北歐小國進入到國內媒體和大眾視野的時候,也許我們才發現她是如此的看似熟悉卻又很陌生。在筆者看來,在這幾個「北歐」國家中,芬蘭也許是最奇葩、最特殊的一個。

我們不妨先來區分兩個概念:「北歐國家」和「斯堪地那維亞國家」。其實在漢語語境裡,「北歐」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由於後者的使用率較前者很低,所以很多人也就不怎麼加以區分。

從北歐五國國旗的圖案中可以看到他們之間的內在聯繫

「北歐」對應的詞是Nordic,這個語境可以基本和漢語語境基本重疊,文化意義和地理意義也重疊:包括瑞典、挪威、丹麥、芬蘭、法羅群島、格陵蘭等國家和區域。而斯堪地那維亞則比較複雜了,僅限於地理來講,斯堪地那維亞「半島」(Scandinavia)包括瑞典、挪威和芬蘭北部的一部分(畢竟丹麥和瑞典隔海相望嘛)。

唔,芬蘭,我們斯堪地那維亞三國不帶你玩

但文化概念往往是地理概念的延伸,目前一個不太勉強的共識是,斯堪地那維亞就是指北歐三國瑞典、挪威和丹麥,但不包括芬蘭。原因其實並不複雜,瑞挪丹三國是真正的親戚,無論從人種起源上(以筆者個人的經歷而言,芬蘭人金髮碧眼的比例相對於其他三國是比較少的)還是語言的相近性來說,用個不恰當的比方就相當於天朝的冀魯豫三省。其他的,冰島遠離大陸不用說了,芬蘭奇葩的語源已經夠語言學史家們喝一壺了。

我們用「我愛你」這句話做例子就足夠了,瑞典語Jag lskar dig,丹麥語:Jeg elsker dig,挪威語:Jeg elsker deg,作為賓格的「你」和謂語「愛」的人稱變化大同小異,但芬蘭語是這副腔調的:Rakastan sinua。(看到stan了嗎?有沒有聞到孜然烤羊肉的味道?)

但芬蘭的奇葩還不僅僅是這個,無論從歷史文化還是現今的政府組織形式,芬蘭都和其他北歐三兄弟顯得格格不入。雖然史上瑞芬兩國也有很深的「姦情」,500多年的同床共枕之後還是被俄國強行拆散了(形成了瑞俄芬「兩夫一妻」的奇妙格局)。拋開「野孩子」冰島不算,瑞挪丹芬四國中,芬蘭是唯一一個沒有實行君主制的共和國,而且芬蘭也是唯一一個在歐元區的北歐國家(即便把冰島算在內)。

也許沒有王室的芬蘭人對其他北歐國家的王室成員很好奇。2012年2月,芬蘭前女總統哈洛寧的丈夫阿拉耶爾維在與丹麥王室國宴時,疑似偷窺丹麥王妃瑪麗的胸部

下面我們結合中芬關係史,著重談談芬蘭這個國家為何是北歐各國中最異類的。

也許是北歐人祖上比較嚴酷的生存環境造就了這群苦寒之地人民的實用理性的性格(海盜的特點就是,能搶就搶,搶不了就跑,跑不了跪下喊饒命,饒命了回去休養生息準備下一次搶),在新中國成立,「中華民國」偏安島內已成為既成事實的情況下,北歐三兄弟瑞典、丹麥和芬蘭成為第一批承認並與新中國建立外交關係的西方國家。

不過從次序上來說,瑞典第一,丹麥第二,芬蘭則稍慢了半拍,排三兄弟之尾。究其原因,首先瑞典和丹麥本身在遠東就有比較完備的外交體系和外事人員儲備,而芬蘭當時不但沒有駐華代表,而且連新中國的開國大典的消息還是通過瑞典得來的二手消息。直到1950年中芬兩國就建交達成協議的時候,駐華公使還不得不用駐印度公使兼任瓦爾萬尼(這已經是芬蘭在遠東的唯一使節了)。

第一屆駐華公使瓦爾萬尼Hugo Valvanne (1894 - 1961)

回顧中芬建交的歷程,有兩個事實非常值得注意:一,該國是唯一與新中國不經談判即正式建交的西方國家,主要原因就是芬蘭當時還不是聯合國的成員國,就談不上和蔣介石政權的很多瓜葛,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時就少了很多麻煩。二,芬蘭外交部主管官員有意將中芬建交的時間拖後,壓住了有關文件。

所以這裡牽扯到很有意味的兩個問題,為何芬蘭遲至1950年還不是聯合國的成員國?在兩國最高首腦都有意達成正式外交關係的意向下,芬蘭外交部顯得有些猶豫不決又是為什麼?

其實這兩個問題本質是一個問題,這就觸及到本文所談的芬蘭「特殊論」的核心:芬蘭不是一個完全意義上的典型的「西方」國家,芬蘭還是北歐諸國中,歷史、文化、地緣政治等各方面最糾結的國家,甚至放眼二戰後冷戰開啟後的時代,也很難找出像芬蘭一樣如此小心翼翼地、殫精竭慮地在各大國之間周旋算計,騰挪閃轉而顧慮重重的國家。

一妻二夫——美還是蘇?

在二戰甚至一戰爆發前,芬蘭本身是一個公民社會體系和公民政治架構發育比較完備的國家,1906年就開始推行全民普選,並且有了相當成熟的中小學義務教育系統。前文中講到,歷史傳承上看,芬蘭帶有嚴重「瑞典化」的痕跡,但鄰居又是個不好惹的貨——俄國。在俄國人西進拓土的過程中,他們往往會把芬蘭和波羅的海三國劃歸於「西部屏障國」而頻頻向芬蘭施壓滲透,所以19世紀中期以來,芬蘭人尤其是芬蘭知識分子也帶有某種的「俄化」傾向。

蘇芬戰爭期間,芬蘭的「雪橇戰隊」

到了30年代末期,隨著戰爭威脅的加重,芬蘭的糾結感幾乎達到峰值。如果從1939年的蘇芬戰爭開始算到二戰結束,這6年的時間內,芬蘭成為了北歐諸國中受戰爭破壞最嚴重的國家;而且該國還不是單純地和某一國開戰,按照其自身的歷史裁定,這6年的戰爭主要分三個時間段:冬季戰爭:1939-1940(蘇芬戰爭);1941-1944芬蘭和納粹德國並肩作戰時期;1944-1945,既和納粹又和蘇聯紅軍作戰時期。

問題是芬蘭有給納粹當帶路黨的汙點,所以二戰後的戰勝國蘇聯按照雅爾達體系劃定的原則,對芬蘭進行懲罰也是一種必然:芬蘭喪失了6年戰爭前11%的國土,戰死了全國2%的人口,首都的腹地,赫爾辛基西南35公裡處的Portkkala,被迫割讓給蘇聯 50年;戰爭賠款6年內(後來改為8年)要賠給蘇聯3億美元。

早在二戰結束之前,蘇聯就有意把芬蘭綁向自己推進的戰車中。1945年3月的芬蘭大選時期,芬蘭共產黨(SKP)存在感十足,和芬蘭人民民主聯盟聯手贏得200個議會席位中的49個,而且七大內閣成員中也有了芬蘭共產黨的身影。

嗅到不良氣息的山姆大叔也不是吃素的,二戰後美國新任駐芬蘭大使(John Moors Cabot)一針見血地指出了芬蘭表面上看起來「俄化」的「西方化」因素,在蘇聯政治上拉攏芬蘭的同時,美國不斷地試圖用經濟手段滲透芬蘭,到1947年1月份,美國一共向芬蘭提供低息貸款達6700萬美元。

芬蘭共產黨黨徽

這裡還值得一提的是芬蘭出於不敢公然冒犯蘇聯的考慮(畢竟蘇聯是鄰居,而美國遠在大洋開外),拒絕了戰後把自身納入到美國的「馬歇爾計劃」的軌道上的,但美國並沒有像懲罰同樣當時拒絕馬歇爾計劃的捷克斯洛伐克那樣去懲罰芬蘭,杜魯門的幕僚的一句話可謂一針見血:「芬蘭是尚未但能夠刺穿『鐵幕』的利器(the only penetration yet achieved in any part of the Iron Curtain)。」所以美國對芬蘭的經濟援助從未停止。

綜上所述,芬蘭既有屬俄的一面,也有屬西方的一面,這是芬蘭不同於其他北歐國家最主要的歷史因素之一。

一流的政治家巴錫基維(Paasikivi)

在和美蘇鬥智鬥勇的過程中,能在雙方頭上都拿好處,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當時的芬蘭總統巴錫基維功不可沒,同時他也是中芬建交的重要推動者和見證者。

在蘇聯和美國為首的西方的撕扯下,在巴錫基維絞盡腦汁的精確算計下,我們可以解開前文中的兩個謎,一個是為何芬蘭加入聯合國的時間比較晚,一個是為何中芬建交的時間受到過人為的拖延。其中的歷史慣性,使得筆者不得不提1948年對芬蘭劃時代的「蘇芬條約」的締結(FCMA):芬蘭承諾自己充當阻擋德國入侵蘇聯的馬前卒,表面上卑躬屈膝其實獲得了更大的外交自主性,因為條約著重強調了互不幹涉內政,以及芬蘭保證自身不陷於大國衝突之中。

當時的芬蘭總統 巴錫基維(Juho Kusti Paasikivi)

首先,芬蘭以這個條約換取了內政中的「大換血」,一舉將芬蘭共產黨驅逐出了政壇核心,從此芬蘭共產黨逐漸被邊緣化,而蘇聯也默許了芬蘭的這一決策(本身史達林對芬蘭共產黨一直拉大旗扯虎皮的做法也不是很滿意),外交上也意味著芬蘭不可能在近期加入聯合國,因為「聯合國安理會」在當時就是一個選邊站隊的俱樂部,一旦芬蘭加入聯合國,就意味著其必須在各種軍事行動上有所表態,這與蘇芬條約的主旨是相悖的。

其二,1950年上半年,杜魯門在北歐的得力幹將沃倫(Avra Warren)和芬蘭談成了一筆大買賣:為芬蘭提供4000萬美元的巨額貸款,在此敏感點上,芬蘭的經濟政策上與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集團保持一定距離也就順利成章了,這也是為什麼中芬建交一直在1950年的下半年才敲定的重要原因。筆者鬥膽分析,巴錫基維總統不可能對外交部門的有意遲滯完全不清楚,他事後表達的不滿情緒很可能是一種政治修辭。

1952年,第15屆奧運會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召開。政治上獲得更大自主權的芬蘭翻開了歷史上新的一頁。重在參與的中國代表團受邀參加,五星紅旗和《義勇軍進行曲》第一次在奧運賽場上飄揚和奏響

結語

擁有波蘭法國雙重國籍的歷史學家Krzysztof Pomian認為,在蘇聯解體之後,芬蘭應該和天主教和新教傳統治下的中東歐,如愛沙尼亞、立陶宛、拉脫維亞、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等「後社會主義國家」劃歸為一類。

但其特有的北歐元素讓芬蘭天然地傾向於政治上更加開放自由、經濟上更有活力的英美一方,在夾縫中生存的芬蘭其實沒有他們老東家瑞典那樣好運:有著更寬鬆的國際環境。但其中的生存之道讓他們反而有了一種「奇異」的獨立性,那就是,在當代政治學術語中,有專門的一個詞叫「芬蘭化」(Finlandization),而沒有「瑞典化」或者「丹麥化」,也可以反證芬蘭走出了一條很有特色的外交道路。

文本就以下面另一則芬蘭政治智慧的展現結束本文:

1997年和1999年中國完成了對香港和澳門的主權交接,一國兩制從理論走向了實踐。當時最頂尖的芬蘭政治學知識分子們馬上就把港澳的經驗推介到了國內:赫爾辛基大學國際關係學教授Risto Alapuro領銜,將港澳「一國兩制」的核心精神寫進了字典中有關「芬蘭化」的詞條中,在他看來,一國兩制和芬蘭化一樣,代表了靈活而又有原則的政治理念。

在Alapuro「芬蘭被拋向世界」一文中,他引用了Pomian將「芬蘭化」和港澳一國兩制相提並論的觀點

雖然今天的芬蘭和瑞典同樣是被聯合國承認的「永久中立國」,但他們的中立性和瑞典還不太一樣,這是用無數芬蘭人的鮮血和汗水換來的。筆者相信,鮮血和汗水不但培育出了芬蘭人的「異類」品質,也能澆灌出中芬兩國一種別樣的友誼之樹。

相關焦點

  • 芬蘭:最另類的北歐國家。這個北歐小國走的道路有多特色?
    這個人口不到六百萬,有著聖誕老人故鄉之稱的北歐小國進入到國內媒體和大眾視野的時候,也許我們才發現她是如此的看似熟悉卻又很陌生。在筆者看來,在這幾個「北歐」國家中,芬蘭也許是最奇葩、最特殊的一個。
  • 另類芬蘭,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
    雖然在各式各樣的排行榜上北歐國家都永遠排在前面,並且彼此之間沒有太大的差距,但實際上北歐各國內部也由於歷史,自然、地理的關係有差別。今天我們就從芬蘭開始。首先,我們先來區分兩個概念,「北歐國家」和「斯堪地那維亞國家」。在大多數語境下,很多人不怎麼加以區分。
  • 「世界上最幸福」的芬蘭,在北歐國家中為何如此特殊?
    文/王凱迪提起北歐,「高福利,高稅收」、「從搖籃到墳墓」北歐模式總能浮現腦際,甚至一度被神化為人類社會的烏託邦(或者說已經被實現的共產主義社會)。從2018年公布的全球最幸福國家排行中可知,北歐五國佔據了前十名中的半壁江山。
  • 北歐小國芬蘭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芬蘭是北歐的一個土豪小富國芬蘭是一個位於歐洲北部的小國家,其東部與俄羅斯接壤,北部與瑞典和挪威接壤,南部則與愛沙尼亞隔海相望,面積約33萬平方公裡,比我國雲南省小一些(雲南面積39萬平方公裡),屬於北歐五國之一。芬蘭雖然是個小國家,但是憑藉著諾基亞和桑拿浴,芬蘭在世界上也是廣為人知。
  • 留學的另類選擇 北歐四國 - 網易教育頻道
    留學的另類選擇 北歐四國 2003年01月27日13:21:01 >北京青年報    北歐四國是指挪威、芬蘭、瑞典、丹麥,因為其低廉的學習費用、較高的籤證通過率,有業內人士預計北歐將成為新的留學熱點。
  • 外媒:習近平訪芬蘭 北歐國家努力贏得中國的關注
    4月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乘專機抵達赫爾辛基,開始對芬蘭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這是芬蘭政府代表、農業與環境部長蒂利凱寧等在舷梯旁熱情迎接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新華社記者蘭紅光 攝當地時間4月4日下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開始對芬蘭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外媒刊文稱,習近平主席在芬蘭受到熱烈歡迎,中國作為經濟夥伴的吸引力正在上升。彭博社4日的報導稱,在歐洲最北端,習近平正受到熱烈歡迎。跟北歐大部分地區一樣,芬蘭的繁榮依賴運轉順暢的全球貿易。
  • 北歐國家芬蘭和瑞典的不同之處!
    芬蘭和瑞典都屬於北歐國家,芬蘭和瑞典的冬天都很美。 奧盧(芬蘭西部港市,奧盧省省會)的冬天 從國土面積上看,瑞典和芬蘭都屬於歐洲大國。並且芬蘭和瑞典是領土接壤的兩個國家。
  • 為何北歐國家最幸福
    聯合國最新發布的世界幸福報告應該算是比較權威了吧,芬蘭榮登榜首成為最幸福的國家,排名第二第三位的同樣也是來自北歐的挪威和丹麥,三個北歐國家又把前三名給包圓兒了。
  • 北歐音樂地圖:芬蘭與芬蘭頌
    ▽船尾入畫的芬蘭國旗12月6日是芬蘭建國日,明年是芬蘭建國100周年,所以今天我們的新系列「北歐音樂地圖」就講講這次三國之旅中最重要的國家:芬蘭。打開你熟悉的世界地圖,芬蘭不算太難找——順著俄羅斯巨大的國土面積往西看,斯堪地那維亞半島與它接壤的那個國家就是;如果你再仔細看看緯度,它幾乎被北極圈一劈為二——也就是說這個國家一半的土地,一年只有一天(極晝極夜啊)。另外,傳說中它是聖誕老人的故鄉。關於聖誕老人有很多傳說,既然我們這期要說芬蘭,那就提一版與北歐相關的:傳說聖誕老人出現在數千年前的斯堪地那維亞半島。
  • 北歐五國-挪威-瑞典-芬蘭-丹麥-冰島
    事實上,北歐五國與歐洲大陸之間若即若離的關係不僅體現在地理位置上,更體現在政治和經濟聯繫上三國中僅有芬蘭加入了歐元區;而瑞典和丹麥雖為歐盟國家,卻始終無意涉足歐元區。一方面,不加入歐元區,使得瑞典和丹麥在源頭上避免了被歐元"綁架"在歐洲貨幣聯盟框架內一損俱損的風險。
  • 習近平出訪芬蘭:中國—北歐合作新典範
    新華社赫爾辛基4月3日電題:應芬蘭共和國總統尼尼斯託邀請,國家主席習近平4月4日至6日對芬蘭進行國事訪問。這是習主席作為國家元首首次訪問北歐。此訪將提升兩國關係水平,拓展務實合作,把中芬關係打造成中國-北歐合作的新典範。  今年是中芬建交67周年。
  • 這個北歐最「高冷」的國家,為什麼防控疫情最成功?
    和北歐其他國家相比較(瑞典累計確診14385例,死亡1540例;丹麥累計確診7384例,死亡355例;挪威累計確診病例7078例,死亡165例),百萬人口的死亡率,瑞典是151,丹麥是61,挪威是31,芬蘭是17——芬蘭的新冠死亡率僅是瑞典的九分之一。
  • 國家動物博物館「野性北歐·芬蘭-挪威野生動物攝影展」開幕...
    由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飛羽視界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國家動物博物館主辦的「野性北歐·芬蘭-挪威野生動物攝影展」於5月14日在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國家動物博物館二層開幕。  這裡,呈現給大家的是中外自然生態攝影師芬蘭、挪威野生動物攝影作品展。  繼2014首屆中外自然生態攝影師作品聯展後,飛羽視界文化傳媒策劃並組織中國自然生態攝影師與芬蘭、挪威、瑞典、美國的著名自然生態攝影師進行了多次境內外野生動物拍攝交流。
  • 北歐四國中,為何只有芬蘭沒有王室,看芬蘭的歷史就知道了
    說起北歐國家,我們對這些國家的印象就是富有、福利制度非常好,讓很多人嚮往。除了這些,還有就是這些國家幾乎都有王室。北歐四國中有三個國家都有王室。挪威、瑞典、丹麥都有自己的王室,只有芬蘭沒有王室。這在北歐國家中還是很特殊的。很多人想不通,君主制在北歐如此受歡迎,芬蘭為何沒有王室呢。
  • 北歐五國為何只有芬蘭使用歐元?
    ▲炒cp的脫口秀演員王建國和李雪琴,分別是遼寧盤錦人和遼寧鐵嶺人,但是臺詞設計需要取兩者共同家鄉時候,不用「遼寧」而用「東北」也許是因為北歐和東北都屬於寒冷地區的緣故,我們也通常會把北歐(瑞典、丹麥、挪威、芬蘭、冰島)五國捆綁在一起,統稱他們北歐五國。大多數人對北歐的印象也主要是停留在幾個高頻詞上:高福利、極地、極光、冷酷。
  • 北歐20日遊-D14.2-芬蘭拉普蘭
    北歐20日遊,在挪威從南到北拉車11天之後,終於進入了拉普蘭Lappland,拉普蘭3/4位處北極圈內,是一個橫跨芬蘭、瑞典、挪威及俄羅斯的廣大區域.每年九月底到隔年的五月底都是寒冬。拉普蘭是北歐位於北極圈以內地區的統稱。
  • 全球最幸福國度:芬蘭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芬蘭是北歐五國之一,其森林覆蓋率高達75.3%,有千湖之國的稱號。芬蘭擁有絕佳的自然環境,還可以看見美輪美奐的北極光。美麗的大自然,優美的自然環境使芬蘭成為一個非常宜居的國家。近兩年來,芬蘭在全球幸福指數上傲居第一,被評為全球最幸福的國家。那麼芬蘭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呢?
  • 到芬蘭體驗「北歐環保旅遊」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 木】北歐被公認是全球最環保、最幸福的地區。近年來,「北歐式旅遊」成為新的時尚,即提倡住環保酒店、吃有機食品、出行騎自行車、選購再生原料製成的紀念品等,這樣可以抵消旅遊對地球造成的負擔。特別是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因為在旅遊中注重這些元素,還被歐盟評為今年的「智能旅遊之都」。
  • 另類的北歐諸國:精神上的芬蘭人是如何養成的?
    從路人甲到幸福之最,芬蘭到底經歷了什麼?路人甲無疑是尷尬的存在,但芬蘭無論從地理位置還是歷史角度來說,都絕對當得起這一稱號。很多人對它的印象,只停留在北歐五國,甚至連具體的地理位置都搞不清楚。1917年俄國相繼爆發了幾次革命,沙皇被迫退位,芬蘭趁此千載難逢的機會宣布獨立,隨後終於被蘇聯承認為主權國家。之後,經歷激烈內戰和殘酷的蘇芬戰爭的洗禮,芬蘭徹底甩開了手臂大步前進,時至今日,已成為世界上最發達、人類幸福指數最高的國家之一。
  • 我眼中的北歐國家
    十來天的時間,瀏覽了芬蘭、瑞典、挪威、丹麥四個北歐國,只能是走馬觀花、蜻蜓點水,基本混了個臉熟而已。首先,我基本搞清了這幾個北歐國家是如何來經營各自的柴米油鹽的。芬蘭,是我們進入北歐的第一個國家,有三分之一面積在北極圈內,國土面積只有33.8萬平方千米,比我國面積最小的省——海南省還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