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遊」血管、虛擬解剖 現代科技這樣改變醫學教育|醫學教育|VR|...

2020-12-12 健康界

12月10日,距離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招生考試只有短短10幾天。大環境影響下,許多高校增設了醫學專業、擴大了醫科招生規模,吸引了考研學子的目光。

日前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醫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北京大學原常務副校長、中華醫學會副會長柯楊指出,近年來我國醫學教育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也存在教學方法陳舊落後、學科發展不均等問題。她建議在教育教學中加強線上資源、虛擬教學AI的場景應用,加強公共衛生醫學教育等。

新冠疫情考驗了醫療水平,也對醫學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時代醫學教育面臨怎樣的挑戰?現代科技如何更好地服務於醫學教育?對此,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考研要與實踐操作水平並重

「不是每一位醫學生都喜歡或適合學醫,不少孩子因為家長要求而選擇醫學。老師在教學時往往更偏重於醫學技術等硬知識的傳授考核,對醫學領域的人文關懷教育和生命教育融入不夠。」當談及新時代醫學教育時,昆明醫科大學藥學院教授李璠對科技日報記者表示。

陳丹是一位骨科在讀醫學博士生,提及醫學教育存在的問題時他表示:「很多醫學院的教學方法仍以傳授教材知識為主,理論聯繫實際做得還不夠,很多複雜深奧的知識點學生無法直觀理解。」他轉念道,「不過老師也沒有辦法,醫學需要記憶的東西太多了,有太多晦澀的概念、知識點等。」

醫學院的老師負擔十分繁重。當下國內很多醫學院教師肩挑教學、科研和臨床「三職」。在李璠看來,科研論文應寫在臨床上,以患者需求為導向,以科研促進教學。她表示,「破五唯」以來,重科研輕教學現象有所好轉。

但醫學實踐教學在本科階段也有其自身的「無奈」。記者了解到,一些醫學生覺得本科階段的院校不理想,希望以考研改變現狀,臨床實踐便成了「走走過場」。陳丹坦言:「如同許多專業一樣,大環境使得醫學生多以考研為出路,為了備考而無法全身心投入實習的同學不在少數。」

李璠非常支持醫學生考研,她認為醫學是知識密集型學科,本科階段對疾病有了初步了解,疑難疾病的治療則需要培養專碩實踐型高水平醫學生。但她提醒,考研和實習時間應儘量錯開、互不幹擾,「往往考研的學生考試分數高,但醫學技術操作技能相對不足,需要在未來加強出科考試、執業醫師考試的實操考核等,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水平」。

現代科技為醫學教育添羽翼

醫學生需要學習的內容很多。天津大學醫學部醫學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何峰注意到,絕大多數醫學生每天都起得很早,經常清晨在湖邊背書。

「現代技術不斷革新傳統醫學教學模式。」何峰表示,隨著現代科技加快融入醫學教育,傳統以文字傳遞的知識正變得更為生動形象、易於理解。藉助人工智慧技術和虛擬實境(VR)技術,人體的解剖結構得以直觀地三維展現,學生們可以透視人體,觀察這個世界上最精密的儀器是如何運轉的。

記者了解到,2018年何峰所在的天津大學在我國首開智能醫學工程專業,近2年來全國各地20多家院校設立了此專業,推動了醫學教育與人工智慧的結合、醫學與工學的融通發展。

「以前老師們通過書本、掛圖、模型等各類教具及實物標本向學生展示和講授人體解剖,不足的是靜態的教具和標本無法呈現諸如血液流動、心臟搏動這些動態的生命現象。」何峰表示,學生們現在可以利用VR眼鏡學習解剖知識,其沉浸感使教學效果較傳統掛圖有顯著增強。虛擬解剖臺包含著逐層剝離虛擬人體的皮膚、肌肉、骨骼、神經等各系統;虛擬解剖軟體甚至可以讓學生進入消化道、血管裡去「漫遊」;而增強現實(AR)技術,可以把人體的解剖結構直接疊加在真人身上,還可將超聲心動疊加在人體模型上,使得器官活動效果更為直觀逼真。

技術悄然變革著醫學生的臨床實踐和訓練方式。何峰說:「不同於傳統模型教具,心肺復甦人體模型連接了多種傳感器,採集按壓力度、頻率等數據,學生在接受反饋中反覆練習達到按壓手法的正確嫻熟。」他指出,傳統醫學教育試錯成本很大,培養醫生周期非常長。在現代技術的支撐下,醫學生可以通過虛擬實境技術在較短時間內進行強化訓練,積累更豐富的臨床經驗,這有望縮短人才培養周期。

不僅如此,藉助5G大寬帶、低延時等特性開展全景手術直播,使得學生可以通過電視等終端觀看名醫的手術過程;藉助主刀醫生佩戴的頭戴式攝像頭,還能以第一人稱視角觀摩手術技巧,增長臨床手術經驗。依託3D列印技術,現在骨科的創傷模型製作、內置物材料製作更加簡單靈活,手術前規劃更為清晰直觀。

「醫學與高科技的融合,伴隨著VR、AR等技術本身的成熟而發展,部分概念產品已日臻成熟。特別是藉助力反饋等先進技術,一些系統已從單純的展示向全面操作技能訓練的方向進化。在不遠的未來,現代科技加持下的醫學教育一定會與臨床的實際應用結合得更加緊密。」何峰對此充滿信心。

「希望虛擬技術、人工智慧技術在三四線城市的醫學院校也開展起來,把人體解剖更加細化、可視化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把各個科室常規操作進行實物模擬。這將推動醫學教育進一步發展。」陳丹在談到科技支撐服務於醫學教育的期許時這樣說。

網絡教學給醫學教育帶來深刻變革

「因為疫情,報考醫科的學生明顯增多。」何峰注意到,全國各地援鄂醫療隊的感人事跡經媒體報導產生了廣泛影響,在許多青年學子心中埋下了立志學醫的種子;前幾年屢屢見諸新聞的緊張醫患關係也有了改善,大多數人對醫生這個職業更加理解、寬容了。

李璠則表示,網絡教學更為常態化,在線醫學教育資源不斷得到挖掘和開發;醫學科普教育更加普及廣泛;以臨床實踐能力為導向的培養受到更多的重視;生物安全教育、公共衛生教育得以較快發展。「作為教師要與時俱進儘快適應這些變化,掌握網絡、AI等新技術,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醫學院要開始構建線上教學學習效果的科學評價體系。」李璠建議。

談及疫情對醫學教育帶來的變化,何峰指出,「疫情促進了網絡教學、在線教學等技術產生質的飛越,打通了國內外、發達地區與偏遠地區教學資源的共享。疫情結束後,網絡教學給醫學教育所帶來的深刻變革也不會逆轉,仍將繼續發展」。

此外,疫情期間我國公共衛生專門人才出現明顯短缺。何峰預測,在未來幾年中,增設公共衛生相關專業將成為各大醫學院校和綜合性大學的一個辦學熱點。「醫學的發展離不開理工科的支撐,未來醫學院校與綜合性大學的交叉融合與深度合作,可使其視野更寬闊、發展更全面。」何峰表示。

本文轉載自科技日報,記者唐芳。

相關焦點

  • 「漫遊」血管、虛擬解剖 現代科技這樣改變醫學教育
    「漫遊」血管、虛擬解剖 現代科技這樣改變醫學教育  12月10日,距離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招生考試只有短短10幾天。大環境影響下,許多高校增設了醫學專業、擴大了醫科招生規模,吸引了考研學子的目光。現代科技如何更好地服務於醫學教育?對此,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考研要與實踐操作水平並重  「不是每一位醫學生都喜歡或適合學醫,不少孩子因為家長要求而選擇醫學。老師在教學時往往更偏重於醫學技術等硬知識的傳授考核,對醫學領域的人文關懷教育和生命教育融入不夠。」當談及新時代醫學教育時,昆明醫科大學藥學院教授李璠對科技日報記者表示。
  • 醫學博物館:醫學生成長的殿堂 醫學科普教育基地
    在永葆初心,擔負使命的醫學教育實踐中,一座面積為萬餘平方米的建築物坐落在有著三十六年建校歷史的鄭州澍青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校園內,它就是由校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左生於2011年督建落成,成為社會群眾初識生命、醫學生感知醫學的鄭州科普教育基地、鄭州澍青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醫學博物館
  • 走近虛擬實境|未來已來,VR讓生活更精彩
    如今,虛擬實境技術已經成為促進教育發展的一種新型教育手段。傳統的教育只是一味的給學生灌輸知識,而現在利用虛擬實境技術可以幫助學生打造生動、逼真的學習環境,使學生通過真實感受來增強記憶,相比於被動性灌輸,利用虛擬實境技術來進行自主學習更容易讓學生接受,這種方式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 VR安全教育體驗館主要是指哪些方面?建築vr安全體驗館
    建築VR安全體驗館讓體驗者更加逼真的感受,建築vr安全教育體驗館是集安全教育、質量樣板、綠色施工為一體的體驗館。施工安全防護技術工程師們通過軟體處理,利用BIM建立了與實體體驗館1:1的工程模型,結合VR眼鏡實現了動態漫遊,讓體驗者有更加逼真的感受。
  • 專業解碼|山東力明科技職業學院口腔醫學
    口腔醫學院是山東力明科技職業學院辦學歷史最長、最具專業專業、最受社會歡迎的二級學院之一,現有口腔醫學、中外合作口腔醫學和口腔醫學技術三個專業,其中口腔醫學專業被評為省級特色專業。主要課程口腔解剖生理學、口腔組織病理學、口腔頜面外科學、口腔內科學、口腔修復學、預防口腔醫學、口腔醫學影像診斷學等。
  • 北京大學醫學網絡教育學院招生簡章
    2000年10月10日,是實施醫學網絡教育的實體學院。醫學網絡教育學院隸屬北京大學,由醫學部負責管理。醫學部具有醫學學科門類齊全,醫學教育層次完整,師資力量雄厚,教學經驗豐富的基礎。學院利用現代衛星通訊技術、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等開設具有自身特色的醫學網絡教育。
  • 走近虛擬實境 | 未來已來,VR讓生活更精彩
    虛擬實境技術是利用電腦產生的三維虛擬空間,而三維遊戲剛好是建立在此技術之上的,三維遊戲幾乎包含了虛擬實境的全部技術,使得遊戲在保持實時性和交互性的同時,也大幅提升了遊戲的真實感。02在教育中大展拳腳如今,虛擬實境技術已經成為促進教育發展的一種新型教育手段。
  • 北方網:天津大學醫學部成立 支撐新醫學教育與科技綜合改革
    打造新時代醫學發展「天大路線」  天津北方網訊: 4月14日,天津大學醫學部成立,標誌著這座有著123年歷史的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不僅圓了「醫科夢」,也朝著「強工、厚理、振文、興醫」的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發展目標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 馬鞍山vr 安全教育
    安徽虛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於一體的VR智慧城市信息服務專家。公司始終堅持自主研發與技術創新,為建築建造、高端製造、高等教育、科普教育等領域提供產品及技術服務。採用VR(虛擬實境)、AR(增強現實)、MR(混合現實)、AI(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化技術,為客戶提供從規劃到設計、應用、運維等全周期內各個階段的技術支持與服務。
  • 贛南衛職院積極打造「傳統文化+現代醫學」教育模式
    贛南衛職院積極打造「傳統文化+現代醫學」教育模式為加強學校與醫院的深度融合,強化立德樹人,培養學生良好醫德,近日,贛南衛生健康職業學院麻醉護理班與贛州市人民醫院麻醉科聯合開展了「尊師重教,明理求學」活動,40名學生向指導老師行拜師禮
  • 強強聯合 協同育人 為醫學檢驗教學插上VR之翼
    如何將創新的信息技術應用於檢驗醫學發展及人才教育之中, 12月19日,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與貝克曼庫爾特強強聯手,協同育人,合力打造 「醫學檢驗技術虛擬仿真教育創新中心」,為檢驗醫學教育及創新發展做出積極的探索和實踐。
  • 創新引領 卓越發展——北大醫學研究生教育會議舉行
    、批示精神,落實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國務院辦公廳和教育部系列文件要求,在深化北大醫學綜合改革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新時代醫學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著力培養符合社會需求、服務國家戰略的德才兼備的高層次北大醫學人才,11月25日,北大醫學研究生教育會議在醫學部逸夫樓209報告廳舉行。
  • 鑽進「人體內臟」 感知器官構造 西北首臺虛擬實境仿真(VR)系統...
    佩戴3D頭盔,手持兩個手柄,進入VR虛擬教室。在虛擬實境環境中,想了解人體的任何一處組織、神經、淋巴、血管,點擊都可一覽無餘。體驗者從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的模擬,就像置身其中一樣,這是虛擬實境仿真(VR)系統帶給體驗者的真實感受。
  • 北京大學醫學繼續教育學院2020年秋季招生簡章
    北京大學醫學繼續教育學院(原北京大學醫學網絡教育學院)是實施醫學遠程教育的實體學院,隸屬北京大學,由北京大學醫學部負責管理。2003年成為全國首家通過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遠程教育機構。依據教育部教高廳[2000]1號文件,由北京大學醫學繼續教育學院自主招生,國家承認學歷,教育部電子註冊。
  • 西安大二女生醫學筆記走紅 手繪解剖圖似書本插畫
    最近,西安培華學院的一名大二女生,就因為一本手繪的醫學筆記在網上走紅。趕快來看看這本「網紅筆記」究竟有啥特殊之處。西安培華學院護理專業大二學生楊舒涵:「這兩個圖是心的外形和血管。上面是前面觀,下面是背面觀。藍色是靜脈,紅色是動脈。」這些圖文並茂,色彩豐富的解剖圖,就是西安培華學院護理專業大二學生楊舒涵自己手繪出來的。
  • 我們的「螢火蟲」計劃入選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啦!
    我們的「螢火蟲」計劃入選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啦!近日全國醫學繼續教育委員會辦公室正式公布了2021年第一批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由中國生命關懷協會主管申報的中國醫院人文管理螢火蟲計劃正!式!入!選!
  • VR安全教育,VR有怎樣的就業前景?
    如今在國內,VR安全教育已經逐漸滲透到各行各業,並且在一定領域中有相對成熟的技術展示,如:煤礦VR安全教育領域、化工VR安全教育領域、醫療健康vr安全教育領域等等。VR安全教育的快速發展不單單局限於個別領域,未來VR安全教育產業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 華北理工大學的醫學專業和承德醫學院的醫學專業哪個更好?
    華北理工大學的醫學專業和承德醫學院的醫學專業哪個更好?好多考生會糾結,今天小編給和你一起梳理一下這兩所院校的特點吧。是第二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第一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試點高校,是首批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承德醫學院是河北省省屬高等學校,「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
  • 人體解剖的名義 | 曾把屍體帶回宿舍解剖,他編創出中國第一部人體層次解剖圖譜
    他以解剖學的名義,以南醫人的名義,以醫學的名義,將自己的名字刻在中國醫學教育的裡程碑上:姜同喻30年代,學校移風易俗,大力實施醫學解剖,開風氣之先。先生認為某一臟器結構必然與周圍的臟器有關聯,人體的構造由體表入深部是層層排列的,每一層包含著臟器和與其配套的血管神經,人體各區域的解剖也應該建立在分層的基礎上,只有這樣才能方便學生理解和臨床應用。
  • 學者:「現代醫學起源於古埃及」不科學
    針對西方現代醫學起源的新觀點,北京大學醫史學研究中心的甄橙老師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見解。北京科技報:對於現代醫學起源於古代埃及的觀點,您是否認同?為什麼?甄橙:我不認同。這個英國科學家提出的「古埃及3500年前就有醫學檔案」和「古埃及人用植物作為藥方治病」等證據,我認為他是從歷史學和藥物學方面分析的,這兩個研究領域的學者對於現代醫學的理解帶有想像性和片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