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龍屯 (圖片由遵義市文體旅遊局提供)
近年來,遵義市堅持把旅遊業作為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動力產業、關係社會福祉的民生產業、全面小康建設的幸福產業、綠色生態環境的低碳產業、釋放發展潛力的朝陽產業,緊緊圍繞國家「515」旅遊發展戰略,以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為目標,建設全景遵義、發展全域旅遊,著力打造遵義旅遊發展升級版。
立足資源稟賦 建設文旅產業集聚區
遵義旅遊資源豐富,是全國為數不多的「雙遺產」城市,有赤水丹霞自然遺產、海龍屯世界文化遺產,有舉世聞名的遵義會議會址、毛澤東得意之筆的四渡赤水紀念地,有享譽世界的茅臺酒,有碧波蕩漾的萬頃茶海,有風光秀麗的烏江畫廊,有「亞洲第一長洞」雙河溶洞,有絢麗多姿的仡佬民俗文化……
2017年,全省旅遊資源大普查顯示,遵義市累計調查旅遊資源單體11509個,佔全省的八分之一左右;新發現6611個,覆蓋全部12個主類,含40個亞類,佔亞類標準數量的95.24%;183個基本類型,佔基本類型標準數量的87.14%;入級旅遊資源單體8417個,普通級旅遊資源單體6908個,優良級(三級以上)單體1509個。
遵義市突出規劃引領,優化空間布局,著力構建「全景域體驗」的旅遊產業體系。圍繞「處處是景,四季可遊」,堅持把旅遊理念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推動多產融合,實施產城景一體,集中打造「四大旅遊產業集聚區」,實現全天候全空間全景域旅遊體驗新格局。
環中心城區產業集聚區依託紅花崗區、匯川區、新蒲新區、播州區、綏陽縣、桐梓縣的紅色、綠色旅遊資源和厚重的文化資源,集中打造「遵義會議會址」紅色經典旅遊區、環中心城區精品旅遊圈,建設集長徵文化、播州土司文化、綠色生態文化、探險養生為一體的千億級文化旅遊產業帶。
西部生態與紅色文化旅遊產業集聚區依託仁懷、赤水、習水的綠色生態和長徵文化、國酒文化、避暑度假、休閒養生、鄉村觀光體驗、地域文化等赤水河流域特色旅遊資源,彰顯「國酒茅臺」和「丹霞世界自然遺產」品牌價值,用好赤水河谷國家級旅遊度假區這塊金字招牌,發展國際知名的生態文化旅遊休閒度假體驗目的地和千億級文化旅遊產業經濟帶。
東部茶旅一體高端生態養生旅遊產業集聚區依託湄潭、鳳岡、餘慶的生態環境、自然風光和歷史文化,突出「中國茶海、烏江畫廊」兩大旅遊品牌,以生態文明理念加快建設「快進慢旅」旅遊體系,融旅遊、文化、體育為一體,建成世界知名、全國一流的全景域、四季遊特色休閒度假旅遊區。
北部生態與民族文化旅遊產業集聚區依託務川、正安、道真的生態和民族文化旅遊資源,突出「仡佬之源」文化旅遊品牌,深入挖掘仡佬文化、尹珍文化內涵,打造,大力發展生態旅遊、休閒旅遊、民族文化旅遊,建成集民族文化與自然風光為一體的黔北渝南人文旅遊新區。
與此同時,遵義市加快推進以旅遊景區景點為重點的項目建設,改造提升傳統景區,培育新興旅遊業態。2017年至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計完成旅遊固定資產投資1200多億元,推動紅色重點景區、綠色生態景區、人文景區等升級改造,建成了一批鄉村旅遊景點,新增4A級景區10個、3A級景區75個。
如今,遵義市自然文化遺產品牌享譽世界,紅色旅遊產品不斷豐富完善,休閒旅遊產品加快發展,山地戶外運動旅遊產品做大做強,文化民俗旅遊產品創新發展,倍受廣大遊客青睞。
延伸產業鏈條 構建多元化產品體系
產品是走向市場、佔領市場的關鍵所在。近年來,遵義市深入實施「旅遊+」行動計劃,充分發揮旅遊業的拉動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推動旅遊與其他產業融合,大力培育「五大旅遊產品」,集避暑休閒、健康養生、山地戶外為一體的旅遊產品體系。
遵義市大力培育休閒城鎮旅遊產品,規劃建設打造老城紅色文化旅遊綜合體、新蒲新區旅遊綜合體、赤水旅遊綜合體、仁懷茅臺旅遊綜合體、習水鰼部生態文化旅遊園、湄潭中國茶城等一批城市旅遊綜合體,加快城市旅遊空間集聚。同時加強歷史文化保護,規劃建設一批文化體驗、溫泉養生、商務休閒、生態休閒、避暑養生特色旅遊小鎮,重點打造主題旅遊小鎮。
城市魅力無限,鄉村大有可觀。遵義市大力培育鄉村休閒農業旅遊產品。充分利用山水田園,挖掘鄉村農味野味趣味,創新創意農業展示,大力發展休閒農業旅遊新業態。重點打造赤水金釵石斛、餘慶白泥大壩、赤水竹海、中國茶海、茶海之心等農業觀光體驗旅遊景區。
為不斷豐富產品內涵,不斷創新旅遊形式,遵義市大力培育文化創意旅遊產品。例如,以長徵文化為靈魂,以遵義會議歷史題材為主線,實現紅色旅遊從遵義會議會址參觀到全域精神體驗的本質升華;以鋅硒茶、中國茶海、中國茶城為依託,迎合現代人追求養生度假、體驗性旅遊的市場趨勢,實現茶旅遊產品在全國市場甚至國際的強勢突圍;依託白酒文化呈現出的歷史、工藝、民俗、禮儀等,以故事、酒具、詩詞歌賦等為表現載體,打造工業觀光、文化體驗、白酒文化旅遊產品。
在大力培育山地戶外運動旅遊產品方面,遵義市以「國內最著名的山地極限運動旅遊新高地」為發展定位,引入先進的科技與頂級的戶外俱樂部,打造神奇洞穴探秘遊、婁山關海龍屯國際山地戶外運動挑戰賽、紅軍長徵野外拓展賽、中國第一騎遊小鎮自行車運動挑戰賽、老林河探險露營遊等核心品牌。
依託區位優勢,遵義市大力培育避暑養生度假旅遊產品,打造生態高山避暑度假小鎮、清新生態氧吧、高端避暑度假等;發展中醫藥健康養生旅遊、中醫藥美容美體旅遊和中醫藥醫療等高端度假旅遊產品。
不僅要讓遊客有豐富的旅遊產品可以選擇,更要有便捷、愉悅的出行體驗。近年來,遵義市以遊客體驗為中心,以提高遊客滿意度為目標,強化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旅遊服務品質,讓遊客賓至如歸,流連忘返。
目前,遵義市旅遊交通條件明顯改善,連接對外通道進一步打通,水、陸、空交通體系得到完善,並實現縣縣通高速。接待服務設施明顯改善,2017年以來,全市新增4星級酒店4家、3星級酒店6家;新增旅行社21家,其中國際社4家。旅遊配套設施明顯改善,自2015年「旅遊廁所革命」開展以來,投資建成旅遊廁所1054座;新增旅遊區環境衛生管理設施500餘處、公共安全服務設施建設500餘處;25家4A級旅遊景區全部接入視頻數據監控系統,「一部手機遊遵義」上線運營。
圍繞「商、養、學、閒、情、奇」和「吃、住、行、遊、購、娛」旅遊發展新老六要素,遵義市逐步構建起「產城景一體」「鐵公機聯動」「山水田融合」「文教醫配套」的旅遊服務配套體系。
深化交流合作 打造全方位營銷平臺
為了將「紅色聖地·醉美遵義」推向國內國際市場,並形成持續影響力,遵義市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加強與國際國內重點客源城市合作,著力建設「四大平臺」,構建多層次、全方位的旅遊營銷體系。
近年來,遵義市著力建設旅發大會營銷平臺,創新辦會模式,全力辦好市級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大會,開展系列國際賽事和活動,全面、系統、精準營銷遵義旅遊,推動會前、全中、會後旅遊全面升溫,實現辦一次大會激活一方市場。同時搭建全市旅遊宣傳推介營銷平臺,推動旅發大會向宣傳推介會、資源整合會、項目觀摩會、工作部署會和政策推進會融合轉型,實現理念、產品、業態、格局、宣傳、營銷、服務全方位升級。
在建設區域旅遊交流平臺方面,遵義市加強與四川省、重慶市之間的合作,融入「金三角」區域,加快推進川黔渝旅遊合作區建設。大力開展紅色旅遊跨區域發展合作,加快形成遵義—瀘州以遵義會議、四渡赤水為主題的紅色旅遊經典旅遊線,重慶—廣安—遵義—貴陽以各個革命歷史時期的重要紀念地為組合的跨區域紅色旅遊經典旅遊線。
針對國內旅遊市場,遵義市著力建設「紅色聖地·醉美遵義」旅遊推介平臺,持續前往北京、上海、重慶、廣州等主要客源地舉辦旅遊推介活動,加強旅遊線路營銷推廣。並利用電視、報紙、網絡、微信等媒體,全方位、多平臺、立體化、高密度、深層次進行宣傳推介。
與此同時,遵義市加大境外營銷力度,建設國際性旅遊交流平臺,推動遵義旅遊走向港澳臺和國際市場。充分利用國際交流協會資源,開展城市締結友好城市,舉辦文化旅遊交流活動,開展旅遊深度合作。深入開展全國紅色旅遊國際合作區創建,加強與俄羅斯等友好國家的交流合作,提升紅色旅遊的國際化水平。
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宣傳營銷舉措,遵義旅遊市場實現持續井噴。2019年,全市接待遊客19273.6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106.3億元,分別比「十二五」期末增長3.7倍、4.1倍。
從數據看成效、看亮點。遵義市紅色旅遊市場持續升溫,2019年接待遊客4720.95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358.92億元,分別是「十二五」期末的3.2倍、3.6倍;鄉村旅遊市場蓬勃發展,2019年接待鄉村旅遊遊客9155.7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662.3億元,分別比「十二五」期末增長4.1倍和4.3倍;國際市場日益壯大,近三年累計接待入境過夜遊客9.98萬人次,年均增幅均在30%以上。
2016年至2019年,遵義市旅遊接待人次年均增速23.7%,旅遊綜合收入年均增速30.1%。今年,受外部經濟下行壓力和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遵義市預計接待遊客14455.2萬人次,預計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474.4億元。
(記者 向婧)
相關熱詞搜索:遵義市 旅遊 遵義 貴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