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日,三星電子宣布關閉位於我國惠州的一家手機工廠,這是三星在連續把生產線撤離中國之後剩下的最後一家智慧型手機工廠,把生產線搬遷到了越南和印度等地。這表明三星手機將不會在中國境內生產,三星在中國長達近30年的手機製造歷史正式結束。
不過,三星把手機生產線撤出中國的決定似乎並不令人意外,2018年6月,三星就陸續關停了其他幾家手機生產廠家,並且把惠州手機工廠的產量壓制在最低水平。不光是三星的生產線在撤離,索尼等其他公司的生產線也陸陸續續撤離出中國。不過目前來看,蘋果手機的生產仍將以中國為主。
三星生產線的撤離嚴格來說完全是利益驅使,一方面,三星的手機因2016年Galaxy Note7的電池爆炸事件在中國的口碑大幅下降,電池爆炸事件後的善後處理做得也並不完美,先是抵死不承認,在確認屬於三星的問題之後又對中國消費者和外國消費者採取差異化的理賠策略,最終導致三星的產品在中國消費者心中被牴觸。
另外,2013年開始三星手機就已經佔到了中國市場的15%,可以說和蘋果手機能夠分庭抗禮。但我國的手機廠商陸續成熟之後擺脫「山寨機」、「功能機」的固有印象,華為、小米等本土手機品牌的技術、外觀、服務等方面對三星手機的衝擊非常大,當三星手機不災擁有「前沿科技」的時候,市佔率就被國內本土品牌搶佔。截至2019年10月,三星手機在中國的份額不足1%。
在全球領域中,除了蘋果手機穩坐高端機利潤第一的寶座之外,華為正在一步步趕超三星,以摺疊屏和5G晶片技術為例,三星近期的幾次「搶先發售」做的並不風光,越來越多的人對三星的手機通訊技術產生質疑,市場份額也正在被華為逐步蠶食。所以,無論在國際上還是在中國市場,三星所遭遇的利潤困境都是相當艱難的,在這種情況下唯一能夠做的就是縮減成本。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成果逐步顯現,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對工資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當然,我國勞工法律法規的健全體系也讓許多工廠不再像20世紀90年代時有那麼的空子可鑽。員工工資和福利的增加也意味著成本的增加,同時稅收和社會監督的壓力也讓三星覺得空間狹小。這種情況下,三星等企業把製造工廠搬離中國是「情有可原」的。
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擁有最全工業體系的全球第一大製造業大國的中國,以前所擁有的是人工廉價的人口紅利,如今已經是聯合製造多方協同的全方位製造業優勢了,三星把手機廠撤離中國未見的是一個明智之舉。換句話說,即使是三星能夠成功壓低生產成本,要想在中國市場和華為、小米等國產品牌競爭也是相當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