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場古鎮,古稱「石筍裡」,素有「小小新場賽蘇州」之美譽。作為千年古鎮,新場積聚了厚重的歷史文化,以其靜謐、美麗、多姿得到了世人的青睞。
如今,上海新場古鎮正聯合江、浙其他十個古鎮以 「江南水鄉古鎮」 的名義申報 「世界文化遺產」 ,如申報成功,將填補上海沒有 「世界文化遺產」 的空白。
小橋、流水、人家、長街、茶樓、老店、小廟與古寺,共同構成了一幅江南水鄉圖。上海新場古鎮還曾被大導演李安看重,成為電影《色戒》的攝製地。
上海新場古鎮原為下沙鹽場的南場,是當時鹽民用海水曬鹽的場所。後來海灘慢慢長出去了,這個鹽場也逐漸成了鹽民居住和交換商品的地方。在新場成鎮之時,正值下沙鹽場鼎盛時期,鹽產量和鹽灶之多,勝過浙西諸鹽場。
新場古鎮十字路口原先有座牌坊,是明代太常寺卿朱國盛及祖朱螳、父朱泗所建,以紀念他家三代都當上了二品官,故名「三代二品坊」,牌樓額題「九列名卿」,左右分別有「七省理漕」和「四乘問水」的題額,雕刻精美,人物、器物、車馬、花鳥栩栩如生,有「 江南第一牌樓」之美名。
可惜在1974年「因城鎮建設需要」被拆掉,現在,當地政府在原址重建了這個牌坊,那溜光簇新的感覺,以及不能近觀細賞的粗糙雕琢,想來無法與當年的「 江南 第一牌樓」相較。
和其他古鎮一樣,新場古鎮也充滿了街頭小吃,比如臭豆腐、湯圓、粽子和下沙燒賣等。但是這裡平時沒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只有節假日才會出現人流如潮的現象。
已有60多年歷史的吳記羊肉館坐落在洪福橋下,這裡主打羊肉麵,羊肉有肥有瘦,羊湯麵+白切羊肉30元,真心不錯。
掛有「迎駕」匾額的長廊裡,老人們三三兩兩地坐在裡面冬天曬太陽,夏天乘風涼,聊聊家常好自在。
電視劇《三十而已》在以上位置取景,在最新劇情裡,王漫妮回到老家,接受父母給她安排的相親。但劇裡的老家其實是新場古鎮,王漫妮家就在奚家廳-東廳。
古鎮至今仍保留著比較完整的水鄉古鎮格局。3公裡長的明清時期的老街 、20萬平方米的清代、民國時期的建築群、20多幢三進門以上的明清大宅院這些都被譽為上海江南水鄉風貌 的「處女地」、「浦東原住民生態博物區」。 上海 市文管委新近公布的635處不可移動文物, 新場古鎮就佔了30處。
每次遊古鎮總會看到有出售舊書刊的攤位,此時總會拿起一本隨手翻翻,重拾那份記憶……
百年茶館「第一樓茶園」的三層臨河建築風貌獨特,是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幾年前修舊如舊,現仍為茶園,平日有說書藝人在茶館內說書,茶室花兩元錢能喝上兩個小時的茶,聽一檔書,可惜今天關門,只好看看外面了。
這座小橋就是洪福橋,洪福橋始建於明正德年間(1506年~1521年)。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重修。原為石級環龍橋。1958年,新場鎮政府為方便小車輛通行,在石級上澆築兩條水泥行車道。1960年,拆除環龍結構,砌成平石橋。1964年,改建成水泥平橋。1982年建上欄杆。現狀看上去總覺得如同新建的一般,而究其歷史,可以說是歷盡了坎坷。
古鎮有「十三牌坊」、「九環龍」之稱。著名而遺存的石拱橋有:洪福橋、千秋橋、白虎橋、揚輝橋、玉皇閣橋、 永寧橋、盛家橋。現在新場鎮仍保留著古鎮風貌,遺存著部分古景古蹟。
狹窄的河道邊是一棟棟白牆黑瓦的老式民居,漫步在老街的石板路上,踏過雕刻著精美圖案的石拱橋,隨處能感受到沉澱著歲月的韻味。
小巷深處,老人們自產自銷著各種蔬菜,每種蔬菜都只有一點點,很有返古的生活氣息。
南山古寺坐落於上海浦東南匯千年古鎮新場鎮,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南山禪寺俗稱南庵,位新場鎮大街南端。元大德十年(1306),僧熙建,初名「常寂庵」,清順治初,僧九如重修,易名「南山寺」,又名「南山禪寺」。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新場唯一的佛教勝地。2002年5月29日被列為南匯區文物保護單位。
老街上,以土布為元素的藝術裝置隨風搖曳,與百年老宅散發的古樸氣息相映成趣:耳畔,悠悠傳來浦東派琵琶和江南絲竹的繞梁之音……
10月9日下午,「文創,點亮新生活」新場古鎮文化體驗季系列活動拉開帷幕,「江南水鄉古鎮」第二屆新場手作節同時開幕。
新場古鎮表現出上海老浦東居民生活的真實場景,雖然被許多人遺忘,但是其中潛在的故事及文化還是值得我們探究,在空閒時請不要忘記去這些古老的地方看一看,也許這才是旅行的真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