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時起,走在街上會看到路人握著穩定器與相機,對著鏡頭侃侃而談;打開b站首頁或是微博熱門,也總是能在推薦區發現vlog的身影……vlog,這一縮寫自video blog,譯為視頻播客的新型傳播內容,現在正風靡於年輕人之間。對於大學生群體而言,vlog的歡迎程度如何?什麼特質使得vlog吸引了眾多觀眾?對於已經成為vlogger的他們來說,vlog意味著什麼?聚集有大量vlog的平臺又在做些什麼?
今天,新聞坊的小編就將從問卷調查分析、採訪和學術探究三個角度出發,解讀學生群體間的vlog風靡現象。
1
問卷調查:今天,你「vlog」嗎?
為了調查大學生群體觀看、拍攝vlog的情況,我們在話題策劃的前期展開了一次問卷調查,最後共回收到166份有效問卷,其中包括各院校本科生91人、碩士生67人、博士生8人。在問卷中,我們針對他們日常觀看vlog的習慣、選擇vlog的取向以及對於成為一名vlogger的意願等方面展開了調查。
(受訪學生平時是否有觀看vlog習慣)
(觀看vlog頻率分布 單位:人)
結果顯示,七成以上的調查者有看vlog的習慣,而每天都會觀看vlog的人數達到了全部調查者的15%以上。不過必須要說明的是,由於在發放問卷時問卷標題中寫明了有關vlog,所以參與調查問卷的同學們大多數可能是本身就對vlog這一話題頗感興趣的人,因此有關意向的數據可能存在偏差。
(觀看vlog時長分布 單位:人)
(觀看vlog的渠道分布選擇 單位:人)
在花費時間方面,同學們的選擇非常集中,絕大多數人會花費1小時以內的時間觀看vlog。而在觀看vlog平臺選擇中,bilibili(b站)和新浪微博當仁不讓地受到大學生群體的青睞。除此之外,同學們還會選擇在油管、VUE、抖音、梨視頻等平臺觀看vlog。
(喜歡vlog原因分布 單位:人)
對於喜歡vlog的原因,喜歡vlogger、題材有趣和貼近生活是同學們鍾情於vlog的重要理由。此外,很多vlog本身製作技術出色、成片短小精悍,也是吸引許多觀眾的原因之一。由此可見,對於vlog來說,vlogger自身的人格魅力對於vlog能否受歡迎佔有十分重要的決定地位。在許多vlog的內容其實就是圍繞著「vlogger」日常生活展開的情況下,個人對於生活的更深理解和更好詮釋就成為了吸引粉絲的利器。
(青睞vlog題材分布 單位:人)
同學們青睞的vlog題材調查結果也從一定程度上呼應了大家喜歡vlog的原因。近九成(88.55%)的同學喜歡觀看有關日常生活的vlog內容,遠遠高於休閒娛樂、美妝時尚、搞笑、科技、萌寵、美食、旅行等題材。特別值得關注的是,vlog題材中有一種類型是持續幾小時甚至更長時間的vlogger學習紀實,這一新穎的題材也受到了部分同學們的歡迎。
vlog的風靡不僅吸引了大量的學生觀眾,同時也激發了部分同學成為內容創作者的欲望。問卷結果顯示,超過25%的同學有自己製作vlog,同時還有近兩成的同學正在努力嘗試。
2
深入採訪:創作者、平臺與學者
由調查問卷可以看出,vlog確實已經成為了許多大學生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對於已經成為vlogger的他們和運營vlog內容的平臺來說,vlog意味著什麼,其中又內含何種邏輯呢?從學者角度來講,vlog在年輕人中間的風靡,又意味著什麼呢?為此,我們採訪了幾位vlogger、平臺相關人士及學者,想聽聽他們對於vlog的看法與聲音。
01
Vlogger
小鬍子李大神:
知名vlogger
主要活躍平臺為好看視頻,粉絲130萬
學長
中國人民大學人大新聞學院國新方向碩士生
一年多前成為vlogger,微博粉絲2095個
Q. 開始製作vlog的契機?
李大神:開始拍vlog是因為我比較喜歡臺灣的一個博主,他叫聖結石,他有拍了一些旅遊美食類的vlog,我也跟著嘗試做了。
學長:因為我比較喜歡做視頻,喜歡嘗試各種風格,我所有的後期都是自學的,也順便是為了鍛鍊實踐一下。
Q. 為什麼更喜歡vlog這種表現形式?
李大神:在後期的vlog拍攝中,會準備主題,設計腳本臺詞。選題是一個很重要的地方,只有有趣的主題,才會讓用戶感興趣,會挑一些用戶沒有體驗過的東西去體驗,類似於代用戶體驗。
學長:我覺得主要還是興趣吧,我比較喜歡做視頻,vlog也只是給我做的視頻一個標籤。
Q:給新人vlogger有哪些建議?
李大神:根據自身特點和情況,建立和塑造自己的人格屬性,只有強人格屬性才能為你帶來更多粉絲。
學長:就是不要刻意去模仿也不要說自己做vlog一定要怎樣,也不需要酷炫的技巧,關鍵是分享生活和心情,給自己留一份回憶吧。
02
平臺負責人士
為什麼近年來各大平臺紛紛將vlog規劃為發展重心之一?
「
各家都去爭奪這塊「蛋糕」,主要是因為像抖音、快手這類十幾秒的短視頻發展到現在已經很成熟了,創作者參照模板創作,導致很多視頻內容都一樣。但是vlog恰恰相反,會有很多原創的、個性化的東西去呈現。受眾們對部分標籤化的東西已經審美疲勞了,平臺就會期待更多原創類的內容出現。
」
平臺們將如何留住優質博主?
「
參考來自不同平臺的發展計劃,你會發現平臺們想留住vlog博主或是其他創作者的方式其實都有相通之處。
就我司平臺來講,主要分為兩個維度的。第一個維度是流量方面的扶持。比如在內容分發和投放時,我們就可以藉助算法加權調整內容出現的位置與渠道,讓它以更高頻率曝光在受眾面前,來幫助博主獲得更多流量。
另一個維度就是現金補貼,流量是能轉化為分成的。我們會為申請成為原創類作者的博主提供現金補貼。還有一些輔助形式,比如吸納一些創作中心、創作學院來教初學者如何拍攝剪輯等等。這些是作為補充了。
」
03
學者觀察
專家簡介
欒軼玫、劉宏宇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師
Q
從學者的角度而言,您認為vlog的風靡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
欒軼玫:我想(vlog在年輕人中間風靡)首先是因為青年人對於模式化短視頻審美疲勞之後的一種厭倦。模式化短視頻因為準入門檻低、可複製性易、複製量大、參與人數廣泛,年輕人特別是大學生群體在嘗試之後很快失去新鮮感。
加之類似韓美娟這種「麼麼噠」體的大量的庸俗化、低俗化的短視頻流行,這與大學生群體的「調性」不吻合,與這一群體的適配度不高,這一群體有從此類短視頻群體中「分離」「撇清」的內在動因。
第三,vlog這個品種已經出現不短的時間,但現在開始在年輕人特別是年輕的知識群體中流行,是因為它有一定的門檻。它需要創意與創新,它代表著一種「個性化」的生產,代表著一種品味、一種風格、一種區別。這是為什麼年輕人群體特別是年輕的知識群體喜歡Vlog的一個重要原因。追求「Unique」、追求個性化、追求創意,是這一群體用於「區隔」其他短視頻生產者重要的「武器」。
劉宏宇:從發展趨勢上來看,它實際上是一種用戶生產內容的必然發展趨勢。
最早的博客或者微博都是文字類型的,在我看來並不是因為人們更偏愛使用文字。雖說文字也是一種最常見的溝通方式,但其實很多人的語言表達能力是不行的。之所以選擇文字是受限於當時的技術水平。用戶會考慮帶寬、平臺和流量成本這些。網際網路還沒辦法將信息發布的潛能進一步開發出來。而現在傳播趨勢轉向移動端,流量資費大幅下降、網絡速度也大幅提高,技術的突破使得用戶生產內容出現了新的可能性。
單從影像角度來說的話,從家用錄影機的普及開始,你可以看到它能更直觀地記錄下更為豐富的信息。而且由於方便快捷,它在現場記錄中也體現出極大優勢。再加上中國現在這些特殊的平臺,加持以美顏特效等等,普通人也能在很短時間內做出較為美觀的視頻產品。從文字到圖片,一直到現在的影像,可以說vlog滿足了人們的需求應運而生,整體來說是符合這個基本邏輯的。
談及了這麼多有關vlog的內容,大家對vlog怎麼看,又有什麼特別心儀的vlogger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和大家交流你的看法!
本期編輯:袁子涵、張文麗、李葉、李開顏、姚思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