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流行歌曲是越來越多了,但是真正火的也就那麼幾首,你知道幾個?
1,排名第一的《回憶總想哭》已紅遍全網,姜玉陽版本的最好聽,知道他的人,也應該也聽過那首《丟了幸福的豬》,也是超級好聽的一首歌,沒聽過的可以試聽。他的那首《我想找一個女朋友》,我唱了有幾個年頭了 ,心聲啊。還有《痛徹心扉》,《秋風落葉》。每一首都很好聽啊。最早喜歡聽的就是《秋風落葉》。現在還時不時地播放一下澄淨一下自己被其他歌曲煩躁的耳朵。還有就是算是新歌的〈盈月〉。個人認為姜玉陽是個不可多得的有才的歌手,嗓音極有穿透力,極有辨識度,可惜酒在深巷並不被大多數人知道,反而資質平庸的一些人佔據了歌曲推薦榜的前面。不過很多歌曲有相似的風格,希望能多沉澱一下,創作周期可以長一些,每出曲必精品,這樣才會更對得起他的嗓音和才華!
2,《起風了》最近也是火的不像話,我把《起風了》視為一曲理想主義的悲歌,如果考慮這也許是宮崎駿生涯最後一部長片,更讓人唏噓感嘆。《起風了》展現了在一個特殊時代努力生存的人們的群像譜。有人為了實現理想而活,有人為了企業的存續而活,有人為了國家的富強而活,有人可能只是為了溫飽,還有像女主角菜穗子那樣,只是想要活著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給愛人。我記得宮崎駿在某採訪中曾經說過,在很長一段時間,他都認定戰前是一個灰濛濛的世界,但年長後他發現並非如此。而《起風了》這其中最打動人心的便是「並非如此」這四個字。在戰前那「灰濛濛」的世界,還有許多閃閃發光的人物,他們目的未必純粹,但卻一直在勇往直前。電影中男女主角之間的愛情與離合,充滿了宮崎駿對於愛情和人生的思考。這其中有著日本戰前戰後「剎那主義」思潮的影響,也有來自堀辰雄不囿於生死的超然。他們的相遇和相戀,既帶有宿命感;又因著其短暫和美好,綻放了更絢麗的色彩。女主的溫婉與犧牲,其中的堅韌,又與那些傾畢生於一役,只為在歷史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人們,有太多的相似。《起風了》在影片最後致敬了兩人。
影片中最打動我的是夢境與現實的結合。這首歌能排第二也是有獨特的魅力的。
3,《空空如也》看看網友對這首歌的評價:
首先聲明 我這種非專業人士的作答只怕連參考都談不上 充其量算是自己的一點片面的理解。
空空如也 整首歌節奏較為舒緩 鼓點清晰不急不緩 抒情也相對到位 一詞一句體現了分手(分別)後女生對感情生活的失意 覺得生命中仿若失去了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開始變得不完整 內心空空 生活亦空空 沒有狂風暴雨的宣洩也沒有優柔寡斷的拉扯 只是覺得許多事情沒有了意義以上為個人認為的亮點 整首歌旋律重複比較多 並且中音部分較多(並不是說不喜歡中音)所以顯得有點平淡 雖也抒情 但少了一些跌宕起伏 從開始兩段之後一直在期待高潮部分,還有人稱她是口水洗腦歌,但是最好聽的版本就是胡66翻唱的了,要不然怎麼能在抖音上這麼火。
4,《烈酒》屈原唱的這首歌,是真的好聽,喝過最烈的酒 才顯得我悲傷上了頭燒了喉 讓相思愁斷腸那長亭的邂逅 離別總在深秋終於釋懷 終於放了手那壺最烈的酒 沒有詩和遠方小閣樓老黃狗 已被歲月遺忘那無意的回眸 深情總要腐朽歌詞是真的動人好聽,小夥也是這麼帥,在抖音上不火也是天理難容啊
5,劉剛演唱的《懷念青春》最接近搖滾的就是農民工組合旭日陽剛唱《春天裡》。其實搖滾不是叛逆,不是地下音樂,是扎紮實實的大眾需求,數數倫敦奧運會開閉幕式有多少搖滾歌曲就知道了。反觀國內的選秀,冠軍非民謠即偶像。但是這首《懷念青春》
又讓我們回憶起了他。憑藉著《春天裡》走紅,之後因為版權的問題,他不能在演唱這首歌,其實他的新歌也多,但是大多不為人知,2013年1月26日,參加「2013打工春晚」,演唱歌曲《回家》和《堅強的信仰》 ;[8]2月9日,參加2013農民春晚與「7·21農民工英雄團體」演唱《姐妹弟兄》,但是這幾首歌並沒有大紅大紫,以至於現在沒落了,如今這首歌卻成了我們對他的回憶。
6,文兒《放手一搏》是最好聽的,但是網友對《歷史課》也是有想法的,如何評價這首歌。首先。這不是文兒改編的,詞是別人寫的,她只是唱出來。其次,要說褻瀆,現在褻瀆的未免也太多了吧!看看各類影視劇,什麼各類西遊,武媚娘等等等等,包括動畫片裡踩著溜冰鞋的哪吒,二逼的各路神仙…… 簡直不勝枚舉。所以《水滸》就是《水滸》,《歷史課》就是《歷史課》,改編的只是茶餘飯後的一種消遣,真正想要看《水滸》的人是不會去聽《歷史課》來認識各路好漢的!
但是文兒版的《放手一搏》確實是最好聽的,真是百聽不厭,每天都是單曲循環,一遍一遍又一遍,而且文兒也算是一個多才多藝的女主播了,人漂亮,人氣高,喜歡她的人更是比比皆是,在yy上,這樣的女主播很吃香的,當然,在抖音上也是一樣的
7,張赫宣,唱的《假行僧》超級好聽,但是為什麼媒體卻不選他的呢?
看看網友給出的評論:第一個原因是以媒體的眼光會更喜歡張瑋。如果單從技術層面說,前兩輪似乎都應該淘汰張瑋,忐忑的部分不錯但bad嚴重失了,第二首歌張瑋的高音也出現了失控。但盲選過後決定學員去留的因素就不單是聲音,加入媒體評審團後決定因素更不僅局限於學員的唱功和技術水平,人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我們只知道這99家媒體來自哪裡,但並不知道具體投票舉牌的這個人對於學員的唱功是否具備準確判斷的能力,他可能是一位娛樂版的編輯,所以他的投票也不可避免帶有他自己那個領域的視角,甚至就是一個普通歌迷或粉絲的心態。當然,這只是有可能。
第二個原因是張赫宣本身唱這歌也有硬傷。如果不看歌詞只聽歌會覺得張赫宣唱得很好。但看了歌詞,錯位的感覺就很明顯了,我很驚奇這樣一首歌居然被張赫宣演繹出了民工小調的感覺。就表演本身的角度來說,發揮正常水平,拿他和崔健比來貶低他的就算了,就張來說,沒有什麼負面新聞,復活賽勵志故事,至少不會比唱小情歌的多亮差那麼多。這首歌選的其實並不是不好,媒體需要的是驚豔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