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中國錢,不僱中國人」,最終這家美國巨頭,敗走國內市場

2021-01-10 互聯狗

原創文章,歡迎轉載!

「賺中國錢,不僱中國人」,最終這家美國巨頭,敗走國內市場

網際網路作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產物,可謂是主導了整個科技革命的進行,許多技術也依據網際網路進行展開發展。在這個過程中,也湧現出許多知名企業,在網際網路獲利獲名無數,其中影響最大,時間最為持久的當屬微軟和蘋果兩家公司了吧。

但其實在美國一公司與微軟和蘋果齊名,三者幾乎同一時間成立,有著商業天賦以及技術加持的他們短時間內都獲得了巨大的市場份額。這美國巨頭公司名叫甲骨文,其主攻方向為資料庫方向,在業內曾一度與微軟齊名,壟斷中國100%的市場。

美國巨頭敗走,曾壟斷中國市場,揚言「不僱中國人」今被踢出

拉裡·埃裡森是甲骨文的創立者,他與許多創業者一樣,經歷了各種艱難險阻。拉裡·埃裡森曾經說過,自己在32歲前還是一個一事無成,沒有文憑的他在十幾家公司工作過,卻沒有一個長久的,自己的妻子也離自己而去。但他並沒有放棄,最終創立了甲骨文,並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最新的福布斯富豪榜中,拉裡·埃裡森更是以590億美元的身價位列世界第五。

看到這裡或許很多人都為他的經歷動容,甚至產生一種敬佩感。但這些都只是片面的存在,當你真正了解後,或許就不會產生這樣的感覺了。

拉裡·埃裡森確實優秀,其創業經歷也確實讓人敬佩。但無論是創業前還是創業後,他都有一身的惡習。花錢大手大腳,喜歡攀比,喜歡美女,私生活混亂都是他的代名詞。而且更重要的一點是在甲骨文資料庫壟斷時間,其行為更是令人可憎,尤其是針對中國企業。在中國,當時許多企業都將其比喻為「強盜」,但又無可奈何,那時的資料庫還完全被人家掌控,想要發展只能任人宰割。

而且在這裡需要提出一點的就是在甲骨文公司「賺中國錢,不僱中國人」,在中國公司裡幾乎很難看到中國高管,就連中層管理人員也很少有中國人,有中國員工幹得也都是底層。按理說在中國開拓市場,應該讓中國人佔主導才對,但拉裡·埃裡森卻認為這樣是在給我國發展的機會。他覺得自己有義務遏制中國的發展,甚至在公開場合稱,在技術打壓方面,他堅決站隊美國。可能也正是因為這一原因,揚言「不僱中國人」的這家美國巨頭,敗走國內市場,今被踢出。

隨著技術的不斷創新和發展,資料庫技術並逐漸攻破甚至取代。截至目前為止,人們已經逐漸由傳統的資料庫轉向雲資料庫、雲計算等方面。而這次,我國無疑沒有被甩在身後。以阿里雲、百度雲、騰訊云為代表的各種新型公司出現並迅速搶奪市場。而在此之前,甲骨文未能及時地進行創新和改變技術,當下的它也正在走下坡路,甚至已經開始著手準備完全退出中國市場了。

如今的阿里雲已經發展成為了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雲計算公司,未來的發展前景更是不可估量。而之後興起的騰訊雲等雲計算公司也在努力追趕。但不論怎樣,在未來的額雲計算以及資料庫方面,中國將不再看他人臉色了。

歡迎大家關注,聊聊科技方面的新鮮事

北鬥啟動全球最大規模高精度定位路測!全面商業化越來越近了

還敢緊跟美國?澳洲禁華為後捅了婁子,三分之一國土鬧分裂

「中國好女婿」露出了真面目!扎克伯格謊稱,有確鑿證據?

相關焦點

  • 又一美國教育巨頭「敗走」中國:關閉全國店鋪,數萬學員措手不及
    外資失去中國市場的主要原因是,這些公司實行的都是西方制度,但是經營模式在我們這裡是「水土不服」的,最後導致不是破產就是離開。其實並不是中國的經濟環境不好,而是因為這些企業的經營方式不符合中國的市場規律,無法長期立足。例如,法國標緻雪鐵龍集團,由於其在亞洲市場的銷量逐年下降,最終將最初在中國設立的電池生產線搬回法國進行本地生產。
  • 美國食品巨頭「敗走」中國,在國內現「關店潮」,最終慘澹收場
    冰淇淋很多人都愛吃,尤其是在日光灼灼的夏天,冰淇淋的銷量特別好。眾多冰淇淋品牌中,在我國最為知名的,應該就是哈根達斯。好吃是好吃,不過哈根達斯的定位高端,價格相對而言比較高。 有消息稱,在中國賣100元的哈根達斯,在美國只賣6元,價格差了90%以上。
  • 美國製造業巨頭敗走深圳,年入20億卻付不起房租,上千員工被遣散
    但是也有一些企業是遇上了生產經營困難,市場環境以及競爭壓力等等因素的影響,最終決定撤離中國市場,比如當初的亞馬遜、谷歌、甲骨文。如今,又有一家美企巨頭敗走中國,上千名中國員工被遣散,這家美企就是史丹利百得。2020年10月25日,史丹利深圳分工廠發布解散公告,1000多名員工一天之內全都籤署協議。
  • 又一日本巨頭「敗走中國」:裁員、閉店,它為何會在中國失利?
    對於外國企業而言,中國市場人口基數龐大,消費潛力強,是一塊不可多得的大蛋糕。然而將在國外流行許久的成功模式搬到中國,卻是屢屢潰敗。於是出現了一個名詞,叫「敗走中國」。中國似乎正處於一個充滿變數的時代,處處皆對手,面面是朋友。
  • 敗走中國一年多後 樂天瑪特活成了什麼樣?網友:真的沒想到
    不知道時隔這麼久,有多少人還記得樂天瑪特這個名字呢?樂天瑪特之前在國內開的「有聲有色」,全國範圍內都有著它的門店。但樂天瑪特卻在一邊賺著中國人的錢,一邊還做著「傷害」中國的事情,最後樂天瑪特遭到了全國的抵制,最後樂天瑪特只能狼狽的「敗走」中國了。
  • 又一美企巨頭撤離中國,上千名中國員工被遣散,房租都付不起?
    文章原創,請勿肆意抄襲、轉載、搬運老牌名企敗走中國中國有很多外來的企業,他們都能在中國市場上有很好的發展,比如蘋果公司,除了總部是在美國,其餘的全部的生產製造活動都放在了中國。還有一些是通過投資的方式,進入中國,或者在其餘國家生產的產品,銷往中國。
  • 美國餐飲連鎖巨擘甜甜圈鎖定中國市場
    按照星巴克的規劃,未來三至五年公司將在美國和海外新開兩萬家連鎖店,而中國則成為其最大的海外市場。   從北京、上海、廣州,再到內陸的武漢、成都、重慶,中國龐大的人口基礎和市場前景讓外國餐飲巨頭無不躍躍欲試。
  • 美國巨頭撤離深圳,年入20億付不起房租,數千名員工離職
    科技全球化的今天,各大科技公司被緊密聯繫在了一起,蘋果公司將晶片交給臺積電代工生產,組裝工作則是放在大陸,其下遊供應鏈廠商絕大部分都是中國企業,AMD、高通和intel等晶片巨頭也不例外。中國以開放包容的態度卻接納外企,和海外企業達成了合作共贏的遠景,但還是有很多巨頭沒有抓住機遇,最終因為業務低迷而敗走中國!就拿前段時間筆者報導過的格羅方德工廠來說,數千億項目打了水漂!
  • 又一美教育巨頭退出中國:全國關店 退還學費,數萬學員措手不及
    文:冬紅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在中國倒閉。其實,並不是因為中國經濟環境惡劣,而是因為這些企業的經營模式不符合中國的市場規律,不能長期立足。以法國PSA集團為例,由於其在亞洲市場的銷量逐年下滑,該公司最終將原先在中國設立的電池生產線遷回法國本土生產。
  • 以「大」致勝的家樂福,緣何從中國零售之王到敗走中國市場?
    從橫空出世到敗走中國市場 1995年12月25日聖誕節當天,北京三環邊上,如今老國展中心的南側,中國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特大型綜合超市——家樂福創益佳商城開業。在那個百姓購物還主要集中在小賣部、雜貨店、批發市場、百貨商店的時代,這家擁有上萬種產品,整齊劃一的商品陳列,一字排開的收銀臺,可以自選貨物賣場的出現,給國人帶來了非同一般的震撼。
  • 低調的美國糧食巨頭:一年賺走百億,在中國多數人不知道它的存在
    2018年《財富》雜誌發布新的世界五百強排名,美國糧食巨頭ADM以60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158億)的營收,以及15.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8億)的淨利潤排名第152位。ADM從創立到現在已有一百多年歷史,它被譽為全球四大糧食巨頭之一,另外三位是美國邦吉(Bunge)、美國嘉吉(Cargill)、法國路易達孚(Louis Dreyfus),業內人士簡稱它們為ABCD,是國際糧食市場的主要玩家,掌控著全球糧食市場超過百分之八十的交易量。
  • 壟斷中國40%的市場,金龍魚年賺4000億錢卻進了美國和大馬人口袋
    #職場達人說#壟斷了中國40%的市場,金龍魚年賺4000億,錢卻進了美國和大馬人口袋?國內只有這兩家能與之抗衡!金龍魚調和油,對於很多國人來說,應該再熟悉不過了。黃曉明楊穎夫婦就還曾為其葵花籽油做過代言。然而,我們天天吃的金龍魚,卻不是一個國產品牌。它壟斷了中國40%的市場。
  • 又一巨頭「敗走」中國?裁員4000人關店1000家,卻在日本逍遙自在
    但是,你有沒有發現家附近的7-11,正在悄悄消失,10月11日,7-11的母公司宣布將在2022年前進行內部改革,裁員4000人,關閉1000家7-11商店。2016年,7-11年的淨利潤達到100億元人民幣,但現在怎麼就不行了呢?7-11是零售業的鼻祖,在東京和臺灣很受歡迎,但在中國卻不那麼受歡迎。
  • 美國百年老店關閉天貓旗艦店,撤離中國市場
    美國百年老店關閉天貓旗艦店,撤離中國市場) 美國百貨業遭遇「寒冬」早已不是新聞,而這些百年老店們在中國市場的耕耘也不理想。今年6月關閉其中國官網後,梅西百貨日前又宣布將關閉其天貓官方旗艦店。
  • 日本第二大百貨巨頭敗走中國:擁有190年歷史,卻在中國連虧3年
    然而,隨著國內本土品牌的發展,以及網際網路經濟的發展,外國品牌在中國的處境已經越來越艱難。一些曾經備受國人追捧的外來品牌甚至敗走中國,比如NEW LOOK、FOREVER21、瑪莎百貨等等。而最近,又有一家知名外國品牌宣布退出中國市場。前不久,日本第二大百貨高島屋宣布將於8月25日關閉其在上海的門店,正式退出中國市場。
  • 「摩託車敗走越南」教訓深刻,中國汽車出口,如何應對?
    國內汽車市場延續寒冬,走出去成為了自主品牌的共識;長城、上汽乘用車、奇瑞、吉利等紛紛加大海外市場布局力度,開始在國際市場中,真刀實槍的與外資汽車巨頭進行正面競爭。
  • 日本品牌敗走中國,宣布關閉中國所有門店
    在快時尚類服裝品牌領域,國內消費者熟知的當屬Zara、H&M以及優衣庫三家,其中令筆者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優衣庫。這家服裝品牌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49年,是日本第一大的時尚品牌,更是國際知名服裝巨頭。實力出眾的優衣庫身處競爭激烈的服裝行業,但能夠被其視為對手的品牌並不多。
  • 世界箱包大王:它每年在中國賺的錢,比國內箱包公司加起來都多
    世界箱包大王:它每年在中國賺的錢,比國內箱包公司加起來都多轉眼間4月份就要過去,5.1假期就要來臨,不知道諸位有什麼出玩的計劃麼?根據分析機構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箱包市場的產值已經突破了1500億美元,並且在未來幾年,箱包產業還將以每年6%的速度進行增長。而就中國而言,雖然目前中國市場還不是全球最大的單一箱包市場,但卻是最有潛力的一個。目前,中國箱包市場的市值在2000億元人民幣左右,這個數字對比中國龐大的人口,未來中國的箱包市場可謂是大有前景。
  • 美國辣椒醬潛入中國31年,年賺370億元,卻被人誤以為是國貨
    美國辣椒醬潛入中國31年,年賺370億元,卻被人誤以為是國貨導語:一提起辣椒醬,可能很多人馬上就會想起「老乾媽」這一品牌。這個「辣椒醬」品牌就是味好美,一個地道的中文名,卻是一個美國品牌,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味好美在國內的名氣不及老乾媽,但是年收入達到了370億元,將老乾媽(50億元)遠遠地甩在了身後。這一品牌1896年就在美國成立了,至今已經有124年歷史,比老乾媽的成立時間(1996年)還早了100年。
  • 家樂福賣身,沃爾瑪閉店,如今又一零售巨頭「敗走」中國
    文:木一曾經對於一些海外品牌而言,中國市場就如同一塊巨大的蛋糕,誰都想進來分一杯羹。尤其是在上世紀90年代,沃爾瑪、家樂福等國際零售巨頭,紛紛進入中國市場,在我國並不成熟的零售市場上瘋狂吸金。看到兩大巨頭的成功,越來越多的海外品牌來到中國發展,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切卻悄然發生了變化。如今,中國的傳統零售業正經歷著有史以來最為嚴酷的寒冬。隨著電商的崛起,各大傳統零售巨頭閉店的閉店,虧損的虧損,倒閉的倒閉,無一倖免遇難。收到電商帶來的影響,早在2012年,家樂福的營收和利潤就受到了不小的衝擊,之後更是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