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解放日報
帶著異性兒童上公共廁所,不僅對父母造成困擾,也給一同如廁的人帶來尷尬。老年人出門,也常需要兒女在公廁攙扶、照顧。在公共場所有過這類遭遇的市民發現,上海擁有不少星級廁所,但少了實用的「第三衛生間」。
什麼是「第三衛生間」?可以簡單理解為「家庭衛生間」。母嬰室、無障礙公廁都屬於「第三衛生間」的一部分。
2016年年底,國家住建部修訂《城市公共廁所設計標準》,要求城市中一類固定式公共廁所,二級及以上醫院公共廁所,商業區、重要公共設施及重要交通客運設施區域的活動式公共廁所,均應設置「第三衛生間」;2016年12月,國家旅遊局發出《關於加快推進第三衛生間(家庭衛生間)建設的通知》,要求全國5A級旅遊景區都應配備「第三衛生間」。上海也下發相關配套文件積極部署。
在市人大代表胡秀靖看來,上海作為國際大都市,又是高度老齡化城市,「第三衛生間」應成為「標配」。這兩年,本市陸續配建一批擁有「第三衛生間」的環衛公廁,但大型商場、旅遊景點、火車站等公共場所的「第三衛生間」還是太少,且很多導引標識不清晰,有的還上了鎖不開放。上海「第三衛生間」現狀如何?記者近日到外灘、人民廣場、南京東路、虹橋火車站、虹橋機場等區域實地調查。
缺乏明晰導引標識
位於南京西路的梅龍鎮廣場一樓是化妝品展示區,記者在商場中央醒目位置看到一塊黃底白字的導引圖,標註了商場所有樓層的廁所分布情況。每層均配有廁所,但沒有任何標識顯示有「第三衛生間」。
但記者進入電梯間發現,商場二樓其實是配了「第三衛生間」的。在二樓通向廁所的隱蔽角落,看到母嬰室和無障礙廁所標識。獨立的母嬰室配有沙發、座椅,門刷成粉色。一旁無障礙廁間簡單地配了扶手欄杆等設備。雖然離「第三衛生間」的標配尚有距離,但基本能滿足特殊對象的如廁需求。
記者調查了十多處商場、景區,不設「第三衛生間」導引標識的佔大多數,基本都是到了廁所門前才發現這裡有「第三衛生間」。據胡秀靖調查,相當一部分公廁更新了配置,但標識系統沒有同步更新。
上鎖是怕費力打掃
比起標識不清,讓市民遊客更難接受的是,不少場所明明設了「第三衛生間」,卻因各種原因「閉門謝客」或沒有全部開放。
南京東路新世界大丸百貨算比較高檔的商場,廁所標識很清晰,但標的是普通廁所。記者找到二樓廁所通道,只見十幾張按摩座椅靠牆一字排開,玄關擺放了一大盆插花。走到廁所門口,看到無障礙廁所標誌。無障礙廁所五六平方米,乾淨、整潔,配有洗手盆、特殊人群附屬盲道、輪椅坡道、扶手抓杆等,旁邊廁所裡也配有兒童小便器、大便器等,符合「第三衛生間」標準,是記者一路看下來配置最齊全的廁所。像這樣的「第三衛生間」,新世界大丸百貨每層都有。可是記者在三樓看到,無障礙廁所門關著,門口豎著黃色牌子——「小心地滑」。一位穿清潔服的工作人員走過來說:「這裡不好用,水堵住了。」到了四樓,無障礙廁所的門同樣關著。地下二層主要經營美食,也有一間無障礙廁所,記者想推門,被旁邊工作人員支開,「這裡不開的,你去上對面廁所」。跑到對面,只有普通廁位。二層連通二號線、十號線南京東路站,來往乘客、消費者很多,記者見到不少母親抱著年幼的孩子經過。
明明設了「第三衛生間」,為什麼還要上鎖?胡秀靖告訴記者,她曾問過某個景區的工作人員,當時對方解釋:「這種衛生間打掃難度大,用多了設備也容易壞。關了,就不用那麼費力打掃了。」
外灘、機場較規範
一路走來,記者發現,外灘沿線一帶擁有較標準的「第三衛生間」:廁所門前不僅有母嬰、無障礙等規範標識,還清晰標註「第三衛生間」字樣。在外灘濱水區沿線公廁示意圖上,標明了外灘沿線7座廁所的位置和距離。「外灘廁所配置都是標準化的,都設『第三衛生間』,其中一所24小時開放。」工作人員說。一位推著輪椅的外地遊客告訴記者:「廁所用起來挺方便。」
同樣是人員密集區,虹橋火車站的公廁配置就捉襟見肘了。這裡的男廁和女廁隔得很遠,都是普通廁所,沒有供母嬰、殘障人士使用的廁位。
一站之隔的虹橋機場2號航站樓,記者在D區和B區均看到標有明顯標記的「第三衛生間」。女廁所旁邊是母嬰室,男廁所旁邊是無障礙廁間,按下門邊按鈕,門自動打開,裡面配置齊全。在航站樓粗粗轉了一圈,所有廁所都配備「第三衛生間」,且標識清晰。
【來源:中國經濟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