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日本軍隊的常備師團是1937年七七事變前日本陸軍保留的常備軍隊,這些師團是二戰中日軍的主力作戰師團,成軍時間早,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多是歷經了甲午戰爭、日俄戰爭等的部隊保留而來,在早期的中國戰場也經歷了較多戰火的磨練,是日本陸軍的中流砥柱。二戰時日本的常備師團共有17個,今天就一起盤點一下這些日本精英部隊最後的結局:
近衛師團
該部隊是日本天皇的御林軍,長期駐守東京,負責保衛日本天皇,很少外出作戰。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國內兵員不足的問題逐漸暴露出來,迫於無奈先後將近衛師團下屬的部隊分批調往印尼各島。在1943年5月,近衛師團主力被調往印尼駐防準備同美軍作戰,但美軍的蛙跳戰術中並沒有攻擊這一地區的計劃,因此長期被困在這裡,直到1945年才向盟軍投降,是二戰後日本為數不多得以保全的師團級單位之一。
第一師團(東京師團)
九一八事變時,第一師團在關東軍編制下參與對黑龍江的進攻,之後又在長城沿線的察哈爾地區同中國軍隊交戰,是最早進入中國的一批日軍師團之一。此後第一師團一直駐防黑龍江境內,同蘇聯軍隊對峙,1939年所屬的炮兵部隊被借調參與了諾門坎戰鬥,幾乎全部損失,但師團主力部隊在抵達戰場後戰鬥已經結束,從後調防吉林省內。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被調往南洋參與作戰,曾參加對印尼諸島的爭奪,1944年底被調防菲侓賓萊特島,並在這裡同美軍激戰三個多月,到次年1月撤離時全師團1.5萬人已不足800人,此後一直駐紮在菲律賓,最後向美軍投降。
第二師團(仙臺師團)
該師團是發動九一八事變的主要部隊,長期駐紮與中國境內,並先後參與黑龍江和長城沿線對中國軍隊的作戰,此後駐紮在蘇聯邊界,參加了諾門坎戰役,負責主戰場側翼的掩護任務。1942年被調往爪哇島駐防,隨後不久奉命增援索羅門群島的日軍,並作為主力部隊參與了瓜島戰役,在此期間因作戰和飢餓、傷病等幾乎全軍覆沒。殘部幾百人撤退到菲律賓並於1943年重建,先後被派往新加坡和緬甸作戰,1945年初在緬甸再次被擊敗,殘部三千餘人退到越南西貢,最後向英軍投降。
第三師團(名古屋師團)
該師團自1937年後一直在中國戰場上作戰,是同中國軍隊交手最多、也是在中國戰場上作戰範圍最廣的一支部隊,曾先後在華北、華中、華南等多地同中國軍隊交戰,參與了忻口會戰、長沙會戰、豫湘桂會戰等諸多大型戰役,除1941年第三次長沙會戰傷亡近半數官兵外,沒有更加慘重的損失,也是日軍在中國戰場上最為倚重的一個甲種師團。1945年奉命由湖南調防上海,在行進到鎮江時日本投降,隨後向中國軍隊投降,是中國軍隊受降日軍中唯一一支滿編的日本甲種師團部隊。
第四師團(大阪師團)
九一八事變後,該師團由本土調往中國東北駐防,在七七事變後被轉調日軍華北方面軍,曾參加徐州會戰和蘭封會戰,後調往華中參加了三次長沙會戰,但因戰績不佳一直不被日軍方面看好。1942年調往菲侓賓,在巴丹半島圍攻美軍時反而遭到重大損失,無奈被撤回國內修整,1943年被調往印尼擔任警備任務,次年調往泰國,1945年向英軍投降。第四師團雖然是明治維新時期最早組建的六個師團之一,但是作戰意志遠不如其他部隊,是二戰中日軍各常備師團中損失最小也是建制保留最完善的一支。
第五師團 (廣島師團)
該師團號稱二戰中日本第一王牌師團,是日軍四個機械化師團之一,也是最早完成機械化改編的一支,足可見日軍對該師團的重視程度,因在日俄戰爭中勇猛頑強而被日軍冠以「鋼軍」稱號。七七事變爆發後,第五師團作為侵華日軍的急先鋒先後佔領北平、濟南、太原等大城市,幾乎參與了所有華北、華中地區的大型會展。1938年南下臺灣,並先後執行了登陸佔領廣州、南寧的任務,在佔領南寧後於崑崙關一帶同國民黨唯一一支機械化軍第5軍交手,不敵中國軍隊,其下屬一個旅團近乎被殲滅。隨後調回國內休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先後參加了馬來亞戰役和對莫爾比茲港的戰役,隨後一直留在紐幾內亞地區同美軍作戰,整個師團陣亡率超過百分之七十,1945年在印尼向美軍投降,此時第五師團殘部不足千人,師團長山田清一因部下幾乎全部戰死而羞愧自殺。
第六師團(熊本師團)
第六師團是日軍華中方面軍的主力部隊,先後攻克上海、南京等地,並在進入南京後同第十六師團一同製造了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時任師團長谷壽夫戰後被指控是事件主謀。此後被編入中國戰爭上日軍最重要的機動部隊第11軍中,先後參加了在武漢、長沙地區的作戰,1942年初在長沙被中國軍隊重創,人員傷亡近三分之二,後被調回國內休整。同年年底被派往太平洋戰場上的索羅門群島作戰,在1943年後同美軍及澳大利亞軍交戰,損失慘重,被迫撤退到印尼,此後一直同澳大利亞軍隊交戰,幾乎全軍覆沒,1945年殘部800餘人向澳軍投降,是日軍二戰中傷亡士兵最多的五個師團之一。
第七師團(旭川師團)
該師團九一八事變後由日本九州調入中國東北,此後一直駐守在中蒙邊界處,1941年蘇日諾門坎戰役期間作為日軍主力部隊參戰,在戰鬥中傷亡過半被調回九州地區休整。1942年太平洋戰爭期間被調往瓜達爾卡納爾島參加對美軍的防禦作戰,和第二師團一起作為防守島嶼的主力部隊遭到了美軍的毀滅性打擊,幾乎被全殲。隨後1943年在九州地區重建,並一直駐守在這裡直到投降。
第八師團(弘前師團)
1937年前該師團一直在日本國內駐守,七七事變後被調入中國東北接替防務,此後一直駐紮在此地負責掃蕩和警備任務。1939年曾被抽調出一個旅團前往太平洋戰場,紐幾內亞幾乎全部損失後次年與朝鮮重建,歸還原師團下屬。1944年隨著太平洋戰場的失利被緊急調往菲律賓駐防呂宋島,參與了馬尼拉大屠殺,後被美軍擊潰殘部藏匿在馬尼拉附近的山區,隨後不久向美軍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