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戰的新歌《光點》最新成了熱議的對象,甚至在韓國網站zheqoo上也成了熱門話題。不過評論區的留言有些詭異,居然能扯上libe!
先來說一下zheqoo,類似於國內的豆瓣,但又不完全相同。也有的人覺著zheqoo很像貼吧,只能說每個人的感受不一樣。其中有關於中國的版塊,而有關肖戰新歌《光點》的話題就是在這裡討論的。
再來簡單介紹有下ilbe,其實是一個網絡社區。ilbe用戶多為年輕男性,現實生活中也許是安靜寡言的快遞員、性情和善的學生、樂於助人的店員等等無數普通人。但在網絡上,他們是大肆發表仇恨言論的網絡暴力製造者,據說有八分之一的韓國男性通過ilbe進行過網絡暴力。但總不能說質疑肖戰新歌的銷量就是ilbe,這種亂扣「帽子」的行為本身就屬於網絡暴力。
根據某藝人數據統計軟體的顯示,以周杰倫、鹿晗和蔡徐坤的專輯銷量對比為例。周杰倫預售銷量佔其開售12小時後總銷量的28%,鹿晗預售銷量佔其開售12小時後總銷量的94%,而蔡徐坤開售一小時後的銷量佔其開售12小時後總銷量的86%。但是在開售的10小時之後,周杰倫的專輯銷量相當於蔡徐坤的1.1倍、鹿晗的5.5倍。
由此不難得出一個結論,相比於蔡徐坤、鹿晗,顯然周杰倫的歌更有傳唱度。儘管如此,周杰倫的歌也需要傳播期,在傳播期內讓更多的人認可歌曲。只有大眾認可了歌曲,才會願意掏錢購買。但是像蔡徐坤、鹿晗這樣的流量歌手,他們的專輯往往是沒有傳播期的。只要推出了,粉絲就會一窩蜂的去購買。也就是說粉絲並不在乎歌好聽與否,只是想支持自己愛豆而已。
肖戰的新歌《光點》只用了9小時34分銷量就突破了1000萬,顯然是粉絲氪金的結果。看似是你情我願,但粉絲大多數都是不諳世事的青少年,還沒有完整、成熟的價值觀。誘導粉絲通過氪金來支持流量藝人,這種畸形的消費觀是不正常、不道德的。正是這種不理智的消費行為,一步一步地毀掉了華語樂壇。流量明星隨便出一首歌銷量就能輕鬆破千萬,那些認真做音樂的歌手卻無人問津。長此以往華語樂壇只剩下流量明星的歌,而這些歌絕大部分都是為了謀利的平庸之作,只有極少數會被大眾所認可。
應該說國內的娛樂市場還有很多地方需要規範,藝人也是憑本事吃飯的行業,但這個本事不能只是炒作、營銷。長此以往,練真本事的藝人只會越來越少,有捷徑誰會不走呢?對於走捷徑的個人來說是好事,少奮鬥了很多年。但對這個行業來說卻是災難,可能會出現找不到真正會唱歌的歌手、真正會演戲的演員了。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