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清明就到了牡丹花盛開的季節。近日,肥東縣張集鄉劉氏祠堂裡的兩株百年牡丹次第盛開,引來很多遊客欣賞。
劉氏宗祠坐落在張集鄉河灣村劉大河南側,環境幽雅,位置得天獨厚。佇立祠前,南可極目遠眺浮槎雲嵐,西可放眼縱覽慎城煙景。祠前東、南兩方的白楊林帶亭亭玉立,翠葉搖曳,掩映古祠。重修的劉氏宗祠,青磚黛瓦,古風古韻,飛簷翹角,巍峨壯觀。
被評為肥東十景之一的兩株百年牡丹花王在這裡也已經棲息在此上百年。據《劉氏宗祠》記載,這兩株牡丹是清鹹豐三年(1853 年)李鴻章所贈,分別為姚黃、魏紫。李鴻章求學時常作文章請劉福慶批閱指教,為官後從洛陽購來兩株牡丹贈老師,同治元年(1862 年)劉福慶主持修建劉氏宗祠,將此牡丹由家中移至祠堂。張集鄉河灣村劉氏宗祠雖歷經風霜,並於 2008 年重建,但兩株 160 多年的牡丹卻保存完好,芳名遠播。每年清明穀雨之間,牡丹競相開放,紫的如霞,粉的像雲,附近村民攜伴前往觀賞。李鴻章與劉福慶的友誼佳話更是傳頌至今。
清明時期,魏紫先綻放,近些天姚黃也開始競相爭放。據了解,這兩株牡丹每年都會開上四五百朵,遇上風調雨順的年份,最多的時候曾盛放上千多。最近是牡丹花觀賞的最好時期,到穀雨時分,牡丹花期就結束了。
在合肥市古樹名木信息查詢平臺上可以查到,這兩株百年牡丹在合肥市目前公布的 12 株名木中佔了其二,可謂花王中的花王。
值得一提的是,在劉氏宗祠外的牡丹園則有近百個品種牡丹,眼下花開正好,市民和遊客可在牡丹園中漫步,盡享牡丹的 " 國色天香 "。愛美的人士,不妨找自己最愛的花兒,盡情自拍,與花共嬌豔。
相關新聞:廬江牡丹花開正驚豔
" 絕代只西子,眾芳惟牡丹。" 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的《牡丹》詩流芳千古。清明節前後,冶父山、湯池,安徽省廬江縣兩大景觀地帶的兩座園區——冶父山下江北牡丹園和湯池溫泉之畔大自然生態園的牡丹花陸續盛開,迎來了最佳賞花期。
百花之首唯有牡丹。江北牡丹園和大自然生態園都分別育有幾十個品種的牡丹花,春日暖陽中,各色牡丹競相開放,紅似火、粉似霞、白如玉,雍容華貴,風姿綽約,吸引了八方遊客爭相前往,一飽 " 豔 " 福。
在大自然生態園,一位背單眼相機的遊客說:" 疫情封閉了這麼長時間,現在總算疫情有所緩解,所以我們出來踏春,看到這麼多富麗堂皇的牡丹,心情大好。"
牡丹是我國特有的木本名貴花卉,其香清馨、其花濃豔、其質富貴,素有國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譽,被人們當做富貴吉祥、繁榮興旺的象徵。遊客們在花叢中嗅花香、拍靚照,沉浸在醉人的視覺盛宴之中。
" 我是第一次看到真實的牡丹,平常只能在電視上見到,比我想像中要美得多。沒想到我們廬江也有這麼漂亮的牡丹。" 在江北牡丹園,一位前來賞玩的遊客對眼前的美景讚不絕口,拿著手機不停地拍攝。
(合肥報業全媒體記者 韓婷 / 文 肥東晨刊記者 張宇澤 / 圖 通訊員 巢志冰 顏紅)
【來源:合肥晚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