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南區是遼寧省瀋陽市的一個市轄區,始建於1964年,時名東陵區,2014年8月更為現名,因大部分轄區在渾河南岸而得名,位於瀋陽市東南部,總面積896.41平方公裡,轄15個街道,人口超過41萬。遼寧省第二大河流渾河蜿蜒境內,轄區南部低山丘陵,世界最大的古隕石群19億年前光顧這裡,轄區北部有棋盤山、植物園等。
渾南區是聯接瀋陽與遼寧中部城市群的重要交通樞紐,瀋陽桃仙國際機場位於境內,瀋撫高速公路、瀋丹高速公路、沈鐵高速公路、瀋陽繞城高速公路、大二環路以及長大鐵路、瀋撫鐵路、瀋丹鐵路貫穿境內。
2016年,渾南區實現GDP330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748元,位列瀋陽市區縣第三名。
渾南區是瀋陽市改革開放特別試驗區,也是瀋陽市改革開放的窗口。2016年5月,被國務院確立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
交通運輸,航空
渾南區境內的瀋陽桃仙國際機場是中國東北地區最大的航空港,截至2008年已開通60多條國際國內航線,成為環太平洋地區重要的空中走廊,乘車僅20分鐘。
公路
瀋陽市內主要線路公交車直達渾南區內,境內有瀋大高速公路、瀋撫高速公路、瀋丹高速公路、沈鐵高速公路、瀋陽繞城高速公路以及102國道、大二環路等8個城市道路入口,19條縣級以上公路。
鐵路
渾南區境內有長大鐵路、瀋撫鐵路、瀋丹鐵路、哈大客運專線、瀋丹客運專線和瀋陽地鐵2號線等鐵路幹線,7個客貨運車站,18條鐵路專用線。
地形地貌
渾南區地處遼東丘陵和下遼河平原過渡帶,境內地形大體由渾河衝擊平原和長白山餘脈的低山丘陵所構成,其地勢由西向東逐漸升高。全區境內海拔多在200米以下,最高海拔323米,最低35米。
氣候
渾南區溫差較大,四季分明。春季受季風影響,風大雨少,空氣乾燥。夏天炎熱,雨熱同步。秋季日照充足。冬天寒冷漫長。轄區年平均氣溫8.4℃,最冷月平均氣溫-11.0℃,最熱月平均氣溫24.7℃。
水文
渾南區境內主要有渾河、桃仙河、楊官河、張官河、白塔堡河、小沙河、拉古峪河、王濱河等河流,其中渾河為遼寧省第二大河流,由中部斜穿流經域內達45公裡長,兩岸分布12條河流,水域面積約佔全區面積的7%。
風景名勝,東陵公園
清福陵是清太祖努爾哈赤與孝慈高皇后葉赫那拉氏的陵墓,位於瀋陽舊城東北二十華裡,因此也俗稱東陵。始建於後金天聰三年(1629年),同年葬清太祖努爾哈赤及皇后於陵內,時稱太祖陵或先汗陵。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改元稱帝時,尊其父墓地為福陵,這是清朝命名的第一座皇陵。順治八年(1651年)清福陵初建完成,康熙、乾隆等朝又曾增建和改建,並完成了福陵作為皇陵的規則。清福陵保護區佔地54萬平方米,現存古建築32座(組)。清福陵是4A級國家級旅遊景區,1988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世界文化遺產,2007年被建設部授予國家重點公園。
隕石山風景區
隕石山自然保護區位於瀋陽市東南東陵區李相鎮,古隕石分布面積達168平方公裡,是十九億年前發生在瀋陽上空的一場隕石雨的產物。其中單個隕石長軸超過一百五十米的就有四處,成為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隕落時間最長,隕落規模最大的隕石雨,最大的一塊位於東陵區李相鎮滑石臺山,長160米,寬64米。該地區距瀋陽市區30公裡,於1992年被林業部批准為隕石山森林公園。
瀋陽滿族民俗村
瀋陽滿族民俗村坐落在渾南區李相街道,是以滿族民俗風情、北方鄉村田園風光和體育娛樂健身相結合的旅遊新景區。這裡有全國第一家滿族民俗博物館,展示清朝入關前,滿族人民的歷史、生產、生活、民間藝術的發展過程,還修建了青磚小瓦、泥坯草房的滿族民居,以及充分體現滿族特色的石牌坊、圖騰柱、努爾哈赤銅像等等。
中華寺風景區
中華寺風景區始建於唐朝,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位於瀋陽市東陵區王濱街道拉古河畔的靈山龍脈背脊上,與撫順接壤,佔地約40萬公頃,周圍環境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是國內少有的及佛教和道教於一體的大型宗教旅遊活動場所,風景區主要由中華寺、萬壽宮、高僧塔院、玉的五百羅漢堂、念佛堂、講經堂、中華萬佛塔以及處於龍背環繞中的中華寺佛家墓園組成,主體建築均採用唐朝的建築風格,為東北佛道教文化傳播的聖地。如今的中華寺景區古剎古氣,恢弘莊嚴,佛像塑金披彩,雍容傳神,整體重現大唐風韻。中華寺風景區擁有荷花、松樹等上百種綠色植被,景觀怡人、風水上乘、是佛道合一、祭祖超度、頌揚儒學、展示禪佛文化、民族藝術,集旅遊觀光、消遣休閒為一體的東北佛道文化活動中心。
文章整理編輯,瀋陽市渾南區歷史文化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