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9月29日訊(記者 殷會麗)記者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山東落實職業院校招聘自主權,建立高技能人才招聘「綠色通道」。
山東省教育廳總督學邢順峰表示,職業教育教師不同於普通教育,既需要具備較高的理論水平,還需要較強的實踐教學能力,既要會說,還要會做。山東湧現出了一批典型,比如9月4日教育部發布了2020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名單,共12人,濰坊商業學校教師魏亞麗畢業於職業學校、服務於職業學校,與鍾南山、張伯禮等名師大家一同入選。
為建設高素質「雙師型」隊伍,山東實行職業院校教師自主招聘政策,主要包括5個方面。
一是落實職業院校招聘自主權。職業院校自主編制年度公開招聘方案,自主確定招聘批次、時間,並自主組織實施。專業課教師招聘要體現「幹什麼,考什麼」的原則,以測試專業技能和執教能力為主,支持有條件的採取先面試後筆試的考試方式。
二是建立高技能人才招聘「綠色通道」。對獲得中華技能大獎、全國技術能手榮譽稱號或省級技能大獎、技術能手、齊魯首席技師榮譽稱號,享受國務院或省政府特殊津貼、國家級或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帶頭人、獲得省部級以上勞動模範表彰的高技能人才以及世界技能大賽國家集訓選手和省級以上技能大賽優秀選手,可適當放寬工作經歷等限制,採取試講、技能操作、專家評議或直接考察的方式組織招聘。
三是「不唯學歷」招聘高技能人才。對學校招聘的高技能人才,達不到相應學歷要求的,學校可設置實習指導教師崗位予以聘用,符合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及特聘人才條件的,可通過特聘程序引進並享受相應待遇。
四是改革教師績效工資制度。前段時間,教育部全文轉發了山東省《關於完善高等學校績效工資內部分配辦法的指導意見》,對山東結合職教創新發展高地建設,積極探索績效分配改革,給予充分肯定。在這個文件中,對公辦職業院校績效工資水平留足了很大空間,最高可達到所在行政區域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基準線的5倍。學校對外開展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諮詢、技術服務取得的收入結餘,可提取50% 以上用於教師勞動報酬,不納入單位績效工資總量管理。以上不封頂的方式激勵基層辦學單位面向社會開展服務。
五是推動企業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和職業院校教師雙向流動。企業人員到職業院校擔任兼職教師納入其業績考核評價,職業院校專業教師可在校企合作企業兼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