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美食——莆田,這張美食名片你拿到了嗎?
Sandwiches
Halfdog,Adam Krier,Charlie Dresser說起莆田,都知道莆田人都是生意達人,但是今天我要告訴你的是莆田不僅是東方猶太人之都,更是能喚醒你味覺的美食之鄉,熗肉、滷麵、海蠣餅、莆田燜豆腐、西天尾扁食、莆田煎包......。」到了莆田你定要嘗嘗以下幾道菜呢!
莆田滷麵:我在北方也吃過莆田滷麵,但是真正地道的莆田滷麵還是得在莆田吃,這道特色的傳統莆田菜,幾乎家家都能做出屬於自己的味道,但是吃過最美味的還是莆田酒席上的莆田滷麵,這是莆田人每個宴席最重頭一道美食,辦宴席的時候,每家主人都會請出當地的老廚師做最正宗的莆田滷麵來招待客人,滷麵的用料十分豐富,蝦仁、香菇、瘦肉、蘿蔔、花蛤和牡蠣,以熬煮的豬骨湯為湯底烹煮,最後將麵湯煮至收汁,入口很鮮甜,鹹淡剛好,但是千萬不要忘了放韭菜!這是重中之重!麵條是莆田特有的手工麵條,自己手工製作,吃起來Q彈有嚼勁,完全能夠顛覆你對傳統湯麵的看法。
熗肉:是用地瓜粉包裹著上好的裡脊五花肉肉片,然後在翻滾的豬骨濃湯中沸騰,這就是「熗」的做法,煮出來的肉片鹹香爽滑再加些花菜、豆腐丸子之類的輔料,一碗熱騰騰的熗肉就出鍋了,撒上香菜配以老陳醋,一口湯就足以沁人心脾,在就上一碗香噴噴的白米飯,不需要任何的菜,這一頓飯我相信你也會心滿意足。
西天尾扁食:以莆田西天尾的最為出名,其扁食的皮是用燕皮製作出來,以製作工序精細而且富有獨特風味而出名,成為一道八閩莆仙大地的一道著名小吃。西天尾扁食的正宗在於從皮到餡通通是純手工,尤其是皮的做法極其麻煩:必須將豬腿肉上的肉耐心地剔下,然後用木槌捶打,通常2斤肉至少得捶打半個時辰,等錘成漿糊之後,加入木薯粉,再用木棒繼續捶打,直到它變成薄如紙張的扁食皮。而肉餡則是由豬前腿肉加入蝦皮手工剁成,看來這扁食真是應了所謂的「千錘百鍊」了,怪不得皮富有彈性,肉質鮮嫩可口,這么正宗的做法只有莆田西天尾的老店還在堅持著,幾十年的手藝一直傳承到今天,光是在店門口就能聞到扁食的香味,莆田人吃扁食喜歡加蔥和老陳醋,總是回味無窮,想起陳醋的香味,勾得人口水直流。
海蠣餅:關於海蠣餅有一段有趣的傳說。傳說清初有一位年輕人,跟著他父親在集市設攤賣早點,他雖然十分的勤勞,但生意冷清,只能勉強餬口,到了適婚年齡也沒錢成親。他每天都在想如何才能賺到錢,成家立業。有天晚上,他夢見一位白髮老人對他說:「你的後運好!」他連忙問:「好運向何處求?」老人不再回答他,飄然而去,他追趕不上,這時只見天上月星光閃閃,他看得出神,接著月亮下沉,黃色的太陽,突然從東邊升起,醒來卻是一場夢。夢醒後,他突然靈光一現用豆子為原料磨成漿,把像極了明月的蠣餅放在油中炸。餅在油中翻滾,就好像在彩雲之間,燒柴的火焰就像霞光萬丈;蠣餅出鍋時兩面金黃,就像是太陽,這就是由月亮到太陽的蠣餅製作來歷。開市之時,人們嘗了之後爭相購買。於是生意興隆,一直流傳到今天。金黃酥脆的海蠣餅夾雜著肥美的海蠣,蘸上蒜泥醬醋,絕對不亞於那些山珍海味,這是許多莆田人小時候的零食,也是莆田80後的記憶,不管過去多久,味蕾中始終存在海蠣餅的記憶。
莆田燜豆腐:這道也是是莆田家宴上必上的一道酒席菜,因為製作的過程比較麻煩,在平時也是很少上桌,烹煮的重要在於「燜」,滷麵吃完之後緊接而來的就是這道燜豆腐,清淡的燜豆腐正好解了滷麵的鹹香,每道菜的出場順序都有它的意義,燜」豆腐與配料凝結在一起,松鬆軟軟,爽口不膩,其色紅、黃、綠、白,幾種顏色搭配令人賞心悅目,其味清淡可口,十分鮮美。燜豆腐烹法在於燜。「燜」非用文火不可,搭配上雞蛋,可謂是平價營養之寶。
莆田煎包:最早就是在十字街煎包,以其皮薄餡美、多滋多味而出名。餡料用瘦肉丁、粉條、蝦仁米、香菇末、蘿蔔絲、蔥花製作,其中粉條就是普通煎包的一大特色,酥脆的表皮就是煎包不同於平常包子,用香噴噴的花生油將煎包煎至兩面金黃,最重要的是不要忘記加點水,這會使得煎包的表皮更加的酥脆更加香味撲鼻。最後記得加上醬醋,這就是煎包的點睛之筆。
還等什麼?現在就可以開啟一段莆田美食之旅,別讓你的味蕾寂寞下去。
今日歌單:Sandwiches- Halfdog,Adam Krier,Charlie Dres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