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看過霍洛維茨在1968年卡內基音樂廳演奏的《卡門主題變奏曲》,你會被他在鍵盤上電光火石般的神奇演奏驚得目瞪口呆。而這一切又在世界青年鋼琴家、中國鋼琴家王羽佳的現場發生了。
王羽佳演奏《卡門主題變奏曲》
這部作品《VARIATIONS ON A THEME FROM BIIET』S CARMEN》是大師為自己創作的一部極具演奏難度的炫技作品。霍洛維茨在彈奏這部作品時,已然將鋼琴演奏變化成為一種高度激烈的競技運動:此起彼伏的大跨度跳躍擊鍵,密如驟雨的琶音,左手與右手你追我趕的對抗。這時的大師已經完全成為一個鍵盤上的魔術師,給予欣賞者帶來的是一個驚嘆又一個驚嘆。這部變奏曲的難度之大,以至於很少有鋼琴家願意去觸碰。
迄今公開演奏過這首曲子的大師僅有俄羅斯的霍洛維茨,瓦洛多斯, 基辛, 馬祖耶夫以及中國的王羽佳。
王羽佳六歲時便開始公開演出,拿一等獎已然是家常便飯;九歲時父母將她送入中央音樂學院跟隨著名鋼琴教育家凌遠教授學習,凌教授根據她的手指條件和興趣為她找到了適合的方向和練習重點,還參與拍攝了很多凌教授的教學示範視頻;直到十四歲前往加拿大蒙特皇家音樂學院,後來天賦異稟的她考上了連歐陽娜娜都讀不下去的塔尖級音樂院校——柯蒂斯音樂學院。
多年前的鋼琴教學碟片裡
示範演奏的女孩就是王羽佳
王羽佳的鋼琴成就絕對不是父母逼出來的,比如小時候被父親拉著一天練琴8小時的郎朗。王羽佳完全是另一種路子,家庭沒有經濟壓力,父親王建國是中央民族樂團的副團長,音樂世家的她很小的時候就對鋼琴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她從小就一天到晚就趴在琴上彈,拉都拉不下來...她對鋼琴有著常人絕對無法比擬的愛,對她來說,彈琴才是世界上最棒的玩具,根本玩不膩。還有家裡極其優秀的資源做加成,王羽佳的成長速度驚人到「變態」。
別說「別人家的孩子」了,這簡直是「別人家的神童」。
當《紐約客》的珍妮特·馬爾科姆和王羽佳談起她作為天才的童年時,她說:「哦,沒錯,我的確是個神童,他們現在還會叫我神童。還記得我第一次去音樂學院的時候,那會兒我已經是個童星了,所有的孩子都盯著我看,就好像我是動物園裡的一個新品種 『我天,她來了』。」
1999年,在8月份的拉維尼亞音樂節(Ravinia Festival)上,為了替代音樂家安德列瓦茨(Andre Watts)的表演,指揮大師艾森巴赫(Christoph Eschenbach)找到了郎朗。
每位因病缺席的前輩鋼琴家
都會造就一位冉冉升起的新星
2005年的一場音樂會,羅馬尼亞鋼琴家拉杜·魯普因病上不了臺,還在琴房悶頭練琴的王羽佳接到學校通知:
「渥太華那邊來的指揮家祖克曼欽定你來做替補!」
「蛤?彈啥?」
「演奏的曲目是貝多芬的《第四鋼琴協奏曲》。」
「苟利樂團……」
「得得得,別念了趕緊準備去!」
於是王羽佳就這樣得到了第一次大型音樂會的演出機會。
年輕的她面對如此大的場面十分淡定和沉著,演出如期進行並且非常成功,隨後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的合作蜂擁而至,於是她成功的依靠自己強大的實力走進了世界的舞臺。
王羽佳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除了老師對其正確引導、父母的對其性格塑造,最重要的是自己對於音樂的熱愛以及堅持不懈的努力。
再好的天賦,沒有後天的練習,也只能成為枉然。
人在智力上差別不大
不同的只是熱情和努力
現在,王羽佳已經成為當代為數不多的優秀女鋼琴家之一,她不僅可以駕馭拉赫瑪尼諾夫般的狂妄炫技,又擁有內田光子式的深邃細膩,可以說是剛烈和柔美共存。
成就如此,王羽佳除了天賦外,和以下兩個方面不無關係。
一方面,她的啟蒙老師引導的好,基本功打得紮實。
因為王羽佳的手指長纖細、靈巧,因此凌遠教授主要將她往靈動、秀麗、真摯和浪漫風格的方向培養。比如凌遠教授給她的蕭邦《圓舞曲》、《諧謔曲》、《迴旋曲》和《第一鋼琴協奏曲》,還有李斯特《音樂會練習曲「輕盈」》等作品。所以,她從很小的時候,就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演奏風格。
加之七和弦的練習,使手指更有力量,支撐得更好,王羽佳手指的獨立訓練從下就打下了很好的底子,連她自己在採訪中都說:「我比較幸運,老師教法都是很正確的,沒有讓我走什麼彎路,而且老師的想像力豐富,引導的好,基本功雖然枯燥,只要一想到基礎打好了,將來會受益,很容易就堅持下來了。」
另一方面,最為重要的是,王羽佳自身對於彈琴抱有積極的態度。
在一次訪談中,她就透露了自己小時候練琴的經歷。「主動學習、自己做主、效率最大化、從未被家長逼練琴」。小時候的王羽佳,就體現出了對鋼琴的專注與熱愛。
她的老師凌遠教授曾說:「她從小就愛粘在琴上,沒有人逼迫她。6、7歲時,就連晚上媽媽給她洗腳,她都捨不得離開琴凳,手都還在彈琴。」
10歲的王羽佳演奏《蕭邦 幻想即興曲》
為《紐約時報》撰寫評論的安東尼· 託馬西尼則這樣寫道:「王羽佳的藝術鑑賞力遠超凡輩……她令人讚嘆地表現了所有細節,包括樂曲的內聲部以及和弦的色彩。第一樂章充滿銳氣和勇氣,接下來的諧謔曲帶著惡作劇的意味與跳躍的節奏」。
你說這是天賦?
但王羽佳也說:「我認為天賦和勤奮都重要,天賦越大越需要耐心和時間,把天賦挖掘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