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芬蘭肯定沒這麼多雪了!」離開風雪交加的冰島,我們滿懷希冀登上了前往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的航班。因為在芬蘭停留的時間有限,我們無奈放棄前往著名的聖誕老人村,只準備在赫爾辛基周邊走走逛逛,權當旅途中的一個休息站。
雷克雅未克到赫爾辛基的飛行時間四個半小時,當飛機緩緩降落,大片樹林映入眼帘,湖泊星羅棋布,與冰島一望無盡的荒野截然不同。芬蘭意為「湖沼之國」,「信是千湖國,港灣分外多,森林峰嶺立,島嶼似星羅。」這是郭沫若上世紀50年代訪問芬蘭時留下的詩句,從中可以體會到芬蘭之美。赫爾辛基作為世界上僅次於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緯度最高的首都,自然環境明顯優越很多。然而,相同的卻是——厚厚的積雪覆蓋
車陷雪地 心暖芬蘭
下了飛機,天氣還算晴朗,但路上的積雪與冰島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爸爸司機繼續鍛鍊雪地行車技術,由於小心翼翼加之開得緩慢,主路行駛還算順利。可在拐到停車的坡道時,爸爸又把車開雪裡去了。這次雪深路滑,無論爸爸怎麼加油、倒車、轉向,車子陷在雪裡就是開不出來。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我們一籌莫展的時候,路的兩頭都來了車,而我們的車橫在路中間,一夫當關。我們又著急又尷尬,車子更開不出來了。
這時前面的車子倒車回去了,後面的車上下來兩個芬蘭帥哥,和爸爸簡單交流後,一起上前幫忙推車。前面車子的司機也提著一把雪鏟再次出現。人多力量大,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終於把我們的車救了出來。真好,剛到就感受到了芬蘭人民的溫暖。
溫馨小屋 點滴花絮
在芬蘭我們不打算遠遊,就預定了一間赫爾辛基市區附近的小公寓。公寓的主人告知我們要提前45分鐘和她聯繫入住,可我們從機場開到公寓只用了不到半個小時。擔心爸爸再把車開到雪裡,我們不敢在附近多打轉,就有點忐忑地又給房東打了電話,告訴她我們到早了,能否請她儘快過來。房東爽快地答應了,並在5、6分鐘就趕到了。一見房東,是個優雅的中年女性,身材苗條、衣著考究,這麼大雪天只穿了一件薄薄的羊毛外套,短靴擦得一塵不染。對比自己帽子耳套口罩圍巾長羽絨服外加濺滿泥點的雪地靴,臃腫邋遢,真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這個短租的小公寓同樣乾淨整潔又舒適,床單被罩都是剛洗過的,並且熨得平平整整。細心的房東還為我們準備了咖啡、茶、水果、麵包、果醬和一大盒牛奶。坐在小公寓軟軟的沙發上,喝著茶、吃著麵包,感覺格外溫馨。之前聽說,芬蘭人冷淡疏離,真正來到這裡後,才發現他們可能外表冷漠、不善表達,卻默默地將熱情和溫暖融進了生活本身。
當天,全家人都累了,只在附近轉了轉。在路過的一片片雪野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樹多,路邊是樹林,樓前是灌木和樹排,空地上是高低錯落的樹叢。這次沒能去觀賞著名的「挪威森林」,那麼就看看芬蘭的樹林吧。
如果長期住在這個公寓,生活著實方便。在離公寓四百米遠的大超市,我們買到了豐富的食物,竟然還有中式熟食,又是一個驚喜。公寓的樓下就是一所幼兒園,我們饒有興致地看著那些三四歲的芬蘭小朋友,把一個簡易的滑板拖上十分陡峭的高坡,再刺溜一下滑下去,玩得開心不已。來接孩子的父母也是用這種塑料滑板,一路把孩子拖回家。難道是從聖誕老人雪橇中得來的靈感?公寓周圍還有好幾個兒童樂園,在出生率連年走低的北歐,真正做到了兒童優先。
說句題外話,當看到芬蘭小朋友玩得這麼開心,我家倆娃,也都躍躍欲試。我們和女兒開玩笑說,把她送到這個幼兒園吧,可以天天玩雪。兒子也在一邊添油加醋,這個幼兒園肯定不錯!女兒認真地觀察了一會,嚴肅地說,媽媽,我不要上這個幼兒園!問她為什麼,答曰,他們說的話,我都聽不懂。考慮到女兒在北京,也是各種理由不想上幼兒園,看來讓她從散養到適應集體生活,還要繼續努力啊。
我們晚上散步的時候,還在附近發現了一個大型遊泳健身中心。可以在窗外看到,當地人從熱氣騰騰的溫泉泳池裡出來,準備去蒸芬蘭浴,真讓人羨慕。話說,芬蘭人確實喜愛遊泳和芬蘭浴。第二天我們又在市中心的碼頭附近,看到了另一個室外溫泉泳池,人們在散發著熱氣的恆溫泳池裡遊完泳,心滿意足走上岸的情形,看上去愜意極了。
跟著感覺走的赫爾辛基之行
經過一天飛機、汽車、外加推車的顛簸辛苦。當晚全家人繼續秒睡。第二天又是起了個大早,天色黑蒙蒙的,我們就出發了。因為赫爾辛基的著名景點都集中在市中心一帶,所以我們計劃把車停在赫爾辛基大教堂附近,然後開啟腳步丈量模式。
車子開出車庫,我們「驚喜」的發現:又下雪啦!這次的雪不同於冰島的雪花,是一個個雪粒,下得又急又密,風一吹打在臉上生疼。我們按計劃把車停在了赫爾辛基大教堂附近的地下停車場。這個停車場入口毫不起眼,一拐下去卻是別有洞天,一路向下向下再向下,感覺開了好久,然後眼前豁然開朗,一個像大型防空洞一樣的停車場,估計能放下幾百輛車。停好車,坐電梯回到地面,已經在另一個街區了。
我們頂著風雪參觀了著名的赫爾辛基大教堂。這座教堂是赫爾辛基地標性的建築,主體是聖潔的白色,配上綠色的拱頂,分外醒目。教堂所在地高出海平面80多米,無論在大海上,還是市區的哪個角落都能看到這座威嚴壯麗的建築。這裡也是芬蘭人民心目中的聖地,很多情侶都希望在這兒舉辦婚禮,甚至需要提前一年半預約;每年赫爾辛基大學神學院的畢業典禮也都在這裡舉行。走進教堂,裡面有很多精美的壁畫和雕塑,不少信徒和遊客坐在長椅上,靜靜地感受宗教帶給心靈的寧靜和力量.當我們走出教堂,大雪已經覆蓋了教堂前的樓梯和廣場,整座教堂佇立在一片潔白之上,聖潔肅穆。
離教堂不遠的地方,就是赫爾辛基的另一個象徵——波羅的海的女兒雕像。這座青銅雕像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表現了一位年輕女孩從海上浮現的場景,她被四頭海獅環繞在噴泉之中,腳踏浪花、一手託腮,靜靜地回眸凝視著芬蘭灣。她象徵著這座緊鄰波羅的海的美麗城市的誕生,赫爾辛基也被世人譽為「波羅的海女兒」。
這時,兩個孩子發現不遠處有一架摩天輪(也是一個著名的地標—赫爾辛基摩天輪),當即不顧爸爸安排的最佳路線,直奔摩天輪而去。然而,踏著厚厚的積雪,好不容易跋涉到摩天輪近前,卻發現我們又來早了,摩天輪還沒開
倆熊孩子一下子洩了氣,一個說走不動了,一個說餓了。我們威逼利誘,他倆挪到碼頭附近,就再也不動步了。因為時間太早,我們環顧四周,沒能發現一家開門的商店、餐館。當看到不遠處的碼頭正停泊著一艘往返芬蘭堡的渡輪,我們當機立斷修改了行程:不逛赫爾辛基市區了,我們坐船去斯奧梅林納要塞。
滄桑巨變芬蘭堡
其實繞口的斯奧梅林納要塞就是常說的芬蘭堡,這麼說不是顯得有文化嘛。如果不去聖誕老人村,那麼位於赫爾辛基南面島嶼上的芬蘭堡,可以說是芬蘭最著名的景點了。芬蘭堡建於250多年前,是現存世界上最大的海防要塞之一,早在1991年就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到芬蘭不去芬蘭堡,就好比到北京沒去過長城。
從碼頭的自助機器上買好船票,我們向渡輪跑去。一路上,沒看到閘機、沒有檢票員,習慣了中國式驗票,我們舉著票有點不知所措。登上雙層渡輪,倆孩子歡呼雀躍地向二層甲板跑去。船一出發,甲板上就有點待不住了,寒風夾著雪花,吹得人直打哆嗦。不過,第一次經歷渡輪在布滿厚冰塊的海上航行,真是震撼。站在船舷近距離觀察,聽著咔咔的破冰之聲,看著大塊的冰塊被推擠著退向兩側,讓出一條船道,不禁感慨機械動力的巨大力量;而一隻搏擊風浪的海鳥突然出現,在大風中振翅翱翔,又讓人感嘆自然的頑強力量。
回到暖氣充足的船艙裡,我們買到了新鮮的三明治,一邊吃著,一邊透過窗子觀賞渡輪破冰而行的壯景,全家人已經感覺不虛此行。
大約20分鐘後,我們抵達了芬蘭灣碼頭。小島上也是冰雪覆蓋,浪頭撞擊著岸邊的巖石,再加上遠處宏偉的堡壘和炮臺,一片肅殺景象,不愧為迄今為止最大的海防工事。
芬蘭堡始建於瑞典時代,由一位瑞典炮兵軍官奧科斯丁設計,在靠近赫爾辛基附近的一系列島嶼上修建了一圈鏈式連接的防禦性城堡,扼制著從芬蘭灣進入赫爾辛基的海上要道。那時俄羅斯人對瑞典統治下的芬蘭虎視眈眈,芬蘭堡的修建成為防禦俄羅斯人入侵的重要軍事堡壘。
我們沿著島上的遊覽路線,一路參觀了當年抵禦外敵時留下的堅固城牆、石頭堡壘、宏偉炮臺等等遺蹟,它們依然保存完好,在冬天蕭瑟景象的映襯下,使我們更加感受到歷史的滄桑。當年為修建芬蘭堡死了7萬人,在歷次戰爭中島上也是死傷無數。然而,滄海桑田,如今這裡已不再是兵家必爭的軍事要塞,而成為了一處世外桃源。很多要塞設施和駐軍建築被改造為別具特色的博物館、咖啡廳、餐館和小商店,還有居民住宅,據說有超過800人生活在這裡。不知,他們是否會金戈鐵馬入夢來.
雪中行
芬蘭堡沒有公共運輸,我們在遊覽的兩個多小時裡,一路踏雪而行,別有一番韻味,目之所及仿佛是一個冰封的與世隔絕的世界。這時《雪山飛狐》的主題曲必須響起,才有意境啊!(不小心又暴露年齡啦)
然而,帶著倆熊孩子旅行,「意境」這東西就是奢求。最初,倆孩子興奮的一批,在雪地上又叫又跳,一會兒攥個雪球,一會兒掰個冰稜。可沒多久,就都蔫兒了。閨女使出一哭二鬧三抱大腿的絕招,成功坐上爸爸肩膀。兒子自知沒人抱也沒人抱得動,於是發明了雪地上節省體力的最新走法——就地十八滾!
爸爸扛著閨女走在最前面,我嫌兒子丟人,跟在爸爸身後低頭猛走...然後,當我們想起行軍小分隊應該是4個人的時候,猛的發現少了一個——兒子沒有跟上來。這時候考驗心理素質的時候到了,有過爸爸接兒子放學,自己一蹁腿兒騎車走了;坐地鐵,我上車把兒子落車下邊;幼兒園放學,兩人都忘記去接,等等歷練(bù kào pǔ)後,我們誰都沒慌,該拍照拍照,該賞景賞景。果然,經過「大場面」的兒子,不一會兒就施施然地自己出現了,嘴裡還不時嘟囔著:現在的父母,太不負責任了.
抵達帝皇門
就這麼拖拖拉拉,卻堅持不懈地行走在芬蘭堡的風雪中,其實是因為我們有一個堅定的信念:一定要到達帝皇門!
帝皇門是芬蘭堡的象徵,當年為閱兵而建造。據說瑞典國王來視察芬蘭堡工程建設時,乘船停錨的地方,正是帝皇門的位置所在。將帝皇門作為我們此行的終點,也算是一個圓滿的句號。
走到後來,風越來越大、人越來越少,很有一種在歐洲中世紀探險的感覺。終於,雪花漫天中帝皇門出現在了我們眼前,穿過帝皇門就是臨海的懸崖,從這裡眺望一望無垠的波羅的海,呈現出一種懾人心魄的美與震撼。
在帝皇門上,用大理石板鐫刻著奧古斯丁·厄倫施瓦德的一句格言:後人們,憑你自己的實力站在這裡,不要依靠外國人的幫助。這句話,也是對於我們每個人一種警醒:生活只能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不要依靠任何人!
赫爾辛基拾零
離開芬蘭堡,我們乘船返回了赫爾辛基市區。回去的第一站,就是陪兩個孩子去坐摩天輪。赫爾辛基摩天輪就在碼頭附近,毗鄰波羅的海。當隨著摩天輪緩緩上升,我們得以從一個新的角度欣賞這座城市之美。都說赫爾辛基有些「小」,面積不到700平方公裡,景點大都集中在市中心的碼頭和廣場附近,但對於遊客來說,卻能節省很多時間和精力。坐在摩天輪上,附近的著名景點一一收入眼帘,可以稱它「赫爾辛基之眼」吧!
碼頭附近,有一條令人難忘的集市。雖說因為天氣寒冷,攤位不多,但每個攤位都精心裝扮,售賣的商品也充滿當地特色。對於海濱城市,肯定少不了魚市。我們懷著好奇心,走進了賣魚的攤位。裡面魚類品種不少,都收拾得很乾淨,其中新鮮的三文魚,讓我垂涎不已,終於忍不住誘惑買了一塊。當天晚上,我們直接刺身,那鮮美至今難忘!
隨後,我們返回停車場,準備開車去稍遠的巖石教堂。在交停車費的時候,我們又一次感受到冷靜的芬蘭人骨子裡的熱情友好。據司機爸爸解釋,是因為實在看不懂芬蘭語,才在自動繳款機前站了很久,一直沒能繳費成功。好吧,我們另外三個人,只看到一個芬蘭小夥子主動上前幫忙,很快幫爸爸搞定了信用卡繳費,然後有點害羞地快步走開了。真好,外冷內熱的芬蘭。
進入巖石教堂需要買票,這也是此次北歐之行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需要買票參觀的教堂。走進教堂內部,空間很大,上面圓形的穹頂非常有特色,中心部分金碧輝煌,隱約反射著下面的燭光,外圍是一百條放射狀的紅銅梁柱支撐,梁柱之間鑲著透明的玻璃,陽光透過穹頂的玻璃灑落下來,照在教堂中心的聖壇上,顯得十分莊嚴神聖。教堂的內壁看起來就是巖石本來面貌,未經任何修飾,卻因其原始的色調和風味給教堂增添了一種回歸自然的感覺。教堂裡最著名的就是那架巨大的管風琴了,長長的音管高高聳立著,看上去至少有六、七米,據說是北歐最大的一座。因為教堂獨特的設計,在這兒演奏有著更強的混響效果,因此這裡同時也作為一個著名的音樂會演奏場所。當我們靜靜地坐在教堂裡,能聽到悠揚的樂聲輕輕飄蕩。雖然不是出自那架著名的管風琴,同樣讓人心情舒暢。
離開巖石教堂,我們的芬蘭之行就接近尾聲了,但芬蘭的「溫暖」令我們久久難忘。
敬請期待,北歐行的終章——童話丹麥行!
相關閱讀:
風雪交加冰島行
戰鬥的民族 從娃娃抓起
我家的「流感」故事
網上搜索看病靠譜嗎? 別開玩笑啦!
寒門難再出貴子?學醫可能是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