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11月,「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院士再次登上熱搜。《故事裡的中國》之《鍾南山》如約與觀眾見面,從人物訪談到戲劇演繹再到撒貝寧探訪鍾院士,節目講述了一個更加立體全面的「國士無雙」的故事,向所有在疫情中堅守崗位、付出努力的人致敬。
其中,一張演員王學圻神還原鐘南山院士在開往武漢的高鐵餐車上閉目養神的照片,再度刷爆網絡。這張照片的攝影師就是《故事裡的中國》首席攝影、跟組攝影田雨峰。
」
從2018年起,田雨峰開始參與《故事裡的中國》前期準備工作,兩年多的時間裡,他作為這檔節目的首席攝影師和跟組攝影師,全程參與了節目從籌備到錄製到播出的過程。
如何為時代楷模的戲劇演繹造像?田雨峰表示首先不能把他們神化,「在拍攝的時候,我們先要把他們當作普通人,這樣的話才能拍好照片。因為之前我也沒在現實中見過這些老師,所以在拍攝之前我們會搜集一些他們的資料進行了解,做前期功課。結合這些資料進行分析,研究怎麼給老師拍攝好的照片,當然也要看當時老師的現場狀態,和老師進行現場交流,進行調整,爭取找到最好的拍攝時間和點。老師們的時間很寶貴,不會給我們很長時間準備,所以我們需要儘快找到老師的最好狀態,比如他有某個習慣性動作,或者是些帶有榜樣特質的動作或神態,我們都會有針對性地呈現出來。」
疫情期間鍾南山院士那張在高鐵餐車上靠著椅背閉目養神的照片,其實就是他的秘書無意中拍到的,但卻十分感人,所以田雨峰也儘可能將鍾南山院士這樣的狀態表現出來。「我們要拍攝最貼近於他本人、最真實的照片。」
《故事裡的中國》有個很大的特色就是由演員扮演這些楷模人物,比如王學圻扮演的鐘南山院士,我們的工作則是需要在演員們演繹這些時代楷模的時候,進行再度創作,更加突出表現英雄和榜樣是什麼樣子。所以我們既要參考人物原型是什麼樣子,也要借鑑演員是什麼樣子,要把二者融合在一起,然後去拍攝。」
作為攝影師,田雨峰要保證自己所拍的每張照片都要和出現在電視上、觀眾眼裡的是不樣的。
「我們是要創作的,如果我們的照片和電視畫面樣,那要我們有什麼用?」這就需要進行再度創作,不樣的角度、不樣的景別,劇照需要有不同的舞臺呈現。
「我們在拍攝之前就要做功課,拍的時候選擇什麼樣角度,是不是選用比如說二次曝光這樣一些手段去完成,以更加突出主題和人物個性,是我們創作每張照片時都需要思考的。」田雨峰說。
在整個《故事裡的中國》節目創作過程中,田雨峰的工作看似輕描淡寫,實則任重道遠。一方面整個團隊都跟打仗一樣,大家不可能來照顧攝影,海報和劇照都是見縫插針拍攝的,不可能為田雨峰單獨停下來。所以,田雨峰就要在有限的時間內特別敏感、特別快地捕捉到照片,不耽誤任何人的時間,也不要打擾到其他人的工作。
另方面,當節目開始宣傳,第一時間公開的物料往往就是海報和劇照。海報和劇照會給觀眾留下先入為主的印象,很多人會根據海報和劇照的吸引人程度決定要不要去看這檔節目。所以從一定角度上來講,田雨峰的照片會給整個節目定下基調。
2020年是個特殊的年份,這個時候,我們更需要一些英雄主義的東西來鼓舞人心。
在田雨峰看來,榜樣的力量就是在危難時刻能給大家吃顆定心丸,「在大家最需要的關鍵時刻,各行各業都有人站了出來,奉獻他們的生命,去幫助他人共渡難關。這就是榜樣。我們應該去弘揚這樣的精神,弘揚正能量,引導整個社會朝著正確、光明的方向去發展,這是《故事裡的中國》的意義所在致敬新時代最閃亮的星。」
為張伯禮、張定宇等人拍照時,從來不和拍攝對象合影的田雨峰,忍不住懷著「粉絲」心態,與自己的偶像們合影留念。令他大為感觸的是,這些整個中華民族的英雄楷模私底下都十分平易近人和親切。有人說你能幫我再拍一張一寸照片嗎?我一會兒需要用;還有人說,能不能幫我跟我老伴兒拍一張合影啊?
這些細節讓田雨峰感到特別親切,要知道,他們之中有些人可是「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的獲得者啊!要說《故事裡的中國》所弘揚的榜樣力量改變的第一個人,那還是田雨峰本人。田雨峰生於藝術世家,母親是一名畫家,姐姐田沁鑫是著名戲劇導演、現國家話劇院院長。
田雨峰受家庭薰陶,在繪畫和戲劇方面,都有造詣。加之大學裡學的是舞臺設計專業,因為覺得舞臺設計受控於人,而攝影可以自己獨立創作,畢業之後去了報社當攝影記者,之後轉行,在人物攝影、海報攝影、戲劇攝影、體育攝影之間學習和實踐,對於攝影技術和藝術越來越有思考和創造力。
2018年《故事裡的中國》節目組找到田雨峰,希望他為節目拍攝,他應邀加入,成為首席攝影和跟組攝影。
這就是《故事裡的中國》的意義。這檔節目首先影響到了它的創作者,之後影響到觀眾,尤其是那些原本對雷鋒等時代楷模不甚了解的年輕人和孩子,通過節目中明星的演繹,更好地了解和接受了雷鋒精神,這就是新時代榜樣的力量。
田雨峰談《故事裡的中國》點滴
01
《鍾南山》
鍾南山是「共和國勳章」的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呼吸傳染病專家。2003年非典暴發,在以鍾南山為代表的醫護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抗擊非典。2020年新冠病毒暴發,鍾南山以新冠病毒聯防聯控專家的身份與全國人民起抗擊新冠。這張照片的靈感源於網絡爆火的張照片鍾南山以84歲高齡奔赴武漢,了解疫情最新情況。他在北上的火車上小憩幾分鐘,被他的秘書無意拍到。
這張照片,讓這位耄耋老人,再次被全國人民所知、所敬。在整個戲劇的設計裡,有兩個鍾南山的角色。老年鍾南山由王學圻扮演,青年鍾南山由韓東君扮演。兩位鍾南山的同時出現,讓鍾南山回憶起曾作為年輕醫護工作者在黨旗下發出的誓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02
《父母愛情》
《父母愛情》由李光潔扮演江德福,董潔扮演安傑。故事講述了海軍軍官江德福和資本家小姐安傑從相識、相知,到相愛、相守幾十年的婚姻生活。這張照片展現了安傑為家庭為愛人,毅然放棄了工作和優越的生活條件,帶著孩子們上島,和江德福團聚。分別多年的兩人,在夕陽下溫情相擁。
新中國成立以來,有大批「江德福安傑」式的守島夫妻,用生默默守護我們遼闊的海防線,為新中國的海防安全做出巨大貢獻。
03
《國歌》
1931年九八事變爆發,東北淪陷,中華民族發出了救亡抗日的吼聲,還我河山,勿忘國恥。田漢、聶耳等一批左聯藝術家,為國家興亡奔走呼號,用音樂、電影、文字喚醒國人救亡之心。
故事講述了田漢和聶耳在上海東北學生會館,組織一批有志青年學生,為喚醒國人而吶喊。(王源在劇中扮演聶耳,王洛勇在劇中扮演田漢)《義勇軍進行曲》寫於1935年4月,這張照片講述了在戲劇社裡,田漢先生正在鼓舞青年帶著作品走向民間,用文化啟蒙國人,用戲劇喚醒國人。
04
《扶貧路上》
《扶貧路上》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鍾楚曦在劇在拍攝時,我搜集她的圖片,也了解了她的故事。她是個美麗的女學生,在大學裡愛穿裙子,也愛唱歌。
但是,在研究生畢業後,她毅然放棄留在大城市發展的機會,回到自己的家鄉廣西百色農村,當起「第書記」。她穿上運動鞋,藏起女孩嬌氣,走訪村舍,帶領全村脫貧致富。這張圖片講述黃文秀帶領村民,辛勤種植的砂糖橘獲得豐收,她望著橘林和沉甸甸的橘子,心裡無比喜悅甜蜜。
05
《國家的孩子》
1960年,正值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沒有食物餵養大批孤兒,烏蘭夫主席在和周總理的通話中,請求把孤兒送到內蒙古大草原,用牛奶撫養。隨即3000名南方孤兒被送至大草原,這些孩子又被稱為「國家的孩子」。
當時,都貴瑪年僅19歲,正值花季。她接到上級指示,收留並照顧28個孤兒長達年多時間。在「國家的孩子」心中,都貴瑪永遠是他們的第一個額吉。這張照片是都貴瑪送走孩子,孩子依依不捨的場面,這張群像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關曉彤在劇中扮演都貴瑪)
06
《雷鋒》
雷鋒由胡先煦扮演,講述雷鋒生的故事。雷鋒成為解放軍後,做了很多好事,這張照片講述了其中一件:他路過學校,發現一名摔倒的小學生,他趕緊扶起孩子,背她回家。1962年8月,雷鋒同志犧牲,1963年3月5日毛澤東有感於雷鋒的故事,為雷鋒題詞並發出號召「向雷鋒同志學習」,雷鋒的名字響遍全中國。雷鋒的精神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07
《英雄兒女》
《英雄兒女》源自1964年由長春電影製片廠製作並出品的一部戰爭片。該片講述抗美援朝時期,志願軍戰士王成陣亡後,他的妹妹王芳在政委王文清的幫助下堅持戰鬥,最終和養父王復標、親生父親王文清在朝鮮戰場上團圓的故事(於毅在劇中扮演王成,姜梓新在劇中扮演王芳)。
我受經典電影畫面啟發,拍下這張照片:在慘烈的戰場上,在漫天的血色中,王成手持爆破筒,腳下是犧牲的全連戰友,發出「向我開炮」的吶喊。表現志願軍戰士英勇的形象王成在高地和戰友並肩作戰,不懼生死,從未退縮,奮勇殺敵的一個場景。
08
《戰「疫」中的青春》
《戰「疫」中的青春》改編自援鄂醫療隊的故事,講述6個性格各異的90後醫護工作者,白衣執甲、逆行出徵,前往武漢,為抗擊疫情不畏艱險、衝鋒在前的故事。上面這張照片是對青年未婚夫妻陳晴(王鷗扮演)、趙勇(李東學扮演),在發放防護服的現場相擁,互相鼓勁,依依惜別。
因為等穿上防護服,他們就將各自戰鬥,不知何時能再相見。下面這張照片是兩人因防疫需要,被隔離在不同房間休息居住,兩個時空在一個平行的空間同時展現出來,他們互相打電話發簡訊,以表達牽掛。
文康犖
人物攝影解飛
劇照提供田雨峰
編輯韓哈哈 盧美婷(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