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不到清盛( Chiang Saen)是件令人遺憾的事——即便此話見仁見智,不過堅持的人認為,作為泰國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清盛有些與泰國歷史密不可分的淵源,不來趟,就無法現場體味那些崢嶸歲月清盛的建立要比傳說中孟格萊王的孫子於1328年建城的時間更早。1588年,緬甸人佔領了清盛。1804年,拉瑪一世光復清盛後,為免於城池再度落入敵手,便將它付之一炬如今我們看到的城市建於19世紀80年代,這裡綠樹成蔭,天氣涼爽,平和與寧靜的環境為時間充裕的遊人提供了閒遊的理由,市區至今留存的66處(城牆外還有75處)廢墟依舊在訴說著城市當年的輝煌。
清盛博物館( Chiang Saen National Museum,周日和周一閉館)內有標註當地古蹟的地圖供檢索。參觀這座博物館時,你還能驚喜地找到蘭納時期的石雕和青銅器、佛寺廢墟中發掘的經文、展示當地工匠技藝的大石佛像,以及山地部落的手工藝品。當地的佛寺值得駐足。讓人印象深刻的非大佛塔寺( Wat Chedi Luang)莫屬,寺內58米高的清盛風格的佛塔和旁邊的佛殿已經部分倒塌,而且雜草叢生,卻依舊頑強地展示著當年的權力和傲氣;城牆外的柚木林寺( Wat Pa sak)是古老的清盛輝煌的代表作,建於1295年的佛塔是全城最古老的建築物,佛塔上雕刻著花朵和神獸,佛寺內發現的多座小佛像被送至當地及曼谷的國家博物館展出;宗其舍利寺( Wat phra That chomKitti)坐落於城西北的小山丘上,從這座歷史可追溯至10世紀的寺廟望出去,清盛及湄公河的風光一覽無餘。
清孔( Chiang Khong)位置偏僻,卻因是前往寮國的出發點而被旅行者關注。當地的居民多為源自寮國的傣族人,他們被稱為「泰洛人」( Thai lue)。當地的商店裡有許多富有民族特色的紡織品出售。為了換取泰國的精緻消費品,對岸寮國人會輸出各種農貿產品,大部分交易在5號巷(Soi5)及魯帕碼頭( Tha Rua bak)進行清孔過去屬於清盛和清萊帝國,後來被緬甸人統治了300餘年,1880年回歸暹羅,不過13年後又淪為法國殖民地。當地的景點為數不多,其中皇家寺( Wat luang)值得一遊這座蘭納風格的佛寺建於13世紀,傳說原來佛塔內供奉過佛祖的兩束頭髮。小鎮西北方向的山坡上還有一座公墓,其中埋葬著200多名國民黨陣亡士兵的遺骨。
清孔的知名特產是湄公河鯰魚,這種又大又肥的湄公河「怪物」味道非常鮮美。在清孔以南克拉灘( Hat Krai)的河水深處可以捕到全球最大的鯰魚,據說當地捕獲的最大鯰魚長約1.8米、重達218公斤。旅行者可以經清孔的會曬大橋前往對岸的寮國會曬( Huay Xai)遊覽。會曬是寮國對泰的貿易口岸,市內最有特點的景點是建於19世紀的撣拷曼尼蘭寺( Wat chanKhao Manir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