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植華東、成渝、京津冀三個區域,以田園綜合體開創者為業界所知的田園東方,以一種別出心裁的方式切入了激戰正酣的主題公園領域。
當前主題公園行業競爭越發激烈,需求愈發多元化,向細分領域探索是未來行業發展的趨勢所在。可要在高門檻、大手筆的主題公園中冒頭並不容易,在這種情況下,田園東方創始人兼CEO張誠為其團隊規劃了一條長遠卻不太好走的路,「做中國最好的自然主題樂園」。
6月30日,田園東方宣布成立子公司「田園爭伯」,致力於深耕自然樂園設計、投建、運營;7月9日,全球首個植物大戰殭屍農場作為無錫田園東方蜜桃村北區的核心業態,搶先亮相。未來3個月,田園東方還將開業兩家田野樂園。8月,成都新興和盛田園東方一期的主力業態「田野樂園·阿狸奇幻夢境」即將開園;10月,無錫田園東方蜜桃村北區另一個自然樂園「瘋狂拖拉機農場」也將正式面客。
田園東方認為,這種投資依賴程度相對較低的自然樂園,不但可能成為田園東方旗下田園綜合體的客流「發動機」,還有極大的獨立複製、快速擴張的想像空間。不過,自然樂園戰略也對田園東方的規劃、產品、運營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作為自然樂園概念的首倡者之一,田園東方樂園事業部首席架構師費卉卉對新旅界(LvJieMedia)表示,這個目標不是一次性就能完成的,需要長期的準備和打磨,田園東方已經為此進行了長達三四年的準備。「目前,公司的田野樂園版塊已經進入加速期,2018年整體目標是新拓展4個項目、開業兩個,未來4到5年,在品牌IP的帶動下完成20個項目,且不限于田園東方旗下的田園綜合體。」
四年孵化 升級版自然樂園如何養成?「自然樂園」的概念起源於北歐,不同於當下常見的以大型動力遊樂裝備為核心的遊樂園,自然樂園強調以自然體驗、郊野遊樂為核心,首先要好玩,其次還要能寓教於樂。
對於最早提出並實踐田園綜合體模式的田園東方而言,田園綜合體的文旅板塊當中需要一個遊樂業態,而自然樂園顯然比傳統的機械動力遊樂園以及訴諸高科技的VR、AR樂園更加合適。所以早在2014年,田園東方就在其首個田園文旅小鎮項目——無錫田園東方蜜桃村一期(示範區)當中,打造了1.0版的自然樂園。
2016年,田園東方重組公司業務和組織架構,專注田園綜合體開發和運營;同年10月,田園東方鄉見設計團隊開始對1.0版本樂園進行深化改造,從景觀提升到產品研發共花費6個月時間,最終呈現出了如今的「蜜桃豬De田野樂園」。與早期相比,改造後的樂園更聚焦自然理念和親子教育,自主打造的蜜桃豬IP,將陽山水蜜桃與小豬形象相結合,由此展開系列互動體驗活動。
小試牛刀過後,田園東方開始嘗試擴大自然樂園版圖。2017年起,以費卉卉為核心的樂園業務團隊在田園東方內部迅速孵化成長,目前已經建立了以「田野樂園」為代表的自然樂園品牌,成立了獨立的「田園東方遊樂園管理有限公司」。
6月30日,田園東方與上海爭伯設計公司合資成立田園爭伯,自然樂園版塊再添一支生力軍。加之田園東方的鄉見設計、袈藍建築團隊力量,自此田野樂園形成了集IP研發、產品策劃、投資開發、工程建設、運營管理於一體的業務發展模式,兩年前開始布局的自然樂園從此全面啟動,進入加速發展期。
植物大戰殭屍農場
目前,田園東方旗下已有植物大戰殭屍農場、阿狸奇幻夢境、瘋狂拖拉機農場、蜜桃豬De田野樂園4 個自然樂園項目。
市場升級 自然樂園怎麼盈利?「一個真正好的樂園,要具備貼近並超越生活的生態環境,和諧而充分放鬆身心的服務,豐富的活動設施與遊樂體驗三個方面。樂園不僅要好玩,還要滿足遊客需求、時代需求,符合國家發展戰略。」上海爭伯設計公司創始人管崗對新旅界(LvJieMedia)表示,由於中國社會與經濟的發展,城市化的變遷發展讓越來越多的人嚮往回歸自然和鄉村,因此以自然體驗、郊野遊樂為核心,能夠寓教於樂的自然樂園是當下中國市場最需要的,也是這個行業的機會所在,並在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會成為國人休閒娛樂的主要選擇。
瘋狂拖拉機農場是田園爭伯成立後的處女作,對於其盈利前景,曾服務於Landmark、ideAttack等全球頂尖遊樂園設計公司的管崗信心滿滿。
「首先,自然樂園建設成本較低、消費頻次更高。以主題包裝和設備為主的都市主題遊樂園大多成本高企,且遊玩頻次偏低,普通家庭一般一年遊玩1-2次,而如果自然樂園與度假住宿以及餐飲結合好的話,將會成為城市居民周末和節假日的高頻休憩場所。」管崗表示,「與此同時,自然樂園的收入來源更多元。不僅僅有傳統的門票、餐飲、住宿和紀念品,還有獨具吸引力的衍生拓展活動和自然教育課程,只要做好服務和運營,遊客自然會產生更多消費。」
兒童與生態樂園中的小羊親密接觸
在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景觀系副教授董楠楠看來,與標準化的服務和旅遊產品不同,自然樂園對吃住行遊購娛六要素的顛覆與自然生態、兒童教育、親子遊戲、衍生品開發、酒店民宿等資源的整合,使其天然帶有某種網際網路基因,形成不同於傳統的商業模式。
相比主題公園的重資產投入,自然樂園投資較輕,做好運營和服務才是突圍之道。董楠楠認為,在自然環境下,面對兒童青少年客群,樂園需做好充分準備。自然講師的業務素質、硬體設計能力、突發情況下的應變處理能力等,都對樂園服務設計和運營團隊提出很大考驗。
此外,目前行業還缺乏基本的服務標準和門檻,「在這種情況下就更需要突破瓶頸,注意細節。比如人力資源培訓就是一個很容易被忽視,但卻是極為重要的事」。
後發機遇 國內外自然樂園差距有多遠?此前,通過打造和升級「蜜桃豬De田野樂園」,田園東方已經積累了一些自然樂園的設計和運營經驗,而今年將落地的3個自然樂園,也可以依靠田園綜合體的戰略協同及周邊的休閒度假配套,獲得一些天然的市場優勢。可要實現快速複製,還需充分考慮產品的成熟度和各地方的經濟文化氣候各方面的差異性,嚴格把控整體服務水平和硬體產品質量,將當地吃透,做出真正適合本土市場的產品。
蜜桃豬De田野樂園
國內市場中,切入親子市場的企業不少,只不過在發展模式及具體細分方面存在一定差異。
田媽媽是集玩、樂、學為一體的戶外田園親子樂園,以2-7歲兒童的家庭和學齡機構為目標對象,開設一系列寓教於樂的兒童自然成長課程體系;鄉伴綠樂園以綠色鄉野版迪士尼為目標,秉承無動力、最田園、樂親子、學自然的倡導模式,全面研發主題遊樂、文創動漫、自然課堂三大版塊;洛嘉兒童主題樂園依託奧雅設計集團國際化設計和建造經驗,根據社區、商業、風景區、城市、閒置空間等不同區域背景定製不同產品。
董楠楠表示,從業內比較優質的幾個親子遊樂產品來看,它們具備3個共性:
第一,注重品牌IP,在IP基礎上進行衍生品及二銷產品研發;第二,注重與全球各種資源的夥伴展開合作;第三,擁有相對比較強大的資源基礎及整合能力。
但相比歐美、日本及中國臺灣等成熟項目,國內親子遊樂產品精細化程度尚且不足,發展模式差異化不夠明顯,難以構築其核心競爭力。
成立於2001年的英國伊甸園是在廢棄礦山上圍繞植物文化打造的植物景觀性公園,也是全球最大的生態溫室。從3月正式開門迎客至當年6月,就接納了超過100萬人次的遊客。到2010年,總接待量突破1300萬人次,遠超每年75萬人次預期。
整體來看,跨界融合和內容運營使伊甸園受益頗多,通過為遊客提供極其豐富的體驗和節慶集會,將遊客的停留時間延長到8天之多。除此之外,伊甸園更大的亮點是教育,通過教育將其自然生態主題和青少年群體深度綁定,實現功能性與社會性的完美結合。
英國伊甸園
為幫助學生在伊甸園環境中獲得實際操作價值技能,英國伊甸園與康沃爾大學合作,針對不同的年齡段的少年兒童設置6種時段、35項課程,涵蓋生物、地理、科學、藝術、生活等主題,並配備專業的學科老師或專業背景的志願者帶領學員探索。在此方面,國內親子遊樂產品缺乏教育專業性和針對性,更多聚焦寓教於「樂」,試圖通過遊樂等相對輕鬆的方式達到教育科普效果。
Mokumoku農場也是田園東方重點研究過的項目之一。Mokumoku農場位於日本三重縣伊賀市郊區,是一座以「豬、自然、農業」為主題,集農業觀光、生產度假、研發生產、加工製作、產品銷售為一體的農業全產業鏈農場。
Mokumoku農場最值得學習的是將種植、加工、銷售與觀光體驗等一產、二產、三產巧妙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循環的生態商業模式,農場內消費空間很大,卻不會讓消費者反感。
該農場生態循環可持續的發展模式與田園東方整個田園生態體系構建異曲同工,其豐富的主題體驗、高額的二消空間、全產業鏈布局等對田野樂園的發展也具備一定借鑑意義。不過,對包括田園東方在內的自然樂園開發運營商而言,強資源整合及精細化產品打磨仍是實現這一願景的難點所在。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新旅界。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馬金露 HF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