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郭臺銘、香港李嘉誠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郭臺銘是臺灣首富、李嘉誠是香港首富。相比較來說,李嘉誠的名氣更大,畢竟蟬聯亞洲首富15年李嘉誠的家產據說超過8500億元,從地產開始發家,所涉及的行業包括香港的衣食住行。說起郭臺銘,就要說富士康,我們手上的手機基本上是代工廠富士康加工的,富士康也為當地解決了不少就業問題。
這兩位的投資方向都是大同小異,把大量的資產轉移國外,進行海外投資,李嘉誠拋售香港的地產行業,香港的地產行業發展已經陷入了一個瓶頸期,網上經常看到某些TVB的明星住在很小的房子,香港確實是寸土寸金。郭臺銘也同樣在美國投入大量資金,將富士康的工廠開立在美國,美國當時的政策是為了鼓勵製造業回歸,而且美國的稅賦比中國低,甚至有些州不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郭臺銘將富士康開在美國可能也是由於成本效益以及美國政府的扶持。
我們先說下香港的首富李嘉誠,他將出售房產的資金拿來投資英國的基礎設施,由小兒子李澤楷進行管理,李嘉誠家族投資了英國的自來水公司、英國北方天然氣公司、威爾斯能源公司、英國第二大電信運營商、英國電力網絡等基礎設施領域的大型企業。古人講究天時地利,算是李嘉誠家族時運不濟,歐洲政局動蕩,英國要脫離歐盟,再加上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響,經濟發展速度必定處於下行,投資的虧損也在情理之中。
再講一下,臺灣首富郭臺銘,為了能夠進軍國際市場,避免受到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打擊,郭臺銘斥資幾百億美元在美國本土建廠,隨後,又斥資50億美元在印度建廠。郭臺銘在美國建廠受到當地政府的重視,批給了他一些廉價土地,富士康的各項成本都在降低。唯有美國人工成本並不低,美國人開的工資是中國內地的6倍,而且美國工人的自我維權意識強烈,動不動就拿工會出來壓制廠方。由於人工成本居高不下,接著又是疫情爆發,工廠停工,郭臺銘在美國開廠並不順利,幾年下來百億美元打了水漂。
再說一下郭臺銘的美國之旅,郭臺銘先後在美國、印度斥資建廠,自然受到了當地政府的扶植,在各項成本降低的情況下,人工成本大大提升,美國的人力成本幾乎是中國的6倍。美國的維權意識強烈,工會時不時壓制廠商,廠商不得不低頭,疫情的爆發是這一切更是雪上加霜。這種情況下,郭臺銘的幾百億也難不打水漂。
二位首富在海外投資受到挫敗之後,李嘉誠於2019年下半年開始,重回國內投資,在收購了上海某地產項目後,又投資25億,新建綜合能源智慧項目。而郭臺銘的公司則宣布與青島西海岸新區籤約,預計會在今年投產富士康半導體高端封測項目。其實類似像李嘉誠、郭臺銘這樣的去海外投資受到損失後,又轉回內地的富豪有很多。
兩位首富在海外投資受挫後,李嘉誠自2019年開始,重回國內,收購國內地產項目,並投資25億建設綜合智慧能源項目。郭臺銘也與青島西海岸新區籤約,預計會在今年投產富士康半導體封測項目。國外的月亮並不真的更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像賈躍亭出走國外研發新能源汽車,誰能想到蔚來、理想one在國內風生水起,甚至特斯拉也在中國成立了高級工廠。
兩位首富在外投資受損,主要原因我覺得有如下兩點:1.李嘉誠投資的英國基礎設施,主要是為了抄底,而且英國政策穩定,這些實業也一般較為穩定,投資風險較小。誰能想到歐洲政局動蕩加上新冠雙重重壓,給英國的經濟帶來重創。郭臺銘亦如此,手機加工產業屬於薄利多銷。在如今經濟形勢下行的時代,雖然在美國有政府加持,但架不住人力成本水漲船高,最終在新冠的重創下,無利可圖。
2.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影響巨大,我國政府對待新冠的果斷,人民的配合,迅速控制疫情,加速復工復產,都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勢。歐洲、美洲現在還在水深火熱之中。
這個世界上沒有無風險投資,風險與收益並存,沒有無緣無故的盈利,也沒有無緣無故的虧損,路終究在自己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