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鞋」真能月入百萬?鞋販子:大多數每月只賺不到3000

2020-12-15 觀察者網

「男孩一面牆,堪比一套房」、「25歲學生炒鞋月入百萬」。近段時間,「炒鞋」話題引發了關注,圈內流傳的傳奇故事層出不窮。

「炒鞋」究竟有多火?比如,有的AJ球鞋開售第一天,就有幾百人冒雨排隊搶限量款;有的球鞋剛發售,價格即暴漲十幾倍甚至上百倍。

「炒鞋」是如何興起的?這個「狂熱」的市場究竟如何運作?鞋販子的收入是否真如傳聞所說「月入百萬」?鞋迷又是怎樣看待「炒鞋」的?

一位玩鞋20多年的資深鞋迷說,球鞋轉售平臺推波助瀾,缺少監管,球鞋市場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荒誕和瘋狂。

一位21歲的鞋販子則認為,圈內賺大錢的是少數,「那些一直投一直賠的人,『衝』到傾家蕩產的人,每個月只能賺一兩千塊錢的人,才是這個圈子裡的大多數」。

近日,他們分別講述了他們眼中的「炒鞋」熱和球鞋文化。

更多人一直炒鞋一直賠

口述人:A先生,21歲,大四在讀,鞋販子

我是初中那會兒開始喜歡球鞋的,但僅限於喜歡。

很多鞋迷對鞋有執念,不捨得穿、不捨得賣。我沒有,包括讀高中時逐漸入圈當販子,我更多時候,是衝著掙錢去的。

對於我來說,它就是一件商品,該穿就穿,價好就賣。

A先生收過的部分adidas與Pharrell(菲董)聯名款球鞋,這些HU系列的親友限定,單雙均價在五萬以上

「我眼裡的炒鞋,主要就是壟斷」

一些網購平臺為什麼需要鞋販子來供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能把觸角伸得更遠。全世界都有耐克店,同一雙鞋在中國很暢銷,供不應求,大家願意加錢買,但在國外就可能沒有人要,價格很低,這時候我們就找買手把鞋從國外收進來,把這中間的差價吃下。

我有一個朋友專門在巴拿馬倒鞋,前段時間我從他那裡買了幾十雙AJ1黑曜石,這鞋在國內售價是四五千左右,他原價從巴拿馬當地Nike店買進,再加價1000元賣給我,到手也才2300元一雙。等這批鞋在海上漂個小半月到我手上,價格就翻了一倍,黃金碼數的鞋子漲價甚至接近兩倍。

我們把鞋倒來倒去,目的就是以高價賣出,所以這個價格當然是炒得越高越好。我眼裡的炒鞋,主要就是壟斷,你把別人買不到的鞋、買不到的碼數全買到了,那這個市場價格基本上有一半概率可以由你自己來定。

同理,我們也會把國內的鞋倒到國外去。比如去年阿迪達斯和「菲董」聯名的中國限定款,只在亞洲發售,很多國家市面上沒有銷售。所以,我那段時間瘋狂收鞋,而且只收46碼以上,因為國外人普遍腳尺碼比較大,但在亞洲這個碼數的鞋又非常少。

我記得當時我是原價每雙2099元收購,等我把這批鞋投到國外的時候,就十倍於這個價格了。

A先生曾經的AJ珍藏,左下紅色的DJ Khaled合作鞋款,現國外可賣到16000美元/雙

「有人買房買豪車,更多人一直賠」

當然,有盈就有虧,我最慘的一回,是去年的AJ1黑紫預售接了一筆單子,都到約定日期了,船沒到港還在路上,結果那款鞋價就漲了,最後只能給客戶賠償損失,等鞋到了還得給客戶發貨。當時這一單就賠了我20多萬。

炒鞋圈裡流行一句話:現金為王。有足夠的現金流,你就可以操縱這個市場。

比如現在網上有一雙標價850元的鞋,你不想讓它漲了,你就可以弄一百雙鞋全部650元賣出去,那很有可能一天之後,它的價格就變成650了。不是說你這一百雙鞋就能直接對球鞋市場產生這麼大的衝擊,而是一旦有人大批量地低價售出,很快就會有很多人跟風拋售,鞋的價格自然就降下來了。

現在網上很火的「衝衝群」其實就是這個意思。據我所知,那些比較厲害的群,一個群200來號人,入群要求是月流水超過300萬,可想而知這些人能對市場產生多麼大的影響。

比如今天這個群裡,有一個人要「衝」Airforce one 純白這一款,它現在在一些平臺的標價是850塊,這個人就拿出十萬塊錢,對著一個碼狂拍,拍上一百多雙,群裡就會有人開始跟風,一晚上這個群裡就拍了一兩百萬(元)。

第二天有貨的人一看,這麼多人買,那任誰都會想,我是不是該把價格抬上去;然後價格一抬高,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或者群跟風去拍。可能過一兩天,這款鞋就溢價到1450了。

但是,整個過程其實沒有固定的投入公式或者比例。比如這個鞋的發售量是多少,我拍多少雙能夠在市場上引起跟風潮流,漲幅會有多大,全部都是模糊的。

換句話說,「衝」完了,一天之後,這個鞋有可能會溢價,但也很有可能紋絲不動,「衝」不「衝」全靠個人判斷,結果也是個人自負盈虧,收益大風險也大。

有個哥們「衝」了三個月,賺了一輛帕拉梅拉4S,一個勞力士迪通拿,還在武漢買一套房。但是縱觀整個球鞋市場,真的賺幾百萬、甚至幾千萬的人最多也就佔1%到3%,能夠維持月入4萬5萬的人恐怕10%都不到。而那些一直投一直賠的人,「衝」到傾家蕩產的人,每個月只能賺一兩千塊錢的人,才是這個圈子裡的大多數。

「受傷的永遠是鞋迷」

今年球鞋市場的火熱,我覺得跟資本湧入是有很大關係的。

比如說Nice APP,可以只購買球鞋的所有權,不用實物交易。這就跟資產證券化是一個道理。

炒鞋這事,有錢確實是很大一方面,但真正成功的人,都是那些握有大量資金的同時還對市場有足夠了解和分析的人。大多數情況下,這些人「碰」哪一款鞋,都是跟著圈裡的「球鞋事件」走的。比如Nike、Adidas這些品牌商新發售一雙限量款,新宣布一個聯名合作,都會瞬間點燃球鞋市場。稀有限定的球鞋更容易受到追捧,無需投入太多資金去炒作,它的價格也會漲得很快。

同時,鞋圈裡的「大佬們」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也會迅速影響球鞋價格。比如說倫納德和AJ1有一個電鍍銀的合作鞋款,最開始才4000元,去年7月他和AJ解約之後,這個鞋就一路瘋漲,瞬間就漲1萬元,現在的價格都已經2萬多元了,甚至部分碼數已經飆到了3萬元。

我也曾搭上過這樣的東風。2018年AJ和CLOT聯名的那雙白絲綢剛發售的時候,我入手了12雙。去年沒怎麼漲,今年CLOT跟AJ合作的第二雙鞋AJ13兵馬俑出了,聯名系列的第二代一出,一代的白絲綢就跟著水漲船高,然後CLOT老闆(陳冠希)前幾個月被記者偷拍鬧得挺大,就因為這個事件的熱度,把這雙的鞋價又帶上去了。就這樣,這個白絲綢雖然我只有12雙,也賺了一萬多塊錢。

這就像股票市場,資本都是理性的,什麼賺錢它往哪兒湧。

那些大的資本對市場的了解和分析很透徹,消息和資源也是第一手的,他們把散戶們煽動起來跟風,讓散戶們以為很懂,以為自己能賺錢,結果最後都變成了被高點套現的「韭菜」。

話再說回來,只要鞋子開始炒,受傷的永遠是鞋迷。有的人不在乎錢,他們在乎的無非是自己能不能穿上一雙好看的鞋。但對那些真正喜歡鞋的人來說,如果出來一雙炒高一雙,哪有不傷心的。

玩鞋二十多年,最近最大的體會就是心累

口述人:網名zettaranc,36歲,金融行業從業者,資深鞋迷,B站《Z說球鞋》創辦人

20多年前,我開始接觸球鞋和sneaker(球鞋)文化。至今為止,我收集了700多雙球鞋。對我這種玩了20多年鞋的人來說,球鞋市場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荒誕和瘋狂。

我目前在金融行業工作,做股票有10多年了。本來買鞋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但最近就是心累,特別累。

現在整個行業的風氣讓人非常不舒服,為什麼球鞋市場和股市一個味兒了?想買的鞋不加價根本買不到,就算加價買到手之後還得去反覆鑑定,生怕買到假鞋。

資深鞋迷zettaranc,《Z說球鞋》創辦人  採訪對象供圖

「Sneaker文化變成了炒作投機」

Sneaker的原意是膠底鞋,後來意義逐漸擴大,引申為球鞋,球鞋文化最早誕生於美國。我是初中時開始接觸球鞋,主要是因為打籃球、看NBA。

實際上,Sneaker文化之一就是收藏加交易,因為原本圈子很小,所以並不被大家關注。最早炒鞋就是,大家排隊買耐克的限量鞋款,買到的人把鞋加價後賣給沒有買到的,非常簡單。

一直到2015年以前,買鞋都是很容易的,專賣店都會有,而且新款頂級球鞋過季都會打折。就算國內不好買,FootLocker、Eastbay、FinishLine(國外網購平臺)上也都很好買,原價也比國內定價低,過季都有很高的折扣。

限量款球鞋原價都是固定的,就算限量發售,二級市場的價格也不會特別離譜,加價幾百塊、一千塊到頭了。主要那會兒都是在圈子內炒作,還沒有擴圈。

近年來,整個球鞋市場在逐漸變大,這個趨勢與宏觀經濟狀況和品牌商的營銷是有直接關係的。品牌商不斷推出人氣產品,消費者的需求也在逐漸增高,在這個背景下,逐漸誕生了一些新的服務商或者服務機構。

2016年1月,美國球鞋鑑定、轉售平臺誕生開始,球鞋二級市場價格就開始升溫,出現了廣泛的炒作。球鞋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代言球星和市場存量上,特別是這雙鞋是否有和自己相關的故事。起初只是一個Sneaker文化圈,慢慢變成球鞋交易圈,現在演變成了全民參與的炒作投機圈。

這裡面的邏輯是,網際網路球鞋轉賣平臺的建立,為球鞋二級市場創造了行情與交易的通道,整合供給與需求兩端。隨著品牌商不斷大量投放新的限量鞋款,造成供需兩旺,從而吸引來了資本市場的關注與支持。炒鞋的火越燒越旺,球鞋交易平臺的成交額連續快速提高,球鞋價格連續快速飆升,整個市場參與者越來越多,甚至受到了全社會的關注。到去年底的時候,市場開始變得有些瘋狂,不管是原本大的鞋店、大的鞋販,還是小的鞋販、鞋迷,都開始參與炒鞋。

我從不參與炒鞋,因為費時費力沒必要,也賺不到什麼錢。炒鞋門檻和炒房一樣低,花錢買進就可以了。不是所有球鞋都被炒,真正被炒高的鞋款是鳳毛麟角的,金字塔尖而已。

參與炒鞋的群體並不神秘,他們多為年輕人,特別是學生群體。因為他們本身就喜歡球鞋,又能看到賺錢效應,很自然就會幹起來。但真正的大賣家,還都是以前一直就幹這行的,遇到了風口,做大了。

據我所知,鞋販子很少有賺錢的,收入並不穩定,很難做到月入百萬。有很多全職甚至輟學做鞋販的人,很多都賠錢了。

資深鞋迷zettaranc收集了700多雙球鞋

「球鞋轉售平臺推波助瀾,市場缺少監管」

無論股票還是球鞋,都可以當成一種炒作符號,會根據市場供需關係和概念,產生巨大的價格波動。不同之處在於,股票有強監管,球鞋市場沒有。而且這個市場是完全由品牌商主導,球鞋轉售平臺推波助瀾的。

在整個球鞋市場中,品牌商處於統治地位,有著上帝視角,壟斷鞋款資源、決定發售價格、發售量、發售時間、是否補貨。品牌商會故意限量或者分批多次小量發售某款鞋,製造供不應求的炒作行情。

品牌商發售量極小、市場需求極大的鞋,很容易被炒到天價。

任何一雙鞋,不管故事性多強、話題性多大,只要發售量足夠大,價格就不可能被炒起來。比如去年某品牌一鞋款足夠經典,但是全球發售了130萬雙,所以價格也就是維持在原價附近。但如果要是只發售10萬雙,那現在估計價格至少是原價的2-3倍。所以我一直在強調,炒鞋的源頭就是品牌商。

在球鞋市場中,轉賣平臺承擔著鼓吹者的角色。如果從股市角度來看待當前的球鞋市場,這類平臺就類似於券商,是品牌商和買家之間的中間商。目前,這類球鞋市場中間商的盈利模式和費率,對當前球鞋市場帶來的傷害是致命的。

以某轉賣平臺APP為例,如果賣家想賣一雙原價1000元的鞋,而且就打算按照原價賣,那賣家首先需要先轉賣平臺支付9.5%的服務費,再繳納運費約30元,共多出約125元成本,球鞋標價無形中就變成了1125元。買家如果下單,又需繳納約23元運費,這雙鞋的價格就變成了1148元,買家的購買成本無形中增加了鞋價的13%。

也就是說,如果球鞋差價大,可能賺得多的還是賣家,但是只有上漲超出13%的時候,賣家才有可能賺得比轉賣平臺多,否則都不賺錢,甚至賠錢。這就形成了一個「買家多花錢,賣家不賺錢,中間商爆賺差價」的盈利模式,轉賣平臺非常輕鬆地從每一筆交易中賺走9.5%的服務費,這接近一折的費率就是買家多花的錢。

在品牌商、轉賣平臺和買家三者的關係中,最大的受益者就是不承擔任何交易風險、踏踏實實賺取佣金的交易平臺,而最受傷的是真實的買家。

買家又分為炒作買家和真實買家,炒作買家通過關係和資源,具備割韭菜的條件。只有真正的鞋迷是最慘的,最後必將成為「接盤俠」。

毒APP疑有賣家對倒交易抬高價格  APP交易截圖

當前炒鞋市場是非常不理性的,其中存在很多高風險因素。比如很多平臺的炒作工具是否合法?有平臺賣家參與對倒交易是否合法?平臺賺走了大量無風險佣金的同時,是誰在監管他們?同時,品牌商故意製造的供不應求的發售方式,這些人為因素都會製造很高的球鞋交易溢價。

不明真相的消費者,特別是沒有社會經驗的年輕人,看到似乎能賺大錢,就往裡衝。但最終他們會發現,大部分利潤都讓中間商賺走了,而留下的風險,都將由消費者來承擔。

(澎湃新聞記者:宋蔣萱  實習生:王伯文)

相關焦點

  • 起底北京「最大」地下炒鞋微信群!300名「鞋販子」這樣哄抬鞋價
    但近兩年來,他買的鞋越來越少,原因是炒鞋的人越來越多,價格水漲船高,很難用較低的價格買到自己心儀的籃球鞋。炒鞋市場的火爆從價格飆升速度就可見一斑。今年3月,一雙名為「AJ櫻花粉球鞋」的發售首日,就有30萬人加入網上搖號抽籤的大軍。5月11日,原價為1399元的耐克「AJ1」籃球鞋發售,不到3天,價格就上升到1萬元。
  • 全民鞋販子時代,買雙正價爆款鞋有多難?
    比如以耐克為例,最近剛發布的air max97上海萬花筒,售價1299元,分為普通盒子和特殊鞋盒裝,41的黃金鞋碼分別被炒到4000多元(最近已降到3000元不到,或許和第二波即將發售有關)和8000多元(黃金鞋碼已炒到16000元)。
  • 揭秘:莆田鞋,在買鞋的時候你是怎麼被不良鞋販子坑的
    大家好,我是椰叔,一個在莆田做了6年檔口的資深鞋販子。致力於為你提供有態度,有深度,有溫度的球鞋資訊與乾貨。 真標的鞋子只是標比普貨更好,更不容易看出來是假標。還有品質也要比普貨好,性價比更改高,做工,用料更細緻。鞋型,皮質,布料比普貨用的更好。
  • 炒鞋十幾年,月流水150萬,我卻不配再熱愛球鞋
    都在說炒鞋熱,那麼球鞋究竟怎麼炒?阿武是名鞋販子。最近一年,瘋狂的球鞋市場讓他賺了很多錢。「你真以為鞋市會因為NBA風波受什麼大影響?他只想看到猛龍贏球,這樣他就能狠賺一筆。猛龍終於贏了。6月14日,阿武把幾個鞋販子朋友叫到家裡,一起觀看了這場比賽。他們都是猛龍「球迷」,但沒有一個人知道猛龍的替補席裡還有一個林書豪。猛龍奪冠當天,阿武把手裡囤的所有AJ4猛龍庫存全部出清,成交均價在5000元左右,甚至有一單的成交價超過了8000元。
  • 球鞋販子為什麼不賣鞋給同學和朋友?
    ,每到自己喜歡的新鞋發售那一個月你幾乎看不到他再有任何的社交活動,K不起歌,喝不起酒,每天只有泡麵相伴,這也讓很多鞋頭們走上鞋販子這條不歸路如果你的朋友能堅持賣鞋超過三個月,那他已經成功了有個賣正品球鞋的粉絲告訴我,他賣鞋快一個月了真的想要放棄了,因為做鞋販子和他想像中完全不一樣
  • 首創奧萊鞋販子猖狂打人,惡人豈容姑息!
    據媒體報導,4月8日位於北京房山的首創奧特萊斯內,發生了一幕讓人極為憤慨的事件。一名身著黑衣的紋身男子,在某品牌運動鞋折扣店專櫃前欺行霸市,守住貨架上他看中的鞋款,用暴力手段禁止其他顧客購買。若是有人膽敢動手拿他看上的鞋,黑衣男子動手就打。
  • 都2020了,那些炒鞋、炒盲盒的年輕人怎麼樣了?
    當那些「瘋狂炒鞋月入百萬」、「盲盒最高可賺39倍」等消息不斷出現時,聰明的朋友已經開始在喧囂中嗅到了一絲「韭菜」的芬芳……進入2020年,那些炒鞋、炒盲盒的年輕人怎麼樣了?炒到「血虧」的年輕人「網上都說(炒鞋)月入百萬,但我是血虧了好幾萬。」在深圳南山區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工作的李維,是一名95後平面設計師。從2019年中開始,他便加入了炒鞋的行列。為了購買名牌限量款的潮鞋,他先後多次通過信用卡套現超過六萬元,統統投入了潮鞋的購買。
  • 抑制炒鞋,毒APP「鞋穿不炒」背後有何玄機?
    早在今年 7 月,作為潮流電商平臺的毒 App ,公開對炒鞋現象表態「鞋是用來穿的,不是用來炒的」,被人民日報海外版點名表揚。他們看到炒鞋很火很賺錢,什麼「 25 歲,靠炒鞋年入百萬;賣一雙鞋賺 24 套房……」很心動,也想去試試。然而沒想到的是,剛一進場,鐮刀還沒拿起來就反被割。據媒體報導,在球鞋市場中,10 個玩家 9 個虧,虧的基本上都是韭菜。其次是鞋販子和資本大佬們。鞋販子也有被坑的時候,而且還經常被坑。
  • 95後靠「炒鞋」年入百萬,最貴1雙鞋能買成都8套房?
    「10年前,你錯過了炒房,5年前,你錯過了炒幣,難道你現在還要錯過炒鞋嗎?」 這是我朋友圈前段時間代購打出的統一營銷話術,乍一聽起來好像鞋市有了巨大的風向標。 我們再來看幾則炒鞋新聞,相當勁爆。
  • 創始人狂言炒鞋,nice的現在和未來很不nice
    儘管周首在之後的聊天裡給自己做了找補,他說自己也認為市場上不能只有炒鞋一種聲音,但作為nice的創始人,公開給鞋販子站臺,公開給自己創立的平臺貼上「炒鞋」的標籤,也著實令人大跌眼鏡。周首認為,鞋販子依靠自己的努力、眼光賺到了錢,沒人有資格去指責他們,而這些鞋販子的存在也讓球鞋市場變得更好,所以反而應該給鞋販子點讚,但令人遺憾的是,這邏輯在現實裡完全站不住腳,鞋販子不會讓球鞋市場變得更好,炒鞋也不會讓nice變得更好,只能說nice迫於生存壓力,在飲鴆止渴。
  • 今昔非比的「炒鞋圈」
    這次的文章想聊一些關於現在畸形的鞋圈,在這個人人炒鞋的鞋圈,對於買鞋這件事早已經變了味。在看文章的你可能就在炒鞋,希望看到文章可以想一想生活的意義.我接觸潮流文化也是從當時慢慢開始,現在想想當時的鞋圈文化在我們當地真沒有什麼.當時我最愛的就是和幾個朋友一起逛逛專賣店,打打球,在書店「白嫖」《NBA特刊》,即使被趕出書店依然樂此不疲.
  • 莆田鞋哪裡買?賣莆田鞋月入上萬?來自莆田鞋小哥的自傳
    經常點開新聞能看到【賣莆田鞋月入上萬】諸如此類的標題, 可是賣莆田鞋真的有這麼高的利潤嗎, 帶你揭秘。我就以我的經歷來說說,一個真實的莆田鞋小哥的真實生活寫照。是否和網上說的真的月入上萬現在莆田鞋要按照等級分類的話是永遠分不完的,一款鞋子大大小小的廠家少則幾十個,多則上百個。通常大家能聽到的 通貨,真標,公司級,純原,尾貨,裸鞋等等都是商家發明的詞彙,我覺得不會太在意這些字眼,主要還是看拿貨價格最次的也被叫做真標,通貨。
  • 年輕人的「致富經」:十年前炒股、三年前炒幣、今天炒鞋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小Y保守估計能賺五六萬。另一邊,JS也輾轉於各個二手球鞋交易平臺搜尋著這雙鞋,在猛龍奪冠前幾天,他曾以25000元的價格「撿漏」了一雙「倫納德」。正當其興奮於可以小賺一筆時,賣家卻已缺貨為由取消了訂單,JS僅獲賠了兩百元左右的保證金。
  • 在鞋圈蹭熱度的牛肉哥是真能忽悠!
    憨憨年年有,今年特別多,先是去奧萊找航空母艦吹牛,後是去鞋販子倉庫擺拍忽悠人。牛肉哥,你是把鞋圈的人都當傻子,還是把你的粉絲當ATM?兄弟,Nike創始人也許還支持鞋穿不炒,但老爺子走後,你認為現在的NIKE還堅信鞋穿不炒嗎?沒錯,牛肉哥還說要找Jordan親兒子。估計Nike的人看見心裡都會想:這哪來的鐵憨憨?
  • 如何買到頂級莆田鞋?不要再被洗腦!這只是鞋販子的營銷手段!
    因為功夫哥最近做了「狗哥開箱」這一檔子視頻開箱節目啊,那就有很多朋友來私信狗哥,詢問狗哥很多關於莆田鞋的問題啊,大多數都是一些很無聊的問題,就是上邊引用的這些問題啊,真的讓我非常無奈。原因很簡單,這些鞋販子嘴裡所謂的「過驗」指的只是拼圖過驗,什麼叫做拼圖過驗?
  • 莆田鞋,是炒鞋經濟的噩夢嗎?
    能想到在福建莆田鞋會是一番什麼景象?莆田鞋有多厲害?有文章報導,就算有買不到的限量款球鞋,但團夥裡30年「老鞋匠」也能照著圖片打版。質量上,抖音快手視頻中有說質量仿真效果能過毒APP的正版檢測。揭秘莆田鞋灰色交易產業鏈讀者是從哪開始知道莆田鞋的呢?可能是抖音快手,或是微博貼吧等社交平臺。
  • 莆田鞋是炒鞋經濟的噩夢嗎?
    能想到在福建莆田鞋會是一番什麼景象?莆田鞋有多厲害?有文章報導,就算有買不到的限量款球鞋,但團夥裡30年「老鞋匠」也能照著圖片打版。質量上,抖音快手視頻中有說質量仿真效果能過毒APP的正版檢測。揭秘莆田鞋灰色交易產業鏈讀者是從哪開始知道莆田鞋的呢?可能是抖音快手,或是微博貼吧等社交平臺。
  • 球鞋鑑定師見聞:被假鞋販子賄賂、威脅,假AJ引發情侶分手血案
    作者 / 王彥之最近流行一個段子,「70後炒股,80後炒房,90後炒幣,00後炒鞋」。炒鞋有多火?8月17日,Air Jordan 1絲綢黑腳趾發售,每個發售城市的線下耐克專賣店都被擠爆了,腳蹬AJ的年輕男女在前兩天完成線上發售登記,經歷夜排後,又撐著傘忍受暴曬,等待抽號購鞋。因一些小摩擦,兩位女鞋友爆發了肢體衝突。
  • 賣莆田高仿鞋真的能月入過萬是謠言還是真的?
    常常有人會有疑問,高仿鞋每年工商嚴打這麼厲害,為什麼還會有人願意去賣高仿鞋?難道其中的利潤真的大到可以令人這麼去鋌而走險?這其實是個不好回答的問題,賣東西的話,自然是看業績了,也就是看你自己賣得好不好,量多不多。其實高仿鞋在莆田本地的話,利潤一般都不會太高,都是靠量代發。
  • 莆田仿鞋調查:成本百元,月賺近百萬
    受玩家追捧影響,不少潮鞋被市場炒至天價。據媒體報導稱,一款發售價2000元不到的潮牌球鞋,上市一周內價格飆到1萬元以上;而一款知名品牌的合作款球鞋,在市場上從800元炒到8000元。過高的價格讓眾多普通玩家望鞋興嘆。一些人將視線盯向了莆田。「圈中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國內10雙仿鞋有8雙是從莆田發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