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大佬們瞄準賣菜生意 競爭異常激烈

2020-12-23 杭州網

每日商報 記者 祝雲燕 見習記者 施崢

時光倒退幾年,網際網路巨頭們很難想像自己會在「菜場」裡爭得火熱。近日,重量級網際網路平臺紛紛入局線上賣菜市場——上月底,第一家盒馬菜市在上海開業;蘇寧小店將於4月下旬上線蘇寧菜場業務;口碑餓了麼聯手估值百億元的「叮咚買菜」,定下全國500城的小目標;美團買菜繼今年1月在上海低調測試後,3月底也已開始在北京上線……

「大佬」們的一系列操作,不禁讓人疑問——線上賣菜為什麼突然火了起來,難道老百姓的菜籃子裡有金礦?對於傳統的線下菜場來說,這是「機遇」還是「挑戰」?而入局的巨頭裡,誰將成為未來的「頭號」線上賣菜平臺?

注重時間成本的消費者越來越多

消費者線上線下菜場彼此「互補」

家住濱江的許女士最近慢慢喜歡上了在線上買菜。以往,她6點鐘下班,去菜場買好菜回家,做好飯菜差不多7點半。「現在下班前先在網上預定菜,回到家就能直接燒,能節省半個多小時。」有時想吃水果又懶得出門,許女士也會網購。談及線上買蔬果生鮮的經驗,她說自己通常會看配送速度和產品品質,優先選擇品牌店。

實際上,像許女士這樣想的年輕人不在少數。記者從生鮮電商平臺每日優鮮得到的數據顯示,每日優鮮杭州區蔬菜2019年第一季度同比增幅達608.2%。目前,每日優鮮杭州區超過40歲的用戶佔比超過25%,25-40歲的佔據主流人群。

只是,線上買菜的人越來越多,線下菜場的生意是不是會越來越差?業內人士表示,這兩類菜場針對的用戶群不一樣,有年輕人不願意出門,喜歡平臺直接送貨上門,也有很多中老年人願意自己去菜市場,這樣可以貨比三家,保證菜品質量。該業內人士表示,「線上線下各有好處,各有用戶群。從現在看,線上線下市場更像是一種互補。」

這種互補也體現在菜的種類上。記者發現,有些菜只在線下菜場有賣,比如農家醃製的醬鴨、生禽、燒餅、特色糕點……記者在「叮咚買菜」上搜索「燒餅」,結果顯示「找不到您想要的東西」。事實證明,這些活色生香的菜品,以及鮮活的魚、蝦、蟹等產品都是傳統菜場的優勢,傳統菜場的地位很難被取代。

未來,線上買菜是否會衝擊線下菜場還說不準,但目前來看,線上菜場至少能讓傳統菜場的攤主多一份收益。東明綜合農貿市場一家蔬菜店的老闆告訴記者,他在偶然一次與外賣小哥交談中,得知能在網上賣菜,就加盟了外賣平臺,這個渠道給他增加了不少收入。今年3月,他在線上賣出了200多單,光線上收入就有1萬多元。

而加入線上賣菜平臺的攤主正在變多。東新農貿市場經理助理葉國興介紹,市場裡如今在線上開店的商戶有兩家。常年做蔬菜批發生意的王先生說,和外賣平臺合作給攤主提供了更多銷售渠道,他正在考慮是否加入線上賣菜平臺。

線上賣菜如何獲消費者「芳心」?

齊全、及時、範圍廣是關鍵

借著數位化改造的浪潮,手機買菜是否會成為繼生鮮電商、社區團購之後的下一個風口,目前沒有人知道答案,不過可以明確的是,沒有一個網際網路巨頭願意放棄這個「未來或許可期」的風口。

當線上業務發展得過快,電商行業也開始逐漸細分,比如社區電商、盒馬鮮生都屬於細分領域,而賣菜實際上是基於電商的細分市場。業內人士表示,蔬菜是一日三餐必需品,它的突然火爆跟電商的不斷細分有很大關係。

在爭奪這個市場的同時,各巨頭不僅要提防對手,還要攻克很多難關。相比於水果、海鮮,蔬菜是更被需要、更容易被高頻消費的產品,所以它對供應鏈的要求更嚴格。業內人士表示,購買蔬菜對供應鏈的管理要求會更高,因為商戶需要更精確的計算採購數量,如果誤差很大,那麼對運營方是有損失的,「這個市場機遇和挑戰並存。」

此番角逐,對網際網路平臺來說,就是菜擺在那裡,誰能把菜賣得更全、誰能把服務覆蓋得更廣、誰能配送更及時,誰就能獲得消費者。可以預見的是,在此後的一段時間中,圍繞菜市場的資源爭奪勢必愈演愈烈。

相關焦點

  • 燒錢賣菜!阿里、騰訊等網際網路大佬紛紛入局,消費者能薅多久羊毛?
    至於這波羊毛還能薅多久,這得看網際網路大佬們燒錢大戰打多久。目前看,大平臺都信心滿滿,畢竟都是不差錢的主兒。11月3日,滴滴CEO程維剛在內部會上表態「滴滴對橙心優選的投入不設上限」,隨後滴滴就調兵遣將,將大批技術和運營業務骨幹派往橙心優選,滴滴高級副總裁陳汀任橙心優選CEO。
  • 網際網路大佬集體「賣菜」,燒錢捲土重來
    對於當時這兩家想要做直供社區菜籃子生意的菜農來說,其實潛在競爭對手已經不止是對方,大時代下嗅到商機的小商販,已在不經意之間與網際網路巨頭站在了同一賽道上:社區團購。神仙打架,小鬼遭殃。對於守在小區門口試圖送貨的菜販子來說,當時即便是打贏了彼此,總有一天要面對的,是更為龐大、僅憑口舌難以與之抗衡的巨象。只是,相爭的巨象,恐怕永遠也不會想到小區門口那些菜販們,會在這個風口衝擊下變成什麼樣。
  • 馬雲變菜市場「老大爺」賣菜,騰訊也湊熱鬧,網際網路菜市場火了?
    估值萬億,引得眾多大佬各樣的投資,抑或是直接開啟新零售時代,線上的零售滲透率僅僅3%,網際網路各個巨頭都瞄準了這塊蛋糕,而入局者有,失敗者也有,亞馬遜投資的美味七七頗具規模,就已經退出了生鮮市場。馬雲「菜市場」賣菜但是今天小編要介紹的主角有兩個,都是大眾所熟悉的人物,但是他們做的事情可不普通,一個是阿里巴巴的馬雲,他化身菜市場「老大爺」賣菜,收購餓了麼,並建立了盒馬鮮生,做上了線上聯手線下的o2o模式,第二個是騰訊的馬化騰,他也來湊熱鬧,投資了每日優鮮,並且是斥巨資3億,想要以此與馬雲競爭
  • 微信網際網路大佬賣菜,光靠燒錢無法「真香」
    文丨圳論評論員 莊媛在家點點手機屏幕,就能買到新鮮的蔬菜,這是很多市民期待中的網際網路便利。近來,網際網路公司正在入局這一市場,只不過換了一個名稱,叫「社區團購」。今年6月,滴滴打造的社區團購品牌「橙心優選」上線;7月7日,美團宣布成立「優選事業部」,進軍社區團購賽道;8月,拼多多旗下社區團購項目「多多買菜」上線,小程序「多多買菜」也已上線;9月,阿里宣布成立盒馬優選事業部,布局社區團購……僅僅數月,就有多家網際網路巨頭加入這場最新「激戰」。怎麼個社區團購法?
  • 任正非76歲下礦山考察,網際網路巨頭賣菜搶破頭,這就是差距!
    前些天的社區團購大有火爆迸發的趨勢,各家團購APP覆蓋了數得上的網際網路大廠,換句話說,賣菜這門生意網際網路大廠都看在眼裡。所謂社區團購,其實並不是門檻多高的創新網際網路技術,只是把路邊攤小販賣菜的生意轉移到手機上進行操作。疫情期間,由於出門賣菜不方便,催生了手機上賣菜的生意,這也引起了網際網路巨頭的垂涎,可是他們卻傷害了賣菜的路邊攤小販。
  • 網際網路巨頭正在奪走賣菜商販的生計
    最近爆出來的信息是,美團、滴滴、拼多多、阿里、京東、字節跳動等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加入了社區團購,這些巨頭們進入社區團購的品牌分別是: 網際網路巨頭入局哪個行業,哪個行業必然血雨腥風,最近這段時間競爭最殘酷的,恐怕就是賣菜行業了。
  • 網上賣菜是個什麼生意
    最近如火如荼的社區生鮮團購其實並不是什麼新的創新模式,早在三四年前的時候,其實各路勢力就已經盯上了線上賣菜這塊業務。當時阿里的盒馬鮮生,還有京東和永輝一起搞的永輝到家,還有蘇寧,大潤發等當時都曾經進入過這一個領域。
  • 讓天下沒有打工人可做的生意,還能做嗎?
    賣菜的大叔大媽們絕對想不到,從不差錢的網際網路企業們會和他們搶生意,並且還當作了核心業務。社區團購幾乎成了網際網路巨頭的標配,再加上生鮮電商平臺和原始的社區團購平臺,社區團購的「團戰」愈發激烈起來,成為2020年最火熱的風口。
  • 就因為賣個菜,網際網路巨頭們急了
    所以個體戶擺攤賣菜就是一門低價格低毛利、高損耗高周轉的生意,本質上就是用薄利多銷的方式賺點運輸費。那麼,賣菜怎麼儘可能做成大一點的生意呢?也有幾個辦法——(1)提前知道要賣多少菜。如果能預購,那幾乎就能避免賣不出去的損耗、或者每天傍晚的含淚打折促銷。
  • 網際網路賣菜真的是在擠壓菜販的生存空間嗎?為什麼?
    網際網路賣菜,當然能把一部分小商販擠死,也就是說可以斷絕一些自謀生路的小商販的生計之路啊。很多所謂有過生鮮蔬菜售賣經驗的人認為不可能,並拿出所謂的專業經驗來進行反駁。其實他們主要看的視野太低了,如果站在整個惡性競爭的角度來看這個事情,未來真的是套路一模一樣。
  • 拼多多賣菜的生意,靠什麼贏?
    首先從拼多多的定位上來講,一開始就採用差異化的競爭,從所有人都想不到的三環以外入手。當京東和淘寶發現狼來的時候,拼多多已經站穩三環外,殺進了二環內,成為了不可忽略的存在,想打打不死,想趕趕不跑。拼多多在三環外站穩腳跟之後,迅速向一二環開展進攻,同時為了淡化三環以外的標籤,或者說為了給自己貼上二環以內的標籤,拼多多又開始求變。
  • 年輕人不再去菜市場,網際網路如何拯救菜場攤販?
    席捲而來的網際網路浪潮,正在改變一切傳統行業。2019年,最接地氣的菜市場迎來了網際網路巨頭,從《網際網路買菜——巨頭的流量生意 小玩家的生死戰》《當網際網路巨頭下場買菜》等新聞標題可以感受到網際網路買菜市場的熱鬧。
  • 社區團購是模式創新還是惡意競爭 如何兼顧推動創新和公平競爭?
    記者深入菜市場、團購群、農業企業等一線走訪調研發現,一方面,新業態新模式在刺激競爭、倒逼企業減少中間環節、提升服務水平方面起到正面作用;另一方面,部分企業高價搶人、超低價賣菜的競爭亂象,擾亂了市場秩序,甚至導致部分正常經營企業退出市場。  專家認為,社區團購通過減少中間環節讓消費者得到實惠,有利於市場競爭,但同時也要對可能存在的壟斷行為加大處罰力度,規範市場秩序。
  • 不賣菜,網際網路巨頭應該賣什麼?
    文/金璵璠    來源:深燃(ID:shenrancaijing)  在剛剛過去的 2020 年,巨頭們上半年忙著直播帶貨,下半年忙著「賣菜」。由此引發了大眾對於網際網路巨頭是應該盯著幾捆白菜,還是該擁抱科技創新的討論。  觀點幾乎涇渭分明,一派人指責巨頭不講武德,不搞創新卻在搶賣菜小販的生意,另一派則認為,這些巨頭都是網際網路屬性的,最擅長的是「收平臺稅」,不要苛求所有的網際網路公司去做研發。  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是,中國網際網路巨頭都自詡科技公司,但為什麼不僅爭相「放貸」,還都捨不得放棄電商、「賣菜」的蛋糕?
  • 臺灣銀行業競爭異常激烈 拼服務討客戶歡心
    臺灣銀行業競爭異常激烈 拼服務討客戶歡心2014-07-25 15:02     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     編輯:馬迪  本報記者赴臺探訪金改經驗  臺灣利率市場化後利差縮窄至1.4% 銀行業競爭異常激烈  在臺北繁華的街道上,每走幾步就可以看見一家銀行網點,除了遍地開花的網點,臺灣銀行業的服務品質也是令人稱讚。
  • 網際網路巨頭和菜農搶生意,社區團購火爆的背後:小商小販們失業了
    網際網路巨頭和菜農搶生意,1斤蘿蔔九毛九,我們該點讚嗎?近日各大網際網路巨頭們都去賣菜了,截止到目前,京東、阿里、騰訊、美團、滴滴等各大網際網路巨頭們都已入局社區團購,社區團購成為了2020年最火爆的風口,各大網際網路公司入局的背後原因卻耐人尋味。
  • 美團優選事業部成立5個月出現貪腐案 零容忍的背後社區賣菜是非多
    所以看到王興開始做美團,國內一時湧現出了幾百家公司跟著一起抄作業,於是就有了二零一零年的網際網路歷史上最燒錢的團購大戰。大戰之後,美團成了今天千億美元的商業帝國。網際網路巨頭們不是在賣菜就是在賣菜的路上。所以,對於網際網路巨頭而言,這是他們必須去顛覆的市場。外賣時代和賣菜時代的網際網路燒錢大戰的共同點:成本
  • 網絡買菜的已經很火,對傳統賣菜人是一次大的衝擊
    為什麼生鮮市場受到了各大網際網路公司的爭奪呢?據統計,2019年中國生鮮市場交易規模達2.04萬億,同比增長6.8%。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同時,隨著今年的年初時間的大量人口呆在家中,人們已經習慣了網絡購物了,包括哪些不多觸網的老頭、老太、大爺大媽們也學會了網上買東西。
  • 巨頭扎堆「賣菜」,國內網際網路企業真的沒有夢想?
    隨著國內網際網路紅利的進一步消逝,網際網路巨頭之間的競爭也愈加趨於白熱化。人民日報12月11日發表評論文章稱,網際網路巨頭擁有雄厚的財力、大量的數據資源、領先的數位技術,人們期待巨頭們不僅能在商業模式上進行創新,更能承擔起推進科技創新的責任。這不僅是為企業發展儲蓄技術,也是企業的社會責任之所在。在與國外網際網路企業的對比下,有輿論表示,為何國外網際網路企業看向了星辰大海,而我國網際網路巨頭們只會下場「賣菜」?
  • 網際網路大佬們的一頓晚飯火了,網友:吃的是飯嗎?應該是金銀吧!
    這對於大部分的家庭來說已經是非常滿足了,可直到網上傳出了網際網路大佬吃的這麼一頓大餐之後,網友們紛紛開始坐不住了,直接評論到這吃的是飯嗎?桌子上擺的應該是金子和銀子吧。要說起這個全球最貴的飯,恐怕就要談到股神巴菲特了,為了能夠和巴菲特共進一頓餐飯,各大金融巨頭高價競拍,基本上每頓飯都能炒到千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