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稅降費在行動 廣州鄉村特色產業輕裝加速跑
金羊網 2019-10-09
圍繞深化稅制改革,讓力度空前的減稅降費政策措施紮實落地生根,是廣州打造創新之城、科技之城、機遇之城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稅收助力發展·廣州故事 系列四】
文/莫謹榕 嚴麗梅 楊銳軒 圖/潘亮 鄭紫薇
作為長盛不衰的千年商都,廣州始終是世界望向中國的一扇窗口。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廣州在經濟社會各領域發生了巨大變化、取得了巨大成就。今年,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出臺,廣州又一次向世人展現出其獨特的魅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更需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因此,圍繞深化稅制改革,讓力度空前的減稅降費政策措施紮實落地生根,是廣州打造創新之城、科技之城、機遇之城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近日,來自各行各業充滿「廣州元素」的企業鮮活案例表明:稅收改革助推著企業發展,企業的壯大又為稅收改革前行和廣州經濟發展創造出了新的動能。
稅收助力發展,廣州演繹精彩!
廣州稅務人員在從化呂田鎮豆腐文化節開展減稅降費宣傳
在廣州版圖的最北端,一個曾經的貧困老區——蓮麻村,現如今已變身成為一座知名的美麗鄉村。短短兩三年間,通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和特色小鎮蓮麻小鎮的建設,帶動了蓮麻村的全面發展,把這個偏僻落後的小山村變成了「全國文明村」。
鄉村振興戰略是十九大以來國家為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而制定實施的重要戰略。隨著廣州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總體框架和「1+2+N」政策體系正式出爐,通過建立健全政策體系、狠抓人居環境整治、發展富民興村產業等舉措,廣州目前已取得鄉村振興的階段性成效。
作為廣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陣地,近年來,從化區以特色小鎮為動力源,連片帶動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全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生態核心區和綠色增長極,建設全省乃至全國鄉村振興示範區。位於從化區北部的三個小鎮溫泉鎮、良口鎮、呂田鎮,就是其中的代表。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近三年來,從化北部三鎮年度生產總值均實現穩步提升。據國家稅務總局廣州市稅務局統計,三鎮總稅收均實現持續增長,三年稅收年均增速16.5%,比全區稅收年均增速(13.2%)高出3.3個百分點。
得益於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實施,良口鎮豐富的旅遊資源也得到進一步開發利用,大量的旅客人流帶動了住宿餐飲業的發展,建築業和住宿餐飲業成為其稅收收入的主要來源,2018年實現稅收分別為0.57億元、0.27億元,佔比分別為37%、18%。
而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的相繼落地,給市場主體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減負效應。數據顯示,2016年-2018年北部三鎮累計享受稅收減免2.07億元,其中溫泉鎮享受減免1.64億元,佔北部三鎮稅收減免額的79%。今年上半年,北部三鎮已享受稅收減免1.31億元,稅收優惠的力度相較於前幾年有了大幅度提升。減稅降費為鄉村特色產業和鄉村經濟發展提供了輕裝加速跑的新動力。
本文「廣州故事」中,華夏蓮舍民宿通過發展特色民宿,推動建設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精品工程,實現鄉村振興三產融合;廣州創鮮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創鮮公司)則是通過發展現代化種植農業,走出了一條綠色高效的現代化農業道路。
華夏蓮舍總經理文湘偉
實錄·廣州故事
廣州「北極村」百年圍屋變身網紅民宿
「蓮麻村又被稱為廣州的『北極村』。整個村落翠綠環繞、依山傍水,早晨起來,你甚至感覺空氣都是甜的。」說起蓮麻村,當地民宿華夏蓮舍總經理文湘偉顯得有些陶醉的樣子。
文湘偉是蓮麻村「舊貌換新顏」的見證者和推動者。2014年,文湘偉第一次來到蓮麻村時,村裡道路泥濘、人丁稀少、房屋年久失修,當時,蓮麻村正全力推進特色小鎮建設,廣州華夏職業學院邀請多年深耕酒店業的文湘偉聯手對蓮麻村客家圍屋進行改造。廣州華夏職業學院和文湘偉選中了蓮麻村中依山而建但年久失修的9戶百年客家圍屋。2016年,廣州華夏職業學院和文湘偉從村民手中租下了這批客家圍屋,著手建設華夏蓮舍民宿。
經過一年多的建設,百年客家圍屋變成了獨具本地鄉土風情的特色民宿。2017年8月,嶄新的華夏蓮舍民宿正式營業,共運營房間25間。乘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東風,運營兩年多來,這家「網紅民宿」備受追捧,前來感受鄉土風情的遊客絡繹不絕,到周末、節假日更是一房難求。
「隨著蓮麻村特色小鎮的建設,在華夏蓮舍的帶動下,當地的民宿產業也有了很大的發展。」文湘偉說,如今,越來越多蓮麻村的村民返鄉創業就業,發展小鎮特色產業,富民興村成效明顯。2018年蓮麻村村集體經濟年收入88萬元,村民人均收入達3.12萬元,比2017年增長1萬元。通過就業增收的村民有330戶,年增收額168.24萬元,每戶均增收額2.57萬元。
有了新產業和新就業,村民的生活也有了新變化。「我們聘請了不少村民從事民宿服務工作,但村民缺乏稅務知識,對最新稅收政策掌握不夠熟悉,幸虧有稅務部門給村民提供開具發票、申報納稅等服務的培訓,給了我們很大的幫助。」華夏蓮舍財務負責人楊小姐說,稅務部門向農村經濟新業態提供有針對性的稅收服務,稅務人員定期到蓮麻小鎮舉辦涉農減稅降費政策輔導和操作培訓班,由專人「一對一」向民宿、農家樂等產業提供稅收政策輔導。同時,稅務部門與在鄉鎮覆蓋面廣的郵政局共建「稅&郵」便民辦稅服務站,將郵政配送發票、「銀稅互動」等便民辦稅服務下沉到鄉村,讓鄉村民宿發展更加便利。
廣州創鮮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潘遜鋒
科技「點金」番石榴帶領增城村民致富
走進廣州市增城區增江街道光輝村廣州創鮮番石榴種植基地,可見田間地頭番石榴掛滿了枝頭,花果飄香。番石榴是增城特色水果作物之一,然而,在過去很長時間裡,由於當地種植戶分散種植經營,水果品質不佳,價格低,很多種植戶經濟效益並不明顯。
「我們要幫助農民擺脫『看天吃飯』的命運。」創鮮公司副總經理潘遜鋒表示,2017年,創鮮公司在光輝村建立了番石榴種植基地。進入第三年,番石榴基地逐步進入收穫期。創鮮公司僅番石榴一個品種,年銷售額就達1500多萬元,最多一天銷售量達15萬斤。
擴大產量、提高質量,現代化種植是關鍵。創鮮公司採取了「公司+基地+農戶」的運營發展模式,引入現代農業種植技術,包括整合周邊種植面積5000多畝,實現了番石榴的規模化種植;同時和省市科研院所合作,培育出四季都能掛果的第二代胭脂紅番石榴品種「四季紅」,番石榴的產量和質量穩步提高。
「現在,我們還開闢了一個100畝的大棚實驗田,將結合先進的育種技術和5G技術,實現一部手機就能實時監控番石榴的溫度、溼度、生長情況等指標,科學地進行澆水、施肥,進一步提高番石榴的產量和質量。」潘遜鋒說。
水果產量和質量提上去後,怎麼賣出去?這個問題曾經讓創鮮公司和農戶很困擾。為了讓優質的農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創鮮公司搭上了「網際網路+農業」的東風。潘遜鋒介紹,有了網際網路平臺,公司銷售額已從2013年的500多萬元,增長到去年的2000多萬元。
銷路暢順了,當地農民的錢包也鼓起來了。在創鮮公司董事長劉淑芬的組織下,石廈村村民成立了廣州增城民合石廈群興水果專業合作社,通過創鮮公司的銷售渠道出售農產品。2017年,合作社社員人均收入20000元,是成立之初4000元人均收入的5倍。創鮮公司番石榴種植基地輻射帶動村民種植面積達13000畝,並且帶動了周邊3000多戶村民就業,增加收入。
村民的致富路越走越寬,越走越順,離不開國家各項政策的保駕護航。據了解,廣州增城民合石廈群興水果專業合作社一直享受農業專業合作社免徵增值稅優惠及從事蔬菜、水果種植免徵企業所得稅的稅收優惠政策,2017年-2018年,享受各類稅費減免超過103萬元;2019年以來,享受各類稅費減免接近24萬元。廣州創鮮農業發展有限公司2017年-2018年享受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各類稅費減免超過469萬元;2019年以來,享受各類稅費減免超過135萬元。
編輯:a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