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歸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無法復原,即使最狂熱最堅貞的愛情,歸根結底也不過是一種瞬息即逝的現實,唯有孤獨永恆。——《百年孤獨》
那是10年前一個夏日的午後,我已經參加完高考,正擁有著一個漫長的暑假,百無聊賴之際,我翻看著之前一直想看,卻一直沒有時間看的這本書——《百年孤獨》。
當我讀到上面這句話的時候,腦海中像被閃電划過一樣,暈沉的整個人,瞬間就清醒了,這句話好像觸碰到了我的心靈,讓我對生命和生活,突然有了一種超越庸常的深邃而明晰的體驗。
於是在接下來的半個月時間裡,我廢寢忘食一般,一字不落的將這本書認真的讀完了,讀這本書的感覺,就像一個白頭髮眼睛卻很閃亮的老年智者朋友,在跟你娓娓道來他的一生、他的見聞,期間,風是柔和的,夕陽是溫暖的……
我年輕過,落魄過,幸福過。我對生活一往情深。
《百年孤獨》是世界文學大師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代表作。這部主題宏大的文學巨著,描寫了一段特殊的歷史背景下,加勒比海沿岸一個叫馬孔多的小鎮上,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
這部文學作品將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在一起,讓讀者在現實與虛幻之間不停穿梭,體會到了一個瑰麗的想像世界,也因此成為了現當代最重要的經典文學作品之一。
《百年孤獨》的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1927年出生於哥倫比亞馬格達萊納海濱小鎮阿拉卡塔卡。童年與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936年隨父母遷居蘇克雷。他的父親有二十多個孩子,其中有15個是私生子。他的母親非常博愛,對於私生子非但沒有排斥,還接到自己的家中來養。
而馬爾克斯所處的那個時代,正是拉丁美洲戰亂不斷、民不聊生的時代。那個時代,全世界可以說都是如此,歐洲相繼爆發一戰二戰,中國軍閥混戰,隨後日本入侵,並迅速將戰火燃向了整個西太平洋。
現實的苦難往往能夠造就精神的偉大,這也是為什麼,那個時代湧現出了如此多的大文學家、大科學家的原因吧。
馬爾克斯的前半生,被大時代的洪流裹挾著前進,自身經歷了太多痛苦,也目睹了拉美地區人民遭受著戰爭、暴政帶來的苦難,這直接觸動了馬爾克斯日後用筆觸來表達自己對拉美這一百年命運的反思和深沉的憤懣。
在諾貝爾文學獎的頒獎禮上,馬爾克斯說——
「雖然如此,面對壓迫、掠奪和歧視,我們的回答是生活下去,任何洪水猛獸、瘟疫、飢餓、動亂,甚至數百年的戰爭,都不能削弱生命戰勝死亡的優勢。」
「孤獨的反義是團結。」
如此我們也能理解到《百年孤獨》背後的宏大主題,就像馬爾克斯在自傳中寫到的一句話那樣,讓我們感動而又不斷陷入沉思:「我年輕過,落魄過,幸福過,我對生活一往情深。」
我們笑著說再見,卻深知再見遙遙無期。
《百年孤獨》這本書,為什麼會叫這樣的一個名字呢?
原因就是全書都在透露著一種家國宏大敘事下,個人命運的孤獨折離。
《百年孤獨》中每一個角色,他們都有一種悲愴的孤獨感:
奧雷裡亞諾上校,戎馬一生,最後靠在金屋裡鍛造小金魚度過餘生;阿瑪蘭妲,因愛誤殺,被良心譴責了後半生,最後孤獨抱憾而死;麗貝卡,離開未婚夫,謀殺了丈夫 ,最後在一間小屋裡終老;梅梅,因為專制的母親,與深愛的男人分開,生下私生子,卻只能在修道院裡孤獨老去;就連最得人心、最通透明事理的大家長,母親烏爾蘇拉,也是早早地失去了丈夫,一個人慢慢老去。…………書中有一句話,再次深深地觸動了我,甚至讓我在充滿蛙聲與蟲鳴的夏夜,淚流不止——
「我們笑著說再見,卻深知再見遙遙無期」
在我們的人生中,終究會遇到一些人,我們會笑著說再見,可是真的,這個再見,是再也見不到了,這些人,可能是你的朋友、戀人甚至是親人。
這短短的一生,我們最終都會失去。
而我們人生的全部際遇,也大都相似,不論是兒女情長、朋友知己,還是仕途功名、社稷廟堂,它們大都如此:當你凝望過去的時候,過去也在凝望著你,只能望著,不能回去。
人生經歷過的百件萬件事,遇到的千百人與物,能跟著自己一起往前走的,只能是一時一地一人一物。而其餘的所有,都會樹在原地凝望著你的後背,只待有一天,你也回頭凝望它。
無論走到哪裡,都應該記住,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復存在,就連那最堅韌而又狂亂的愛情歸根結底也不過是一種轉瞬即逝的現實,唯有孤獨永恆。 ——《百年孤獨》
孤獨,是每一個人物的人生底色。人類的熱鬧各有不同,但孤獨的感覺卻總是相通的。
生命中曾經有過的所有燦爛,原來終究,都需要用寂寞來償還。
當年我讀《百年孤獨》的時候,有一種感覺,就是我正在一片滿是寶藏的地上行走,這裡面有太多精彩到發光的句子和篇章。
當時我在感嘆,如此多密集而充滿華彩的段落,每一頁都充滿了爆炸性的句子,從頭到尾都貫穿著一種高度緊張、凝練的能量,寫作這本書的馬爾克斯,簡直是在毫不吝嗇的向外噴湧他的才華。
這樣精彩的一本書,不看真的可惜了。
《百年孤獨》告訴我們,孤獨是每個人身體的一部分,你要做的不是擺脫它,而是和它和平相處,只有那樣,你才會明白你其實一無所有,也就不再害怕失去。
馬爾克斯他用自己豐富的想像力和閱歷,讓我們看到極致的孤獨之後不再因為自己的一點無助感而顧影自憐,讓我們看到生死的邊界之後更加珍惜生命。
書中說,生命中所有燦爛終將需要寂寞來償還,人生終將是一場單人的旅行,孤獨前是迷茫,孤獨後是成長。
讀完這本書書你會覺得:我們太多浮躁的期待,只不過是一個個轉瞬即逝的環境,唯有孤獨永恆,反而擁有祥和和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