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想脫單談戀愛的小夥伴嗎?你是不是擔心你喜歡的人不喜歡你?擔心表白被拒絕後的尷尬?你看不清自己的內心,也不確定對方是否有意,於是患得患失,為了心儀的他(她)常常不自覺的躁動、欣喜或者惴惴不安。
其實表白並不是什麼難事,這只是單純表達自己的一份喜歡罷了,大多數人不敢表白怕的是表白之後連朋友都做不成,或者是以後見面會很尷尬。
所以在開始戀愛之前,你需要知道一些有關戀愛方面的心理效應,可能會讓你對心動和愛情有更深的了解,有助於你更了解有關戀愛的心思。
1、富蘭克林效應
富蘭克林說過:相比那些被你幫助過的人,那些曾經幫助過你的人會更願意再幫你一次。
讓別人喜歡你的最好方法不是去幫助他們,而是讓他們來幫助你。如果想得到別人的好感,主動開口是沒壞處的。
如果你想要使某個人喜歡你,那就請他幫你一個忙,這會讓別人感受到被認同和尊重,能夠拉近彼此的心理距離。
比如讓你喜歡的人幫你抄個筆記,帶份外賣,買杯奶茶,然後呢?下一次再繼續讓他幫忙抄個筆記,帶份外賣,買杯奶茶,這些小事雖然很簡單,時間長了卻是一種潛移默化的付出。
不知不覺中,一方為另一方付出了時間、金錢、以及情感,也漸漸接納對方在自己的生活中出現。
2、首因效應
首因效應由美國心理學家洛欽斯首先提出的,指交往雙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對今後交往關係的影響,也就是「先入為主」帶來的效果。
雖然我們也知道僅憑一次見面就給對方下結論為時過早,「首因效應」並不完全可靠,甚至還有可能會出現很大的差錯,但是,絕大多數的人還是會下意識地跟著「首因效應」的感覺走。你若想在心儀的人面前獲得好感和認可,就應當給他(她)留下良好的「首因效應」。
人與人的第一次交往中留下的印象會在對方的腦海中佔主導地位,所以初次見面尤為重要,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形象和言談舉止。
3、暈輪效應
我們習慣於以個別推及一般、由部分推及整體,牽強附會地誤推出其他特徵。隨意抓住某個或好或壞的特徵就斷言這個人或是完美無缺,或者是一無是處,這都犯了片面性的錯誤。
這種錯覺現象,心理學中稱之為「暈輪效應」。美國心理學家H.凱利、S.E.阿希等人在印象形成實驗中證實了這一效應的存在。
暈輪效應除了與人們掌握對方的信息太少有關外,主要還是個人主觀推斷的泛化,擴張和定勢的結果。它往往容易形成人的成見或偏見,產生不良的後果。
戀愛中的「一見鍾情」通常是由於剛開始對象的某一方面符合自己的審美觀而深陷其中,往往就對其思想、情操、性格等方面存在的不相配處視而不見,覺得對方是「帶有光環的天仙」,肯定樣樣也都盡如人意,交往以後才發現兩個人其實並不適合。
愛情大多始於顏值,人對美麗的事物總會多一些關注,這是不可否認也無可厚非的。始於顏值說明你審美不錯,但如果只看顏值則說明你俗不可耐。始於顏值,忠於人品才能收穫真正的愛情。
暈輪效應是一種以偏概全的主觀心理臆測,你可以常常提醒自己,要客觀看清一個人,尤其是你即將要為之付出感情的人。
4、吊橋效應
吊橋效應是指當一個人提心弔膽地過吊橋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地心跳加快。
當一個人遇到危險的時候遇到一個異性,他對你伸出了援手,你會覺得他瞬間高大,心跳加速,會錯把由這種情境引起的心跳加快理解為是對方使自己心動才產生的生理反應,故而對對方滋生出愛情的情愫。
於是你以為你動心了,自然的對對方產生好感,產生一種不一樣的情感,誤以為那就是愛情,但其實這種心跳加快只是人在危險環境下的自然反應,並不是愛情。
5、黑暗效應
光線會影響人的情緒和行為。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美國《消費心理學雜誌》刊登一項新研究發現,人的情感反應在較強燈光下更激烈,在光線較暗環境中,則更溫和。
在正常情況下,一般的人都能根據對方和外界條件來決定自己應該掏出多少心裡話,特別是對還不十分了解但又願意繼續交往的人,既有一種戒備感,又會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好的方面儘量展示出來,把自己弱點和缺點儘量隱藏起來。因此,這時雙方就相對難以溝通。
而黑暗登場,對方感官失效後,自己便沒了危險,不需要偽裝,表情不需要安排,自然而然的自我流露;而自己的感官失效後,人就會變得脆弱而敏感,傾向於在黑暗中抓住同伴的安全感,這種吸附性非常強。所以說,黑暗效應就產生了。
心理學家表示,「黑暗效應」還可以解釋為什麼在燈光昏暗的酒吧和舞廳,陌生人之間比在普通場合更容易相互認識,甚至產生戀情。原因也是因為太明亮的光線會令人難以放鬆,從而提高警惕性和戒備心。
在光線比較暗的地方,人們會減少戒備,產生安全感,從而彼此產生親近的可能性更大,所以很多人選擇在電影院約會,或者和對方吃燭光晚餐。
6、多看效應
對越熟悉的東西越喜歡的現象,心理學上稱為「多看效應」。多看效應不僅僅是在心理學實驗中才出現,在生活中,我們也常常能發現這種現象。
有些人善於製造雙方接觸的機會,從而提高彼此間的熟悉度,互相產生更強的吸引力。
有時會有相貌不佳的人,剛開始可能會覺得這個人難看,可是在多次見到此人之後,被他其它優秀的品性吸引,逐漸就不覺得他難看了,有時甚至會覺得他在某些方面很有魅力。
人們會對熟悉的東西產生喜歡的感情,看到的次數越多,喜歡的程度越深,所以如果你喜歡一個人,要增加見面機會,加深彼此的熟悉。
當然,「多看效應」並非萬能鑰匙。它發揮作用的前提是,「首因效應」要好,即給人的第一印象不是很差,如果第一印象就很差,那麼見面越多就越惹人討厭,「多看」反而讓人「多厭」,那就得不償失了。所以,一切的前提,還是認清自己,理順了,再展示給你心儀的人。
你如果有才藝更好,會給你的形象加分,但還需要變得有趣,有趣是一塊翹板,有有趣的靈魂,別人和你在一起,心情愉快,自然也會喜歡你。
以上這些效應你可能會遇到一種或多種,希望你在知道這些心理效應以後,可以更加理性客觀的看待自己的感情,明確自己是不是愛那個人,還是陷入一些心理效應的陷阱。
得到愛情的前提一定是自己足夠優秀自信,在彼此坦誠和尊重的前提下慢慢經營感情才是最理想的狀態。
了解了這些心理效應不是就可以像獲得神力一般指哪兒打哪兒,在愛情中做到步步精準無往不勝,這既不可能也毫無樂趣,好事常多磨,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自信。
這些心理效應只是可以給你提供一些可努力的方向和有意思的技能,讓你有更多把握去贏得意中人的心。也許會讓你的愛情錦上添花,也可能會讓你恍然大悟,原來自己並不是真的愛某個人,從而及時止損,否則剃頭擔子一頭熱,不僅尷尬,甚至有時候會受傷。
人的一生中會有許多過客,如果你還沒有遇到真正的愛情,別灰心,總會有人能發現你的好,願意陪你一輩子。
我是 @南方,關注生活感情事,品味人生酸甜苦辣鹹!歡迎關注點讚,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