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之前你需要知道的心理效應

2020-12-13 南方橘子

有想脫單談戀愛的小夥伴嗎?你是不是擔心你喜歡的人不喜歡你?擔心表白被拒絕後的尷尬?你看不清自己的內心,也不確定對方是否有意,於是患得患失,為了心儀的他(她)常常不自覺的躁動、欣喜或者惴惴不安。

其實表白並不是什麼難事,這只是單純表達自己的一份喜歡罷了,大多數人不敢表白怕的是表白之後連朋友都做不成,或者是以後見面會很尷尬。

所以在開始戀愛之前,你需要知道一些有關戀愛方面的心理效應,可能會讓你對心動和愛情有更深的了解,有助於你更了解有關戀愛的心思。

1、富蘭克林效應

富蘭克林說過:相比那些被你幫助過的人,那些曾經幫助過你的人會更願意再幫你一次。

讓別人喜歡你的最好方法不是去幫助他們,而是讓他們來幫助你。如果想得到別人的好感,主動開口是沒壞處的。

如果你想要使某個人喜歡你,那就請他幫你一個忙,這會讓別人感受到被認同和尊重,能夠拉近彼此的心理距離。

比如讓你喜歡的人幫你抄個筆記,帶份外賣,買杯奶茶,然後呢?下一次再繼續讓他幫忙抄個筆記,帶份外賣,買杯奶茶,這些小事雖然很簡單,時間長了卻是一種潛移默化的付出。

不知不覺中,一方為另一方付出了時間、金錢、以及情感,也漸漸接納對方在自己的生活中出現。

2、首因效應

首因效應由美國心理學家洛欽斯首先提出的,指交往雙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對今後交往關係的影響,也就是「先入為主」帶來的效果。

雖然我們也知道僅憑一次見面就給對方下結論為時過早,「首因效應」並不完全可靠,甚至還有可能會出現很大的差錯,但是,絕大多數的人還是會下意識地跟著「首因效應」的感覺走。你若想在心儀的人面前獲得好感和認可,就應當給他(她)留下良好的「首因效應」。

人與人的第一次交往中留下的印象會在對方的腦海中佔主導地位,所以初次見面尤為重要,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形象和言談舉止。

3、暈輪效應

我們習慣於以個別推及一般、由部分推及整體,牽強附會地誤推出其他特徵。隨意抓住某個或好或壞的特徵就斷言這個人或是完美無缺,或者是一無是處,這都犯了片面性的錯誤。

這種錯覺現象,心理學中稱之為「暈輪效應」。美國心理學家H.凱利、S.E.阿希等人在印象形成實驗中證實了這一效應的存在。

暈輪效應除了與人們掌握對方的信息太少有關外,主要還是個人主觀推斷的泛化,擴張和定勢的結果。它往往容易形成人的成見或偏見,產生不良的後果。

戀愛中的「一見鍾情」通常是由於剛開始對象的某一方面符合自己的審美觀而深陷其中,往往就對其思想、情操、性格等方面存在的不相配處視而不見,覺得對方是「帶有光環的天仙」,肯定樣樣也都盡如人意,交往以後才發現兩個人其實並不適合。

愛情大多始於顏值,人對美麗的事物總會多一些關注,這是不可否認也無可厚非的。始於顏值說明你審美不錯,但如果只看顏值則說明你俗不可耐。始於顏值,忠於人品才能收穫真正的愛情。

暈輪效應是一種以偏概全的主觀心理臆測,你可以常常提醒自己,要客觀看清一個人,尤其是你即將要為之付出感情的人。

4、吊橋效應

吊橋效應是指當一個人提心弔膽地過吊橋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地心跳加快。

當一個人遇到危險的時候遇到一個異性,他對你伸出了援手,你會覺得他瞬間高大,心跳加速,會錯把由這種情境引起的心跳加快理解為是對方使自己心動才產生的生理反應,故而對對方滋生出愛情的情愫。

於是你以為你動心了,自然的對對方產生好感,產生一種不一樣的情感,誤以為那就是愛情,但其實這種心跳加快只是人在危險環境下的自然反應,並不是愛情。

5、黑暗效應

光線會影響人的情緒和行為。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美國《消費心理學雜誌》刊登一項新研究發現,人的情感反應在較強燈光下更激烈,在光線較暗環境中,則更溫和。

在正常情況下,一般的人都能根據對方和外界條件來決定自己應該掏出多少心裡話,特別是對還不十分了解但又願意繼續交往的人,既有一種戒備感,又會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好的方面儘量展示出來,把自己弱點和缺點儘量隱藏起來。因此,這時雙方就相對難以溝通。

而黑暗登場,對方感官失效後,自己便沒了危險,不需要偽裝,表情不需要安排,自然而然的自我流露;而自己的感官失效後,人就會變得脆弱而敏感,傾向於在黑暗中抓住同伴的安全感,這種吸附性非常強。所以說,黑暗效應就產生了。

心理學家表示,「黑暗效應」還可以解釋為什麼在燈光昏暗的酒吧和舞廳,陌生人之間比在普通場合更容易相互認識,甚至產生戀情。原因也是因為太明亮的光線會令人難以放鬆,從而提高警惕性和戒備心。

在光線比較暗的地方,人們會減少戒備,產生安全感,從而彼此產生親近的可能性更大,所以很多人選擇在電影院約會,或者和對方吃燭光晚餐。

6、多看效應

對越熟悉的東西越喜歡的現象,心理學上稱為「多看效應」。多看效應不僅僅是在心理學實驗中才出現,在生活中,我們也常常能發現這種現象。

有些人善於製造雙方接觸的機會,從而提高彼此間的熟悉度,互相產生更強的吸引力。

有時會有相貌不佳的人,剛開始可能會覺得這個人難看,可是在多次見到此人之後,被他其它優秀的品性吸引,逐漸就不覺得他難看了,有時甚至會覺得他在某些方面很有魅力。

人們會對熟悉的東西產生喜歡的感情,看到的次數越多,喜歡的程度越深,所以如果你喜歡一個人,要增加見面機會,加深彼此的熟悉。

當然,「多看效應」並非萬能鑰匙。它發揮作用的前提是,「首因效應」要好,即給人的第一印象不是很差,如果第一印象就很差,那麼見面越多就越惹人討厭,「多看」反而讓人「多厭」,那就得不償失了。所以,一切的前提,還是認清自己,理順了,再展示給你心儀的人。

你如果有才藝更好,會給你的形象加分,但還需要變得有趣,有趣是一塊翹板,有有趣的靈魂,別人和你在一起,心情愉快,自然也會喜歡你。

以上這些效應你可能會遇到一種或多種,希望你在知道這些心理效應以後,可以更加理性客觀的看待自己的感情,明確自己是不是愛那個人,還是陷入一些心理效應的陷阱。

得到愛情的前提一定是自己足夠優秀自信,在彼此坦誠和尊重的前提下慢慢經營感情才是最理想的狀態。

了解了這些心理效應不是就可以像獲得神力一般指哪兒打哪兒,在愛情中做到步步精準無往不勝,這既不可能也毫無樂趣,好事常多磨,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自信。

這些心理效應只是可以給你提供一些可努力的方向和有意思的技能,讓你有更多把握去贏得意中人的心。也許會讓你的愛情錦上添花,也可能會讓你恍然大悟,原來自己並不是真的愛某個人,從而及時止損,否則剃頭擔子一頭熱,不僅尷尬,甚至有時候會受傷。

人的一生中會有許多過客,如果你還沒有遇到真正的愛情,別灰心,總會有人能發現你的好,願意陪你一輩子。

我是 @南方,關注生活感情事,品味人生酸甜苦辣鹹!歡迎關注點讚,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戀愛之前你需要知道的心理效應
    所以在開始戀愛之前,你需要知道一些有關戀愛方面的心理效應,可能會讓你對心動和愛情有更深的了解,有助於你更了解有關戀愛的心思。1、富蘭克林效應富蘭克林說過:相比那些被你幫助過的人,那些曾經幫助過你的人會更願意再幫你一次。
  • 戀愛裡的三種心理效應
    今天我們聊聊產生了愛情的兩個人,在戀愛裡的三種心理效應,這些心理效應,雖然會讓你們的愛情變得更加美好,但也會帶來婚姻裡的適應難度。01一見鍾情之前的文章裡但戀愛就是部分地建立在幻想和美好假象之上的。這樣造成的後果就是,我們更傾向於認為自己的戀愛比別人的戀愛更加幸福。
  • 九種有趣的戀愛心理效應的現象,會告訴你心動不一定就是真愛
    愛情這兩個字,很多人都無法讀懂,同樣在愛情當中總會產生一些有趣的戀愛心理效應,讓你在回憶的時候總會覺得自己曾經是多麼的有趣,當初怎麼會對這種人心動之類感悟!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九種有趣的戀愛心理效應的現象,這些現象呢?會告訴你心動不一定就是真愛,我可以肯定的說,你一定經歷過其中的一種類型!
  • 戀愛中8個殘酷的心理效應(下):很虐,卻很真實
    經歷了追求階段,你與TA已經成功步入蜜戀期。這時候心理效應仍然將影響著你們的戀愛過程,如果你認為已經是男女朋友了就不會再產生新的問題而分手,那你就大錯特錯了。一個人有20%的優點,80%的缺點,當你第一次與TA深入交往,你會慢慢發現除了閃光點外,還有那麼多需要你適應和忍受的地方。重事業的人多金瀟灑,但必然無暇時時顧忌你的小情緒;重家庭的人溫柔體貼,但必然要犧牲為事業拼搏而必須的社交,工作;帥氣的男孩、美麗的女孩必然也會吸引其他的異性,如果意念不堅定或處理不當,很容易變成「花心」。
  • 你相信關於戀愛的 「吊橋效應」嗎?
    戀愛中的 "吊橋效應 "真的有用嗎?那些體驗過的成熟女性的經驗之談 "吊橋理論"經常被作為戀愛中最有效的心理工具之一提出。 "吊橋理論 "說的是,當你有驚險或刺激的經歷時,更容易喜歡上那個時候在一起的異性,但這真的有效嗎? 我知道你可能還有很多的疑問。 於是,我們請了幾位真正經歷過 "吊橋效應 "的成熟女性來告訴我們她們的經歷!
  • 你相信關於戀愛的 「吊橋效應 」嗎?
    戀愛中的 "吊橋效應 "真的有用嗎? 那些體驗過的成熟女性的經驗之談"吊橋理論"經常被作為戀愛中最有效的心理工具之一提出。"吊橋理論 "說的是,當你有驚險或刺激的經歷時,更容易喜歡上那個時候在一起的異性,但這真的有效嗎? 我知道你可能還有很多的疑問。 於是,我們請了幾位真正經歷過 "吊橋效應 "的成熟女性來告訴我們她們的經歷!什麼是 "吊橋效應"?
  • 10個神奇的人類心理效應 你都知道嗎?
    心理效應,是指大多數人在相同的情況下或對某種相同的刺激,產生相同或相似的心理反應的現象,它具有普遍性,也具有差異性。1、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莎翁的名著《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事幾乎人盡皆知:羅密歐與朱麗葉相愛,但由於雙方世仇,他們的愛情遭到了極力阻礙。
  • 你不知道的人類難以避免的十大心理效應之:破窗效應
    不顧是非曲直的一概服從多數,隨大流走,是不可取的,是消極的「盲目從眾心理」。比如領導不在時,身邊的同事都是看到有一個同事早退,大家都跟著早退,自己也跟著早退了。從眾心理容易造成個人判斷失誤,也容易造成行為錯誤,跟風現象就成了「破窗效應」形成的原因之一。
  • 知道這3大心理效應,你就會越來越快樂
    自己快不快樂,跟結果有一定的關係,但也不能忽視心理效應。如果心理效應理解得好的話,即便是再壞的結果,也不會影響自己的快樂。但好多人對此都沒有更深的了解和認知,只有當不快樂來臨的時候,片面地把它歸咎於現實跟理想的不對等!如果這樣的話,不快樂就會終身與你相伴,因為理想跟現實是很難對等的。
  • 如何獲得優質的戀愛?教你6個有科學依據的心理學效應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下面幾個效應或多或少會影響戀愛的走向。嗯,沒錯,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對這種無選擇餘地的所謂「選擇」,後人譏諷為「霍布森選擇效應」。通常發生的情況是,你真的真的在為事業奮鬥,自己沒有空談戀愛,進化為「剩鬥士」。於是在家庭和周圍環境施壓的情況下去相親。之後感覺還行就湊合過了。
  • 戀愛心理學!如何利用「吊橋效應」增進你與妹子間的感情!
    很多感情發展很快的男女,都會經歷一種有趣心理體驗:吊橋效應。吊橋效應是指當一個人提心弔膽地過吊橋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地心跳加快。如果這個時候,碰巧遇見一個異性,那麼他會誤以為眼前出現的這個異性就是自己生命中的另一半,從而對其產生感情。
  • 520特別專輯:4個戀愛中的心理學效應,掌握後讓你快速脫單
    520到了,大家看著周圍散發的戀愛酸臭氣息,自己卻孤單一個人,內心是不是也檸檬精附體呢?今天,寸光分享八個戀愛中的心理學小效應,熟練掌握後,我相信你也會收穫你的愛人。做完調查問卷後,那位女士會對男士說:「如果你想要知道調查結果,過幾天給我打電話。」並把號碼告訴給男士。數日之後給女士打電話的男士中,過吊橋的男士遠遠高於過木橋的男士。為什麼過吊橋的男士會有這樣的行為呢?
  • 「戀愛」我對Ta的感覺是不是愛情?-吊橋效應「心理叔的故事1」
    是的,你知道我講什麼,他們遇見彼此都是幸運的;情感有這麼兩種,一種是愛你在心難開口;一種是口說愛你心不定;無論是哪一種,要想弄清楚自己真正的感情,都需要通過某種形式來得到明確的答案,即使這種形式是一場笨拙的求婚;
  • 五分鐘心理學 | 「戀愛補償效應」:我喜歡你,是因為你喜歡我
    檸檬心理FM,不一定是在愛情中,可能跟同事跟朋友交往的時候,在你發覺對方很喜歡你很欣賞你之後,你也會對他產生好感,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叫做「戀愛補償效應」。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補償心理呢?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解讀:1. 我們跟人相處就像在照鏡子,從對方身上會看到我們的另一面,自然也會很在意對方給我們的反饋。而從喜歡我們肯定我們的人身上得到的反饋是經過美顏處理的,怎麼看都好看,我們自然會更喜歡這樣的自己,也更願意跟這樣的人相處。
  • 感情裡,男人女人,不可不知的三種戀愛心理學效應
    兩個人既然選擇在一起,就要好好去愛彼此,然而,在愛情裡面,其實會有很多劇情的,男人和女人,都需要明白的是,戀愛中,其實會有這幾種戀愛心理學效應,只有弄清楚這幾種戀愛心理學,兩個人的感情才會越來越順利。感情裡,男人女人,不可不知的三種戀愛心理學效應第一:戀愛中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事,大家都知道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感情故事,最後兩個人的結局很不好,因為兩個人家族的不同,導致兩個人命運的不同,現實生活中,也是如此,父母越是幹預,未婚的青年男女就會越相愛,因為人本身就會有一種逆反的心理,從心理學角度上來看,越是得不到的
  • 高校開設「戀愛心理」課,這些愛情陷阱你知道嗎?
    「同學,戀愛心理課了解一下?」近日一項調查數據顯示,88.23%的大學生支持學校開設戀愛課程。學生們的困惑主要在於表白、相處及異地戀三個方面。戀愛技巧真的能幫我們找到真愛嗎?在收穫甜甜的愛情之前我們不妨先看看愛情中有哪些陷阱。
  • 有趣的戀愛心理學:「吊橋效應」
    「吊橋效應」是心理學上一個著名的現象,來自正經的心理學家做的正經的心理學實驗,看完後你或許會對如何讓心儀的對象增加其對自己的心動值,有所領悟。這篇看完記得私藏哦,或推薦給不會「撩」的小夥伴們,不然景區裡的吊橋你可能搶不到。
  • 心理學:了解六個「效應」,讓他不覺愛上你
    大家都知道,愛情需要緣分的支持。 大千世界裡,兩個人若是有緣,才能在邂逅之後,擦出愛情的火花,從此以情侶的身份,一起抒寫關乎兩個人的浪漫詩篇。 如若無緣,在左等右等中,可能會遲遲無法遇到中意的對象,從而荒廢了時光,讓大好的青春時光,變得荒蕪。
  • 生活中有趣的心理效應
    問:「你學什麼專業的啊?」答:「我是心理學專業的」問:「哦?那你會催眠嗎?你知道我心裡在想什麼嗎?」答:「……」當有人對你說他是學心理學專業的時候,你千萬不要問上面的問題。因為學心理學的人不會催眠,更不可能知道你在想什麼。19世紀末,心理學才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到了20世紀中期,心理學才有了相對統一的定義。由此可見,心理學其實是一門十分年輕的學科,它的許多理論都是不完備的,目前仍處於探索階段。
  • 當心理學規律遇到戀愛的你
    今天咱們聊點小清新的話題——戀愛,怎麼聊呢?就從心理學的角度吧!不過說到心理知識每個人都能羅列出一大堆了,街道辦事處大媽都能出一本《婚戀心理百問答》,因此小編也就不蘿蔔白菜一起堆砌了,咱們主要來聊幾個心理學的小規律。希望能夠幫助到準備戀愛、正在戀愛,和剛剛結束戀愛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