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我孤陋寡聞,第一次聽到福州「上下杭」這個地方,是這次我人已身在福州。夥伴們都在說,來福州是一定要到上下杭的。
本來上下杭這個地方,並非是這次「大V說福州」我們「美麗福州行」小分隊活動路線內的點,但因為在離開福州的那天上午,我們還尚有時間,於是,大家就臨時決定來到這裡的。
上下杭的由來
穿過這條不太長的綠蔭大道,就到了上下杭的上杭,來之前我就急迫的想知道,上下杭是什麼意思?這裡有什麼歷史淵源和說道兒嗎?帶著疑問,我特意在車上查了查有關資料,才得知福州上下杭,是指上杭路和下杭路及其附近街區,俗稱「雙杭」。指的是從小橋頭到大廟路之間的兩條平行的橫街,這裡早年是福州的商業中心和航運碼頭。
上下杭這裡面的「杭」字,其實是從「航」音衍化的,這裡有一個地理變遷的歷史過程。古時閩江水繞過大廟山,上下杭便是上下航的津口埠頭。這片曾經以商業的繁華而聞名的古老街區,一直以來是民俗、史學專家們研究福州商業發展歷程的重要地方。
上杭之恬靜
福州上下杭中的上杭,適合發呆,適合療傷,適合閒散,更適合拍攝人像。上面的這張照片,我是非常喜歡的,照片上的是我的夥伴李揚的背影,還有花草和起了「懸兒」的紅牆。只見她邊走邊看著牆邊的花草樹木,不知她腦海中此時在想什麼……
走在這沉澱著歷史斑駁的街上,慢慢的傾聽古老街區的故事,也許心裡裝著的是滿滿的記憶,也許心裡裝著的是滿滿的感懷,時光流逝,讓人無奈,但又提醒人要倍加珍惜。生活總是這樣,你一旦靜下心來,會發現一切都是那麼讓人感到美好,一切都是那麼讓人感到憧憬無限……
時光留不住,記憶會變淡。這麼多年的旅行達人生活,沒有讓我感到任何一絲一毫的倦意,相反卻讓我倍加感到時光的走的實在是太快太快。我常常想,人生為什麼總是要被時光所牽絆,人生為什麼總是要被追求所迷幻,為什麼不靜下心來,慢慢的體味生命的恬淡?
我最怕的一句話就是「物是人非」,因為這是我所有感傷的源泉。在這令人捕捉不定快速變遷的時代,「物是」已經是挽留不得,「人非」更是無從期盼。都說雁過會留聲,可只聞其聲,不見其人,不還是要讓人痛惜,讓人無奈麼?
上杭之建郡會館
這是位於上杭路63號,建於清嘉慶年間的建郡會館,也叫建寧會館。因為時間關係我們沒有走進去,我只是對建郡會館的門面特別感興趣。聽說這個會館整體建築坐北朝南,佔地面積2000平方米。前臨上杭街,後背彩氣山,依山勢而建。正面紅磚清水門牆。進入大門,依次為戲臺、天井、正殿。殿後花園,有魚池、假山、花壇、石椅桌,環境清幽雅致。園中建有文昌閣,原作為書齋。閣呈八角形,直徑5米,雙層,飛簷翹角,重簷歇山頂。木構件吊柱、雀替,鬥拱、雲楣、花格窗欞等,造型粗獷、雕刻豪放,是典型的明清建築風格。如果下次有機會還來,一定是要進去看看的。
上杭之天后宮
這是天后宮門面,看上去是進行了重新修繕,裡面供奉著海上女神媽祖,我們猜想,由於福州上下杭是水運貿易的聚集地,因此在福建的很多地方,都建有天后宮,是人們祈禱水運平安之意吧!
上杭之感懷
老巷子,老味道,讓人感到彌足珍貴;老房子,老鄰居,讓人感到無比親切。而如果這一切都將不復存在,那將會是一場怎樣的「浩劫」?很難得福州上下杭得已留存了下來,留住了這些,也就留住了記憶,因為記憶會漸漸變淡,最終會消失的無影無蹤的……
上下杭之下杭
到了「三通橋」,也就算到了福州上下杭的下杭。初到這裡,自是感覺與上杭完全不同。上杭靜若處子,沒有一絲一毫的喧鬧,而下杭卻熱鬧非凡人聲鼎沸。上杭與下杭之間,一靜一動,兩條路的自然搭配,實在是天作之美,難得罕見。
下杭之三通橋
三通橋位於中亭街西側的三捷河,橋長36.7米,寬3.1米,為敞肩式花崗石二墩三孔拱橋。「三通橋非指橋通三方,而是意為三水橋下相通交匯之意,始建於清嘉慶十一年(1806年),距今有二百多年了,可落戶到現在的位置卻只有十幾年。三通橋是橫跨三通橋下巷與中亭街,地處三捷河與三通河的交匯處。以前漲潮時,兩河的潮水匯集到橋前,形成「聖君殿的水兩頭漲」的獨特匯潮景觀。三通橋所謂的「三通」,是指東通小橋,西通三保,南通新橋仔。它的菱形橋墩非常氣派,兩墩像兩艘遠航的軍艦,在三十多米寬的三捷河上隔出了三個大橋洞。石橋為大石砌成,拱形,兩墩三孔,造型很古樸,樣子沉穩結實。橋梁石板有「嘉慶丙寅年仲秋吉旦造」題刻。
那麼一座距今有二百多年歷史的古橋,為什麼說落戶到現在的位置卻只有十幾年呢?原來在三通橋的身上還發生過一段波折故事。2000年的時候,某開發商在中亭街開發時因施工原因造成三通橋坍塌,引起了群眾極大不滿,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視,責成責任方承擔了三通橋的修復任務,並考慮到三通河河道已經成了箱涵,三通橋原址修復意義不大,決定將三通橋旋轉90度後西遷十米,移到現在的位置。
修復後的三通橋保留原貌,並採用原有的石構件,鑑於三捷河河道較窄,二墩三孔無法安家,還拓寬了河道,拆遷了居民,直到2004年,三通橋才正式修復完成,這也算是對有三通橋情結的人的莫大安慰吧。
下杭之「敕封水部尚書」廟
沿三通橋往裡走,陡然見到一座十分氣派的廟宇,門面最上方書寫「敕建尚書廟」五個字,門楣上方書寫「敕封水部尚書」六個大字。正門兩側置聯額一對,上書「河嶽日星垂萬世,丹心碧血照千秋」,門旁立一精緻石碑,上書「陳文龍故邸」。
此陳文龍何許人也?原來此廟主人就是南宋著名愛國民族英雄—陳文龍。陳文龍生於1232年,福建莆田人,與抗元英雄文天祥都是南宋後期的狀元、丞相,他們的出身、仕途、遭遇幾乎相同,最後又同樣為國殉職。清代民族英雄林則徐讚頌陳文龍和文天祥「隆名並峙」,同為「一代忠貞」。說的是,在1276年11月,元兵圍攻興化,在陳文龍的激勵下,人人英勇奮戰,終因寡不敵眾而失守。陳文龍被俘後絕食而死,年僅46歲。後人敬仰陳文龍的崇高氣節,遂在此建造紀念廟宇。
下杭之巷深
走過「水部尚書廟」,就到了下杭巷子口,只見巷子口門楣上書「三通橋下巷」五個字,下巷?不是下杭麼?怎麼變成了下巷了呢?也許下巷,就是下杭的另一種稱呼吧!
跟上杭的古樸恬靜不同,下杭顯得「小資」,顯得唯美,在古樸中透著時尚,在古樸中透著婉約。這裡既是年長者悠哉之地,又是年輕人的浪漫之所……
每走幾步,就是一個景致,每一個轉身,就變換了另一幅「圖畫」。在這裡,你可以隨意留下自己的身影,可以隨意讓相機記錄下你開心的一刻……
你也可以約上三五好友,泡在咖啡吧裡,點上幾款傾心美食,喝上一杯「柔性」飲料,或品上一口「多情」咖啡,打發午後的曼妙時光……
在下杭,我們停留的時間總共估計不到一個小時。所以下杭全巷的遊覽,只是蜻蜓點水,很多地方根本就沒有走到,當然也就無法看到。每到一處,留有遺憾已成習慣,這既是對自己的一個寬慰,也是給自己未年的一個期許……
說不盡的上下杭
不管將來還會不會再來,上下杭已經完全印在了我的記憶裡。此時此刻,我已經距福州千裡之遙,但上下杭那短暫的停留,卻從此讓我在心中多了一份惦記,多了一份期盼……
「百貨隨潮船入市,萬家沽酒戶垂簾」……時光倒流百年至數百年,在福州上下杭,繁華滿都,上演閩商傳,演繹著福州人的市井生活。如果說三坊七巷是達官貴人文人墨客匯聚之處,那麼上下杭毫無疑問是普通百姓常來常往之地。漫步在上下杭,沿街商鋪鱗次櫛比,會所舊址相鄰相望,古橋古井斑駁滄桑,宗祠廟宇古韻猶在,實在是一個讓人來了就不想走的好地方……
【作者簡介】
王剛——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攝影達人、旅行達人、專欄作家、旅遊博主、新浪頭條作者、秒拍籤約旅行達人、途牛大玩家、《旅遊縱覽》雜誌籤約攝影師。入駐今日頭條、搜狐、一點資訊、新浪看點、百家號、網易號、企鵝號、鳳凰號、百度旅遊、QQ公眾平臺等自媒體。河北省攝影家協會會員、秦皇島市攝影家協會常務理事。企業經營管理實際操作性講師、ISO9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內審員。秦皇島某礦業公司總經理、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