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菜菜,逛吃逛吃!
上周五的泉州嘗「鮮」之旅,成功種草了一大批小夥伴,紛紛喊著要買票跟著菜菜的腳步吃一遍!
點擊上圖,回顧「泉州探店上」
也有不少小可愛,挨個給我報菜名:
薑母鴨、牛排、牛肉羹、燒肉粽...這些好吃的,菜菜怎麼都沒吃呀!
別急別急,你們點名的這些,我可一樣都沒錯過!
單這留言裡點名最多的薑母鴨,我這會兒回味起來,仍意猶未盡。
薑片和鴨肉,被麻油爆得奇香。
再慢慢在砂鍋裡燜煮,直到鴨肉軟爛入味。
還沒端上桌呢,香味就直往鼻孔裡竄。
難怪泉州人都稱這一鍋,是他們「回家的誘惑」。
恰逢今日立冬,老話常說「立冬補冬」,今天可是個吃肉進補的好日子。
走,這就帶你們,去泉州吃一隻勾人心魂的鴨子,驅驅寒,長長肉!
薑母鴨吃鴨之前,先糾正一下某些小可愛的誤會:
薑母鴨,並不是姜+母鴨,而是薑母+鴨。
(所以,公鴨子也是有資格被做成薑母鴨的~)
閩南話中的薑母,其實是老薑的意思。
老薑的辛味比較重,搭著鴨肉一塊兒煮,既去腥、又增香。
做薑母鴨,用的鴨子也有講究,要選番鴨。
從名字你們大概能猜到,番鴨是外來品種。
和普通家鴨相比,番鴨皮薄、脂肪少,而且鴨肉更加細嫩,味道自然更上一層。
(但現在市面上純正番鴨比較少,大多還是正番鴨和家鴨雜交而成的混血鴨~)
在泉州,賣薑母鴨的店不少,各家自成一派。
有幹的、有湯的,有的吃完還能加湯涮菜,就像重慶雞公煲一樣。
部分店家煮薑母鴨,還會下黨參、當歸等中藥材,更加滋補養身。
給大家推薦的這家「斯丹薑母鴨」,是我泉州老友給的必吃清單上的。
烹鴨的店鋪臨街,還沒到,就先聞到一股濃鬱的姜香味。
店裡幾十個砂鍋同時開煮,店員時不時要掀開砂鍋蓋檢查鴨肉狀態。
用的是煤氣加熱,氣焰洶洶。
整鴨先用麻油和黃酒燜煮1小時,直到鴨肉軟爛。
再用剪刀咔嚓剪成小件,熱油翻炒,猛火逼出鴨子本身的油脂。
鴨肉肉質細嫩不柴,吃起來,鹹香中還有一點回甜。
鴨皮煎得幹香,脂肪早在熱力下融出,齒間撕咬,香韌而不膩。
私心覺得,皮比肉還好吃,哈哈。
推薦你們加6塊錢添個鴨胗,肉質肥厚,香得咧~
薑母鴨裡的姜,絕不能棄置一旁。
被麻油和鴨油煸得幹香的老薑片,褪去了大部分的辛辣。
咬起來綿綿的,鹹香中帶著微微的姜辣,佐著若有似無的甜,複合的口感,嚼著有點上頭。
咬上半片,再扒一大口米飯,嘿,它倆還真配。
在泉州,還有另一家鴨子店的名頭響噹噹,叫「忠記鹽燒番鴨」。
這是一家開了20多年的老店,我十個泉州朋友裡,就有十個人推薦了它,說是從小吃到大的好味道。
說是鹽燒番鴨,但因為和薑母鴨一樣,都是重姜烹飪,所以很多當地人也把它歸為薑母鴨的一類。
偶有較真的人,對它倆的區別分得很清。
但對吃貨而言,味道嘛,才是第一標準。
走,我們盤它!
和斯丹薑母鴨直火加熱的烹飪手法不同,它家用的,是隔鹽加熱。
鐵鍋內鋪上一層鹽,再往上疊一個砂鍋,隔著鹽加熱砂鍋,受熱會更加均勻。
用鹽醃製好的番鴨,和大量老薑一起入砂鍋燜煮。
煤爐加熱,穩火徐煙。花上兩三個小時,燜得鴨油滲出,鴨肉酥爛,就可以端上餐桌了。
忠記的鹽燒番鴨,和斯丹薑母鴨相比,口感更潤。
鴨皮看著微幹,但咬一口,滿嘴油脂香。
鴨肉細細絲絲的纖維,藏著肉汁和姜香。
鹹香細嫩,沒有鴨騷味,蘸點鴨油鴨湯,佐著飯吃,真是香。
兩家的薑母鴨,味道各有千秋。
個人感覺,斯丹家鴨子的幹香,很是適合下酒;
而忠記的鴨子,溫潤,有家的味道,適合下飯。
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有時間的,不妨都試試,都是不會讓人失望的味道。
忠記除了鹽燒番鴨出名,小炒菜也很受歡迎。
人人都推薦的炒鴨雜,味道是真的好,最先光碟的就是它。
一盤裡有鴨腎、鴨腸、鴨心和鴨肝,該脆的脆、該綿的綿。
就連當配菜的青紅椒,都裹上一圈鮮甜味。
鑊氣滿滿,廣東人一定會愛上它。
店裡的炒大腸也是招牌,先滷後爆炒,但調味稍重,適合口味重的小夥伴。
大腸的肉很厚實,好嚼不塞牙,還越嚼越香。
吃完肥膩的,再叫個苦瓜沙螺湯潤潤喉,湯水淡中帶鮮,苦瓜脆生,苦得十分到位。
說到牛排,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西餐裡用刀叉伺候的西式牛排。
但泉州的牛排可沒這麼矯情,是一鍋燉出的牛排骨,而且,還別有一番咖喱味。
泉州是個海港城市,也曾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獨特的地理優勢,飲食上也融匯世界各地的風味,而加了咖喱粉燉煮的泉州牛排,就是一個典型的呈現。
牛排骨剁成一掌寬,爆炒後加入咖喱粉、香葉、八角、草果、辣椒等一起燉煮入味。
都說帶骨肉最香,軟而不爛的牛肉,帶著香韌的筋膜。
吃完筋肉再嘬一下牛骨,一套吃下來,著實滿足。
叫上一碗米飯,澆上牛肉湯汁,就著牛肉吃大口吃,就是碳水與肉結合的非凡快樂。
當地的牛排館子不少,比較出名的,當屬「好成財牛排館」、「阿秋牛排店」和「東興牛肉店」了。
三家店菜菜都去吃了,口味都不同:
好成財牛排,是很典型的東南亞口味,咖喱香濃,辣味重,適合口味重的小夥伴。
阿秋牛排,屬於甜辣口,入口香甜,微微的辣意會隨之追上。
但廣東人別怕,這個辣度絕對可以輕鬆hold住。
東興家的牛排,味道更偏向廣式燉牛肉,甜辣味會稍弱一些,但牛肉本身的香味會更明顯。
大家可以根據自己口味的喜好選擇,畢竟口味無優劣之分,只看適不適合你。
泉州的牛排館子,一般都會順帶賣上牛肉羹。
切條的牛肉,和地瓜粉混合攪打至粘稠。
再一塊塊入湯燙熟,最後澆上姜蔥羹湯,就是一碗熱乎暖胃的牛肉羹了。
冬天喝上一碗,整個人都暖洋洋。
燒肉粽吃完了鴨子和牛排這兩個重量級選手後,作為糯米愛好者,菜菜還要強烈安利大家一定試試泉州的燒肉粽!
粽子哪都有,泉州的燒肉粽有啥特別?
區別在於吃法!
熱乎乎的肉粽,澆上花生醬和甜辣醬,擓一勺粽米,佐著香濃的醬料吃,是泉州當地特有的吃法。
而燒肉粽,並不是指包了燒肉的粽子。
這個「燒」字,在閩南話裡是熱乎的意思。
泉州靠海,是個富庶地,肉粽裡的配料,也比別地兒的更多花樣。
燒肉、香菇、滷蛋、鹹蛋黃,都很常見。
像鮑魚、蠔豉、乾貝、蝦米,泉州人也會毫不吝惜地往裡填。
粽米軟糯又不失嚼頭,配料之多,每一勺下去,都像在挖寶。
上面講的粽子,是在「侯阿婆」裡吃到的。
私認為,它家的燒肉粽,屬粽子界的小高富帥了,值得一試。
滷味泉州地處低緯度,東臨海洋,氣候很是宜人。
現在11月,入夜微微涼,行程裡非常適合安排一場宵夜!
泉州宵夜的最佳選擇,當然是喝個小酒,吃點滷味!
泉州人對滷味的喜好,是毫不掩飾的。
小小一家滷味店,仰仗附近街坊的幫襯,也能做到衣食無憂。
泉州最出名的滷味,莫過於洪瀨雞爪。
但洪瀨離市中心稍遠,特意跑一趟,也不是特別值得。
給你們推薦一家我無意間挖到的小店,就在市區,味道也是值得一嘗。
它家的滷味有二十多種,像滷雞爪、滷牛腱子、滷豆幹都是常見的主兒,菜菜在這兒給你們推薦點特別的。
有敢吃豬鼻子的小夥伴嗎?
第一推薦的,是我的最愛,滷土豆,店裡管它叫油潑馬鈴薯。
土豆整顆帶皮入滷水裡燜煮,煮綿煮透後,還要在滷水裡浸潤一下午,讓滷水的味道慢慢滲入。
燜好的土豆剝皮切塊,潑上店家自製的辣子,再加醬油、醋、糖和蒜末調味增香。
土豆蘸著醬料吃,鹹味恰到好處,酸甜辣同時侵佔口腔,味道著實好。
5塊錢一大顆,也是相當良心實在。
還有一款滷捆胗,也值得推薦。
用鴨腸將鴨胗、鴨肝捆成一套。
鴨內臟中最好吃的三樣,就這樣合為一體。
滷好的捆胗,切成片狀,夾起而不散。
蘸點蒜末辣醬汁,一口一片,三味合一,幹香,不噎。
再來個脆爽的滷脆腸,是能媲美手打牛肉丸的彈牙口感。
無腥臊,嚼著很香。
滷味齊活了,小酒自然不能缺。
點上半斤店家自釀的提轄紅,小小一壺,小酌怡情。
酒加了紅曲米來釀,玫瑰紅的酒色,看著就勾人。
抿上一小口,入口有細細的甜味,微微的辣意隨之襲上舌頭。
不嗆喉,不上頭,不勝酒力的女生,小酌一杯也無妨。
有酒有肉、有老朋友,還有好天氣!這樣一段旅程,太滿足了!
按慣例,店家的位置和具體信息,你們的貼心菜菜已經整理好了,大家自取。
【斯丹薑母鴨】
地址:鯉城區塗門街104號【忠記鹽燒番鴨】
地址:鯉城區崇福路91號
推薦:鹽燒番鴨、炒鴨雜
價格:鹽燒番鴨100元/只,炒鴨雜35/份
【好成財牛排館】
地址:塗門街221號
推薦:牛排
PS:它家的牛肉羹,粉感很重,沒有肉的肌理,建議避雷
人均:30元
【阿秋牛排店(湖心街店) 】
地址:湖心街500號
推薦:牛排、牛肉羹
人均:43元
【東興牛肉店】
地址:莊府巷13號
推薦:牛排、牛肉羹
人均:31元
【侯阿婆燒肉粽】
地址:東街59號
推薦:鮑魚燒肉粽、乾貝燒肉粽
人均:22元
【魯智深】
地址:甲第巷23號
推薦:油潑馬鈴薯、滷捆胗、滷脆腸、提轄紅
人均:46元
作為一個泉州迷,在以往的菜譜裡,我也安利過不少泉州美味。
這次特意做了一份泉州探店,也是希望吸引大家親身去嘗,到泉州體驗一番。
泉州是個好地方,不止是美食多。當地的風土人情,更是迷人。
這是一個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紅磚曲脊,每個轉角,都是歷史風情。
這也是一個包容的城市,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古往今來的文化交流,使泉州融匯了各地各派的宗教。
佛教開元寺、伊斯蘭教清淨寺、道教的關帝廟、媽祖的天后宮等,都集於這座小城市。
泉州人也很有意思,既信愛拼才會贏,又信天公保佑有好命。
唯物與唯心,兩者在泉州並不矛盾。
大概也是這樣,才養成了他們務實與安逸兩不誤的性子吧。
也難怪白巖松先生,稱泉州是此生必去的城市之一。
這麼好的一座城,相信你們也會越品越愛,越品越有味!
今日立冬,最該做的正事,是吃肉!
吃過了薑母鴨、牛排、肉粽和滷味,相信很多小夥伴還意猶未盡!
不慌,菜菜給你們續肉啦!
這款來自福建漳州的肉豆乾,咬一口,滿嘴醬香,肉香,豆腐香。
甜,鹹,鮮,微辣,多重滋味,隨著口口咀嚼,在口腔中不斷迸發!
說肉不是肉,但比肉好吃,還不怕胖!小夥伴們,盤它!
還有一款紫光園的醬牛肉要推薦給大家!
醬香濃鬱有滋味,肉質有嚼勁而不柴!
切一盤醬牛肉,配一杯小酒,沾點蒜汁、辣椒油吃,味道會更好。
立冬不凍,全靠這盤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