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麻煩了,體系外出了一個有本事的刺兒頭
孫悟空學藝歸來,剿滅混世魔王,在花果山立下山頭,整日操練孩兒們,算是建立根據地了。自古以來就有一理,一旦有了山頭,必定會有既得利益者前來找麻煩。悟空還是很有頭腦的,為了以防萬一,必須有精良的裝備,才能鞏固自家山頭。
忽然靜坐處思想道:「我等在此恐作耍成真,或驚動人王,或有禽王、獸王認此犯頭,說我們操兵造反,興師來相殺,汝等都是竹竿木刀,如何對敵?須得鋒利劍戟方可。如今奈何?」
在赤尻馬猴和通背猿猴的建議下,他來到傲來國,搶了傲來國的「兵器館武庫」,又去了東海龍宮拿了定海神珍鐵和全身披掛。回花果山沒幾天悟空就被幽冥鬼卒拿了去,結果悟空仗著有神兵在手,把十殿閻羅也打的服服帖帖,勾消了生死薄,打出了都城。
結果兩夥人就一起到玉帝那裡去進表告狀。
老龍王去告狀,這件事有點牽強。東西都是老龍王主動給的,悟空一上來就十分客氣,還讓巡海夜叉通報才進入的。要兵器的時候,用詞也沒有不妥:「久聞賢鄰享樂瑤宮貝闕,必有多餘神器,特來告求一件。」回頭他跑玉帝那裡就說孫悟空「欺虐小龍,強坐水宅,索兵器,施法施威」,這就有點誣陷的意思了。現實生活中也有好多這樣的人,他們能抓住事件的一點瑕疵,巧舌如簧,就可以改變事情的性質,達成自己的目的了。
龍王這邊的不算啥,就是丟了點老天庭資產--神珍鐵,實在沒辦法,做做帳也就銷了。悟空作的業是在閻羅殿把「猴屬之類,但有名者一概勾之」。這個事就不好弄了,其實事情也不算大,但它動了天廷體制管理了。悟空的名字在生死薄,那麼他就是整個管理體制中的一員,出了什麼事,都可以走程序,但是孫悟空要消籍,還把猴屬一類都消了籍,這個事情就惡劣了。
幽冥境界,乃地之陰司。天有神而地有鬼,陰陽輪轉;禽有生而獸有死,反覆雌雄。生生化化,孕女成男。此自然之數,不能易也。今有花果山水簾洞天產妖猴孫悟空,逞惡行兇,不服拘喚。弄神通,打絕九幽鬼使;恃勢力,驚傷十代慈王。大鬧森羅,強銷名號。致使猴屬之類無拘,獼猴之畜多壽,寂滅輪迴,各無生死。貧僧具表,冒瀆天威。伏乞調遣神兵,收降此妖,整理陰陽,永安地府。謹奏。
倒不是因為天廷體系缺這幾隻猴子管,缺花果山那屁大點的地方。主要是破壞了天廷的權威,堂堂天廷連幾隻猴子都對付不了?整個天廷體系看起來諸天一統,其實也是分著五花三層,有表有裡,有內有外。有核心地區堅決擁護玉帝的,也有佛界這種明面上依附天廷,甘領五老之位,屈於玉帝統治,背地裡招兵買馬,發展壯大,形成一股勢力,欲與天廷抗禮的勢力。對於這種情況,玉帝也心知肚明,以前就有刑天的事,不過被鎮壓下去了,以後還會有的,因為矛盾時時有、處處有,後來者總想居上。玉帝這些年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在制衡這些勢力,維持天廷一統。要不然天廷養那麼些天兵天將幹啥?是吧,就是為了維護天廷統治。
地方佛界這種勢力發展的已經有些尾大不調了,玉帝採取的是合作的態度,儘量不逼反他們,維持場面上你好我也好的局面,靜靜等待時機。萬一哪一天有機會了,在佛界背後來一刀子,捅死丫的,也不是不可能的。對於身邊的、小規模的不服管教的情況,原則上是採取鎮壓的政策,不能讓它們的影響像滾雪球一樣變大,鬧出更麻煩的事情來。所以在龍王和秦廣王一上本,玉帝立刻要「遣將擒拿」。
為何經太白金星一提醒,玉帝立刻改了主意?
上面我們分析,其實玉帝並不在乎孫悟空幹的那點事,他在乎的是這件事的影響,可能會煽動那些對自己久也不服的勢力。東海龍王丟神珍鐵和披掛的事,壓根兒就沒有人在乎。千裡眼和順風耳對玉帝的回話中也主要強調孫悟空做的,稍微能上講的也就是「強銷死籍」。其實這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第十回中判官崔珏還改過《天下萬國國王天祿總簿》中李世民的壽限,也沒見過誰去追究。
所以玉帝在乎的不是人、仙違法亂紀現象,也不是官、吏貪贓枉法事件,在乎的是自己的法統是否穩固的問題。只要這個沒有問題,一切都不是原則問題,都可以靈活處理。
太白金星就是深諳其中之道的老神仙。這種情況他也是處理過多次了,這事說嚴重砍頭的罪過也有,說沒事啊也就芝麻綠豆的事,用不著上綱上線,那都是整人時候用的伎倆。那不就個猴麼?還不好對付?派天兵天將下去抓?那天兵天將都不要錢?使喚自己兒子還沒有白使喚的道理了,何況天兵天將!天廷的財政也不寬裕啊,犯不上為了一隻猴子花這個冤錢。
那應該怎麼辦呢?首先,孫悟空自學成才,修成仙道,也算個特殊人才了,可以按照天廷現有的政策條例給予機會,收編他。這就像黑客喬納森·詹姆斯一樣,在16歲時入侵了美國國家航天局的電腦而被捕,緊接著FBI就收編了他,幫助FBI抓住了梅麗莎病毒的發布者大衛·史密斯,第二年他又破獲了愛蟲病毒的來源。悟空也可照此例來辦。
這樣辦有什麼好處呢?
悟空一旦被收編,他之前所做的事情就沒有任何影響了,因為他已經投靠天廷了,其他人就不能藉此擴大什麼輿論,拿這種事做文章了。他若是服從管教,還像喬納森一樣幫著天廷立下功勞,還能樹立榜樣,給那些「執首鼠以觀兩端」的人看看投靠天廷的好處。若是他還想耍光棍,他人已經離開了自己的老窩,手下有沒有一兵一卒,就算他本事再大,也不過是席間摔杯,幾個殿前武士就可以搞定的事。悟空馴服,顯示玉帝寬容廣大,天下來歸;悟空桀驁,就地擒拿,還能省錢省人,反正都不會危及玉帝的法統。這筆帳很好算,玉帝也是明白的,因此就準許了太白金星的奏本。
大天尊宣眾文武仙卿,問曰:「這妖猴是幾年產育,何代出身,卻就這般有道?」一言未已,班中閃出千裡眼、順風耳道:「這猴乃三百年前天產石猴。當時不以為然,不知這幾年在何方修煉成仙,降龍伏虎,強銷死籍也。」玉帝道:「那路神將下界收伏?」言未已,班中閃出太白長庚星俯伏啟奏道:「上聖三界中,凡有九竅者,皆可修仙。奈此猴乃天地育成之體,日月孕就之身,他也頂天履地,服露餐霞,今既修成仙道,有降龍伏虎之能,與人何以異哉?臣啟陛下,可念生化之慈恩,降一道招安聖旨,把他宣來上界,授他一個大小官職,與他籍名在,拘束此間。若受天命,後再升賞;若違天命,就此擒拿。一則不動眾勞師,二則收仙有道也。」玉帝聞言甚喜,道:「依卿所奏。」即著文曲星官修詔,著太白金星招安。
凡人修仙那麼難,為何玉帝要授予悟空?
那麼就有另外一個問題產生了,凡人要修仙那得多難啊,都說要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為何玉帝會這麼輕易地就授給悟空仙籙了呢?
凡人走正常程序,要想成仙,那是相當不容易的,不但要深山苦修,日日做功課。打好基礎還有有名師指點仙法,練成一身本領。之後還要入世行善,滿三千功行。最後還有經過天雷火劫,才能丹化嬰兒,蛻去肉身,羽化飛升。修仙路上這樣多道關卡,十萬人中難出其一,自古以來,史書記載中,凡人成仙的例子,真是掰著指頭也能數過來。
但是實際上修仙真的有這麼難?我們看地仙之祖鎮元大仙,不論從資格,還是法力上早就具備了成為天仙的標準,但是他卻只能在地仙這個職稱上待一輩子了,再有本事也成不了天仙。反觀豬八戒,他也只不過是鬥姆元君坐下拉車的野豬頭兒,靠著這麼點功勞盡然就成為了主管天河十萬水軍的天蓬元帥!你咋說,你找誰說理去?
我們再看看最後成仙時,是要經歷天雷火劫考驗的,這些天雷天火都是從哪裡來的?不是平白無故就出來的,對吧,就是天上的人搞的呀。他不想讓你成仙,你怎麼地也過不去。想讓你成仙了,邊上的人看著天塌地陷一樣驚險,他也能死裡逃生,順利成仙。但是凡人是分辨不出來的,就是看見了有被雷劈死的,被火燒死的,那個慘啊。覺得成仙真不容易,那能成仙的一定是優秀極了的,優秀到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在用功,連覺也不睡,飯也不吃,我們這些普通人怎麼能比上他們呢?安心做凡人就好了。
玉帝為何如此輕易地能同意授給悟空,其實是在玉帝那裡,凡人視為終生奮鬥目標的仙籙,不過就是一微不足道的雜役罷了,沒有什麼珍貴不珍貴的。就像人間的鯉魚在小的時候,就聽到優秀的鯉魚經過自己的努力越過龍門可以化龍的勵志故事非常受鼓舞。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拼命練習遊泳,還自己勤工儉學賺錢報遊泳輔導班、衝刺班,這麼努力可把周圍的鯉魚家長羨慕壞了。最後經過層層篩選,淘汰了無數同學,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終於越過了龍門,化成一條金龍,成為了以後小鯉魚的傳說。等他到了天上才發現,在天廷,龍就是牲口,負責拉車、運貨,還有專門用來食用的!天廷超市裡還有賣新鮮龍肉、醬龍肝、辣龍腸、泡椒龍爪、煙薰龍頭、龍肉餡包子、龍肉香腸、龍肉香腸披薩的。
玉帝同意授給悟空仙時,甚至連有沒有名額都沒有問。等把悟空叫來了之後,才臨時現翻花名冊,輕視程度可見一斑!因為悟空的本事還是有的,最後派去了御馬監做正堂管事。按照明朝官制,主管馬政的是「苑馬寺」,苑馬寺卿是長官,是從三品,下有苑馬寺牧監,長官是監正,這個監正是正九品的小官,監副、圉長是從九品最小的官職了。只有錄事是未入流。
好歹悟空的弼馬溫是御馬監的正堂管事,下面還有「監丞、監副、典簿、力士、大小官員人等」,按說應該對應的事苑馬寺牧監的職務,是個正九品,但是天廷的御馬監不太受重視,御馬監正堂管事是未入流的,沒有品從。這也可以印證了上面我們分析的玉帝的態度。
天廷官員對玉帝的不滿
悟空乍來到御馬監,心情是十分不錯的,因為得到了天廷的認可。他不挑活的,主要是看中這份工作潛力大,是正途。待不待遇的無所謂,主要以後找媳婦,丈母娘喜歡體制內的,況且要是肯努力以後也許還能當上玉皇大帝呢。因此去了之後,「晝夜不睡,滋養馬匹。日間舞弄猶可,夜間看管殷勤」,不到半月,這些天馬就養的「肉肥膘滿」。
但是我們回頭想想,這御馬監又不是有了一日兩日了,怎麼孫悟空來之前這些馬是肉不滿,膘不肥?天廷的御馬監是否也存在「人浮於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事?看看御馬監舊官僚們是怎麼對悟空說的:
眾道:「不大不大,只喚做未入流。」猴王道:「怎麼叫做『未入流』?」眾道:「末等。這樣官兒,最低最小,只可與他看馬。似堂尊到任之後,這等殷勤,餵得馬肥,只落得道聲『好』字;如稍有些羸,還要見責;再十分傷損,還要罰贖問罪。」猴王聞此,不覺心頭火起,咬牙大怒道:「這般藐視老孫!老孫在那花果山,稱王稱祖,怎麼哄我來替他養馬?養馬者,乃後生小輩下賤之役,豈是待我的?不做他,不做他!我將去也!」
從御馬監官吏的陳述來看,他們對現有體制是極為不滿的。御馬監的官吏盡職盡責,也沒有任何物質獎勵,只有口頭表揚;若是御馬養瘦了,卻是有實在的懲戒;若是傷了御馬,要麼罰款,要麼皮肉受苦,甚至要負刑責。(罰贖問罪)就這樣的制度,誰敢盡心盡力做事?每天就是湊合做吧。
悟空一聽就發火了,但他發火是因為「養馬者,乃後生小輩下賤之役」?不是的,之前他還幹的滿勁呢,難道不知道是養馬?而是被下屬點破,玉帝根本就沒拿他當盆菜!這些下屬為何要在悟空面前如此羞辱悟空呢?是因為他們對悟空心有不滿,儘管這份工作沒有前途,但是悟空來之前,他們是可以偷懶的,但是悟空來了,負起責任來了,無形中就增加了他們的工作量,他們對悟空有氣!所以給悟空難看,逼他犯錯誤,這是新官上任經常遇到的事。
若是悟空有經驗,想保住這個位子,就應該明白一個道理,這些人一輩子就這樣了,但是自己卻不能一輩子就這樣。要麼千方百計壓榨這幫孫子,榨出油水來,走走太白金星的門路;要麼走科技路線,培育出良種天馬,獲得個科技獎什麼的,脫離這個部門。御馬監已經爛了,形成了一種不死的癌症一樣的氛圍,拯救不了了,但是悟空可以拯救自己。
可是悟空脾氣急啊,受不了體制內這些憋屈,想著以前當山大王時的悠閒,打出了南天門。
事發突然,天廷還沒有來得及就近擒拿,悟空就重新回到了花果山。事情又回到了起點,沒有辦法,玉帝只好重新派兵捉拿悟空。玉帝第二次詔安悟空,又意味著什麼呢?我們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