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國人也喜歡欣賞櫻花了,以前,我只知道,日本人對於櫻花是十分痴迷的。櫻花是日本的國花,每到櫻花開放的季節,便會有很多人,合家野營,在櫻花樹下欣賞櫻花的美,據說,為了方便日本國民欣賞櫻花,日本氣象廳的氣象預報還會專門預報櫻花何時在何地開放的信息,稱之為「櫻前線」。
近些年來,櫻花在中國也漸漸地開始出名了,有些公園,還專門是以欣賞櫻花作為自己的主要賣點呢,就拿上海植物園來說吧,它就打出廣告來,說在公園主路的兩側,補種了很多的櫻花樹,這樣的話,遊人無論走到公園的哪個角落,都能夠欣賞到櫻花的美。
我是個愛花之人,聽到這樣的消息,又怎能失之交臂呢,於是,在一個春意盎然的日子裡,在「吹面不寒楊柳風」的輕拂下,我走進了植物園,欣賞櫻花。
一進公園的大門,我就有一種震驚的感覺,因為,滿目都是白色的、粉色的、紫紅色的雲彩,那些雲彩毫無疑問,都是由花兒組成的。說實話,我雖然喜歡看花,卻對植物沒有什麼研究,在我看來,櫻花、梅花、梨花、杏花之類的花兒,長得都差不多,很難分辨清楚,它們究竟誰是誰,不過,幸好樹上的小牌子告訴了我,這些花雲就是我尋找的目標,櫻花。
或許,面對這樣的花兒,我應該用「壯烈」這樣的詞語來形容吧,因為,這鋪天蓋地的花兒,的確是能夠給人一種視覺衝擊的。此時此刻,整個公園都氤氳在一片緋紅粉白的春色中。那條廣告中提到的櫻花之路,果然沒有讓我失望,但見一路上,紛繁的櫻花開得如雲似錦,那重重疊疊的花瓣,似乎是將樹枝都壓低了一般,有些樹枝竟然看上去有點向下墜,仿佛是要鑽進遊人的背囊裡頭一般。
這哪裡是滿樹的櫻花啊,簡直就是滿樹的浪漫啊。不知怎的,我突然想起了一首叫做《浪漫櫻花》的歌曲,以前一直都沒有什麼直觀的印象,不知道這櫻花的浪漫,究竟是什麼樣的,現在親眼目睹了之後,才知道,這真是一個粉紅色的回憶啊。
櫻花的顏色,其實並不像我想像的那麼單調,從白色到紫紅色,各種顏色應有盡有,恐怕,用調色板也未必能調出如此深淺不一的紅來。則其中,我最心儀的是一種叫做「枝垂櫻」的櫻花,那滿樹的粉紅色櫻花,就好像瀑布一般傾瀉下來,真是給人一種詩情畫意的感覺。
我覺得,我整個人都被櫻花迷醉了,櫻花,它真的只是一種花嗎?莫非,它是春天的一瓣心,是麗人的唇邊香?當清風拂過花雲的時候,櫻花樹的整個枝幹抖動起來,靈動的櫻花,像海浪一般起伏,這真是名副其實的花海啊。此時此刻,真想席地而坐,在膝上橫放一具古琴,彈奏一曲霓裳羽衣曲,讓淙淙的琴音在腕下漾出,伴隨著微微起伏的櫻花浪,將幽思送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
我不知道日本人究竟為何而為櫻花痴迷,我只是覺得,這個世界上,就沒有不美的花兒。人是有國界,有民族的,但是,櫻花卻是沒有國界,沒有民族的啊,任何一個國家的人,都可以喜歡櫻花,想到這一點的時候,我就對國人為何痴迷櫻花一點也不覺得奇怪了。
不過,據說,櫻花也並不是日本特有的物種,櫻花最早出現的地方,其實在喜馬拉雅山區,後來,它逐步傳入到了雲南地區,長江流域,漸漸地,又飄洋過海,這才到了日本。到了日本之後,由於當地的環境比較適合櫻花的生長,所以,漸漸地形成了相對獨立的櫻花變種,這才有了如今我們所熟知的日本櫻花。
只可惜,古人似乎和我有同樣的毛病,分辨不出櫻花和其他花兒,所以,櫻花在中國古代,不像牡丹芍藥之類惹人注意,描寫它的詩句也比較少,就好像一句詩中說的那樣,「三月雨聲細,櫻花疑杏花」,看吧,這位詩人也像我一樣,分不清櫻花和杏花之間的區別呢。
不過,還是有些詩人能夠分清楚的,因此,我們依然還是能夠在典籍之中,隱隱約約地找到櫻花的倩影,這些句子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日本櫻花雖有名,而中國的櫻花也不賴呢。李商隱說:「何處哀箏隨急管,櫻花永巷垂楊岸」;李煜說:「櫻花落盡階前月,象床愁倚薰籠」;趙師秀說:「梅花謝後櫻花綻,淺淺勻紅」;李德裕說:「二月草菲菲,山櫻花未稀」;白居易說:「小園新種紅櫻樹,閒繞花枝便當遊」……
由此可見,這櫻花,不管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在日本,都是惹人憐愛的花兒呢,別的且不論,就看它那絢爛的色彩和壯麗的花雲,就足以讓人心弛神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