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三水大旗頭村:最大鑊耳屋群築就「廣東第一村」

2020-12-15 佛山在線

 大旗頭古村位於三水區樂平鎮境內,佔地52000平方米。(佛山日報資料圖)

 市民在村口榕樹下觀看粵劇表演。(佛山日報資料圖)

 鄭氏後裔回村拜祭先人。/佛山日報記者張弘弢攝

 小學生到大旗頭古村採風。/佛山日報記者梁楚欣攝

 始建於清代光緒年間的大旗頭村古建築群,已有100多年歷史。/佛山日報影友俱樂部劉世輝攝

 大旗頭村人傑地靈,人才輩出,其中較有名的有廣東水師提督鄭紹忠、粵軍將領鄭潤琦等,圖為鄭紹忠雕像。/佛山日報記者王澍攝

 古村落標誌性的鑊耳山牆景觀極具美感。(佛山日報資料圖)

 元宵佳節的大旗頭村,熱鬧非凡。(佛山日報資料圖)

在嶺南,最具廣府韻味的古建築就數鑊耳屋了——屋頂兩側各築有一道高高隆起、狀如鑊耳的山牆,一如江南徽派建築的馬頭牆。

嶺南規模最大的鑊耳屋古建築群,卻偏偏建在一個小村落——佛山三水大旗頭村,它佔地5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4000多平方米,以五座祠堂和家廟為前列,前後相連、左右貫通,200多座一式的硬山頂鑊耳屋坐西向東呈梳式布局,整齊劃一,規模宏大,歷經120多年風雨,至今仍能感受到它曾經顯赫一時的豪氣。

大旗頭村位於佛山市三水區樂平鎮北偏西2公裡處,2002年,被廣東省政府公布為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其與江蘇省周莊、安徽省西遞等12個古村落一起,被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聯合公布為首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2004年,大旗頭村被廣東省文化廳評為「廣東第一村」。

大旗頭村始建於明嘉靖五年(1526年),原名大橋頭,蓋因該村旁側河湧建有大橋,即稱此村為大橋頭村。至清光緒年後,該村鄭姓第六代世孫鄭紹忠(曾任廣東水師提督,加兵部尚書銜)死後葬於村西南向的老虎崗,由村裡遠眺,紹忠墓如大旗飄展,後人遂改此村名為大旗頭,並沿用至今。

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慈禧太后60大壽,鄭紹忠被賞加尚書銜,並賜「壽」字、大鍛帽纓。當慈禧太后得知他家境貧寒、母親去世後回鄉守孝時也只能「蝸居」在低矮的泥屋後大受感動,當即賜銀6萬餘兩,懿旨在其老家大橋頭修建鑊耳屋。於是,一組規模浩大的鑊耳屋建築群,就這樣出現在這片偏僻的田間地頭,成為嶺南獨一無二由慈禧太后所賜建的古村落。

大旗頭村建築風格獨特,是一個祠堂和家廟兼備、聚族而居的建築群。其建築特色「鑊耳式建築」,內部布局採用廣東民居典型的「三間二廊」式。前臨半廟方擴,擴基砌以石坎,突出部分狀如壺嘴; 擴邊有一筆形古塔——文塔;塔下有兩方石;大者高三尺許,如硯,小者方塊狀如印,組成一個明顯的「文房四寶」齊全的人文景觀,寄望後代「讀書做官」之意。

大旗頭村中還有五座家廟,分別為:裕禮鄭公祠、鄭氏公祠、振威將軍廟、尚書第、建威第,寺廟中均有文物歷史介紹和神像供參拜。

該村人傑地靈、人才輩出,比較有名的有:廣東水師提督鄭紹忠、粵軍將領鄭潤琦、抗美援越烈士鄭紹杭、二級戰鬥英雄鄭志安等人。

這個由清代始建,至今完整保存5座祠堂、府第建築以及49套民居的古村落,如今仍不斷煥發新春,無愧「廣東第一村」盛譽。

昨日,由佛山日報報送的《「廣東第一村」佛山大旗頭村:最大鑊耳屋講述歷史記憶》登上學習強國平臺全國推薦首頁。掃一掃二維碼,閱讀文章並點讚。

原標題:佛山三水大旗頭村:最大鑊耳屋群築就「廣東第一村」

來源|佛山日報

統籌|記者王偉楠

撰文|記者王偉楠

編輯|何欣鴻

 

相關焦點

  • 佛山有個「廣東第一村」,鑊耳屋群講述歷史...
    佛山有個古村嶺南民俗風韻獨特傳統文化底蘊厚重擁有嶺南規模最大的鑊耳屋群還被評為「佛山十大醉美古村」和「廣東第一村」!它就是位於佛山三水的大旗頭村今天(8月28日)這個古村落登上「學習強國」首頁快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學習強國」廣東學習平臺截屏在嶺南,最具廣府韻味的古建築就數鑊耳屋了。
  • 三水這個「廣東第一村」的一磚一瓦竟隱藏著大玄機!
    它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之一,被譽為「廣東第一村」>……坐落於佛山三水樂平的大旗頭古村,佔地5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4000多平方米,核心古屋區有49套民居,其中祠堂、家廟等共5座,成片一式的硬山頂鑊耳屋規劃整齊,氣勢恢宏,一磚一瓦都昭示著它的顯赫歷史
  • 中國最具嶺南特色的古村落,有120年的歷史,被稱廣東第一村!
    而在嶺南的廣東佛山,則有一種極具嶺南特色的鑊耳屋,成為嶺南建築的獨特代表。這個村子就坐落在佛山市三水區大旗頭村。整個村莊佔地約52000平方米,有200多座鑊耳屋,並以5座祠堂和家廟前後左右互聯互通,整個古村莊因其獨特的文化底蘊,2003年被評為首批歷史文化名村,2004年,被廣東省文化廳評為「廣東第一村」,也因其獨特的風格,每年吸引了數以萬計的遊人前來參觀遊覽。
  • 走進廣佛地區特色鑊耳屋,看看這裡明清時代的老房子
    在中國珠江三角洲地區,有這樣一種傳統民居,叫做鑊耳屋。初來乍到,也許很多人不知道鑊耳屋是什麼,但佛山是練武的好地方,自古以來出現了很多優秀的大師。我們在看黃飛鴻或者是葉問的時候,他們經常會在這種房子裡練武。
  • 佛山地標建築「拍了拍」你 | 佛山,你真的太美了
    「鑊耳屋」。鑊耳牆弧線呈起伏狀,中央高兩邊低,兩邊的雙耳象徵著古代官帽的兩耳,有「獨佔鰲頭」之意,只有有功名的村人才能採用這樣的建築形式。在「廣東第一大村」佛山市三水區大旗頭村,坐落著嶺南保留保存規模最大的
  • 三水大旗頭古村:偏僻田間長宅第 鑊耳民居成瑰寶
    這裡有著規模宏大、多達200餘間的鑊耳屋古建築群,是嶺南建築藝術的瑰寶,在全省約18萬個自然村落中獨佔鰲頭,享有「廣東第一村」之譽。這裡與國家時代命運緊密相連,凝鑄著不能忘卻的記憶。嶺南規模最大的鑊耳屋古建築群,就在三水區樂平鎮北偏西2公裡處的一個小村落裡——大旗頭村。這個始建於明嘉靖五年(1526年)的村落,原名大橋頭,因該村旁側河湧建有大橋而得名。站在村口遠遠望去,一排排高高聳立的硬山頂鑊耳式封火牆映入眼帘,蔚為壯觀。
  • 廣東著名藝人黃俊英祖屋,經典鑊耳大屋,現今怎樣了?
    【探索廣東羅定美景】廣東羅定有怎樣的美景?下面和大家探訪:羅定素龍街道的同源大屋。這裡是廣東著名藝人粵語相聲黃俊英的祖屋。一座經典的羅定鑊耳大屋。一起去看看現今保留著怎樣的風景?(羅定大屋)同源大屋,羅定文物保護單位。建於清鹹豐七年。據介紹,這裡是羅定名人黃俊英的祖屋。
  • 探訪羅定蘋塘茶榕村鑊耳屋建築群
    鑊耳屋群,位於羅定市蘋塘茶榕村.在蘋塘街開車往茶榕村方向,大概十分鐘的車程.這裡有最能代表羅定古建築的鑊耳建築群!三座大屋,外觀保留完好!(圖片來源:博閱圖像)鑊耳建築群--外景實拍.(圖片來源:博閱圖像)鑊耳建築群--外景實拍.
  • 劉雲生:鑊耳屋的文化隱喻
    鑊耳屋是嶺南建築的一道綺麗風景。如果說圍龍屋承載了客家人堅韌的文化心脈和生存意志,鑊耳屋則顯現了廣府人千年來獨到的哲學思維與文化隱喻。   鑊耳屋並非是單純的物理空間和情景塑形,而是廣府文化獨有的價值填充。但這種填充,絕非懷特所謂的「任意賦予」,而是通過聯想、比附、添加賦予建築特定的價值意蘊和象徵隱喻。
  • 三水藏了「廣東第一村」,隨手都能拍出古風大片
    村中自成體系,民居、祠堂、家廟、府第、文塔、曬坪、廣場、池塘等各種景觀齊備,布局協調,風格統一。大旗頭古村建築群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首批12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之一。2004年被廣東省文化廳評為「廣東第一村」。
  • 中國最具嶺南特色的古村落,有120年的歷史,被稱廣東第一村!
    而在嶺南的廣東佛山,則有一種極具嶺南特色的鑊耳屋,成為嶺南建築的獨特代表。這個村子就坐落在佛山市三水區大旗頭村。整個村莊佔地約52000平方米,有200多座鑊耳屋,並以5座祠堂和家廟前後左右互聯互通,整個古村莊因其獨特的文化底蘊,2003年被評為首批歷史文化名村,2004年,被廣東省文化廳評為「廣東第一村」,也因其獨特的風格,每年吸引了數以萬計的遊人前來參觀遊覽。
  • 旅行家帶大家走進廣佛地區鑊耳屋,珠三角地區特色民居
    在中國珠江三角洲地區,有這樣一種傳統民居,叫做鑊耳屋。初來乍到,也許很多人不知道鑊耳屋是什麼,但佛山是練武的好地方,自古以來出現了很多優秀的大師。我們在看黃飛鴻或者是葉問的時候,他們經常會在這種房子裡練武。
  • 珠三角地區特色民居鑊耳屋,你知道這個字怎麼讀嗎
    在中國珠江三角洲地區,有這樣一種傳統民居,叫做鑊耳屋。初來乍到,也許很多人不知道鑊耳屋是什麼,但佛山是練武的好地方,自古以來出現了很多優秀的大師。我們在看黃飛鴻或者是葉問的時候,他們經常會在這種房子裡練武。
  • 無鑊耳,不嶺南丨鑊耳屋——嶺南特色古建築代表
    今天我們要來了解的是嶺南特色建築——鑊[huò]耳屋。鑊耳屋鑊,是古時的一種大鍋,鑊耳屋因其樓頂兩邊的山牆形狀似鍋耳,因此亦稱「鍋耳屋」。從正面看兩邊高聳的牆體呈鑊耳形,從側面看則像「凸」字。鍋耳屋兩邊的鍋耳形狀,象徵著官帽的兩耳,也叫「鰲背牆」,具有「獨佔鰲頭」之意。
  • 劉雲生:鑊耳屋的文化隱喻
    鑊耳屋是嶺南建築的一道綺麗風景。如果說圍龍屋承載了客家人堅韌的文化心脈和生存意志,鑊耳屋則顯現了廣府人千年來獨到的哲學思維與文化隱喻。   鑊耳屋並非是單純的物理空間和情景塑形,而是廣府文化獨有的價值填充。但這種填充,絕非懷特所謂的「任意賦予」,而是通過聯想、比附、添加賦予建築特定的價值意蘊和象徵隱喻。
  • 「廣東第一村」的新生:文旅賦能,大旗頭古村再造頂級IP!
    /佛山日報記者洪海攝 位於三水區樂平鎮的大旗頭村,享有「廣東第一村」美譽。在鄉村振興綜合改革中,在佛山市特色小鎮建設中,古村的百年廣府文化被挖掘、盤活、利用,吸引社會資本紛至沓來,文化窗口、民宿美食、民間藝術等文旅產業元素持續注入,「廣東第一村」在升級中重新賦能,呈現前所未有的人氣與活力。
  • 廣府鑊耳屋你知道嗎?增城坑貝古村告訴你
    坑貝村(圖選自增城日報,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相信很多人都不太清楚廣府耳屋的設計吧金黃金萬擔谷夜夜笙歌鑊耳屋古時鑊耳屋非尋常百姓家而大大的鑊耳狀山牆,可以有效阻止火勢蔓延。高高的鑊耳山牆也有用處。它像一雙大手,將朗朗清風引入兩側長長的巷道,微風又會透過門窗,流入屋中。儘管鑊耳屋的窗戶都很小很窄,可是屋子裡依然可以清涼如水。
  • 經歷百年滄桑,這些佛山老建築還在「說話」
    大旗頭村 廣東最具嶺南味的建築當屬「鑊耳屋」。鑊耳牆弧線呈起伏狀,中央高兩邊低,兩邊的雙耳象徵著古代官帽的兩耳,有「獨佔鰲頭」之意,只有有功名的村人才能採用這樣的建築形式。
  • 探訪:廣東佛山康有為故居,感受康先生「滄桑的一生」
    【一個人窮遊廣東:探訪廣東名人故居】廣東歷史名人眾多,保留下來一座座故居。下面和大家探訪:佛山康有為故居。這是一座嶺南特色鑊耳大屋。也是國人心中「南海先生」老家。附近還有紀念館,正氣園,博物館等。下面和大家一起走進去看看。感受康先生「滄桑的一生」。
  • 森動佛山|顏值Max!這座城綠透了!
    佛山綠第一站,三江匯流最佳觀景臺——昆都山森林公園登臨昆都山頂的思賢閣俯瞰最負盛名的地理奇觀大地蒼茫,氣象萬千將手機橫過來欣賞三江匯流奇觀「廣東第一村」大旗頭村看,這片嶺南最大規模的鑊耳屋建築群被包圍在青山綠水當中頗有嶺南風情從村口進去還有一條4.8公裡的綠道可以飽覽沿途風景還在等什麼,走起,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