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5 12: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為推動鄉村旅遊持續健康發展,進一步抓好典型經驗的總結推廣工作,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會同文化和旅遊部在全國範圍內徵集共200個鄉村旅遊發展的典型案例。經地方申報、專家評審和領導審定,共選出122個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近日,全國鄉村旅遊(民宿)工作現場會上,國家發改委發布了入選的122個《全國鄉村旅遊發展典型案例》。其中,我市平昌縣、南江縣紅光鎮成功入選。
平昌縣:67.23%貧困戶吃上「旅遊飯」
名片
●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
●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秦巴山區連片特困地區縣
近年來,平昌縣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工業和農業發展,助力脫貧攻堅,全縣67.23%的貧困戶掙上了「旅遊錢」。
連片打造全域處處皆風景
盛夏時節
平昌駟馬水鄉迎來一波又一波遊客
衝浪、划水、採摘……
景區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昔日交通滯後
經濟發展緩慢的小鎮
如今依託鄉村旅遊發展
變身成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近年來,平昌縣圍繞連片扶貧開發重點區域,成功打造佛頭山等7個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建成全國最大的中國工農紅軍石刻標語園等紅色旅遊景區,創建省級鄉村旅遊示範鄉鎮6個、示範村15個,輻射帶動周邊沿線35個鄉鎮、43個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近4000戶、16000餘人,從事旅遊服務業,實現脫貧增收。
與此同時,新建鄉村道路2750公裡,新建景區車行道和遊步道220公裡,建成鄉村旅遊環線客運招呼站147個、自駕遊營地10處、各類停車場320個。
農旅融合實現群眾致富夢
平昌縣六門鄉五馬村通過新建鄉村道路18.8公裡,加上省道S304線與金寶新區旅遊環線貫穿其境,五馬村確立以發展花椒為主導產業,同時不斷完善村內基礎設施建設,計劃打造平昌縣城休閒娛樂「後花園」。
近年來,平昌縣確立以種植茶葉、花椒為主導產業,建成茶葉、花椒等70萬畝特色產業基地,大力發展現代生態農業產業。打造22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園區,121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並且連續承辦四屆全省鄉村文化旅遊節,舉辦花椒採摘文化旅遊節,等等。
茶葉
花椒
農旅融合,助推鄉村旅遊發展。全縣共組建鄉村旅遊合作社、開辦特色農家樂和鄉村酒店300餘家,帶動貧困戶就業7300餘人,從業人員戶均增收1.5萬元。引導有技能和專長的貧困戶自主創業,帶動1450戶貧困戶增收。
南江縣紅光鎮:「漁米之鄉」產村相融醉遊人
名片
●全國生態漁業示範基地
●醉美玉湖—七彩長灘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核心區
●長赤翡翠米母本和制種基地
紅光鎮地處南江縣西南方
幅員45.38平方公裡
2015年3月撤鄉建鎮
距離南江縣城58公裡
素有「漁米之鄉」的美譽
以水為媒打造生態旅遊亮點
隨著天氣越來越炎熱,到玉湖納涼戲水、自由垂釣、快艇衝浪的遊客漸多。醉美玉湖成為市民、遊客夏日出遊打卡的最佳選擇。
2012年,南江縣以鄉村旅遊發展為核心,依託紅光鎮境內玉堂水庫的優勢,大力推動玉湖—長灘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創建工作,鄉村旅遊公路、停車場、旅遊廁所等基礎設施得到極大改善。紅光鎮玉白村作為景區核心區,緊緊抓住發展機遇,通過新村建設、產業發展等措施,不斷優化鄉村布局,彰顯民居品質,提升鄉村內涵,借勢發展鄉村旅遊。
按照「依山傍水、因地制宜」的原則,玉白村新建新居120戶,風貌改造200餘戶,確定了以漁業為主的鄉村旅遊,發展300畝淡水養魚,50畝養蝦,開辦農家樂5家,以及鄉村酒店2家,形成集休閒觀光漁業、綠色消費、水上遊樂、生態康養等於一體的鄉村文化旅遊產業,年吸引遊客50萬人次以上。
按照「依山傍水、因地制宜」的原則,玉白村新建新居120戶,風貌改造200餘戶,確定了以漁業為主的鄉村旅遊,發展300畝淡水養魚,50畝養蝦,開辦農家樂5家,以及鄉村酒店2家,形成集休閒觀光漁業、綠色消費、水上遊樂、生態康養等於一體的鄉村文化旅遊產業,年吸引遊客50萬人次以上。
以節會友鄉村旅遊人氣爆棚
柏山村有機葡萄
眼下,正是葡萄成熟的季節。在紅光鎮柏山村有機葡萄產業園裡,一串串色澤亮麗、飽滿圓潤的葡萄掛滿枝頭,散發出誘人的果香。紅光鎮第三屆葡萄採摘節也即將拉開帷幕。
近年來,紅光鎮以建設「花果紅光」為依託,圍繞「全域產業、全域旅遊、全域小康」發展路徑,以建成「脫貧奔康示範區、鄉村旅遊精品區、綠色產業帶動區和基層黨建活力區」為目標,規模發展特色水果1.2萬畝,發展富硒茶葉、有機蔬菜等特色產業5000畝,建成核心基地12個。
據了解,隨著紅光鎮特色產業發展,實現村村有特色產業,依託特色產業舉辦的眾多鄉村旅遊節慶活動,為紅光鎮鄉村旅遊發展積聚了眾多人氣。每年,紅光鎮都將舉辦楊梅採摘節、葡萄採摘節、茭白品鑑節、搶魚節、龍舟賽、釣魚賽、祈福節等多個活動,為大力發展產業經濟,夯實脫貧攻堅,助力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
在看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