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期末考試,孩子們很喜歡。
浙江在線1月1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沈蒙和 通訊員 楊希林)元旦小長假,學生期末考試忙。杭州長壽橋小學三年級的孩子們完成了本學期的期末考試,地點是位於西湖文化廣場的浙江省自然博物館。
要是你以為,在博物館裡進行的期末考試,考試內容過於簡單,考試形式有些兒戲,那就錯了。
這裡還要先交待一下背景。早在十年前,杭州部分小學就開始探索以遊園等形式代替傳統的試卷,對低年級段學生進行期末考核。到2014年,省教育廳正式下發通知,嚴禁在小學低年級舉辦任何形式的校外和校內統一考試。近年,杭州小學的期末非紙筆測評,越來越有趣。但是,像長壽橋小學這樣,將期末考試放到博物館裡,卻並不多見,這種形式真的能夠考察出孩子們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嗎?
博物館裡的期末考試
學生需完成兩個任務
早在半個月前,學校就在各班級的家長群發了通知——今年三年級的期末無紙化測評,主題為「奇妙的博物館之旅」,同學們將以小隊為單位,運用本學期所學知識,前往浙江省博物館完成兩個任務。為保證小隊外出安全,請小隊家長自行協商,派出家長志願者隨行。
收到這條通知,家長們是懵的。以往,每學期的無紙化測評,多半是在校內進行,最多虛擬場景讓學生體驗並完成相應任務。將「大部隊」帶到校外博物館,還是頭一遭。
當然了,對於這條通知,孩子們倒是熱烈歡迎。
那麼,在博物館的考試,到底怎麼考呢?學校下發的活動手冊上寫得明白,學生們需要完成兩個任務:
任務一:怎麼去省自然博物館?請小隊在步行、公交、地鐵三種出行方式中任選一種,並寫下小隊的集合地點、出發時間、到達時間,以及選擇該出行方式的理由。再根據本學期數學書上的知識點,估算出從集合點到省自然博物館的距離,寫下估算過程。
任務二:請同學們在以下四個任務中任選一個。如果對這些任務不感興趣,可設計自主任務計劃,完成小隊的專屬挑戰。這些任務包括:自編自演一個童話故事,主角必須是博物館裡的一種動植物;為博物館中的一種動物或植物製作一張名片(小報);選擇博物館中的一塊巖石,先估算重量,再稱一稱其實際重量;用英語給博物館當一當小小講解員。
別以為學生一直都在玩
考核從出門那一刻就開始了
307班的呂依澄是所在的「雪蓮花小隊」的隊長,小隊選擇的任務,是當「小小講解員」。為了完成任務,小組5個孩子討論了三天,定下各自任務。然後又用兩個周末,提前去自然博物館「踩點」。最終,大家把出發點定在學校門口,出發時間為上午9點,出行方式為步行。
為什麼要選擇步行?原來,小隊成員們借來爸媽的手機,用手機地圖查詢三種交通方式後發現,步行距離為1.5公裡;乘坐公交和地鐵,步行距離均超過900米。大家一合計,認為坐車的性價比太低,選擇了步行。
去博物館那天上午,杭城氣溫驟降。五個小夥伴裹在厚厚的羽絨服裡,排著隊整齊往前走,一邊還念念有詞,原來他們一邊走還在一邊計算步數——這也是任務的一項:估算距離。
班上有個小男孩是乘地鐵過來的,小夥子驕傲地說:「這次乘地鐵,連票都是我自己買的,這是我第一次自己坐地鐵。」
「別看孩子們全程都是在『玩』,其實每個任務都涵蓋了不少學科知識。比如估算距離這個任務,就蘊含了三年級上冊數學書中估算距離的知識點。」該校鳳起校區主管樓磊老師告訴錢報記者。
到達省自然博物館,「雪蓮花小隊」立即就著手完成自己的任務。只見5名同學在那頭鯊魚化石前站成一排,然後就事先準備好的英語解說詞,向周圍遊客介紹起了鯊魚的特徵和生活習性:「鯊魚是一種魚類,他們在海洋生活。它們有一張巨大的嘴,裡面有兩排鋼牙……」
介紹完鯊魚,孩子們又一路小跑,來到恐龍區,當起了恐龍的講解員,用英語為來來往往的參觀者講起了恐龍的習性。
整個活動,最沒存在感的就屬來當志願者的爸爸媽媽們。有位家長看著孩子們跑上跑下,上下電扶梯自覺靠右,做任務時商量著辦,自己卻幫不上忙,只需在一旁靜靜陪著就好,突然有些感慨:「孩子們真的長大了。」
有位家長說,這樣的考試給了孩子們走進社會了解社會的機會,真不錯。
為了這場期末測評
老師們準備了兩個月
這次期末測評,每個小組只需要一兩個小時就能完成,但學校的老師們卻為此準備了兩個月。
如何將「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細化成適合三年級孩子的評價體系?如何將學生們在校內學到的知識靈活運用到生活中?如何在一項任務中綜合考察學生的多項能力?怎樣用個性化的評價方案來代替「一把標尺」?三年級教師組進行了細緻討論,提出過數十種方案,最終才決定以探訪省自然博物館為主題,將學科知識和綜合素質測評融入到活動的各個環節。
「期末非紙筆測評不是一次獨立評價,而是和整學期的德育一脈相承。同學們在參觀博物館的過程中,能夠加深對大自然的理解和認知。」樓磊老師說。
在整個測評過程中,都有幾位老師在暗中觀察孩子們的表現:能否耐心地排隊?探館前有沒有提前做準備?探館表現如何?探館結束後有沒有整理好工具?這些學科知識之外的習慣和素養,看似細微,對孩子們的成長十分重要,因此也被納入考評成績。
等到學期結束,每項測評的成績都會錄入到每位同學的成長檔案中,每個同學都會拿到屬於自己的單項得分表和綜合評分圖,自己這一學期在學校的表現一目了然。此外,班級間的橫向對比分析也會在系統中自動生成,各班級老師可以了解自己班級學生的強項和弱項,並對接下來的教學和班級管理進行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