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沒去過東山島,卻聽過風動石之名。對的,風動石就位於福建漳州的東山島,可說是東山島最著名的一個景點了,是島上的標誌性景觀。
其實,風動石也是很大的,整塊重達200噸,風動石奇妙之處就在於它前後左右重量平衡極佳,大風吹來時,石體左右晃動,但傾斜到一定角度就不會再動了,故稱風動石。
人力也能晃動風動石。如果找來瓦片置於石下,選擇適當的位置,一個人就能把這碩大的奇石輕輕搖動起來。此時,瓦片「咯咯」作響,頃刻化為齏粉。
石頭上有明朝大學士黃道周所題「銅山風動石」幾個大字,如今在東山島上還保留著銅山古城的遺址,戚繼光、鄭成功都在這裡留下了抗擊侵略者的印記。據說抗戰時期,侵略者曾想把這塊巨石搬走,用了一艘大船也不曾拉動。更早之前的7.5級地震,東山島房屋倒塌無數,而這看似搖搖欲墜的巨石卻安然無恙。大自然的造化總是這麼奇妙,也許這個謎題還要更久的時間才可以解開。
那麼,大概很多人會抱怨說辛辛苦苦跑這麼遠,還買了門票就為了看一個石頭太不值得。那接著我就帶你去一個更小的小島去看不一樣的碧海藍天吧。其實,這個島準確的叫法應該叫嶼。嶼,是指江河湖海中四面環水的小島。這個小島因坐落在東山島銅山古城東門外二公裡遠的海面上,故稱東門嶼。
東門嶼,也叫塔嶼,面積近1平方公裡,是一個近似「土」字形的島嶼。可不要小看了這個小小的島嶼,它可是福建的十大名勝風景區之一,更與廈門的鼓浪嶼並稱為中國的「四大名嶼」之一。
東門嶼被譽為海上仙山,就如一座巨大的天然山水盆景,靜臥於碧海綠波之中。東門嶼被稱為「天然影棚」,《西遊記》 《海之戀》 《八仙過海》等電影、電視劇,也都是將東門嶼作為外景的拍攝基地。
島上有段長約200米的條形沙灘,中間一條防風林帶將沙灘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邊的沙灘叫「北澳尾」,西邊的沙灘稱 「大澳底」,東西兩個沙灘都是遊泳戲浪的好去處。米黃色的沙灘,略顯弧形,拱著一灣潔淨的海水,恰成一巨大的「X」形。 颳風時,別處是海浪洶湧,而這裡只是微波細浪;微風之時,別處是細浪逶迤,而這裡的水面卻是波平如鏡,是良好的天然海濱浴場。
不大的島上,眼前都是美景。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始建於明代的東明寺。原來只是一座小廟,近年來海內外信眾募集巨資進行擴建,建成了萬佛寶殿、天王殿、臥佛壇等廟宇,共計六千多平方米,形成了一個頗具規模的佛教寺廟群。
東明寺最神奇的地方就在於它是全國海拔最低的寺廟,海拔只有60多公分,離大海也只有60多公分,幾乎是與海平面持平。多少年來,無數次的地震海嘯暴風驟雨來襲,都只是在廟前即止,全不能動之分毫。
寺中還有一口井,稱「平湖泉」,是一汪淡水,水質甘甜,長年不涸。在離海如此近的地方,卻有淡水,實屬罕見。
「走船跑馬三分命」,東山是個海島,東山人以海為田。漁民在海上作業,時常遭受颶風海嘯的襲擊,生命沒有保障,漁民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的義氣,同時,東山歷史上備受倭寇海盜之侵撓,區區孤島,孤立無援,必須依賴島上民眾生死與共,自發凝聚抗倭禦敵。如此這些,造就了東山人的關帝崇拜。
始建於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的東山關帝廟,是全國四大關帝廟之一,1996年12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山關帝廟的建築結構相當精巧。
東山關帝廟還是臺灣及東南亞眾多關帝廟的香緣祖廟,每年均有眾多的關帝信徒到東山關帝廟追源謁祖、朝聖觀光。
tips
東山島雖然是海島,但是交通還是很便捷的。目前東山已擁有兩條出島通道----八尺門大橋和大嵼跨海大橋,直連324國道和瀋海高速公路,每天有多個班次往返漳州、廈門等地,南下汕頭1個小車程,北上泉2個小時車程,到廈門機場僅需2個小時車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