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皮海洲
近日,瑞幸咖啡造假一事東窗事發。4月2日,該公司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成立了一個特別調查委員會,發現公司於2019年二季度至四季度期間虛增了22億元人民幣交易額,相關的費用和支出也相應虛增。目前調查仍在進行,公司將進一步對財務數據等調整進行公告。
受此公告的影響,當天在美上市的瑞幸咖啡股票股價大跌75.57%,次日該股繼續下跌15.94%。
上市公司財務造假,這是股市之大忌。尤其是在美國股市,這基本就是「死罪」。回想2001年,安然公司財務造假曝光,直接導致該公司股票退市,公司破產;安然公司CEO傑弗裡斯基林被判刑24年並罰款4500萬美元;財務欺詐策劃者費斯託被判6年徒刑並罰款2380萬美元;公司創始人肯尼思萊雖因訴訟期間去世被撤銷刑事指控,但仍被追討1200萬美元的罰款。安然公司的投資者通過集體訴訟獲得了高達71.4億美元的和解賠償金。而安然公司當時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商品和服務公司之一。安然公司面對財務造假,尚且難逃一死,瑞幸咖啡自然也是兇多吉少了。
雖然瑞幸咖啡的註冊地在開曼群島,但其畢竟是一家總部在福建廈門的中國公司,因此,對於瑞幸咖啡的財務造假行為,本人深感惋惜。不過,既然事情已經發生,那就只能正視這件事情。雖然瑞幸咖啡是在美國市場上市,但對於A股市場來說,卻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即學習美國市場是如何處置財務造假公司的,畢竟這是A股市場的一大軟肋所在。
就A股市場來說,對待財務造假公司一直都是「心太軟」,雖然偶爾也出過重拳,如將欺詐發行的欣泰電氣強制退市,但這重拳更像是打在投資者的身上一樣,最終是讓投資者來為欣泰電氣的欺詐發行買單,讓投資者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而隨著新《證券法》的實施,A股市場還將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但到底如何打擊上市公司財務造假行為,A股市場是沒有成功案例的。因此,這一次瑞幸咖啡財務造假就給A股市場提供了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看美國股市是如何處置瑞幸咖啡財務造假事件的,尤其是如何來保護投資者利益的。
根據美國市場的規則,瑞幸咖啡財務造假屬實,接踵而至的就是投資者集體訴訟。實際上,這件事情已經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之中,並已於2月13日在紐約南區地方法院立案,這起訴訟,瑞幸咖啡的敗局已定。
而在投資者集體訴訟之外,美國證交會的查處也會到來,不僅公司有關高管將會被宣布市場禁入的處罰,而且還會向公司開出巨額罰單並停止股票交易。比如在安然事件中,安然公司被美國證交會罰款5億美元,股票被從道瓊指數除名並停止交易。
而且,面對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美國司法部的立案偵查。根據美國法律,提供不實財務報告和故意進行證券欺詐的犯罪要判處10至25年的監禁,沒收非法收入並翻倍罰款,全額賠償中小投資者損失等。
美國市場的這些處罰措施或許人們並不陌生,但問題是如何執行到位。比如,在欣泰電氣案中,該公司及大股東表示沒有能力回購股份,於是欣泰電氣方面就不回購股份了,對投資者保護也就成為一紙空談。如今,面對瑞幸咖啡的財務造假,看美國市場如何將相關措施落實到位,這是最令人關注,同時也是最值得A股市場學習的。
比如,集體訴訟,贏得訴訟並不難,但賠償投資者的資金能到位嗎?又比如,全額賠償中小投資者,這同樣面臨著賠償資金的到位問題。還有對上市公司的巨額罰單,同樣面臨著交不起的問題。再比如,對有關犯罪行為當事人判處10至25年的監禁,像瑞幸咖啡這種非美國公司,又如何執行到位,這同樣也是值得關注的。